人體測溫計常識普及

近期為防控疫情,多數公共場所配備了測溫設備。同時有不少關於測溫計不準的反映。如何正確使用測溫設備?計量專家這樣回答!

一、測溫儀器種類

測溫設備可分成接觸式測溫計和非接觸式測溫計。從測量精準度來說,接觸式測溫計要高於非接觸式測溫計。疫情防控工作中用的最多的是紅外額溫計和紅外篩檢儀,原因是使用方便、效率高。

二、測溫計準確度

專家認為排除質量原因,非接觸式測溫計對環境要求比較高,最好在室內無風環境下使用,如果溫度驟然變化,就容易出現偏差。紅外測溫計的工作環境一般在16℃到35℃之間,現在正值冬季,很多地方都是在高速路口等室外環境,用額溫計進行體溫監控,容易出現偏差。

測量偏差會不會導致大量發熱人群沒有被發現呢?專家認為不用太擔心。人體正常體溫和發熱體溫相差2℃左右,即使有偏差,只要能正確使用紅外測溫設備,就基本可以實現體溫初篩的目的。

同時,計量檢定機構正在全力調校測溫設備,對於紅外篩檢儀,可以通過提高報警閾值來保證篩查效果,對於紅外額溫計進行實驗室檢測和現場檢查,有問題的會要求立即更換。

三、正確使用紅外測溫計

很多紅外額溫計有體溫模式和表面溫度模式,如果你選成了“表面溫度”模式,那麼很可能測出來就偏低。冬季長期暴露在外部環境中,人體額頭的表面溫度在33℃-34℃左右。

測量方式要求。很多人用額頭測溫計需要離5釐米左右,緊貼著額頭測出來反倒不準。多數測溫計說明書上會標明測量的距離。如果沒有,按距離5釐米測量。

如果室內外溫度變化比較大,在有條件的情況下,等幾分鐘、對儀器適當保溫會明顯提高精準度。測量時應儘量遠離空調出風口等地點。

四、紅外測溫計校準

紅外測溫計是電子元器件,存在老化精度下降問題。如不能送廠返修或者購置新儀器,可以用比對方法解決。以自己的基礎體溫作為測試標準,來對測溫計做一個人工校準。比如你平時體溫是36.5,而額溫計顯示為36度,紅外線測溫計需調整外加0.5度。

五、低溫室外測體溫

防控一線工作人員多在低溫室外測體溫,建議:

1.以未發熱人群(自己或同事)測出一個參考溫度,將其作為基準,一旦出現明顯高於基準溫度的,立即進行二次測量。

2.用溫度不太高的暖寶寶等貼在測溫計外側,幫助其保持溫

度。攜帶好醫用電子體溫計,發現異常用接觸式測溫儀來確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