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時期,西藥“盤尼西林”有多珍貴?

龍的傳人2042839


“盤尼西林”也就是青黴素也叫抗生素,也是我們俗稱的消炎藥。青黴素是抗生素當中,應用最廣泛的一種抗生素,也是最早發現的一個抗生素,在二戰時期發明了青黴素,像外傷引起的化膿性的細菌感染用青黴素就比較有效,青黴素一般需要做皮試,不能口服,主要是供肌肉注射或靜脈使用。在抗生素的發現讓人類的壽命得到一次飛躍提升。

首先就是細菌感染,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感冒都是小問題,但是過去來說,如果體質不好較差,一旦感冒嚴重,身體抵抗力不行,嚴重的引起肺炎,基本上是非常兇險的,能活下來非常不容易。尤其是一些流行病,過去叫做瘟疫,一旦發展起來非常的恐怖。

下來就是外傷和手術,尤其是戰爭時期,二戰時期青黴素應用於臨床不久,產量稀少。歐美國家都是非常的緊俏,更不要說當時的中國戰場。戰爭中受傷常常需要清創和手術,尤其是開放性的損傷感染是肯定的,做完手術後的48個小時也就是感染期,這時抗生素就要應用,一旦感染沒有用抗生素就會引起感染和敗血症,尤其是敗血症會很快造成病人死亡,對於這些病人來說,用上“盤尼西林”就會起死回生。

所以在二戰時期的抗生素是做為軍用物資管控的,一般市面上找不到,需要到黑市上去買,價格堪比黃金。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青黴素由最早的第一代抗生素由於過敏反應嚴重也慢慢的淘汰,不斷的推出新的抗生素。


道哉



提到盤尼西林,或許你還有些陌生,但它的另一個名字,你一定知道,即青黴素。這時你又會有一個疑問了,平平無奇的青黴素有這麼重要嗎?這麼說吧,細菌有多恐怖,青黴素就有多厲害。


(青黴素在今天已經很常見)


青黴素的誕生——千迴百轉


1. 青黴素的發現者

印象中有很多科學發現,都是由一個“美麗的失誤”引起的,比如“疫苗”的發明,是法國科學家巴斯德給雞注射了“過期細菌”,再比如“糖精”的發明,是源於俄國化學家法利德別爾格的“飯前不洗手”,這樣的“無心插柳”事件數不勝數,“青黴素”也不例外,但這同時又是一個曲折的故事。


1928年的夏天,蘇格蘭藥學家亞歷山大·弗萊明為了葡萄球菌的論文,在實驗室裡培養了大量的金黃色葡萄球菌(致病性較強)。之後,他便開開心心地去鄉下過暑假了。


(年輕的弗萊明)


等弗萊明玩兒完回來後,他發現有一個黴菌孢子落入了培養皿裡。並且在那個被“汙染”的器皿裡,長出了一團小青色的黴菌,而裡面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卻消失不見了。換句話說,這種小青色黴菌具有強大的殺菌作用。


1929年,弗萊明在英國《實驗病理雜誌》上發表了他的研究成果,並把它取名為“青黴素”。遺憾的是,這篇文章當時在醫學界卻無人問津。


(弗萊明是蘇格蘭著名的生物學家、藥學家、植物學家)


2. 青黴素的發明家

在弗萊明發現青黴素之後,他便立即投入到青黴素的提純工作中,但他一直沒有找到有效的方法。直到1939年,10年前的那篇論文終於成功地引起了牛津大學病理學家弗洛裡和錢恩的注意。


隨後,弗洛裡和錢恩花了大量的精力去提取青黴素,卻都不盡人意。到1940年,錢恩成功提煉出了一點青黴素,儘管這是一個大的突破,但他們都知道離臨床應用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弗洛裡、錢恩)


正當他們尋找突破口的時候,第2個神奇的時刻到來了。弗洛裡的一個研究員在一次買水果的時候,偶然發現了角落裡發黴的哈密瓜,上面的黴菌立刻引起了他們的注意。隨後18個月的緊張實驗,弗洛裡、錢恩用冷凍乾燥法,終於得到了純度可滿足人體肌肉注射的青黴素。


此時距離弗萊明發現青黴素已經過去了12年,青黴素終於等來了它的發明人。到1943年,製藥公司已經可以批量生產青黴素了。


(青黴菌)


二戰時,青黴素的作用——救命和扭轉戰局


青黴素的問世,不僅是抗生素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標誌著抗生素紀元的黃金時代開始,還迅速扭轉了二戰的戰局。


或許有的看官在疑惑,這個藥難道比真槍實彈還有用嗎,扭轉戰局?這真的一點都不誇張。要知道,二戰前期,比起因細菌感染喪生的士兵來說,在戰場上直接陣亡的,簡直是九牛一毛。


而青黴素的出現,直接改變了這個局面,它大大改善了士兵的慘死現象,拯救了成千上萬人的性命。1944年,在奧馬哈海灘上,青黴素一天就幫助了3000名士兵保住了性命,當之無愧的“世紀神藥”。


(青黴素,讓士兵回家)


正因為青黴素的強大,美國在1942年把青黴素的生產提到了戰時重要生產計劃的第二位,第一位是“曼哈頓計劃”。同盟國的兵力本就佔優勢,現在傷亡人數還得到了有效控制,所以說,青黴素直接影響了二戰的走向,為打敗法西斯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勞。


在抗生素氾濫的今天,你可能感受不到青黴素的珍貴,但在二戰時,青黴素是軍管藥品,市面上是十分稀少,不一定能買到,因此一度被炒為天價。物以稀為貴,再加上是“救命藥”,自然就珍貴了!

除了青黴素,你還知道哪些影響二戰的發明,在評論區告訴我們吧~


麥克哈特:《影響人類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

魯翔宇:《青黴素——二戰時最偉大的救命藥》


關注“全歷史”

在這裡

文明脈絡隨心玩轉,關係圖譜任你來盤

世有萬象,史有千面

換個角度看世界!!!


全歷史


盤尼西林(Penicillin),即我們熟悉的青黴素,抗菌素的一種。

青黴素是人類歷史上發現的第一種抗生素。相傳我古代唐朝時期,長安城的裁縫就經常把長有綠毛的漿糊塗在被剪刀割破的手指上來促進傷口儘快癒合。現在我們不難理解,這是因為放置久了的漿糊會產生綠毛(實際上是青黴素素菌),而這些“綠毛”則具有殺菌的作用,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是人類最早使用青黴素的記錄。

在古代社會,無論是中國還是外國,很多人因為意外傷害或自身疾病而由於得不到藥物的抗菌處理而斃命。

舉個例子說,在當時條件下如果某人得了一般性的炎症比如不小心被利器刺傷或得了肺炎之類的疾病,由於沒有抗菌藥物的有效干預,病人或傷者往往只能是自認劫數難逃,坐以待斃
(青黴素的最早發現者,英國著名細菌、生物化學家 亞歷山大-弗萊明)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20世紀40年代,一直持續到人類發明第一種有效抗菌藥——青黴素。

青黴素的發現及應用史

實際上青黴素的發現也是一次“無心插柳”。

——1928年,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Fleming),最早在實驗室研究中發現了青黴素,但限制於當時的技術條件,弗萊明沒能夠把青黴素單獨分裂出來;

——1929年,弗萊明將自己的研究成果發表出來,但卻沒有受到科學界的足夠重視。後來弗萊明開始培養青黴菌菌株;

——1939年,弗萊明將菌株提供給準備系統研究青黴素的英國病理學家霍華德-弗洛裡和德國生物化學家錢恩;

——1940年,弗洛裡和錢恩通過藉助小白鼠試驗,發現了青黴素的致死病菌原理;
(青黴素分子結構式)


——1940年冬,錢恩提煉出了一點點青黴素,這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偉大突破,但即便如此,人類離青黴素大規模臨床應用還差距甚遠;

——1941年,澳大利亞病理學家瓦爾特弗洛裡在美國軍方的協助下,將青黴素的產量由原來每立方厘米2個單位提高到了40個單位;

——1941年,霍華德-弗洛裡和錢恩發現了青黴素對某些人會產生過敏反應,所以在實際應用前必須做皮試。

之後弗洛裡在一種甜瓜上發現了可供大量提取青黴素的黴菌,並用玉米粉調製成了相應的培養液。

——由於有這些理論及實踐參考,美國製藥企業在1942年開始大批量生產青黴素。

——1943年,製藥公司又發現了新的批量生產青黴素的方法。

青黴素二戰時大規模的應用及意義

1943年10月,弗洛裡同美國軍方簽訂了首批青黴素生產合同。

青黴素問世之前,二戰戰事頻繁,傷亡慘重,許許多多傷員由於無法得到有效的抗菌藥而殘死戰場!

而青黴素的橫空出世,則直接結束了這一局面,甚至影響左右了二戰的勝利走向。

由於青黴素的廣泛大面積使用,拯救了數以千萬計人的生命。到1944年,二戰末期,青黴素的有效供應已足夠治療二戰期間所有同盟國的士兵,這對於抗擊德意日法西斯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正是由於青黴素的問世使得好多受傷士兵免於聽天由命的悲慘處境。除了傷員,青黴素在二戰時的公共領域也開始廣泛應用。

有人曾說原子彈、雷達、青黴素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影響人類最深遠,最偉大的三項發明。一個可以殺人,一個可以保命,一個可以救命。

前二戰時英國首相丘吉爾曾說過“青黴素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人類最偉大的發明”;最重要的救命藥;最重要的戰略物資,其戰時價值堪比黃金有過之而無不及!
(電影《盤尼西林1944》劇照)

我國曾在2008年上演過一部電影《盤尼西林1944》,講的就是抗日戰爭時期,敵我雙方為了爭奪兩箱珍貴的盤尼西林(青黴素)而展開的一場殊死較量。由此可見青黴素在戰時的重要性。

時至今日,青黴素依然是全球範圍內普遍廣泛應用的臨床抗生素之一!


小司馬說


這個戰爭時期說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盤尼西林”是Penicillin的譯音,就是青黴素。

關於青黴素在二戰中的使用情況,國內的影視劇全是不顧歷史事實的胡編,這個提問下面的回答也是以訛傳訛。

青黴素前有磺胺

青黴素在1943年春才開始給軍方使用,成規模已經到了二戰的後期了。在青黴素之前是有抗生素的,就是磺胺。磺胺是德國人先發明的,但希特勒認為科研是猶太人的玩意,使得德國沒有配備磺胺,直到海德里希遇刺後才意識到抗感染的重要性,德軍才開始配備。

美軍英軍則從一開始就配備了磺胺,這是贏得二戰勝利的原因之一。

蘇聯不生產磺胺,抗菌是用大蒜汁消毒,效果嗎就是哈哈。

日本更是不重視,也沒有磺胺,抗菌靠的是武士道。

中國軍隊同樣沒有磺胺,靠的是血肉長城。

青黴素不是弗萊明的功勞

在青黴素這個偉大發明上,歷史學家有一段評價:“沒有弗萊明,就沒有錢恩或弗洛裡;沒有錢恩,就沒有弗洛裡;沒有弗洛裡,就沒有希特利。沒有希特利,就沒有青黴素。”

弗萊明發現了青黴素,但他不會純化,也就只好束之高閣。

是牛津的弗洛裡團隊從弗萊明的論文和菌株開始進行純化,因為錢恩是做純化的,但青黴菌的產量上不去,是希特利解決了這個問題。但這已經是二戰期間,英國天天挨炸,物資緊缺,根本沒有能力大量生產,希特利來到美國,利用美國農業部的發酵能力,加上全美藥廠的合作,才使得青黴素能夠臨床應用。

因為諾貝爾獎只能給三個人,結果對青黴素臨床應用貢獻最大的希特利痛失諾貝爾獎,這也沒辦法,他算錢恩的手下。

之所以後人在青黴素的發明上只知弗萊明,是因為共同獲獎的三個人裡面只有他是正經的英國人,弗洛裡是澳大利亞人,錢恩是德國難民,而且弗萊明和英國官方關係好,結果就把名聲全攬到自己名下。

青黴素在二戰中應用情況

影視劇中那些青黴素的情節全是胡扯。

青黴素的臨床應用成為可能後,在英國也熱起來,但英國藥廠支援戰爭的壓力很大,無法馬上進行青黴素大規模工業化,而且由於青黴素發現權的爭吵,使弗萊明與弗洛裡、弗洛裡與錢恩之間相互不信任,很難有真正的合作。

美國則雷厲風行,青黴素被定為第二優先,僅次於發展原子彈。1943年春青黴素開始提供給軍隊使用,到秋天,能夠在戰區使用,但成本極高,只能給有生命危險的傷員使用。

在全美各藥廠一起努力下,1943年前5個月一共生產出5億單位青黴素,但只能救治180位危重病人。其後7個月生產出2050億單位。1944年,產量達到16330億單位,在諾曼底登陸時,每月產量達到1000億單位。盟軍有3000億單位、10萬劑量青黴素的儲備,1945年青黴素產量達到79520億單位,1943年,青黴素每劑費用為200美元,到1945年下降到6美元。1946年每劑成本只有55美分。

二戰期間,青黴素優先軍用,起碼在1944年以前,非軍用根本不可能,美國製造的青黴素更不可能流傳到中國去。

中國也有青黴素

影視劇的編劇們就知道胡編進口青黴素的故事,不知道二戰期間中國也有自己生產的青黴素。

1937年,中日於淞滬會戰。

熱血男兒義無反顧,醫生也抗日救亡,上海救護委員會的前線醫療救護隊有來自上海醫學院的師生,其中有教授湯飛凡。在湯先生多次強烈要求下,他被分配到第一線救護站,對傷員進行初級創傷處理,救護站離火線只有幾百米。

上海淪陷後,兼任英國在上海的雷氏德研究所細菌系主任的湯先生接到通知,撤往英國,就在這時,收到他的老師、時任國民政府衛生署長的顏福慶的來信,請湯飛凡到長沙重建中央防疫處。

湯飛凡當即趕赴長沙,不久長沙告急,在他的大力堅持下,中央防疫處撤往昆明,二週後日軍逼近長沙,在長沙大火中,防疫處的房舍全毀,所留儀器只剩了一箇舊鍋爐。殿後的兩名職工費盡千辛萬苦,終於把這臺鍋爐運到昆明。

1940年,中央防疫處落腳滇池,其生物製品質量達到歐美同類產品水平。防疫處生產的疫苗和血清不但供應大後方的防疫需要,並支援了陝甘寧邊區。這些製品因為質量達到國際標準,也被在太平洋戰區作戰的英、美盟軍所採用。

青黴素問世後,有一系列關於提純的論文被髮表,但具體生產工藝屬於軍事機密。尤其是不同菌種青黴素的產量相差懸殊,高產株如稀世珍寶,外人根本無法拿到。

關於國產青黴素的研發,湯先生在《吾國自制青黴素的回顧與前瞻》一文中寫道:“民國三十年秋,昆明中央防疫處文獻會之某次週會內,曾由魏曦技正報告:關於Abraham, Chain和Florey諸氏在Lancet雜誌上,所發表對於青黴素或盤尼西林之研究一文,據稱青黴素,既無毒質,且具充分殺菌效能,對於戰爭必有莫大貢獻。因此引起吾人深切之注意,同時以青黴素既系黴菌所產之物,則其製造,自屬生物學制品範圍之內,是以吾人深欲一為試探。”

在湯飛凡的號召下,防疫處上上下下掀起了尋黴熱,全體職工及家屬從早到晚到處尋找綠毛,經過多次失敗,終於從技正盧錦漢的皮鞋上的一團綠毛,分離出一株能產生青黴素的菌種。

1943年《自然》(Nature) 雜誌專門採訪中央防疫處,是這樣解釋介紹青黴素生產車間的:“沒有自來水,只有一臺又舊又漏、而且每天用完後都要修理的鍋爐,就靠它,解決了所有的器皿消毒和蒸餾水供應等“,”用過的瓊脂要回收使用,回收的設備是一隻破木船,放在湖裡進行透析;沒有商品蛋白棟供應,完全自己製造,胃酶用完了,用從自己養的豬的胃裡面提取”,“湯博士的工廠保持了高水平,雖然沒有自來水,但他的馬廄和動物房都非常清潔。他有一個效率高的培養、分裝和檢定系統。尤其有趣的是,他有一個自己的玻璃廠,能製造各種中性玻璃器皿。”

就是靠這樣的簡陋條件,中央防疫處生產出每毫升200-300單位、每瓶兩萬單位的國產青黴素。

湯飛凡先生少年時曾立志“發明一種預防方法使億萬人不得傳染病”。1955年,他發現了沙眼病原體,使人們認識到沙眼的傳播特性,尋找到了治療的藥物,從而改變了中國人十眼九沙的情況,以上海為例,1959年沙眼發病率為84%,兩年以後降到5.4%。

1958年9月30日晨,受到拔白旗運動衝擊的湯飛凡割腕自盡,以死抗爭。

學界共識,如果湯飛凡活著,中國的第一個諾貝爾獎就是他的。

藉著這個提問,回憶一下抗戰中這段小插曲。

湯先生是湖南人,就用“湖南少年歌”中的一句獻給這位醫學巨人吧。

若道中華國果亡,除非湖南人盡死。”


京虎子


西藥“盤尼西林”是Penicillin的譯音,就是青黴素。關於它如何問世的故事對於不少人來說也很熟悉。一般的說法是,英國的亞歷山大·弗萊明爵士 1928 年因為意外飄落進實驗室的黴菌而發現了青黴菌,經過實驗推論真正的殺菌物質一定是青黴菌生長過程的代謝物,並稱之為盤尼西林。但真正讓盤尼西林成為“神藥”的,卻是第二次世界大戰。

盤尼西林——拯救數億人類的奇蹟

感染是歷次戰爭傷員負傷5天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僅次於休克的致死原因。盤尼西林首次用在創傷後感染的治療是在1941 年 2 月。當時一位警察因劃破了臉而傷口感染,患了致命的敗血症。病人全身膿腫,體溫高達42攝氏度。醫生使用了當時最好的磺胺類藥物,也無法阻止感染的發展。而在注射盤尼西林後症狀明顯好轉。

後來,戰地醫生又在非洲戰場、歐洲戰場上大規模地試用了盤尼西林。結果再次表明,盤尼西林能防治多種嚴重感染性疾病,控制傷口的繼發性細菌感染,局部應用還可使傷口早期縫合加快癒合。當時正值二戰期間,盤尼西林的研製和生產轉移到了美國。青黴素的大量生產,拯救了數以百萬計的傷病員,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與原子彈、雷達並列的三大發明之一。

許多曾經嚴重危害人類的疾病,諸加曾是不治之症的猩紅熱、化膿性咽喉炎、白喉、梅毒、淋病,以及各種結核病、敗血病、肺炎、傷寒等,都得到了有效抑制。

在中國戰場的盤尼西林

除了軍事援助和黑市交易,中國正式生產青黴素要等到抗戰勝利後,那時候蔣介石經常能夠從美國那弄到一些貨物,但是其數量對於龐大的中國傷殘人數來說還是太少了,除此之外,盤尼西林在當時每支的價格也是貴的嚇人,一般人根本就買不起。

那時候它在中國的售價是4塊大洋一支,要知道,當時就算是最普通的工人們,他們一個月的工資也是連兩塊大洋都不到,就更不用說那些基本賺不到什麼錢的農民,畢竟,像盤尼西林這種昂貴的藥物,他們根本就是買不起的,從這點上,我們也可以看出當時的盤尼西林究竟是有多麼的珍貴。


一柄柳葉刀


在抗戰時期的中國堪比黃金的硬通貨“盤尼西林”。

西藥“盤尼西林”有一個更為廣知的名字青黴素。他是二戰時期最重要的發明之一,1942年由美國製藥企業開始大批量生產。正是由於這款藥品的發明,使得盟軍的戰鬥力越來越強。戰爭時期,許多受傷的士兵因為傷口感染細菌發炎而死去,而盤尼西林正好是一種絕佳的抵抗細菌的抗生素藥品,在二戰中挽救了成千上萬的士兵。

當盟國的士兵受傷之後,不用擔心傷口感染而去世,例如盟軍士兵在歐洲不用怕凍傷,盟軍士兵在東南亞不用擔心熱帶病的困擾,反觀軸心國士兵由於沒有盤尼西林造成了很多非戰爭減員,大大削弱了戰爭潛力。

而在抗戰時期的中國,盤尼西林成為了堪比黃金的硬通貨。由於日本在太平洋的封鎖,盤尼西林無法從美國大批量運到中國,想要購買只能到香港的黑市購買,現在盤尼西林一支才一元,而在當時這種緊俏的藥物一兩黃金才能買一支盤尼西林。


陸棄


其實盤尼西林就是我們常常所說的青黴素。

但是現在,很多人對於青黴素這個名字也已經開始有些陌生了,因為現在青黴素在臨床應用中相比其他的頭孢類和其他抗生素都有著明顯的劣勢。

青黴素(盤尼西林)在二戰末期出世,並且迅速的扭轉了戰局。而且在戰後,青黴素更是得到了更加廣泛的應用,拯救了數以千萬人的性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我國的科學家緊跟世界抗生素研究潮流,尤其是在對青黴素的研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1944年的年底,第一批5萬個單位/瓶的盤尼西林(青黴素)面世,戰亂中的中國成為了世界上領先製造出盤尼西林的七國之一。

但是為什麼曾經叱吒臨床的青黴素(盤尼西林)現在在臨床的應用越來越少了呢,而且很多的患者都已經無法用到青黴素,小克認為有以下3個原因:

第一:青黴素不穩定性(嚴重的過敏反應)。

青黴素可以被分解成為為青黴噻唑酸和青黴烯酸,前者可以聚合成青黴噻唑酸聚合物,與多肽或蛋白質結合為青黴噻唑酸蛋白,是一種速髮型過敏最主要原因。

青黴素在我國售價低廉,比較其他β內酰胺類抗生素,尤其是第三代頭孢類抗生素,青黴素的價格簡直就是可以忽略不計。抗生素在臨床中應用的廣泛,為醫院的創收功不可沒。所以青黴素這種價格相對低廉的抗生素不受到醫院待見。

第三:青黴素的耐藥性

青黴素用到至今,已經有很長的一段時間,不可避免的是青黴素的耐藥性的產生,但是近幾年因為種種原因,其實青黴素無論是在使用上還是在耐藥性方面,都是逐漸下降的,小克記得藥理老師說,有些患者還是得用青黴素,青黴素的效果仍是要好於其他頭孢類抗生素的。

以上就是小克的觀點,歡迎各位提問和補充,關注小克,瞭解更多健康知識。


小克大夫


二次大戰時,共有26項技術革新式的重大發明,主要是武器方面的發明,其中有22項是德國人取得的,小到自動步槍,大到巡航導彈,剩下是美國、英國、蘇聯的發明。但是這些發明都是傷害生命的武器,戰場上有2個目的,一個是殺死敵人,一個是保全自己,所以除了殺傷敵人外,後勤保障一定得供應上。

圖為盤尼西林發明者弗萊明。

戰場上有句話:外行看戰術,內行看後勤。並不是部隊有多少飛機大炮才厲害,還要看部隊吃什麼,穿什麼,受傷能否及時得到救治,這才是會打仗的將領考慮的問題,那種殺敵一萬,自損八千的不叫會打仗。二戰中救人的發明,最牛掰的就是盤尼西林,俗稱青黴素。

盤尼西林在二戰時是軍管藥品,那時中國是盟國,跟美國關係不錯,能搞到一點貨,但是市面上十分稀少,都在黑市上交易,據說在貨源充足的情況下,一般一支盤尼西林4塊大洋,貨物緊缺的話再多錢也無處買。圖為北京的中央防疫實驗樓,接受美國的援助1948年正式生廠盤尼西林,但是量很少。

相信大部分人都注射過青黴素,感冒發燒,有炎症,注射青黴素就能康復。在沒有青黴素這東西時,一個小小的發燒都能引發人死亡,相當於絕症。而青黴素是一種抵抗細菌感染的抗生素藥,在民國時期,一些富裕的家庭都會積攢盤尼西林,這玩意兒是硬通貨,跟黃金似的。

二戰時蘇聯方面軍司令瓦圖京大將在烏克蘭視察時,被叛軍打傷,後傷口感染,斯大林礙於面子未向美國人進口盤尼西林,這位可並列朱可夫樣的人物就這樣病死了。

所以戰爭年代有實力的家庭,都會攢黃貨,就是黃金,黑貨,就是鴉片,再就是盤尼西林,能救人命的。1928年英國人弗萊明就發明發青黴素,但從發明到應用是需要時間的,而人類科技的進步往往是通過戰爭來催發的,青黴素也是在1942年才在生產車間正式量產,而青黴素也拯救了大量美國人。

有人統計,二戰時一個日本兵消耗1公斤後勤,而一個美國兵要消耗600公斤後勤補助。

在太平洋戰場,熱帶雨林被蚊子、螞蝗盯咬很容易發燒,青黴素一打就好了,在歐洲寒冷的天氣凍傷後,青黴素一打也好了,但是日本兵就沒好運氣了,得了瘧疾就只能等死了,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中美軍死亡1000多人,日軍死亡2萬多人。所以戰爭中,殺人的固然重要,但是救人的更重要。


圖文繪歷史


1908年,弗萊明獲得了聖瑪利亞醫學院的醫學博士學位,成功地當上了一名醫生。正當弗萊明雄心勃勃準備大幹一場的時候,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他之前的研究工作也在1914年被迫中斷,並從聖瑪麗醫院趕赴到數里外的法國戰地醫院去工作,繼續從事傷口感染的治療。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壕裡,泥土、血液、灰塵,加上潮溼和擁擠,為細菌的滋生提供了很好的溫床。有些極為危險的孢子可以捱過惡劣的環境甚至是長達數年,等遇到合適的環境,它們就又會活過來,變成細菌。像我們熟悉的破傷風就是其中的一種,它會產生黴素,從而造成肌肉痙攣,最終使患者死去。

弗萊明在一戰中,親眼目睹了自己的好友和那些士兵被病菌折磨而死,自己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卻沒有一點辦法。悲傷欲絕的弗萊明跑到醫院的聖母像面前發誓:

“萬能而仁慈的聖母,我願以我的生命和靈魂向你起誓,窮我一生之力,也要消滅病菌,無論付出什麼樣的代價,也無論前路如何渺茫。只要我還活著,終將至死不渝。”

在戰後,他有親眼目睹了另一場更為殘酷的災難——全歐洲爆發了罕見的流行性感冒。這場感冒所引起的死亡人數,遠遠超過了一戰西線戰場陣亡人數的總和。這個時候,弗萊明深切的知道,一定要儘快解決病菌問題,否則人類將會遭受到更大的危機。

亞歷山大 · 弗萊明

1921年,弗萊明從對葡萄球菌的研究轉向了能夠溶解病菌的生物酶上,一開始他以為溶菌酶是一種重要的疫苗或有效的藥物,可是七年的時間過去了,他們卻沒有成功,因為溶解酶對病原生物根本就不起作用。

1928年的夏天,這年的夏天異常炎熱,弗萊明的研究中心也破例放了一個避暑假。因為走得較為匆忙,所以實驗室裡面的一些器皿都沒有來得及整理,雜亂無章的放在試驗檯上。

等到暑假回來之後,弗萊明就習慣性地去觀察那些放在工作臺上盛有培養液的培養皿。這時,一隻長了一團團青綠色黴絲的培養皿吸引到了弗萊明的注意。他的助手剛想將其倒掉的時候,被弗萊明趕緊制止了。並拿著它走到了窗前,對著亮光,仔細觀察。他看見:在這些黴絲周圍出現了一圈空白,原先那生長旺盛的葡萄球菌不見了。弗萊明心想:是不是這些葡萄球菌被某種黴菌殺死了呢?

亞歷山大 · 弗萊明

驚喜之餘,他立即將這隻培養皿放到顯微鏡下觀察,果然,黴絲周圍的葡萄球菌全部死亡。為了進一步確認這一點,弗萊明又培養了很多這種青綠色的黴菌,然後把經過過濾好的培養液滴入到葡萄球菌中去。結果奇蹟出現了,葡萄球菌全部死亡。

緊接著,他又把培養液稀釋10倍、100倍、800倍,逐一滴到葡萄球菌中,觀察它們的殺菌效果,且結果都表明,它們均能將葡萄球菌全部殺死。最後,弗萊明用動物來做實驗,其結果都表明,這種黴菌對細菌有很大的毒性,卻對白細胞沒有絲毫的影響。也就是說,它對動物是無害的。最後,弗萊明給這種特殊的黴菌起名為“盤尼西林”。

弗萊明雖然是盤尼西林的發現者,但是畢竟他本身只是個醫學家,並不是位化學家,所以,盤尼西林培養液中的有效成分還是很少,關於其提純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不過在幾年後,這一問題就被解決了。

1935年,英國著名的病理學家弗洛裡看到弗萊明關於盤尼西林的文章後,他立即聯繫僑居在英國的德國生物化學家錢恩,兩人並肩合作,重新研究青黴素的性質和化學結構,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努力,他們終於解決了青黴素的分離、純化和濃縮等問題。不久,具有高純度的盤尼西林終於誕生了。

當時正值二戰期間,英國的生產水平受到限制,於是,青黴素的研製和生產順勢轉移到了美國。也正是因為青黴素的大量生產,才拯救了數以百萬計的傷病員,成為二戰時期的三大發明之一。而弗萊明、錢恩和弗洛裡也因此共同獲得了194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青黴素的問世,拯救了數十億人類的生命。

那麼,這種藥物的價格是怎樣的呢?

錢恩

據統計,在1943年前5個月一共生產出來了5億單位青黴素,不過這隻能救治180位危重病人。隨後7個月中又生產出2050億單位青黴素。到了1944年,產量達到16330億單位,在諾曼底登陸時,每月產量甚至達到1000億單位。1945年青黴素產量達到79520億單位,1943年,青黴素每劑費用為200美元,到1945年下降到6美元,1946年每劑成本只有55美分。

其中,Biochemie 、DSM 和 Antibioticos 是全球抗生素市場中三家主要的歐洲廠商 。根據Biochemie 的相關人士指出 ,90 年代該公司在全球抗生素市場曾是一支強大的力量,而現在卻面臨短期和中期產品價格連續下降。目前該公司的產品價格遠低於其 90 年代中期至末期的價格水平。

到了2001年底,盤尼西林 GK的價格從約 8 美元/BOU (10 億Oxford 單位)的低谷價位回升後 ,其價格又緩升 至10.50 ~ 11 美元/BOU 。而這一價位只是 90 年代中期價格的一半。

參考文獻:

  1. 陳東方、鄭玉巧-《盤尼西林拯救數十億人類的奇蹟》

  2. 《青黴素的現狀及發展》

  3. 《西歐抗生素公司以新技術與中印同行競爭》


方圓文史


還是先簡單談一下抗菌素

抗菌素是某些微生物在生長繁殖過程中的代謝產物,具有殺滅或抑制其他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抗戰期間美國生產的盤尼西林應該是使用原始的(今天認為)微生物培養液中提取。

本品對各種螺旋體和放線菌有強大的抗菌作用。低濃度可以抑菌作用,高濃度則強大的殺菌作用。每支含20、40、80、100萬單位。

這項由英國人發明的藥物於1943年美國施 貴寶公司改進生產工藝後,終於大量的生產,價格由剛開始的1支40萬單位可以賣到5英磅下降到1美元.毎支(40萬單位)。

在這之前,臨床都是使用一種白色或者黃色的結晶性粉未一一磺胺嘧啶。連當時的美軍上將作個小手術也只能用磺胺消炎。盤尼西林的稀缺程度可想而知。
抗戰中,中國戰區已經有消息傳出這種藥物的神奇作用,但是,太稀缺,大部分的傷員只能用點酒精、紅藥水、連磺胺約都稀缺。

據說,這種盤尼西林只能到香港黑市上買,只能用小黃魚(約一兩黃金)一條買一支。每天打三支則要三兩黃金。

國軍第五軍的200師師長當時如果有盤尼西林打二支,堅持到國內是沒有問題的。


可惜,天不假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