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終將過去,定會春暖花開

穿越漫長的苦寒等待,終於迎來了春之女神。時間,自今日始,進入春天的地界。

立春 | 一切終將過去,定會春暖花開


俗語說:“春打六九頭”,指立春日在“六九”的第一天,因此“立春”又叫“打春”。

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春,chun,會意。甲骨字形,從艹(木),草木春時生長;中間是“屯”(zhun)字,似草木破土而出,土上臃腫部分,即剛破土的胚芽形,表示春季萬木生長;下面是“日”,意味著太陽提供了生長的能量。

春,它早已經成了一個鏗鏘的預言家和代言者,代言生命、希望和愛,特別是2020年這個疫情當前的春天。

立春 | 一切終將過去,定會春暖花開


立春,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

古籍《群芳譜》對立春解釋為:“立,始建也。春氣始而建立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關於立春說:正月節,立,建始也,五行之氣往者過來者續於此,而春木之氣始至,故謂之立也,立夏秋冬同。

“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立”是“開始”的意思,自秦代以來,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孟春時節的開始。

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自古以來立春就是一個傳統節日。

“陽和起蟄,品物皆春”,過了立春,萬物復甦生機勃勃,一年四季從此開始了。

立春 | 一切終將過去,定會春暖花開


“立春”,歲之始,也是生長的季節,《釋名·釋天》中記載:“春,蠢也,萬物蠢然而生也”。“春風得意”,“春意盎然”,“陽春白雪”,“枯樹逢春”……可謂:春色撩人心欲醉,春滿乾坤福滿樓,《京中正月七日立春》 (唐·羅隱)詩曰:一二三四五六七,萬木生芽是今日。遠天歸雁拂雲飛,近水游魚迸冰出。

立春不僅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們的心目中,春意味著風和日麗,鳥語花香;春也意味著萬物生長,農家播種。故《立春》詩云:“東風帶雨逐西風,大地陽和暖氣生。萬物蘇萌山水醒,農家歲首又謀耕。”(左河水)。

植物萌芽生長、動物繁殖、農夫下地播種。中國古人把“歷史”叫作“春秋”,因為莊稼春生秋熟,春生相當於歷史之因,秋熟相當於歷史之果,春來秋去的循環就是時間,而時間的循環就是歷史。

立春 | 一切終將過去,定會春暖花開


立春之時,此時陽氣上升容易傷陰,所以要特別注重養陰,可以多選用百合、山藥、蓮子、枸杞等食物。

立春之後的一段時間往往冷暖不定,要當心“倒春寒”的侵擾,還會出現“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的景象。特別是對於體弱的人來說,感冒、發燒是常有的事情。

對此專家表示,要想殺菌並防寒,在飲食上可增加吃大蒜、洋蔥、芹菜等“味衝”食物的次數,對預防傷寒感冒等春季多發的呼吸道感染大有益處。既可疏風散寒,又能殺菌防病。

立春養生還得做好“春捂”,千萬不要急著脫掉冬裝換春裝。

立春護肝,春屬木,與肝相應。木的物性是生髮,肝臟也具有這樣的特性。可適當多食辛甘的蔬菜,如大蔥、香菜、韭菜、芹菜、豌豆、胡蘿蔔、菜花、白菜及青椒等,也有提升陽氣之效。

蘿蔔和芽菜是春季常見的生髮性食物。芽菜在古代被稱為“種生”,常見的有豆芽、香椿芽、姜芽等。如果人體的陽氣發散不出來,可適當吃些這樣的食物來幫助發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