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人寧願買個奔馳乞丐版,也不願意買個凱迪拉克高配版或者比奔馳高一個級別的車呢?

羅大耳朵夫斯基


不同購車客戶有不同的想法,雖然小智來說對奔弛並不是特別感冒,但是確實奔馳有著獨到之處。

1:品牌價值

雖說北京奔馳的品控這幾年著實讓人難以接受,但是歸根結底還是那個上到一線城市下入鄉野人家都熟悉的奔馳車,他的品牌在全世界都有著非常高的知名度,對於客戶而言,買了奔馳,說明有這個經濟實力,對於旁觀者而言的話,奔馳則是成功的象徵,是財富,也是身份和地位。

2:保值率

如果上面說到的是感性的東西,那麼保值率則是非常理智的,與客戶的利益密切相關的。眾所周知,凱迪拉克配置高,價格優惠力度大,但是作為優惠力度不大沒有什麼人購買的品牌而言,註定了凱迪拉克後期的保值率是會非常低,奔馳來說的話,保值率是出奇的高,也是說明在現階段而言,奔馳品牌在中國市場的火熱。

至於標題說的比奔馳高一個級別的車,不清楚是品牌級別還是說車型級別,所以這個就不說了。

3:車輛使用需求

現在你會發現大部分買奔馳的客戶幾乎都是以年輕人為消費主力,大部分是身邊的群體都購買的BBA品牌,所以都是以這三款為主力,除非是特別喜歡,不然大部分還是會隨大流去購買這些品牌,而奔馳的內飾製作的豪華感確實特別強,加上大部分年輕人乃至老一輩的,都是比較喜歡這種風格,因此哪怕是低配,但是好看啊!品牌也夠!

另外奔馳不也是還有進口版本,像是S,邁巴赫之類的車型,都是非常好的品牌,而且奔馳的設計師也是非常懂消費者的心裡,所以在中國的銷量一直屹立不倒。

奔馳以前是非常好的品牌,但是這幾年所推出的車型以及價格,卻是讓大部分人難以接受,而且現階段的品控確實存在很大的一些問題,在於細節的處理,整體其實還好(所以品牌線來談)

至於車型的選擇,上訴只是個人觀點,每個人對車型需求不同,選擇也是會有差別。


浙有車


昨天萬達廣場有奔馳小型展,和幾個朋友過去看了一下。靜態體驗以後,朋友說有錢不可能買這樣的車子!我也是一半兒贊同。


展車不多,有一臺A200,有一臺c,一臺E300,有一臺GLA,有一臺E300。先看了外觀,還是不錯,很大氣,尤其是大標誌,很醒目。

轉到車後,北京奔馳的字樣相比車頭的標誌,顯得很小。朋友問,為啥路上見的奔馳沒有這幾個字,我笑曰:車主覺得國產奔馳沒面子,扣掉了。

朋友喜歡SUV,就進了GLA,後排。中間高高的凸起,只能坐兩個人,坐墊特別短,腿部支撐不足,成人長時間乘坐指定會累。這樣的奔馳,朋友表示"超乎想象"。

依次又進了A和C,空間表現同樣不盡如人意。E挺好,夠寬敞,明白了為什麼國人喜歡加長車。

空間不是衡量一臺車的唯一標準,但是會直接影響到每次出行的品質。家庭用車人數不多,這幾臺車子可以選擇。但是經常滿足,就不要為難家人了。

為什麼國人寧願購買乞丐奔馳,也不買凱迪拉克高配版或者是比奔馳大一些車子呢?

第一,奔馳的品牌影響力。開寶馬坐奔馳的說法早已深入人心,也是很多人的夢想,奔馳的品牌影響力還是非常深遠的。

第二,愛面子,國人真的很愛面子,甚至是虛榮。很多人會有大眾再好也是大眾,奔馳再差也是奔馳的畸形購車心理。

第三,空間不是剛需,上邊提到了。有些年輕消費者就三兩個人用車,不滿載空間也夠。

並不是說奔馳不好,沒有不好的車子,只有不適合自己的車子。如果空間是剛需,預算不多,就不要太在意品牌了,個人覺得現實一點好。如果注重品牌,不太在意空間、性價比、三缸機、雙離合等,乞丐奔馳也可以。



購車,也是面子與裡子的抉擇。


小強說說車


為什麼有的人寧願買個奔馳乞丐版,也不願意買個凱迪拉克高配版或者比奔馳高一個級別的車呢?

那也可以問,“為什麼有的人寧願買個大眾乞丐版,也不願意買個高配韓系車”,“為什麼有的人寧願買個合資乞丐車,也不願意買個頂配國產車”,說到底還是面子問題,因為三叉星的奔馳標就是要比盾牌的凱迪拉克標更高級。

國人的畸形買車心理

在汽車市場越是成熟的國家,汽車的工具屬性就更強。全世界很少有一個國家的民眾像國人一樣如此看重汽車的面子屬性。對於很多國人來說,買車的過程是這樣的。

首先看牌子,德系車最高級,其中BBA尤為高級,其他合資車系次之,國產車排最後。

其次看空間,後排兩拳三指,空間寬敞!

再看配置,全景天窗、真皮座椅、自動空調、無匙進入,該有的配置都有了!

最後再看價格,談下優惠就刷卡成交了。

為了撐起國人畸形的買車觀念,很多人都在承受著與自己經濟實力不符的車價,多數人買車預算是自己年收入的2倍,在預算膨脹的同時,國人對品牌的追求自然水漲船高。如果你花30萬買凱迪拉克,會有很多人嘲笑你,都三十萬的預算,為什麼不買BBA?這就是國人最真實的現狀。

保值率的差異

除了面子的差異,保值率上的差異也讓很多人更傾向於BBA品牌。很多人說買凱迪拉克相比於買奔馳省下來的錢,在賣車的時候又要全賠進去,這種說法不是沒有道理。很多人說買車是為了開的,不是用來賣的,考慮保值率沒有必要。然而說這話的人又有多少能把一輛車開到報廢?數據顯示,43%的國內車主不到3年就換車,只有1%的車主把自己車開到10年。

以凱迪拉克CT6為例,這款車長度超過5米2,軸距超3米,定位於中大型車,但是在售價上卻可以和BBA的中級車競爭,但是這款車的保值率卻非常低,三年保值率只有47.75%,五年保值率只有37%。

相比而言,奔馳E級要好得多。三年保值率為70%,5年保值率為50%,如果你同樣花四十萬買一輛奔馳E級和凱迪拉克CT6,三年兩者的殘值相差8萬,五年兩者的殘值相差5萬。使用的年限越長,兩者殘值的差距越小。

說到底,有的人寧買奔馳乞丐版,也不願意買凱迪拉克高配版是有其原因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我們無從指摘,但是奔馳的三叉星車標帶來的溢價中,又有多少智商稅呢?


老司機侃侃車兒


問這問題的人首先是沒有車的,或者只能開十多萬以內車子的人!

車子對於富豪來說就是工具,但是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很多人就成了羨慕虛榮的招牌!

比如,身價上億的老闆,買個上百萬的S級或者500多萬的邁巴赫,這些車基本上都是已公司名義買的!消費比是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五,這些老闆是很精明的,性價比很高!

普通人買車,基本上幾十萬身價買十幾二十多萬車子的人大有人在!這消費比,只能呵呵!還有些人收入十多萬,貸款買個三十多萬的奔馳寶馬,不知道是享受還是找難受!外表光鮮痛苦只有自己知道!豪車不管所謂的一線二線,比的不僅僅是價格,還有做工和逼格!做工和逼格就是後期保養的費用!

車子就是交通工具,等國人經濟生活水平提高,對車子就沒有那麼多迷信了!

家裡5輛車,一輛奔馳s 和凱迪拉克XTS都是公司車,這樣可以免購置稅,節約15萬元,還有一臺大眾邁騰,老爸代步車,雪鐵龍我偶爾開開,山路很好開!雪弗蘭,老婆也開!長途基本上開凱迪拉克和奔馳多點,畢竟安全性能穩定!命只有一次!

車子就是消費品,建議大家有錢先買房或投資理財,不差錢了什麼車都可以買,這時候就不在乎品牌和價格了,在乎的只有安全性能和車子的功能及設備先進水平了!


社論消息


我就是啊 花30萬落地買了臺20款X1三缸雙離合我也不願意買凱迪拉克 就是喜歡花幾十萬買個標 就是花錢要買自己喜歡 不管噴子們喜歡不喜歡



Loading159950518


在購買汽車的時候,我們經常能夠看到這樣的情況:如果擁有30萬元的預算,大多數車主都會選擇購買低配版的BBA。因此很多車友就會有這樣的疑問,既然有30萬元的預算,為什麼不去購買高配版的凱迪拉克或者更高級別的車型呢?而偏偏要去購買低配版的奔馳寶馬呢?

無疑,這是面子問題,而面子問題歸根結底還是品牌力的問題。以奔馳GLA和凱迪拉克XT4對比的例子來看,雖同樣定位緊湊型SUV,但XT4無論在車身尺寸、發動機性能、變速箱檔位、底盤系統等等方面,無不對GLA進行了全面壓制,可很多人還是願意選擇GLA。BBA在國內銷量、保有量都很高,屬於國內豪華車的第一陣營。早在二三十年前,奔馳的豪華性都已經深入人心,那時候感覺奔馳車是“遙不可及”的。奔馳品牌的發展也比較好,始終定位高端豪華車,不會因為低端車存在潛在市場而放棄身價自甘墮落。

在汽車市場越是成熟的國家,汽車的工具屬性就更強。全世界很少有一個國家的民眾像國人一樣如此看重汽車的面子屬性。對於很多國人來說,買車的過程是這樣的。首先看牌子,德系車最高級,其中BBA尤為高級,其他合資車系次之,國產車排最後。其次看空間,後排兩拳三指,空間寬敞!再看配置,全景天窗、真皮座椅、自動空調、無匙進入,該有的配置都有了!最後再看價格,談下優惠就刷卡成交了。

最後說說軟實力,奔馳的品牌不用多說,很多人寧願在奔馳裡哭可能也不願意在凱迪拉克裡笑,畢竟你說你開個奔馳別人會覺得你超有錢,成功又有內涵,奔馳品牌婦孺皆知。你說你開個凱迪拉克,可能有一半的人不認識,還以為你開的是吉利,自己換了車標。奔馳相比凱迪拉克不會輕易降價,通常定價也比寶馬和奧迪更高一些,目的就是為了凸顯其高貴豪華,畢竟價格高了也更有面子。


英萊殼潤滑油


面子嗎,奔馳多有面子,我開個20萬的奔馳小A級,也比你30萬的CT6強!


北大不如兄大


因為奔馳這個品牌在大多數國人眼中要比凱迪拉克更高級,開出去更有面子,所以是不是乞丐版完全無所謂,只要是奔馳就行。而且對於很多注重外在的朋友來說,配置不是很重要,他們也不願意把更多的錢花在那些所謂的配置上,因為那些配置別人看不到,只要讓別人看到、知道自己開的是一輛奔馳才是重點。而且奔馳這個品牌的認知度非常高,下到幾歲的孩子,上到幾十歲的大爺大媽,都知道那個掛在車頭的“人字形”標誌是奔馳,但是凱迪拉克就不一定了。而且凱迪拉克近幾年在國內的影響力和銷量確實一般,除了旗下的ATS-L銷量還算說的過去,其他車型貌似都有點兒要涼涼的意思。

本來美式豪華品牌車型在國內的豪華車陣營中就不佔絕對優勢,而且凱迪拉克最近幾年還不太爭氣,所以影響力和奔馳比肯定要遜色一些。奔馳的車型產品線更加豐富,車型眾多,從20幾萬到200多萬,從轎車到SUV,只要您手裡有銀子,就不怕買不到喜歡車。巖哥的觀點:如您所說的這種情況,選擇奔馳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它是一輛奔馳,這一點就足夠打動消費者了。而且奔馳的4S店網點兒多,車型多,價格覆蓋區間大,所以從選車到維修保養以及性價比方面,選擇奔馳沒毛病。

我是巖哥,如果您有關於汽車方面的任何問題,歡迎隨時向我提問,記得關注和點贊!


巖哥侃車


現在國內豪華品牌普遍都有比較大的價格促銷力度,可能花個二三十萬就能入手一臺配置、性能各方面都不錯的二線豪華品牌車輛,特別是凱迪拉克、沃爾沃等品牌,堪稱是物美價廉的豪華車。可即便價格力度十分到位,仍然有人就是喜歡BBA這樣的一線品牌,寧願花同樣的錢,去買它們的低配車型,也不會選擇想凱迪拉克這樣的二線品牌。可能有人就奇怪,這到底是什麼心理?寧願買奔馳之類的丐版,也不願意買凱迪拉克的高配?我們今天就來說說這個現象。

這是個很有趣的現象。倒也不能說沒人買凱迪拉克,畢竟這兩年凱迪拉克的高銷量增長,也向市場證明,價格促銷的優勢還是很明顯的,每年不斷攀升的銷量就足以佐證。至於為什麼還是有很多人喜歡奔馳,寧願付出同樣的成本,選擇低配車型,想來和國人的消費心理有很大關係

寧當鳳尾不做雞頭

中國雖然已經成為了全球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但是消費者沒有明確自己的購買行為,以國人看車只在乎牌子的調性,促使很多人在買車時,

優先考慮的是品牌問題。在全球範圍來看,似乎只有國內,才把豪華品牌分等級來看,BBA明顯勝過日美系豪車,日美系豪車又強於普通品牌。因此,消費者在買車時,只要預算差不多,往往會先計算自己是否夠的上BBA,如果差距不大,可能就會看上BBA級別的車型。

儘管配置或許並不高,但是這個品牌帶來的所謂的“優越感”和“面子”是其他二線豪車所不能給予的。說白一點,如果你花個幾十萬買了臺凱迪拉克或者其他品牌的豪車,可能就會有很多人質疑你,都花了這麼多錢,幹嘛你買BBA?買啥凱迪拉克啊。為了不被嘲笑,也為了面子,咬咬牙也就選擇了BBA。只是我們也不用覺得他們勉強,正相反,

他們也許很享受品牌帶來的愉悅感,哪怕現實中,低配車輛帶來了些許不便,也絲毫不會影響他們的用車心情。中國有句俗話,寧當雞頭不做鳳尾,他們的做法將這句話,掉了個頭“寧當鳳尾不做雞頭”也許認為,鳳就是鳳,哪怕做鳳尾也是很榮耀的,雞就是雞,哪怕是雞頭還是雞。

談二手車保值率都是耍流氓

看到很多人的回覆,說什麼以保值率來考慮,甚至還羅列了其他一大堆原因。我覺得,這些純粹是無稽之談。首先

,豪華品牌的二手車的保值率普遍都比較差,越貴的車輛二手車價值就越低(經典車型除外),舉個例子,奔馳E級和凱迪拉克CT6都是中大型車,CT6的低配車型售價比E級便宜了七八萬以上,車身尺寸和動力、配置各方面都是完全強過E級的,以某網站給出的兩車五年後的保值率,屆時兩車的二手車將會相差5萬。看著似乎凱迪拉克賣不上價,但綜合E級新車的高價,其實兩車在五年後的實際價值是,CT6的車主比E級車主還多賺了3萬。不能只考慮二手車價值低的問題,新車售價高其實對二手車價格也是有影響的。特別是凱迪拉克的車型普遍都是降級和BBA進行比較,選擇凱迪拉克車型,車主也肯定能有更好的駕駛乘坐體驗。



不過,錢是自己的,別人只能是給出建議,至於怎麼選,還是看買家個人的選擇。我們也願意相信,無論選擇什麼品牌,肯定也都是基於個人的使用需求出發,只要自己覺得合適,買了也就買了,外人也沒有說三道四的權利。在此,僅僅是希望越來越多人,能夠從實際需求出發,選擇更合適自己的車輛,不要被風向所裹挾,不要為品牌充值,不要為自己的IQ充值


鴻漸談車


個人認為,我能中肯的說明這個問題。

1.品牌力

不可否認,奔馳,寶馬在豪車世界的品牌力確實是顯著的!一個以營造豪華感和平衡性出眾,一個以操控和運動性出眾。

有消費能力後的第一臺車,不是奔馳或寶馬,會讓你人身有遺憾的。

相信,至少在目前,這兩個品牌顯著的品牌力難以被替代。

所以,除此外的其他品牌,都用定價略低或者加量不加價的方式,來跟奔馳,寶馬競爭~奧迪也是如此,看看同級別車奧迪和寶馬奔馳的定價體系,一目瞭然。

2.兩種情況例外

2.1你太懂車了,也沒有品牌情結~或者說對奔馳寶馬的品牌情結~比如,有個人就一直以為奔馳就比寶馬差。

2.2豪車的二次消費者。這類人群,消費能力到了~都可以的水平,同時,也消費體驗過了,更不需要用奔馳寶馬開展示自己的身份。這個時候,他會傾向自己的需要。更關注性價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