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一些農村女人教自己的孩子從小講普通話,不講本地方言,你覺得這種現象好不好?為什麼呢?

用戶264353423442


現在一些農村女人教自己的孩子從小講普通話,而不講本地方言,實事求是地說,這種情況的確有,而且在我的身邊就大量存在。



我所處的地方屬於城鄉結合部,離市區大約有15公里遠。這裡本來就是一塊徹頭徹尾的蔬菜生產基地,因此絕大部份的農民,全年都是靠種植各種各樣的蔬菜,然後運輸到市區的菜市場或農貿市場等農產品集散地批發、零售,以此維持家庭的所有經濟開銷。

這裡,大家日常交流所講的就是叫“桂柳話”的一種地方方言,廣泛流傳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桂林市和柳州市,以及這兩市所轄的縣、鎮(鄉)、村。這種方言非常奇怪,即使是第一次到這裡的外地人,也很容易通過說話人的表情、動作等,同時連猜帶蒙,最後都能完全聽懂,奇怪嗎?

也許因為大家都是菜農的原因,接觸到的更是各種各樣的人群,因此他們對國語普通話都是滾瓜爛熟的,毫無違和感。由於這些農民自己的豐富經歷,已經讓他們對於熟悉普通話、會講普通話的好處瞭然於胸,所以他們對於自己的子女要不要完全掌握普通話,當然有了非常清晰的認識。這就有了本問題所說的情況——他們(包括男女)教自己的孩子從小就講普通話,而不是從小教他們說本地的地方方言桂柳話。

那麼,對於這種情況究竟好不好呢?我的看法是:很好!道理很簡單,普通話是我們的國語,是全國公民都需要掌握的。無論是對外交流,還是國內的內部交流,普通話都基本可以做到暢通無阻。我國九年制義務教育的一年級教科書,首先學的就是漢語拼音,這是說好普通話的前提與基礎。再說到大的方面,現在的中考和高考,都還需要考到某些字、詞語的漢語拼音標註,雖然所佔的分數不高,但起碼錶明瞭一種態度。

事實上,隨著我們國家經濟建設不斷取得巨大進步,目前我國的國民生產總值(GDP)已經是全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這使得世界上眾多的國家,包括髮達資本主義國家,都在努力學習我們的中文普通話,為的就是和我們進行暢通的交流,可以到我國來留學、談生意,以及其它方面的協作。

既然外國人都這麼重視我們的普通話,我們作為中華民族的子孫,更沒有不好好學普通話的理由。或許,也會有人質疑,那我們的地方方言不是也需要保護嗎?這個質疑當然是有道理的。不過,我卻要反問一句,難道說普通話和說地方方言,這兩者之間會存在矛盾?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孩子的語言學習能力是非常強的,這是人類的一種遺傳基因。尤其是6歲以內的孩子,同時學習三門語言根本就是小事一樁。因此,孩子在上幼兒園的時候,孩子們之間的交流很多都會用地方方言直接交流的。請問,這種情況有誰很瞭解?所以,如果認為孩子從小講普通話,就可能不會講本地方言的說法完全就是杞人憂天!不需要去反駁。

推廣普通話是我國的國民教育基本政策之一,無需質疑。這和地方方言的保護政策沒有任何矛盾。請相信我們的孩子,請相信我們孩子的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