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有個人懶但出成績,有個人很勤但沒有什麼成果(他的態度很好的),如果要裁得一個,該選誰?

扛大刀的人


那得看誰是“劊子手”了,如果上司是打工者,那很可能裁掉懶惰但出成績的那個人,如果上司就是老闆,那很可能裁掉勤奮但沒有成果的那個人。

如果“劊子手”的身份是個打工者,而大多數打工者的宗旨就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一個勤奮、態度好的員工正是他需要的,這樣的員工無論能不能做出成果,對他來說都是無所謂的,他會認為,出不出成果、公司賺不賺錢,那是老闆考慮的事情,而他需要考慮的是員工勤不勤奮、聽不聽話,會不會影響自己坐穩位置就夠了,所以,如果上司是個打工者,那麼會選擇懶但出成績那個人開刀。

如果“劊子手”的身份是老闆,而老闆都是視錢如命的,能做出成果進而幫公司賺到錢的人對於老闆來說就是有價值的,作為老闆當然不會開除這樣的員工,而一個勤奮但做不出成果的員工對於老闆來說是毫無價值的,就是浪費公司的糧食和水電費,像這種人就是老闆的開除對象。

所以說,該裁掉怎樣的員工,關鍵還是看這個“劊子手”是誰,如果是打工者,那很可能開除懶惰但能出成績的員工,如果是老闆,那很可能開除勤奮但做不出成果的員工。

明白這兩種不同角色的“劊子手”的裁員風格之後,自己就可儘量避免成為那個被裁的倒黴鬼了,也可有助於自己找到今後的努力方向了。


設計製造迷


作為一個資深管理者來看,其實很簡單。也許很多人都掰不開功勞和苦勞這兩個區別。

先講一下苦勞。在公司裡,按時完成公司交代的任務,勤勤懇懇,不遲到不早退,遵規守則的員工。這就是苦勞。苦勞最大的特點是什麼?那就是可替代性。就有你也可以,沒有你還另一個人來,也都是這樣,不不這麼做的人,要麼被處罰,要麼被開除了。只要在這裡做事,就是這樣,你不行,那麼就換人來做。

下邊講一下功勞。

功勞是什麼,是對公司階段性發展有重大貢獻的人。比如搞定某項技術突破,堵住公司某項漏洞等等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或是開闢了一個渠道,讓公司利益迅速提高。這些都是功勞。

比如你開闢了一條新渠道,你就是功勞者,剩下按照你這條路繼續走的,就是苦勞。

你提這個問題,沒有那麼複雜,就是可替代性。有功勞的人其實也可以有苦勞,但是隻有苦勞的人,很難有功勞!

很明顯,你說該怎麼取捨?


白志雅


裁員時面對這種二選一的問題,就能看出領導者的用人格局了。我認為理智的做法是裁掉那位勤勞而無功的員工,雖然他看起來更努力。

正常來說,領導一般都想留下勤奮好管理的職員,對於懶惰或有小毛病這類讓領導頭疼的能人,內心深處是不喜歡的。但是,我們身處職場,最終要靠業績來說話。如果想讓團隊幹出名堂,就得用那些能出成績的人,哪怕他們身上有刺讓自己不爽。

不注重下屬能力的領導是在慢性自殺。

領導大多會喜歡與他關係親近的下屬,對於有能力而毛病多的 人才往往又愛又恨。題主所言那位表面勤奮而沒有成果的下屬,明顯是一個庸才,他要麼是假裝勤奮要麼是能力太差。而那個表面懶惰的員工能出成績,已經說明他是團隊需要的人才了。

想想看,唐僧沒有沙和尚還是可以上西天,但少了大師兄估計就寸步難行了。如果領導因為個人喜歡而留下平庸無能的員工,那就會讓隊伍陷入以關係論英雄的氛圍中,寒了那些有能力下屬的心。為了團隊能出成績,保證自己的職場工作順利,只好捨棄個人情感裁掉那位忙而無功的員工。

裁掉那位員工其實是給他新的發展機會。

公司既然要裁員,肯定是想留下有價值的員工。那位工作很勤奮但做不出成果的員工,很明顯在公司內體現不出他的價值。不論他的工作態度多好,都掩蓋不了他處境的尷尬。那就是:自己已經很忙很努力,但沒有成績。如果是我,我自己已經處於崩潰的邊緣,這份工作也許不適合我。

對於一份經過努力卻無法有成果的工作,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雞肋。公司裁掉了他,不但讓他得到經濟補償,而且也促使他可以重新去選擇工作。這對他以後的職場生涯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因為繼續混下去就是對他的慢性摧殘。我覺得這位員工會理解領導的決定。

想辦法用好有缺點的能人才見格局。

只用應聲蟲式的庸才是做不出成就的,我們要設法用好那些有缺點的人才。有才華的人難免會有一些個性,但不影響他對團隊的貢獻。我們用人不能求全責備,奢望有十全十美的員工是不現實的。如題中所述那位懶惰卻能做出成績的員工,就是個值得重視的人才。也許他的懶惰是裝樣子,也許他的實際能力比展現的更強,輕飄飄就做出了別人不及的成績。

從制度上對懶惰者加以約束,從情感上對其動之以情,從職權上對其誘之以利,讓人才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這才領導的工作重點。對於人才懶惰的缺點只知道一味的反感而不去改變,這對業績的提高毫無益處。

總而言之,以我的看法,為了能夠保證團隊的戰鬥力,只能選擇裁掉那位勞而無功的庸才員工。一方面可以繼續保證自己團隊的業績良好達成,另一方面也給那位員工重新選擇工作的機會,畢竟事實證明他並不適合這份工作。領導者不得不用理智來選擇,這是以目標為導向的職場思維,如何發揮懶惰型人才的長處才是以後要關注的重點工作。

以上為個人觀點,歡迎討論留言。我是職場本紀,篤行職場十幾年的管理人士,歡迎關注我分享更多職場智慧。

職場本紀


題主想要論述的,應該是態度和能力哪個更為重要。我認為兩個都重要,如果非要有個側重點的話,也得根據具體情況來確定。

回到問題,如果必須得裁掉一個,我會先和懶但出成績的那名員工交流一下,督促他改變態度,並在一段期限內觀察他,要是到了期限還沒有改變,那我會裁他。



這兩名員工都有可取之處。

一名懶但出成績:“懶”得讓管理者都知道他的名聲了,說明他態度的確有問題,這樣的人本身很有能力,只是公司沒有讓他努力的動力,於是得過且過,就這樣還能做出成績,可以稱之為人才;

一名勤快卻沒成果:如果他的“勤快”是真的,那就是能力問題了,就像一個人只能拿五十斤的東西,你非逼他拿一百斤,不現實。好在他的態度至少是積極的,能讓人省點心。

兩人也都有缺點,一個懶,一個沒能力。但要是不出什麼大問題的情況下,這兩個缺點也都還不構成你辭人的理由……公司要因為這個就辭人,說真的那有點辭不過來😁😁😁



我認為,一個公司突然要辭人,無非兩種原因:

一種是接下來要有大動作,先把累贅丟了好輕裝上陣;另一種是公司經營有問題,要不了這麼多員工。

無論哪一種情況,想要的員工都是態度好又能出成果的,當兩者不可兼得時,在這樣特殊的時期,如果有能力的人依然我行我素改不過來,只能選“態度”。

因為公司不是隻有這兩名員工,大家都看著呢,你辭人的標準大家心裡有譜。



能力這種東西,你在上層你看得到,基層員工不一定知道,他們最直觀感受到的是“態度”。

要是留下來的是“懶但出成績”的那個,他們只會看到他的“懶”!“勤快”的都被辭了,那以後別勤快了,向他學習吧……可惜大部分員工都只是普通員工,學得了態度,學不了能力;

要是留下來的是“勤快但沒成果”的那個,他們也只能看到他的“勤快”,“懶”的被辭了,說明公司不留懶人,以後得更用心,更勤快了!



這樣一分析,大家都知道該怎麼選擇了。很遺憾不能讓有能力的人對公司盡心盡力,更不能讓一個人壞了一個公司的風氣,無論他多有能力!或者說,越有能力,破壞性越強!

其實於個人價值而言,能出成果的那個無疑更高,懶不懶的只是次要;但在管理者的角度,還是大局為重,尤其是在公司走到裁人這一步的時候,更要穩住!


職場朱一二


不讓我走怕創新團隊崩潰就不要偷我的筆記本,現場能創新的地方很多就讓“好”學習值得培養的人來發現,而不是讓我這個摸不到設備打雜的人來說,說出來又不在現場摸不到相當於沒參與到創新項目中就沒有成果。參與的人到其它地方去面試高薪會有參與的創新成果,到現場不同環境還會繼續會有創新和能申請專利的創新新產品才是真正會創新,找我白要創新搞項目我也會給,淘汰下來的會有不少從隨便到一個都不給自然有原因,我這種邋遢人物要誰來保護我?


創客楊


很有意思的問題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2c1ae0000b6413f087cf4\

小東D生活


這個要具體分析了,高效的人永遠知道怎麼偷懶。

另外,如果是行政及其他支撐崗,我會喜歡比較踏實勤奮的人,他可以沒什麼業績,只需要按照指示去做事去完成就好了,但是如果對於市場部門,業務團隊,因為他們是公司經營的核心,所以要的是結果與產出,而不是過程。希望對你有所參考。


大林的日常記錄


很懶卻出成果,很勤奮卻無效率,大叔建議你裁掉誰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2449200008732d6d2bd66\

單眼皮大叔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thumb_url": "2c1400003f5c897433507\

黃山萱媽


這個要具體針對部門進行回答了,出成績懶的人有沒有影響公司紀律,起到反面教材,影響到他人,如果沒有,只是懶還是可用的,勤快不出成績的我覺得可以放在適合的崗位,換一換崗位也許更有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