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北极漂流冰站计划第三航段即将开启

2019年9月,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酝酿将近10年之久的北极气候研究多学科漂流冰站计划(MOSAiC计划)正式开启。目前,该计划正在执行第二航段科考任务。近日,参加该计划第三航段的科学家将从挪威特罗姆瑟港启程,赴“极星号”执行第三航段任务。出发前,本报记者就航段概况、主要任务及科考意义等问题采访了该航段中方考察队员、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员詹力扬。

国际北极漂流冰站计划第三航段即将开启

詹力扬(左一)和孔彬

詹力扬是该计划生物地球化学组的成员之一,也是该计划中开展温室气体研究的核心骨干人员。他研发的温室气体走航观测系统是该调查计划中我国唯一独立集成的全自动温室气体观测系统,可以同步测定表层海水及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获取高分辨率数据,从细节上描述北冰洋冰下温室气体全季节尺度的循环过程,为了解北冰洋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和反馈过程提供重要的信息。

记者:北极气候研究多学科漂流冰站计划的背景是什么?

詹力扬:北极区域是研究全球变化最迫切的区域之一。北极地区对全球变暖的放大作用尤为显著,其增暖趋势是全球平均趋势的两倍。快速升温导致一系列环境后果,最直接的现象是北极海冰快速消融。2001年以来,北极海冰每年减少的平均面积相当于一个英国的面积,继2007年观测海冰历史最小纪录后,2012年再次被打破该纪录,9月融化海冰面积多达1183万平方公里,大于美国国土面积。研究表明,我国的极端天气与北极海冰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开展北极海冰变化及其气候变化相关研究和预测具有重要意义和紧迫性。

然而,限于现场条件,北极相关研究和数据仍然十分有限。因此,目前已有的模式对北极海冰变化和未来气候变化趋势的预测仍然存在着很高的不确定度,是热带区域的4倍~5倍。准确评估北冰洋在全球变化背景下的快速变化的紧急需求催生了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IASC)的旗舰项目MOSAiC:北极气候研究的多学科观测漂流站。

记者:第三航段的总体概况是怎样的?

詹力扬:第三航段有2名中方考察队员参加,我和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孔彬博士。我们将于1月 27日从挪威特罗姆瑟港乘俄罗斯“德拉尼岑船长”号(Kapitan Dranitsyn)启程,并预计于2月13日与德国“极星号”破冰船会师。经过一周工作交接后,正式开展第三航段的全方位观测。观测内容延续前两个航段,包括海冰、海洋、大气、生态、生物地球化学等多学科的综合观测。

记者:该航段作业有何特点?

詹力扬:第三航段的作业时间,是整个航段最寒冷的时期,也是极地海洋季节性变化的关键时期。这段时期正处于北极冬春之交,北极将开始由极夜向极昼转变,海洋环境和生物活动等均将可能发生一定程度变化,因此极地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也将随之变化,其中温室气体在冰-海-气相互作用下的循环过程会响应和反馈环境和气候变化。因此第三阶段的观测在MOSAiC项目的实施中是一个关键时间节点。

记者:你所在的生物地球化学工作组在本航段中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詹力扬:北冰洋温室气体研究是MOSAiC生物地球化学工作组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工作组将对北冰洋温室气体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开展研究工作。主要有两个任务:一是开展走航观测,获取表层海水和上覆大气的走航观测数据;二是与团队成员互相协助,采集海水样品、海冰样品并分析其中温室气体含量以及原位测定海冰温室气体释放和吸收量,同时协助完成国内参加单位有关的航段的观测工作。该计划的执行将为揭示北冰洋温室气体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提供全季节尺度的重要数据。

记者:中方科研人员参加此次考察对我国北极科考有哪些意义?

詹力扬:我们参加该航次,一是我国科学家可利用国际重大计划在难得地点和时间获取高质量的现场数据,增强研究能力和促进我国北极科学的发展;二是获得重要的现场经验,有助于我国将来组织实施大型国际科学研究计划借鉴。另外,本航次的实施,将进一步深化我国科研人员与各国科学家就北极科学考察的合作,加强学科交叉和协作,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共同致力于全球变化研究,寻求适应全球变化的方案,也是从科学研究层面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的响应和贡献。

(记者:鄂歆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