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八部》中的掃地僧有何來頭?他為何在少林中隱藏四十多年之久?

忘了99059


《天龍八部》中掃地僧的出現,可以說非常的突兀,沒有任何鋪墊,世上沒有任何人知道他的來歷,少林寺高手如雲,法度嚴謹,居然也沒有任何一位高僧知道掃地僧的存在。網絡上有很多人分析掃地僧是慕容龍城,這是非常不靠譜的事情,因為金庸先生武俠小說,雖然很多人都有歷史原型,但是小說中的人物和歷史中的人物完全不同,比如丘處機、伊志平、郭靖等等。

那麼,金庸先生為什麼要在《天龍八部》中塑造一位武功高強的掃地僧呢?


掃地僧的使命是什麼呢?很明顯是力挽狂瀾,解救蕭峰父子,同時點化蕭遠山和慕容博,為江湖徹底瞭解一段孽緣,同時斬斷蕭峰和慕容復對於其各自父親的羈絆

為什麼掃地僧的使命是這樣的呢?我們可以從原著中找答案。

《天龍八部》第四十三章:王圖霸業,血海深仇,盡歸塵土。

當時都情況非常緊急,因為開始的時候,蕭遠山父子對戰慕容博父子,蕭遠山父子的勝算還是很大的,那裡想到吐蕃國師大輪明王鳩摩智也來到了藏經閣,慕容博和鳩摩智亦師亦友,而鳩摩智也明確表示要幫助慕容博對付蕭遠山父子,而喬峰此刻的想法是什麼呢?

喬峰:“殺母大仇,豈可當作買賣交易?此仇能報便報,如不能報,則我父子畢命於此便了。這等骯髒之事,豈是我蕭氏父子所屑為?”

喬峰已經做了最壞打算,就是父子斃命於此,殺母之仇也報不成。

如果按照當下事態的發展,蕭遠山父子大概率被慕容博三人組擊殺,但是蕭峰如果此刻被擊殺,那麼後面的故事怎麼編?

所以說,這個時候就需要一位高人出面救場,但是縱觀整個江湖,如今的少林寺雲集了天下大半高手,因此在這個萬分為難的時候,金庸先生安排世外高人掃地僧出面,制止了惡鬥。同時,為了防止蕭遠山報仇之心不死,慕容博復國之夢不滅,金庸先生安排掃地僧直接度化了這兩個人。

失去慕容博,姑蘇慕容家的復國夢想直接破滅,因為復國的大部分力量掌控在慕容博的手裡,同時蕭峰為父母報仇的念頭消散於無形,從此可以真正的做一個沒有什麼負擔的人。

武功高強的掃地僧

掃地僧的武功有多高呢?

首先,掃地僧的武功修為高出在場眾人太多太多,我們通過掃地僧與慕容博、掃地僧與喬峰的交手就能看出來。

忽聽得長窗外一個蒼老的聲音說道:“善哉,善哉!蕭居士宅心仁厚,如此以天下蒼生為念,當真是菩薩心腸。”五人一聽,都是吃了一驚,怎地窗外有人居然並不知覺?

這段描寫了掃地僧高深的輕功修為,因為此刻藏經閣匯聚了當今武林武學修為最為高深的五個人,但是這五個人均沒有發現掃地僧的到來,可見掃地僧的輕身功夫完全做到了“輕如鴻毛”的境界。

那麼,掃地僧的出現,通過簡短的交談,給眾高手的第一感覺是什麼呢?

蕭遠山:蕭遠山聽他隨口道來,將三十年前自己在藏經閣中夤夜的作為說得絲毫不錯,漸漸由驚而懼,由懼而怖,背上冷汗一陣陣冒將上來,一顆心幾乎也停了跳動。

慕容博:慕容博心下駭然,自己初入藏經閣,第一部看到的武功秘笈,確然便是《拈花指法》,但當時曾四周詳察,查明藏經閣裡外並無一人,怎麼這老僧直如親見?

大家看看,掃地僧明明在藏經閣之中,並且將蕭遠山和慕容博二人的所作所為看的一清二楚,但是這兩位高手居然絲毫沒有發現掃地僧的存在,特別是謹慎的慕容博,他“查明藏經閣裡外並無一人”,可見掃地僧的修為近乎於修真者境界。



掃地僧的武學修為有多高呢?我們分為理論和實戰兩個部分。

掃地僧對於武學修煉的獨到理論。

掃地僧一看鳩摩智,便知道鳩摩智已經走火入魔,同時他對於少林寺七十二絕技非常熟悉。

蕭居士所修習的,只是如何剋制少林派現有武功,慕容居士卻將本寺七十二絕技一一囊括以去,盡數錄了副本,這才重履藏經閣,歸還原書。想來這些年之中,居士盡心竭力,意圖融會貫通這七十二絕技,說不定已傳授於令郎了。他說到這裡,眼光向慕容復轉去,只看了一眼,便搖了搖頭,跟著看到鳩摩智,這才點頭,道:“是了,令郎年紀尚輕,功力不足,無法研習少林七十二絕技,原來是傳之於一位天竺高僧。大輪明王,你錯了,全然錯了,次序顛倒,大難已在旦夕之間。”

掃地僧只是一看,就知道慕容覆沒有修習少林寺七十二絕技,再一看鳩摩智,他便明白了,慕容博將抄錄的少林寺七十二絕技給了鳩摩智修煉,並且判斷出鳩摩智“

次序顛倒,大難已在旦夕之間”

說鳩摩智大難臨頭,這個非常好解釋,但是說鳩摩智的練法“次序顛倒”,這就非常有意思了,經過掃地僧解說,原來同時修煉幾種《少林七十二絕技》到了一定程度,就需要以佛法化解武功的戾氣,戾氣化解完後才可以安心修煉,否則走火入魔,經脈盡斷,後果不堪設想。

掃地僧的這個武學觀點,是以前少林前輩高僧未曾領悟到的武學精義,所以少林寺兩百年來第一人的玄澄大師最後貪多,強練多門絕技,最後全身經脈盡斷。

掃地僧武學修為實戰表現。

鳩摩智抱著僥倖心理,厚著臉皮以少林絕學“無相劫指”偷襲掃地僧,結果武功而反,掃地僧沒有任何動作,無形護體氣牆就將鳩摩智的指力消散於無形,鳩摩智也不得不心服:這老僧果然有些鬼門道,並非大言唬人。

雖然這是掃地僧武學修為實戰的最直觀表現,但是並不能算是最精彩的描述,秒殺慕容博、化解慕容復蕭峰降龍十八掌的那兩段才是。

那老僧雙手合十,說道:“阿彌陀佛,佛門善地,兩位施主不可妄動無明。”他雙掌只這麼一合,便似有一股力道化成一堵無形高牆,擋在蕭峰和慕容復之間。蕭峰排山倒海的掌力撞在這堵牆上,登時無影無蹤,消於無形。

蕭峰的這一掌,可是用了十成功力的,但是掃地僧只是雙手合十,便形成一堵無形氣牆,把喬峰十成功力施展的降龍十八掌掌力化解於無形。

掃地僧的內力修為實在是恐怖,並且可以做到收發自如,隨心所欲的境界。

慕容博初時見那老僧走近,也不在意,待見他伸掌拍向自己天靈蓋,左手忙上抬相格,又恐對方武功太過厲害,一抬手後,身子跟著向後飄出。他姑蘇慕容氏家傳武學,本已非同小可,再鑽研少林寺七十二絕技後,更是如虎添翼,這一抬手,一飄身,看似平平無奇,卻是一掌擋盡天下諸般攻招,一退閃去世間任何追襲,守勢之嚴密飄逸,直可說至矣盡矣,蔑以加矣。閣中諸人個個都是武學高手,一見他使出這兩招來,都暗喝一聲採,即令蕭遠山父子,也不禁欽佩。 豈知那老僧輕輕一掌拍落,波的一聲響,正好擊在慕容博腦門正中的“百會穴”上,慕容博的一格一退,竟沒半點效用。

掃地僧秒殺慕容博則說的非常明白,慕容博的武學修為可謂是已達化境,平平無奇的一掌卻可以擋盡天下萬般招式,攻守兼備,但是然並卵,慕容復的百會穴被掃地僧一掌拍中,可見掃地僧的出手速度實在是太快了,快到慕容博都反應不過來。

掃地僧的輕功也有非常詳細的描述。

右手抓住蕭遠山屍首的後領,左手抓住慕容博屍首的後領,邁開大步,竟如凌虛而行一般,走了幾步,便跨出了窗子。

“凌空虛度”這四個字代表著什麼嗎?代表著掃地僧的這種身法,已經和修真者一般無二。

二人掌力相合,力道更是巨大,那老僧在二人掌風推送之下,更如紙鳶般向前飄出數丈,雙手仍抓著兩具屍首,三個身子輕飄飄地,渾不似血肉之軀。

掃地僧的身子輕飄飄也正常,畢竟人家武功高,但是已死之人慕容博和蕭遠山的身體也輕飄飄的,說明了什麼?說明掃地僧在急速的奔跑過程中,傳功於蕭遠山和慕容博兩人,但是即便是這種情況,蕭峰拼盡全力依然追不上掃地僧。

蕭峰加快腳步,只道三腳兩步便能追到他身後,不料那老僧輕功之奇,實是生平從所未見,宛似身有邪術一般。

蕭峰奮力急奔,只覺山風颳臉如刀,自知奔行奇速,但離那老僧背後始終有兩三丈遠近,連連發掌,總是打了個空。

蕭峰追不上也就罷了,他施展的劈空掌竟然都打不上掃地僧,這個怎麼形容呢?就好比喬峰和掃地僧是兩架作戰中的戰鬥機,喬峰在後面射擊掃地僧,但是依然打不到,因為前面的戰機即便在炮彈效射程之內,但是因為炮彈飛的太慢,所以根本打不到。

所以掃地僧的武功,無論是從內功還是輕功和武道領悟,都是絕頂高手。



金庸先生為什麼安排掃地僧做如此重要的決斷

首先,天下武功出少林。

“天下武功出少林”是金庸武俠小說非常著名的一句話,這句話也被廣大江湖豪客傳頌,少林得益於其深厚的內蘊,同時在武林中樹立了公平公正的典範,為江湖人士排憂解難,因此被推為武林泰山北斗。

蕭遠山等五人匯聚於少林寺藏經閣,即將進行一場殺傷力巨大的械鬥,這個時候由少林高僧出面化解這一次糾紛,合情合理。

其次,絕世武功修為+無人知道的出身才顯得更加神秘。

掃地僧橫空出世,以強悍的實力化解了一場武林浩劫,為少林寺的繼續發展做出了無人可比的貢獻,假設掃地僧不出面,蕭遠山五人直接在藏經閣開打,以他們的武功修為,藏經閣必然被嚴重損毀,這對於少林寺的傳承可謂是滅頂之災。

而掃地僧的出現,以其自身對武道的高超理解,對佛法的高深修為,對多門武功的全面瞭解,共同塑造出這樣一位世外高人,並且沒有人知道他的來歷,而他的工作只不過是個打掃藏經閣的老人,這樣的設定,也符合“大隱隱於市”的說法,掃地僧就是一位大隱士。

第三,金庸先生對於佛教的推崇。

小說寫作或多或少都會加入作者的個人喜好在裡面,而金庸先生是信佛的,以掃地僧品評天下武學就可以看出來,這位佛門高手的武功修為凌駕於各門各派之上,同時以他“佛法可化解武功戾氣”這一句話,就將佛法推向了一個全新的高度,同時對比《天龍八部》中的逍遙派,最後的掌門人也是出自少林寺,可見金庸先生對於佛教的推崇程度。

第四,少林寺藏經閣出高人。

天下武學出少林,而少林寺的精華則在藏經閣,我們都知道出現在《神鵰俠侶》和《倚天屠龍記》中的覺遠大師,這位大師就是一位負責看守藏經閣的普通僧人,他儀表堂堂但是頭腦木訥,但是就這樣思想簡單的人,卻無意中修習到了《九陽神功》這樣的高明武學,同時再看看掃地僧,掃地僧的武學資質和悟性明顯更高,同時他來少林寺的時候至少也有30多歲了,可見心態各方面都非常的成熟,同樣的環境,覺遠禪師都如此厲害了,那麼文化水平更高的掃地僧當然要更加厲害才對。

所以金庸先生塑造了天龍無敵的存在,一位默默無聞卻修為卻超凡入聖的掃地僧。

掃地僧之所以藏匿藏經閣長達三四十年之久,大概率是他在紅塵俗世中不如意,心灰意冷遁入空門,但是少林寺藏經閣中宏偉博大的佛學知識和武功秘籍,引起了他極大的興趣,所以他從此以後靜下心來修習佛法,練習武功,最為用高深的佛法化解了渾身戾氣,猶如浴火重生的鳳凰一般,在佛學和武學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他的過去已經不再重要了!


古梁鏞


歡迎閱讀《金庸腦洞系列之掃地僧師承之謎》。


《天龍八部》中有一位掃地僧,他身負絕世武藝,卻在少林寺藏經閣中掃了四十多年的地。此人究竟有何來歷?原來,掃地僧身負著少林寺傳承了幾百年的一個秘密,還牽涉到易筋經的由來。且聽我慢慢為你講述。

一、慧可斷臂

此事還是從達摩祖師說起。菩提達摩是禪宗在天竺的第二十八位祖師,他渡海來中國傳教,成為禪宗的中土初祖。

達摩祖師剛到中土時,聽我南朝梁武帝信奉佛教,便來到國都金陵,受到梁武帝的禮遇。兩人一見面,卻是話不投機。達摩見梁武帝只知追求福報,不求了悟佛法,便以一片葦渡江,來到了少林寺,面壁九年。

這時有位僧人法名神光,聽說了達摩的事蹟,前來拜訪,想拜達摩為師。達摩怕他求法之心不夠堅定,所以遲遲不允。一日大雪,神光在雪中立了一夜,達摩為試他禪心,仍未應允。神光於是抽出一把刀,自斷一臂,獻在達摩座前,以證決心。達摩被他感動了,收神光為弟子,賜法號“慧可”,後來成為禪宗二祖。

達摩圓寂後,慧可在達摩的蒲團前發現一卷經書,這就是《易筋經》。此經義理深奧,二祖苦思冥想,終是不得其解。後來慧可攜《易筋經》離開少林寺,四處行腳。

二十年後,慧可遊歷至四川峨嵋山,遇到隱居於此的天竺高僧般刺密諦,慧可將經中疑義向他請教,兩人相互啟發,終於豁然貫通,共同徹悟了《易筋經》中的佛理。又過了十二年,慧可巧遇青年人李靖,兩人討論了三日三晚,這才盡數領悟了《易筋經》中的武學秘奧。慧可和李靖皆成為當世絕頂高手。

二、法如得經

《易筋經》的來歷並無問題,但是慧可後來並未回到少林寺,而是來到舒州司空山,在此傳授佛法。那麼《易筋經》又是怎麼回到少林寺的呢?

慧可在司空山傳法給三祖僧璨,僧璨傳給四祖道信,道信傳五祖弘忍,弘忍門下有兩位高足:慧能與神秀,分別創立南禪宗和北禪宗。不過弘忍圓寂時,惠能和神秀都已經下山傳法去了,只有弘忍的大弟子法如隨侍左右。

弘忍圓寂後,法如也是在他的蒲團之前發現了這卷《易筋經》。此時《易筋經》中已附有慧可禪師的註釋,因此文義不難理解。法如已經勘破人相、我相,他翻閱《易筋經》,很快便練成經上武功,還自創一門武學,名物“拈花指”,以紀念釋迦牟尼傳法給摩訶迦葉,創立禪宗。

當年佛祖釋迦牟尼在靈山法會上拈花示眾,眾弟子皆不解其意,唯有摩訶迦葉破顏微笑。釋迦牟尼說:我有正法眼藏,已經付於摩訶迦葉了。摩訶迦葉領悟到的就是禪宗心法,成為禪宗的西天初祖。

拈花指後來成為少林七十二絕技之一。


三、經歸少林

法如火化了弘忍遺體後,下山雲遊。一日他來到少林寺掛單,發現寺中群僧整日只知習武,不求了悟佛法,對達摩禪法更是一竅不通。

法如感嘆達摩祖師駐錫過的少林寺竟衰敗如斯,如同江湖武館一般。他在群僧面前展示了拈花指的絕技,又以獅子吼震懾群僧,斥責他們不知修行,違背了釋迦牟尼所傳佛法,真是捨本逐末,買櫝還珠,冥頑不靈。

少林寺群僧為法如的智慧與武學折服,於是苦苦相請,留法如在少林寺駐錫傳法。法如見僧人們誠懇,便留在少林,一邊講經說法,一邊傳授武學。法如重振少林,成為北方禪宗的“定門之首”,確立了少林寺“禪宗祖庭”的地位。

不過法如知道大部分僧人根機不利,無法領悟禪宗心法,必須另覓利根之人,傳承法嗣。於是他將《易筋經》放在藏經閣中,任人翻閱。

《易筋經》中的武學佛理相互印證發揮,想練成《易筋經》中武功,必須勘破“我相、人相”禪宗傳法,講究心心相印,以心傳心,法如認為能練成《易筋經》的人,就是與自己心心相印的傳人。

四、掃地證道

少林寺僧人皆知《易筋經》中載有達摩所傳的無上武學,但是他們執著於人、我二相,少有人能練成經上武功。

法如只在暗中觀察,如見有人練成《易筋經》,便向他傳授禪宗心法,並告訴他以《易筋經》印心的秘密。於是法如一脈在少林寺中代代相傳,不絕如縷,卻少有人知。

轉眼到了北宋年間,一位少年因為家貧,在少林寺剃度出家,成為一名在藏經閣中掃地的服事僧。少林寺中的僧人,分為禪僧與服事僧兩種:禪僧只管參禪悟道,追求覺悟成佛;服事僧操執雜役,只為混口飯吃,並不想了悟佛法。

但是這位少年掃地僧天資聰慧,他明白人雖有高低貴賤之分,佛性卻無高低貴賤之分,人人皆能成佛。禪宗六祖慧能就是以舂米行者的身份傳承了五祖弘忍的衣缽。掃地僧一邊在藏經閣中掃地,一邊閱覽閣中諸多經典,在無意中練成了《易筋經》中的武學。

一天,掃地僧在藏經閣中一邊掃地一邊口誦《金剛經》,參悟其中道理。有一位年長僧人來到藏經閣中,問道:“本來無一物,何處掃塵埃?”

掃地僧口唸一偈:“色即是空,雖掃未掃。空即是色,不掃而掃。”

年長僧人笑著點了點頭,又說道:“色即是空,佛說《金剛經》者,即非《金剛經》。空即是色,是名《金剛經》。”

掃地僧當即頓悟了禪宗不立文字的宗旨,忙向年長僧人下拜。於是年長僧人印可他成為法如一脈的下一代傳人。這位掃地僧,就是《天龍八部》中的掃地神僧,以大智慧、大雄力化解了蕭遠山、慕容博的仇恨執著,使他倆趣入佛道。兩人也是與佛法有緣,後來雙雙領悟了《易筋經》中武學,成為禪宗的兩位大宗師。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士常齋”,回覆關鍵詞“金庸腦洞”,閱讀更多有趣文章。


夢露居士


歡迎關注羽菱君扯金庸武俠前後傳系列第二十一期:《天龍八部》前傳之掃地僧身份之謎。

上一期羽菱君在扯蕭遠山的師傅靈門大師時,曾說他在天山童姥那裡帶回了後來的掃地僧,受制於篇幅並沒有細扯。這期我們延續這個話題,來扯一扯掃地僧,看他在進少林之前的前塵往事,說他在少林修行的精深佛法。

要扯掃地僧與靈門大師的淵源,就必須先說他跟逍遙派的恩怨,準確來說應該是跟天山童姥的恩怨。

從逍遙派說起

逍遙派自天山童姥接掌靈鷲宮之後,開始對外擴張,橫掃江湖,在武林中惟我獨尊。經過童姥幾十年的恩威並施,兼併奪掠,控制著中原至東南沿海大多數江湖幫會,其中有三十六洞,七十二島。這些洞主島主被天山童姥用生死符所控制,每年進貢換求一年免除生死符帶來的痛苦。



童姥強勢,威嚴之下,靈鷲宮極其屬下所轄莫敢不從,但其內心卻十分的孤獨。這是因為她所愛慕的師弟無崖子帶著他們的小師妹李秋水遠走高飛而去,徒留她獨守靈鷲宮,日夜思念無崖子。她恨透了李秋水憑藉媚術拐走了本該與她雙宿雙棲的師弟,更恨透了李秋水當年趁她練功近成之際,驚嚇自己,導致她走火入魔,本可發身長大,與常人無異的模樣,也徹底不再恢復,永遠停留在八九歲女童的模樣。

童姥因無崖子離她而去,更是恨透了男人。她收留了千千萬萬被男人所傷所棄的女子,大大小小,教其武功,使之自立,重新做人,成為靈鷲宮九宮九部的婢女。世間拋妻棄子的男子在她眼中命如螻蟻,生死符令他們生不如死,男子對她稍有不順,即是大開殺戒。但有一個人,童姥卻對他大為不同,這個人就是後來的掃地僧。

掃地僧本是靈鷲宮所掌控下東南中一個幫會的屬下弟子。在一年一度的向靈鷲宮進貢大會上,他跟隨自己所在的幫會掌門來到天山靈鷲宮,朝見尊主天山童姥。童姥見到他之後,就將他扣留在了靈鷲宮。這是因為他的樣貌像極了一人,就是逍遙派的掛名掌門無崖子。



這掃地僧的本名已然是無從知曉,天山童姥也不管他姓甚名誰,將他扣留在靈鷲宮,自是有她一番打算。你道如何?原來自無崖子離開天山之後,逍遙派已是名存實亡,這靈鷲宮雖由童姥接掌,但她卻不是逍遙派掌門之人,她留下掃地僧(姑且這麼稱呼),就是為了讓他假扮無崖子,在天山做一個傀儡的逍遙派掌門,讓她名正言順的作為逍遙派之主。當然了,另一層心思,也是因為這掃地僧與她師弟無崖子相像,留他在自己身邊,聊慰寂寞罷了。就這樣,掃地僧迫於童姥的恩威並施,留在了靈鷲宮,成了逍遙派的假掌門,山寨無崖子。

這童姥為了讓掃地僧不會露出破綻,將逍遙派的歷史盡皆與之相告,並教了他一些粗淺的逍遙派外家武功和入門內功心法。當然防範於未然,精深武學如逍遙派“長春不老功”、“北冥神功”和“小無相功”三大神功這樣的高深內功修煉法門,並沒有傳授給他,不過這些神功的威力特點及套路這些卻必須是要讓他知道的(注:這裡只是類比,童姥並不會“北冥神功”和“小無相功”,當年逍遙子各傳了他們其中一門)。也是因為這樣,掃地僧後來在少林寺中,聽到鳩摩智說少林中人也會“小無相功”時,才會驚訝無比,畢竟他知道,逍遙派精深武學,並不外傳。

掃地僧是個天賦極高之人,在童姥的點撥下,他很快就掌握了逍遙派的各種利害關係,但他並不沉醉於虛名,只是無奈受制於童姥。儘管童姥對他並沒有惡言相向,與之為難,他依舊想逃離天山,回家中盡孝父母。這童姥瞭解到他的這一番心思之後,為了能夠掌控於他,竟然將他的雙親都殺害了,並告誡他再有逃離的想法和自盡的念頭,就將他的師門幫會一併剷除。掃地僧為了不再連累舊屬,只能斷了這門心思,繼續充當無崖子,這一留就是十年之久。這種日子最後在靈門大師的到來終於得到了解脫。

與靈門大師的佛門之緣

羽菱君在上一期中說到,靈門大師慈悲為懷,聽聞中原武林幫派多為天山童姥所制,有意解除江湖殺戮與紛爭,隻身前往天山,希望能夠為中原武林人士求取“生死符”解藥。



靈門大師到天山之後,就拜謁了天山童姥,但聽說逍遙派掌門所在,當然也是要一併拜謁。天山童姥聽聞少林方丈來訪,於是親自帶假掌門一起接會了靈門,充當無崖子的掃地僧就是在這時見到了靈門大師。

靈門大師一番禮數之後,就將自己所求一一稟請。不過這當然不是童姥心中所想,當下就想拒絕了靈門的這番請求。不過,礙於靈門少林方丈的面子,童姥並沒有與之為難,而是以好客之道,留下靈門在靈鷲宮暫住幾日,從長計議,稍作安排。靈門知道在童姥這邊不能取得進展,於是希望能在逍遙派掌門無崖子的身上取得突破,但他卻不知道,這個無崖子卻是掃地僧所假扮的。

童姥這時出現了一個大意,就是讓假掌門獨自接見了靈門大師。她以為假掌門被自己掌控了多年,早已經沒有異心,這也是她自信所致。靈門在與假掌門的掃地僧交談之後,掃地僧非常隱晦的言此意彼。靈門大師很快就明白了,他面前的此人並非是真正的無崖子。掃地僧請求靈門救他脫離苦海,願意跟他出家為僧。靈門在於掃地僧交談之後,知道為了不練累他人,自己在此忍辱十年,認為他也是我佛能渡之人,於是決心要救他。同時靈門也認為只有與童姥一戰,才能希望有所收穫。



靈門之所以想與童姥一戰,那是因為他知道童姥是個極其高傲自負之人,用平常的手段去求她反而不可能有好的結果,只能反其道而行,與她一戰,勝敗如何不管,卻能讓另眼相待,再加上靈門他少林方丈的江湖地位,童姥應該會有所退步。不過,當掃地僧聽到靈門決定與童姥一戰,卻又在靈門面前為童姥做了一番請求。這是因為掃地僧知道了此時童姥的弱點所在。

童姥弱點,源於她所修煉的“長春不老功”,每隔三十年就要返老還童一次,每次返老還童的同時內功需重新練起,而且,每返老還童的十五年之後,就要儲存真氣,以應付十五年後的再一輪返老還童。此時的童姥雖沒到她的第二次三十年之期,但卻處在十五年儲存真氣之時,因為她已經匯聚了三年真氣,此時若一動真氣,勢必前功盡廢。(注:在後來的四十二年中,童姥經歷了兩次返老還童,最後一次還童遇到虛竹。)

掃地僧是靈鷲宮除了童姥唯一知道童姥需聚氣已備還童的人,這是童姥為了讓他能夠心甘情願為她護法,也可看出童姥在他多年聽任自己之後不再把他當成外人,甚至真的將他當成了無崖子。此時的掃地僧雖把靈門看成了唯一的一根救命稻草,一心想要離開天山,但卻不忍看到童姥因之而受傷,耽誤了她還童之期。畢竟這十年之中,童姥雖殺了他的父母,對他卻真情照顧。他將此事透露給靈門,希望靈門能夠手下留情。

靈門請於童姥一戰,童姥雖不想妄動真氣,但少林方丈請戰,高傲自負的她還是答應了靈門。因為她認為靈門並非自己對手,但她為了不動真氣,跟靈門約定不比內力。而且,十招之內,靈門若是傷得了自己,即是靈門獲勝,聽任靈門所求。



高手之間對弈,電光石火之間,高下即見分曉。靈門雖是少林方丈,武學修為冠絕當時中原武林,但在童姥面前,卻傷不了她分毫。這樣十招過後,靈門已輸。但在過招之時,受限於不能比拼內力,靈門在一計波若掌即能趁隙破了童姥真氣的情況下,並沒有背信,而是空掌拍出,讓童姥不需動內力抵禦,童姥因此對靈門另眼相待。再加上她認為靈門作為少林方丈之尊,隻身前來天山,武功高強,卻不為私,慈悲為懷。於是與靈門平輩而交,並答應了靈門,將手下所制的各幫會進貢時間從一年改為三年,也算是給足了靈門面子。

此時的童姥也知道了掃地僧為她請求靈門之事,大為動情,再想他這十年受自己擺佈,毫無私怨,看到他一心離開靈鷲宮,終於心軟,成全了他。就這樣,掃地僧跟隨靈門大師下了天山,返回闊別十年的中原。靈門任他選擇,但掃地僧有言在先,若能脫離苦海,立志出家為僧。也是他佛緣已到,於是靈門大師將他帶回少林。

高深佛法,冠絕天龍

靈門大師帶掃地僧回到少林之後,因他曾假扮無崖子,為了不再引起另一番風波。因而雖讓他剃度,並沒有真正為他受戒,只是讓他秘密安排在藏經閣作為一名服事僧。故此,掃地僧並未正式出家,也並無法號。再加上,靈門大師不久就圓寂了,寺中眾僧也不知這號人物的存在。



掃地僧從此在藏經閣成為了一名掃地僧(自此還是無法得知其名,畢竟沒有法號,還是姑且稱之為掃地僧)。他在天山潛修十年之久,早已是無求無慾之人,而進佛門修習佛法,要的正是他的這種心境。他在藏經閣中掃曬經書,空閒之時,研讀佛經,漸通佛理,大徹大悟。乃是更加潛心修持,十年寒暑之間,已然精通佛法,更是在追求佛法中無意練成《易筋經》。掃地僧因此悟出,修煉《易筋經》之人須得勘破“我相、人相”,擁有高深佛法,心中不存修習武功之念。也悟出“少林七十二絕技”,每一項功夫都能傷人要害、取人性命,凌厲狠辣,大幹天和,是以每一項絕技,均須有相應的慈悲佛法為之化解。

這道理在少林僧人中也並非人人皆知,一個人武功越練越高之後,在禪理上的領悟,自然而然會受到障礙,這便是“武學障”。參不透這“武學障”,每日不以慈悲佛法調和化解,則戾氣深入臟腑,愈陷愈深,比之任何外毒都要厲害百倍。佛法修為不足,卻要強自多學上乘武功的,練將下去,若非走火入魔,便是內傷難愈。少林寺中玄澄大師是兩百年來的武功第一人,他卻參不透“武學障”,來藏經閣揀取武學典籍,掃地僧曾三次提醒於他,但他始終執迷不悟,最終就一夜間筋脈俱斷,成為了廢人。



掃地僧心中不存修習武功之念,卻在高深佛法中,修煉出了一身絕學。但他不求名利,只是每日裡精進自己佛法,默默無聞,始終沉浸在藏經閣無我的佛法境界之中,安靜修行。但又兩年之後,藏經閣的這份安靜隨著一人的到來為之破壞,這個人就是蕭遠山。蕭遠山為了復仇,潛入少林藏經閣偷學武功,此後長達三十年,後來慕容博也潛入藏經閣。但他們心中念念不忘高深武學,對掃地僧的皆佛經對他們的引導卻視若無睹,最終也是著了“武學障”。

掃地僧在少林寺中藏經閣,默默潛修四十二年之久。最終現身,化去了一場干戈,也化去了一場長達三十年的恩怨,無一不顯示他的高深佛法。他因靈門帶入少林,又渡靈門弟子蕭遠山脫離仇恨苦海,其中因果,自是冥冥之中佛緣早定。



前期回顧:

第十九期《長春不老逍遙子》

第二十期《蕭遠山授業恩師之謎(2)》

我是羽菱君,專注於“天龍時代”前、“射鵰時代”前、“倚天時代”前,金庸武俠“三前”空位期前傳的解讀,歡迎關注,一起交流!


羽菱君


掃地僧八成就是無崖子的師父,逍遙子。

逍遙派幾乎沒人知道

逍遙派是江湖中,十分隱秘的一個門派。

有多隱秘呢?博覽武學典籍的王語嫣,竟然都沒聽過這個門派。

而且,逍遙派收徒的規矩也十分嚴格。

必須品貌出眾,天資卓越之人。我們知道的弟子一共就七個:無崖子、天山童姥、李秋水、齊御風、丁春秋、蘇星河、薛慕華。

所以,逍遙派因為規矩眾多,人丁一直不興旺。

而逍遙派的武學,除了段譽和虛竹之外,更是沒人知道。

江湖中人只知道丁春秋會化功大法,卻從來不知道,他是逍遙派弟子。

掃地僧,竟然能認出小無相功

小無相功,是李秋水的獨門秘籍。當年他們的師父逍遙子,傳他們每人一套武功。李秋水學的是小無相功,天山童姥學的是天長地久不老長春功,無崖子學的是北冥神功。而逍遙派武功,向來是不外傳的。可是鳩摩智使用小無相功,模仿少林七十二絕技,竟然被掃地僧,一眼認出:

明王所練的,本來是‘逍遙派’的‘小無相功’罷?”鳩摩智又是一驚,自己偷學逍遙派“小無相功”,從無人知,怎麼這老僧卻瞧了出來?

那老僧微現驚異之色,說道:“少林寺中也有人會‘小無相功’?老衲今日還是首次聽聞。”

可見,小無相功,除了逍遙派中人,絕無外人知道。但是掃地僧竟然能認出來,所以,他很有可能就是無崖子的師父,逍遙子。

掃地僧的年紀

掃地僧剛出場的時候,慕容復問過他躲在這裡多久:

那老僧屈指計算,過了好一會兒,搖了搖頭,臉上現出歉然之色,道:“我……我記不清楚了,不知是四十二年,還是四十三年。

逍遙子如果還活著的話,起碼得100多歲了,因為無崖子都70多了。但是逍遙子是有可能活到100歲的。當年,逍遙子在大理境外不遠處,發現了一處不老長春谷。發現裡面百歲的人,竟然都十分年輕。他才注意到不老長春谷的水,可以令人容顏不老。旁邊的神書,則可以讓人長生不死。天龍後期,段譽曾經和王語嫣來到過不老長春谷。樹上寫了一句話:

神書已隨逍遙去,此谷唯餘長春泉。

不用多說,大家也知道這令人長生不死的神書,是被逍遙子拿走了。

而這神書,應該就是天山童姥的天長地久不老長春功。所以,逍遙子有可能真的長生不死。相貌永遠定格在6、70歲的古稀老人,卻永遠也不會死。也許是雙手沾滿了鮮血,晚年才感到後悔。他便傳位給無崖子,一個人來到少林寺藏經閣,做一個掃地僧,一面學習佛理,一面贖罪。


十點歷史君


掃地僧是金庸書中實體人物第一人,佛祖的化身,雖然武功不及神話石破天、阿青,但利用佛法化解仇恨的功法在金庸江湖獨此一人。於是,掃地僧的生世成了諸多武俠迷探討的話題,更多的俠迷認為掃地僧就是逍遙子,其實不然,掃地僧並非逍遙子,而是一個情斷江湖的浪子,也是逍遙子的結拜兄弟––上官浩軒。

上官浩軒是江南上官世家上官秋的兒子,上官秋三十歲為人忠厚,武功高強,家傳落葉劍法是江湖一絕,更是有龍陽訣這樣神秘的內功心法,好打抱不平,與慕容秋和韓楓號稱一楓雙秋。慕容秋二十歲,自幼喪父,但在母親的教導下憑著家傳武學斗轉星移、參合指等武功已馳名江湖四五年,更是與上官秋齊名,但此人受功名所累始終不忘復國,表面與上官世家交好,但暗地裡一直在謀奪上官世家的劍譜和龍陽訣。在上官浩軒五歲生日當天,慕容秋連聯合江南匪幫血洗上官世家,上官秋不敵慕容秋和四大家臣聯手攻擊,最終被殺身亡。上官浩軒的母親將劍譜和龍陽訣縫在浩軒的衣服之內後,讓乳母帶著浩軒從密道而逃,在逃難的路上遇到了與上官秋交好的少林寺高僧慧緣大師。


慧緣大師一路保護浩軒逃離追殺,並將上官浩軒交給了韓楓,韓楓傾其所有不僅教會上官家武學,更是將自己畢生所學教於浩軒。悉心教導十五年,十五年間浩軒與韓楓的女兒韓語夢一起習武練功,朝夕相處,感情濃厚,韓楓答應將語夢許配給浩軒。浩軒雖然高興,但家仇不報何以成親,語夢和韓楓理解浩軒的心情,但慕容世家在十五年間招兵買馬,勢力大增,報仇談何容易。語夢見浩軒悶悶不樂,決心與浩軒一起偷偷離開去江南刺殺慕容秋。


可是,事與願違,幾年的時間,浩軒與語夢去江南不僅沒有刺殺成功,反而語夢被慕容秋抓去,浩軒無奈硬闖慕容世家,在激戰中,殺紅眼的浩軒抓住慕容秋十歲的兒子慕容欽做人質用以交換語夢,此時浩軒已被仇恨徹底迷失,眼見殺慕容秋無望,所以打算在交換過程中殺掉慕容欽,語夢不忍也不願浩軒被仇恨迷失,為救慕容欽被浩軒誤殺。浩軒痛心大悟決定放棄仇恨,但慕容秋不想留後患欲殺之,浩軒抱著語夢的屍身逃亡,被青年俠客逍遙子所救。

浩軒因誤殺語夢心痛不已,一心求死,逍遙子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勸說浩軒,同為天涯傷心人,彼此之間也有話題,久而久之二人情投意合結拜為兄弟。後又互傳武功,兩年的時間一晃而過,逍遙子雖然一直遊歷江湖,但有三個徒弟,不得不與浩軒分離。浩軒舉目無親,想起救自己的慧緣大師,怎奈慧緣大師因二十年前救自己破殺戒,被罰至藏經閣打掃衛生,浩軒也心無掛牽決定剃度佛門與慧緣一起打掃藏經閣。

慕容世家因謀殺上官世家的事被江湖知曉,名門正派決定為上官秋討回公道,慕容秋被殺,慕容欽逃走。四十年後,江湖出現南慕容的稱號,慕容欽的兒子慕容博憑藉斗轉星移和參合指名動江湖,並且任然做著復國的大夢,挑撥遼宋,這一切的一切浩軒都入眼入心,幾十年的藏經閣沉澱,讓浩軒放下了一切仇恨,否則以今時今日放眼無敵的浩軒滅慕容家易如反掌。隨著慕容博和蕭遠山以及明王的藏經閣一遊,浩軒決意要用佛法化解二人仇恨。

浩軒,心懷宇宙;

掃地僧,用佛法掃清一切仇恨的浩軒。


令狐沖和喬峰


掃地僧雖然隱居藏經閣,但是他的身份極為神秘,經過多次查證和推斷,我認為掃地僧就是逍遙子。

首先逍遙派極為神秘,江湖中人根本不得而知,即便掃地僧就是逍遙子,也自然不會有人知道,見過逍遙子一面的,恐怕只有天山童姥、李秋水、無崖子三人而已,除此之外,再無旁人。從掃地僧的種種表現來看,皆說明他的身份,便是逍遙子。


藏經閣之中,遇到天龍四絕,掃地僧直接說出鳩摩智的小無相功,這已經說明問題,這小無相功,乃是逍遙派的絕學,旁人怎能輕易知曉?莫說這套武功,就算知道逍遙派存在的人,也都凶多吉少,因為凡是知道逍遙派的人,必定遭到追殺,無論是天涯海角,也決然難以生還。

康廣陵道:“師叔,你何必不認?逍遙派的名字,若不是本門中人,外人是決計聽不到的。倘若旁人有意或無意的聽了去,本門的規矩是立殺無赦,縱使追到天涯海角,也要殺之滅口。

康廣陵也是逍遙派弟子,在他與虛竹的對話中,我們可以得到許多信息。這逍遙派只有本人得知,外人即便知道,也都命喪黃泉。掃地僧不僅知道逍遙派,更加知道小無相功,這說明掃地僧就是逍遙子,不然為何知道的如此清楚?


而且掃地僧身在藏經閣,本身就是最好的證明。我們知道少林藏經閣乃是禁地,尤其是對於外人,別說借閱經書,就是靠近藏經閣,也是萬萬不能。但是玄字輩分的高僧,都不知道掃地僧的存在,試問如此重要的職務,寺內高僧豈能不知?那就只能說明一個問題,掃地僧與靈字輩高僧相交,甚至是靈字輩以上的高僧,少林按照靈玄慧虛排列,玄字輩不得而知,也在情理之中。

可藏經閣是重地,怎能交給外人?這恰恰說明掃地僧身份極其神秘,只有少林高僧得知,而當年武功技驚天下的,恐怕只有逍遙派的逍遙子,論閱歷和關係,這藏經閣的經書,逍遙子看管也無不可。外人能進進入藏經閣,說明他與少林高僧的關係非比尋常,其次逍遙子已經大徹大悟,從此不過問江湖中事,他已經參破武學障,希望能幫助更多的人。


而藏經閣是武林中人夢寐以求的地方,時間一久,勢必有人覬覦經書,而恰巧此時少林青黃不接,高僧已然離世,年輕者又毫無風範,逍遙子受少林高僧所託,自然看守藏經閣,故而從這些細節分析,掃地僧就是逍遙派掌門人逍遙子,無論從年齡,還是武功,都能毫釐不差的對照。


古金武俠


《天龍八部》小說是虛構的,而掃地僧更是虛構中虛構的人物,畢竟《天》書是一部充滿佛學意味的小說,少林寺不可能跟弱雞一樣,任人擺佈吧,這樣你把“我佛”放在哪裡,寫到最後戲劇最衝突的時候,少林寺的高手都出場了,只能杜撰一個掃地僧出來,從哪來,做什麼,沒人知道。

《天龍八部》中的掃地僧是出場最晚的一個人物,也是這一本充滿“佛學意味”的無上尊者,準確的說,掃地僧不是一個“人”,只是一個“幻象”,每個人心中都向往的一種境界。

三十歲的掃地僧來到少林寺,無人知曉其前塵往事,甘願做一個掃地打雜的,沒有輩分,沒有身份。

誰也不知道他經歷了什麼,得以勘破紅塵萬事,他的人生軌跡從此發生了變化。

掃地之餘就是便覽佛學典籍,其所有無上武學應該都是從“佛學”中悟道,就像黃裳從道家典籍中悟出《九陰真經》一樣。

因此最後才有蕭遠山和慕容博的內傷竟然需要“佛學”來化解,而不是精深內功或者丹藥醫術。

掃地僧的前三十年,就是世人所經歷的各種人生,只不過能勘破的畢竟是少數,世人都想做一個與世無爭、寧靜止水的平常人,卻在世間的名利紛爭中無法自拔,皆因求不得、放不下。

掃地僧代表的就是一個境界,每個人憧憬嚮往的卻永遠也無法企及的境界,畢竟我們雖然是一個平常人,但不能成就一顆“平常心”。


史味人生


《天龍八部》可以說是金庸大部分武俠小說的淵源,或者說歷史以及背景資料。《天龍八部》中的丐幫、少林諸多幫派為後來的射鵰三部曲所繼承,《天龍》的大部分武學,比如少林的易筋經、丐幫的降龍十八掌等,也相繼出現在他之後的武俠小說中。正是由於這一連貫性,大家都有一種誤解,或者說作者故意營造這一種英雄血脈的聯繫。比如說道降龍十八掌,大家都會想到喬峰和郭靖,說到黃衫女,便會想到終南山下,活死人墓,以及楊過和小龍女的愛情故事。

《天龍八部》中的掃地僧,幾乎是相當於神一樣的存在,他在少林寺中度過了40多年的時間,卻依舊是一個無職無位的掃地僧,然而他在武學以及佛學上的成就,卻是少林寺中無人可比的。他一個人甚至力挫蕭遠山、慕容博、慕容復、鳩摩智,就連一向開了音響就無敵的喬幫主,也不是他的對手。基於他的超凡絕俗的戰績,我們總會在聯想這是哪位前輩高人,默默隱居於少林寺中呢?

之前看了一下,大家有猜是慕容龍城的,也有猜其他的,但是依小編看來,他確確實實只是紛雜的武林之中普通人罷了。我們推理一下,當時掃地僧的年紀,只說是鬚髮皆白,應該也在七八十歲左右,當然,你要認真說他就是百歲之人,那咱也不能說什麼。他在少林寺呆了四十年,也就是說進寺之前,他應該在三四十歲的年紀。喬峰時代,統治者是宋朝的第七位皇帝趙煦,而北宋此時已經開國120多年了,向前推五十年,大宋開國也70多年了,而慕容龍城活躍於五代十國末期,算起來,在那時掃地僧還沒出生呢,所以絕不可能是慕容龍城。

而且,掃地僧說過這樣一句話:“七十二絕技的典籍一向在此閣中,向來不禁門人弟子翻閱,明王可知其理安在?”。也就是說,只要是少林門人,是自己可以去翻閱這些武學典籍的。因此,如果某人天分極高,進入少林,接觸到這些無上武學後,是可以成長為宗師級別的人物的。從這裡來說,掃地僧之前很大可能就是一個無名小輩,但是武學天分極高,進入少林之後才獲得質的飛躍。

武林之中各種傳承太多規矩、太多繁瑣,英雄之後必是英雄的劇本屢見不鮮,在這種形勢下,我們寧願掃地僧之前,就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人物。

(全文完)


小文章大視野


掃地僧,《天龍八部》中最為神秘也是武功最高的角色。根據他的自述,他本是少林寺的一名掃地和尚,在藏經閣中掃地約有四十二、三年,然而旁人對於他的存在卻渾然不知,即使是少林的人,對他也是沒多大印象。


兒在小說第四十三章中,這大爺橫空出世,一人單挑蕭遠山、蕭峰、慕容博、鳩摩智等眾多當下武林高手,毫不費力,而後又以嘴炮成功說服蕭遠山、慕容博兩人化解恩怨,最終二人拜掃地僧為師,皈依佛門。

雖然僅僅這一次出場,但也足夠為其賺足了眼球,其高深的佛法與武功,簡直就是另外一個世界的人,他在《天龍八部》就好比張三丰在《倚天屠龍記》。


由於小說對於此人的介紹很少,出場年齡以及姓名皆不詳,書迷朋友們盡皆開始猜測他的來歷。

從小說僅有的描寫來看,他應該是半路入的少林,因為他所使用的武功也不是少林寺中的功夫,而且對很少有人知道的小無相功瞭如指掌,這說明他和逍遙派有點關係,要知道逍遙派算是當時世上最神秘的門派,小無相功更是沒多少知道。他若不是此中高手,又怎能僅憑出手既知其源。於是有人懷疑他是逍遙派的創始人!

但是問題來了,何為“逍遙派”?“且自逍遙沒人管”的自由生活才是他們所追求的,這樣的人能在少林寺小小的藏經閣裡面默默無聞掃地四十年嗎?

當然還有人說,他是慕容博的親生父親慕容龍城,這就更扯了,人家父親早就死了。

黃眉大師回憶:43 年前,我護送一位京官從汴梁回山東老家,在路上遇到慕容博母子,兩人分別騎驢,全身縞素,服著重孝。

這裡已經說得很清楚了,慕容博他爸已經死了,非要說人家是假死。那麼到底是什麼會讓其拋妻棄子來到少林寺藏經閣掃地?還復國不復國了?而且慕容博他難道認不出自己親爹?

事實上,這掃地僧就是金庸先生所創造出來的一個角色,在作者心中,也許就是讓他創造一種感覺,江湖水很深,沒有絕對的天下無敵,有的是是燃盡芳華,追求武學的最高境界,掃地僧代表了那些為了真正的武術,甘願默默無聞,一心追求武學最高境界的那群人,而他的出現,也並不是要顯露出多大的本事,一切只為了化解恩怨。

從他走出藏經閣的那一刻起,他就被金庸披上了一副神秘的面紗,掃地僧的出現不是要表達自己是誰,他的出現主要是為亂世江湖做一個收尾,用他來結束這一悲怨的紛爭。詮釋江湖的最終宿命。

其實金庸的作品裡面總是會出現這樣一些人,比如黃衫女,《俠客行》裡的龍木島主,還有獨孤求敗。

作者給他安排了這樣一個身份,不是要讓他打敗各方高手,站在雲巔之上,而是讓他在人們心中點亮一盞明燈,照像向更遠的遠方,那更廣闊的天地,那些武學所不為人知的一面,所以說掃地僧那麼牛逼,也不過像那滿天中的一顆星斗,閃耀在他的位置,可是我們要看到的是整片天空。

各位何必要費勁心機去猜測呢?


白話歷史君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掃地僧應該就是九陽神功的作者。

大家注意,九陽神功是覺遠禪師無意中發現的。

這是寫在達摩手抄經文的夾縫中的經書。經書本身到處都是,珍貴之處是達摩親自寫的。

所以,這本經書就像文物一樣,被保存的很好,卻沒有人會去看。

就等於現在故宮博物院裡面放著康熙手抄的三字經,你會去翻看嗎?

花幾塊錢在書店裡面買一本就行了,還不會損傷文物。

話說回來,九陽神功的歷史不可能太久遠。因為無論是什麼文物,總要定期保護吧,肯定會有人翻看。雖然絕大部分人看了也不會去練,但十個人終究有一個人會,那麼九陽神功早就應該文明江湖了。

實際上不是這樣。

覺遠禪師是南宋末年的人,理性推論,九陽神功不會早太久出現,應該還是宋代的事情。

而掃地僧出現在北宋時期,從年代上最為符合。


我們具體來看,九陽神功一大特點,是護體。

張無忌練成神功以後,被玄冥二老正面打中2掌,卻一點事情沒有。

要知道玄冥二老已經是當時排行前五的超級高手,尚且如此。

普通的高手,比如宋青書、陳友諒之流打中張無忌,根本沒有任何損傷。

大家注意,掃地僧也是類似,甚至更強。

鳩摩智等高手暗算掃地僧,都是被護體神功擋住。

以喬峰降龍十八掌的超強威力,正面擊中掃地僧不過打斷2根肋骨而已。

要知道,喬峰一掌可以逼退丁春秋、慕容復、遊坦之三大高手。


有意思的是,掃地僧不是此時才有如此功力的。早在三十年前,他就能夠偷偷觀察蕭遠山、慕容博不被他們發現。當時蕭遠山和慕容博已經是武林最厲害的高手。

個人認為,掃地僧並沒有什麼特殊來歷,就是少林寺的一個突然領悟武學真諦的僧人。

掃地僧武功雖高,未必高的過石破天。

石破天的武功可以依靠內力對拼,震酥幾米外的石碑,幾乎近似於神仙。

而石破天不過是練成了俠客神功而已。

他對於少林派的72絕技頗有領悟,也知道其中的缺點,直到要用什麼佛法化解。

而從古至今,其實並沒有人真正練成72絕技。

鳩摩智之流表面上似乎練成,其實都是連外功而已,內功還是自己的小無相功之內,不算練成。

而這72項絕技隨便一項練到精深,都不壓於威震武林的一陽指。

大家想想看,如果真能將72項絕技從內力到外功都練成,又會如何?

掃地僧可能就是一個佛法大師,研究佛法時候領悟到世界的真理,是唯一真的練成72項絕技的人。

就像後來的石破天,練成俠客神功以後所有武術和內力全部融為一體,已經不分彼此。

說不定掃地僧就是這個境界,融匯了72項絕技,最終寫出九陽神功。

既然石破天能夠達到這個高度,掃地僧也不是孤立存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