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汕頭外馬路三小:堅信教育規律,我錯了嗎?《人民教育》雜誌

《人民教育》雜誌

廣東汕頭外馬路三小:堅信教育規律,我錯了嗎?《人民教育》雜誌

我是一個母親,有一個女兒;同時我又是一名教師,女兒也在我任教的學校上學,只是不歸我教。人的一生中要接受三方面的教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我與愛人擔負著孩子的家庭教育,又與同事分擔著學校教育,我們這種有著雙重教育身份的人,對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都有一些認識,這讓我們與一般的家長有一點點區別。

廣東汕頭外馬路三小:堅信教育規律,我錯了嗎?《人民教育》雜誌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成了當下社會家長們的普遍心態,對於學齡前的孩子,這個口號更是出人意料地深入人心,我們這些不以為然的人算是少數了。女兒是6歲多上的小學,公立幼兒園遵循課程標準教學,所以只學了26個拼音字母,其他都未曾學習。而我家周邊的家長卻不是這樣,他們紛紛在學齡前的最後一年給自家孩子報名參加各種學前補習班,學習所有的拼音知識,包括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再把一年級的漢字都學了一遍,而數學更是連一年級的計算水平都有了,甚至有的還用珠心算把計算能力鞏固了,總之就是提前一年上完了一年級,甚至有的已經衝擊二年級的課了。作為一個專業的教育工作者,我很明確地知道,這是幼兒教育“小學化”的表現,屬於搶跑,有可能造成揠苗助長的危害,但具體危害是什麼,我並沒多想,也沒分析,我只是堅定地不讓自己的孩子參加任何學齡前補習。

到了上學前最後一個暑假,還有家長讓孩子報名小學一年級課程的速成班,抓住最後機會衝擊一年級的知識,而我依然堅信自己的判斷,和孩子過了一個快樂的暑假,外出遊玩,長途、短途不斷,逛逛圖書館,流連科技館,參觀博物館,領略潮汕文化……

但“問題”來了,孩子一年級的功課學得非常不順,而且是全面性的!由於學前基礎太差,在班裡絕大多數孩子都能齊頭並進時,我的孩子成了拖後腿的小蝸牛,每天、每門課跟不上的學生裡都有我的孩子,要麼拼音不過關,要麼聽寫不過關,要麼動作慢,要麼思維不夠敏捷,跟不上全班的思路……開學一段時間過去了,孩子所有的成績都不理想。我的孩子天生的學習能力應屬正常,並不笨,如今卻門門功課都墊底,曾經有一段時間,鬱悶籠罩了我,我無法控制自己的脾氣,當聽寫過的字詞再聽寫還是出錯時,當題目講了再講還是不會時,我有些崩潰了,不免訓斥,甚至責罰。這時,疼女兒的孩子爸爸總會適時制止我,其實當我看到被責罰後的女兒躲閃的眼神,也會感到後悔,但門門功課落後、天天跟不上班級學習進度的現實又有可能傷到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這是我最擔心的。

廣東汕頭外馬路三小:堅信教育規律,我錯了嗎?《人民教育》雜誌

難道我錯了嗎?我當初的決定害了我的孩子?在這種人人都搶跑的大環境下,我是不是也應該跟大家保持一致?

我冷靜下來思考,讀了很多相關的文章,還是相信自己並沒有錯,教育是慢功,尤其是小學,一定要給孩子更多的等待。其中,我看過一個故事:一個孩子總是在等著他養的一朵花開放,等了一天到了晚上還是一個花骨朵,幾乎沒有變化。媽媽告訴他,不用這麼等,回去睡一覺,它就開了。孩子問,它要是不開怎麼辦?媽媽說,它是一朵正常的花,正常地長在土中,氣溫也合適,它就一定會開。

這些教育文章和這個故事撫慰著我焦躁的心,讓我一下安靜了下來。“教育需要等待”這句話誰都會說,但真的要去踐行還需要有極大的勇氣和定力,需要讀很多書,需要學習。

心裡有了一些底後我的脾氣也好了很多,我相信孩子是個正常的孩子,一定也會有正常的表現,只是時間問題。經與任課老師家校聯動、慢慢配合,漸漸地,孩子的成績上來了,點滴進步都讓我欣喜若狂!一年級期末我的孩子就跟上了班級的進度,這也說明一年級的課程設置與我孩子的認知能力是相當的,正好一年完成!我的孩子用一年的時間就追上了搶跑的孩子。

而在別的孩子忙於搶跑的那一年中,我們更多把心思花在了孩子良好性格和習慣的培養上。隨著年齡的長大,我們慢慢地放手,讓她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遊戲,自主打發本就該屬於她的時間,如果想培養她的什麼能力,我們也會考慮她的年齡,用引導的方式激發她的興趣,讓她自己“鑽”進去。孩子到了學齡前,每次把孩子帶到公共場合時,看到許多家長護著自家孩子玩遊戲,生怕磕著碰著,生怕被人欺負,我反而放開女兒的小手,讓她自主去選擇小夥伴玩,儘可能讓她自己處理與其他孩子的關係,自己找到既尊重他人也不委屈自己的那個度……每次去遊玩,她總是開心融入,流連忘返,一群小夥伴離開了,她能馬上加入到另一群小夥伴當中去,學齡前這一年,我的孩子玩得非常充分。玩,尤其是與不同性格、不同年齡的同伴一起玩,也是一項重要的教育活動,是孩子社會化的重要一步。

女兒漸漸大了,上了二年級後,我常會看到其他班、其他年級的孩子親切地與她打招呼,她自豪地告訴我,她(他)是參加某某項活動新認識的;我和女兒在不同的校區,女兒要過兩條馬路才能與我會合,每次放學她都能自己找老師陪她過來食堂吃飯。當我忙完學校行政工作走進食堂時,總能看到她膩在一群老師當中,談笑風生。

這時,我知道我做對了。相較於那些搶跑的孩子,我們抓住了孩子開始社會化的關鍵階段,讓她勇敢地去接受不同的事物,慢慢積累與人相處的經驗,養成隨和開朗的個性,似乎這更可貴。

堅信教育規律,要有一顆不為世俗觀念所動的心。(作者黃瑤珊,單位系廣東省汕頭市外馬路第三小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