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唱HIFI音樂的都不是一線歌星

首先需要搞懂兩個概念並自己耳朵能分辨:1什麼是hifi?2什麼是流行音樂?


為何唱HIFI音樂的都不是一線歌星

所謂的一線歌星是指面對大眾的流行歌手,特點受眾非常廣,能低成本傳播最好是免費聽,作品能適合手機,普通mp3,中低端車載設備,千元以下耳機,面對這些設備和聽眾,唱片公司不可能按照發燒級別編曲、製作、發行。所以就決定了流行歌曲不可能製作成發燒碟片。發燒唱片首先需要高保真的播放設備,在編曲,製作標準也是為了配合高保真設備的,這就決定真正的發燒受眾人群非常的小,絕大多數人還沒有進入這個發燒領域。


為何唱HIFI音樂的都不是一線歌星

現在都知道hifi是因為傳統的hifi受眾逐漸縮小,崛起的是千元hifi手機,百元的hifi耳機,為了推廣付費會員大打hifi概念的音樂網站,這樣的結果就是讓人普及了hifi的名字,但從未接觸 到hifi的真正內涵。故而hifi音樂少有一線歌星的作品,hifi歌手名不見經傳,都是翻唱,hifi唱片發行廠牌都不算知名的。


為何唱HIFI音樂的都不是一線歌星

中國現在的hifi歌手並不多,目前活躍著一直在出唱片的男女聲歌手不超過20人,唱片公司培養的新人不計,這些hifi歌手在他們受眾面前都是大名鼎鼎,遠超一線可歌星在普通受眾心裡位置。發燒唱片的受眾會在他們喜歡的歌手、演奏家,唱片公司出新唱片時不問價格的購回來,因為這些製作本身就代表了發燒的特徵和品質,而且無可替代的

再說原唱與翻唱,依此標準評論HIFI音樂的可能都是未入發燒音樂門檻的人,這個問題要說清楚非常困難需要從八九十年代開始的流行音樂,音樂人,歌手,唱片公司的產業分工說起太過繁瑣而不展開了。


為何唱HIFI音樂的都不是一線歌星

HIFI音樂絕大部分是經過重新編曲的歌曲,節奏較原來的流暢動聽,而人聲非常特別,配合合適的設備聽起來別有一翻味道,沒有原唱那千編一律的枯噪,寡淡,更為注重演唱歌手的演唱技巧。這些改變疊加起來已經不是簡單的翻唱了,重新作詞作曲的新歌也未必有這個複雜。但是唱片公司為什麼總是選擇一些老歌來發行?因為現在的hifi圈裡的聽眾不是90、00後,而是六七八十年代走過來的人,hifi音樂也是商業,而且是一個很長的產業鏈,但是這個細分市場太小,就需要廠商迎合他們主要受眾習慣,價值觀。最能表現這些的恰恰就是八九十年代的那些經典歌詞,發燒唱片裡面僅僅是用了能喚起記憶和認同的歌詞而已,這部分記憶是HIFI聽眾的最大公約數。實質是從音樂鑑賞上HIFI唱片演繹出了新的高度。


為何唱HIFI音樂的都不是一線歌星

最後推薦發燒民樂趙聰的《聆聽中國·月舞》這是馬久越先生重新編曲趙聰演奏的,其中《春江花月夜》從有記錄曲譜到現在將近300年,這裡面又經歷了多少人的演繹?味道、意境高度又有多大的改變?人聲裡面鍾志剛的《剛剛好》,陳寧的《彈指之間》也大部分是老歌,聽一聽他們唱出了什麼味道,原唱又是什麼感覺。翻唱表達不了HIFI唱片的高度和創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