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上的糖尿病信號是什麼?

玉傑中醫


許多人患上糖尿病,但卻被忽視。尤其是中年女性,一方面因為工作、家庭的雙重壓力,另一方面受女性生理特點的影響,女性糖尿病患者早期常會出現一些男性糖尿病 人所沒有的特殊症狀。

李醫生提醒您,如果出現特殊信號,需要特別注意。

信號之一:皮膚瘙癢。

曾有臨床報道,有相當一部分糖尿病女性患者,早期症狀即是皮膚瘙癢。

皮膚瘙癢的發生主要是因為糖尿病患者胰島素分泌相對不足,致使血液中血糖值升高,尿液中糖分隨之升高,皮膚內糖分增多,打破了皮膚的酸鹼平衡,使潛藏於皮膚褶皺的黴菌趁機生長繁殖,引起黴菌性皮膚炎症而致瘙癢。

因此,皮膚出現莫名其妙的瘙癢,尤其是較肥胖的中老年女性,應到醫院做有關糖尿病的檢 查,以便及早獲得有效診治。


廈大中醫李大胖


可能糖尿病患者初期首先是皮膚出現問題,我剛開始由於皮膚引起的,記得我用熱水煮艾葉泡腳幾天後,發現腳上出現了紅色點點,當時沒有引起注意,剛好那天下大雨在菜市場走了一圈,一直認為是皮膚過敏引起的,所以一直認為是皮膚過敏,一直以為皮膚病治療,但是不癢也不痛,用各種方法治,一直沒有別的診狀,口感有點乾燥,又不十分想喝水,後來有人建議到醫院就診內科一查血糖一十六點玖,醫生建議開降血糖藥,才發現是血糖,但是當時一直覺得是皮膚問題,因為沒有血糖升高三多的徵兆,不過我後來加強控制主食的攝入,和每天強化運動在治療皮膚病的同時,服用降壓藥一個月左右,血糖控制正常,現在停藥快一年,血糖水平一直維持正常,可能是在初期發現病情極時強化治療和控制主食加強運動有一定的關係,


大樟樹名煙名酒店


我覺得三高中糖尿病是最麻煩的,因為它限制的太多而且能做的好的太少,別人我不知道,我自己有一次在藥店測的血糖11點多嚇死我了,那段時間真的以為自己可能有高血糖病,每天只吃一點點飯其餘的都吃青菜為主,後來去到醫院跟醫生說了情況說要馬上住院不然的要感染什麼的,我都答應了後來覺得還是在大醫院測一下比較好因為之前的在藥店測的怕是不準確,所以就開單測餐前和餐後二小時的血糖,結果出來後血糖沒有藥店的那麼高只是臨界而已,所以我懷疑藥店的測量結果不準。

血糖高的危害很大這也是為什麼我覺得三高中血糖高最可怕,血糖會關係到眼睛,腳,腎,心臟等,血糖高併發症帶來後果是比較殘忍和痛苦的,在皮膚的表現我覺得血糖高會讓我們本身的皮膚瘙癢,乾燥,眼睛刺痛經常流眼淚,這些都是血糖高帶來的併發症,爛足病,眼睛,腎都是比較大的傷害,所以建議我們每年都要體檢,像高血糖這種病早防治就不會到很嚴重的地步。


腎判官


我是醫者良言,是一名住院醫師,專為普及醫學知識造福人類健康,若想了解更多,請關注我,有疑問可留言,必回應!
皮膚上的糖尿病信號是什麼?隨著現代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的改變,糖尿病已經變成了一種常見病,多發病,而早在幾千年前,醫學聖典“黃帝內經”就有論述,把糖尿病稱為“消渴症”。現在我們都知道糖尿病是一種內分泌代謝性疾病,它是一組以慢性血糖升高為特點的代謝性疾病,原因是胰島素分泌或者作用缺陷引起,其主要特徵是血糖升高,臨床表現常有多排尿、多飲水口渴,多食和體重下降消瘦等症狀,但是這些典型的表現,並不會出現在每一個糖尿病病人的身上。

另外,糖尿病病人在身體皮膚上還可以有一些變化,尤其是有些輕型患者或者“隱匿型“糖尿病中早期,這些皮膚上出現的異常表現,往往可以警示我們,使得糖尿病早期發現。因此,這些皮膚的變化也就成為糖承病的一種報警信號。

那麼,都有哪些皮膚的變化呢?

1.皮膚水皰:

有些糖尿病患者在腳底或手掌常可出現像燙傷一樣的水泡,這些水泡小如葡萄大至核桃。原因是血液中高糖使得皮膚表皮及真皮間基底膜變得脆弱,並致局部發生水泡。水泡內液體透明清亮,多數不易吸收。水皰的皰壁鬆弛,容易壓破,破潰後形成不易癒合 的潰瘍面 ,很容易繼發感染。

2.面部及手足發紅:

有的患者頸面部及手足常出現特殊樣的玫瑰紅色疹子,多是因糖尿病患者的皮膚微血管病 變引起血管彈性減弱,致毛細血管擴張,皮膚充血發紅。若糖尿病病情得到控制後,斑疹可消退,病情加重時,斑疹可再發。

3.反覆皮膚感染:

血糖的增高使皮膚含糖量增多,糖是良好的營養物質,給細菌在皮膚上生長繁殖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易引起皮膚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細菌感染,發生毛囊炎、癤皰等症,並常在面部,頸背部部出現有膿頭的毛囊炎,嚴重時可發展成為癰(癰是多個毛囊炎在一起形成)。

同時,糖尿病患者的四肢及皮膚的皺褶處,如手足的指趾之間、大腿內側、外陰、肛周、乳房下部等處發生黴菌感染,這些部位常常出現出現丘疹、水痘、脫屑、浸漬、糜爛,久治不愈。

4.皮膚瘙癢:

大約有10 %的糖尿病人可發生全身或局部的皮膚乾燥脫屑 ,劇烈瘙癢。尤其是女性病人,性患者由於尿液中糖分含量很高,排尿時會有部分糖分留於下陰部,下陰部潮溼溫暖,就像一個天然的培養場所,會使細菌大量繁殖,從而致陰部瘙癢。當血糖下降時,瘙癢會明顯減 輕。

5.皮膚黃色瘤:

糖尿病患者常因脂質代謝璋礙,導致類膽固醇類物質在皮膚上沉積, 使患者四肢軀側、 臂、 頸、 膝等皮膚可見到成群的突發的米粒大小的棕黃色小結節,周圍繞以紅暈,有時這些結節會有瘙癢的感覺,同時還有些患者在雙側眼瞼內側(俗稱眼皮)出現橘黃色的小結節。

最後小結:當皮膚有以上一種或者多種變化時,可能就是糖尿病的一種信號,長期未控制的糖尿病會有多種併發症,並使得心腦,腎臟等多種器官造成傷害,此時我們就需要去醫院就診,及時發現並診斷糖尿病,以免延誤。

純屬手打,實屬不易,若覺得寫的還可以就賞個贊、點個關注唄,如有疑問可在下方留言……


醫者良言


糖尿病患者如果皮膚上都出現症狀了,已經是個不好的徵兆。為什麼這樣說呢?

因為,糖尿病患者如果長期血糖控制不佳,可以導致患者的神經發生病變。當神經發生病變之後,往往就是表現在皮膚上。


第一、皮膚感覺異常

比如當感覺神經末梢由於糖尿病的原因出現病變後,患者會出現麻木感,患者的皮膚感覺下降,對痛覺和溫度覺都逐漸麻木,甚至是完全感覺不到。最早是從手腳的遠端,就是手指、腳趾這些地方開始出現,隨後逐漸向上蔓延。由於神經出現病變,皮膚表面還會有像螞蟻爬一般的感覺,但是卻又看不到疹子之類的東西,定位也不準,患者只是感覺到瘙癢難耐,但是具體在哪裡癢。由於是神經病變,所以即便患者用力撓抓,塗抹藥水,也很難止癢,非常難受。


皮膚痛溫覺的喪失其實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因為很多糖尿病病人,尤其是老年病人,腿腳活動不方便,眼睛也不好。很多時候,腳上出現了傷口,或者是泡腳水太燙,他們感覺不到,燙傷之後,傷口久治不愈,甚至有導致截肢和死亡的。


第二、皮膚傷口容易感染潰爛,不易癒合

由於患者血液中糖分含量高,簡直就成為了細菌、真菌滋生的最佳環境,因此糖尿病患者的傷口很容易導致微生物生長,引起感染。另外,由於糖尿病的另外一個重要併發症是導致小血管變性壞死,因此,一旦皮膚出現傷口之後,傷口很難有效獲得血供,從而難以癒合。

加上我前面講的,糖尿病患者痛覺感覺下降,有時候磕磕碰碰之後,自己都不知道,最後發展到很嚴重的地步。

我有個由於垂體瘤導致血糖高的患者,就是由於鞋子不合腳,把腳後跟磨破了,自己不知道,最後導致嚴重的感染。等到傷口都臭了,才被他的一個牌友發現,最後截肢了,慘。


第三、由於神經病變,患者可以出現出汗異常

當患者的交感神經出現病變(交感神經是控制我們很多內臟活動,比如心率、內分泌的重要神經),患者的排汗機制也會受到影響。患者會非常容易出汗,汗多。


第四.出現黃瘤

部分糖尿病患者生長還會長一種被稱為黃瘤的小疙瘩,最常見的是膝蓋、屁股、背部的皮膚上。黃瘤呈黃色,米粒或者黃豆大,不痛不癢。


說實話,一旦出現皮膚病變,說明糖尿病已經較為嚴重了,一定要趕緊到醫院進行檢查和治療。


人體探索者


長期的糖尿病得不到控制,的確可能導致皮膚的病變出現,無論是感覺異常,還是視覺下能夠看到的顏色性狀的變化。這種表現因為很多時候糖尿病患者感覺得到,看得著,所以比對於心腦血管的危害,看的更加清楚直觀。所以有很多人對於這個問題有很多關注和疑問。今天張大夫給大家仔細說一說這個問題。

長期糖尿病控制不好導致的皮膚病變,張大夫初步總結一下,可以表現在幾個方面:

第一,糖尿病導致肢體外周動脈發生粥樣硬化,尤其是下肢病變最常見,表現為下肢感覺異常、疼痛、間歇性破行等等,嚴重時可以見到下肢皮膚變黑並導致壞疽的發生。

第二,糖尿病可以侵襲周圍神經,導致肢體出現感覺異常,可以表現為麻木、刺痛、燒灼感、踩棉花感等等,尤其是寒冷季節更是會加重。有時候皮膚對於觸覺和溫度覺的感受也在降低。

第三,糖尿病可以導致糖尿病足,這時候可以看到足部皮膚變黑,甚至發生潰瘍、感染、深層組織破壞等等。有些人糖尿病足很嚴重,甚至需要截肢,這就不只是簡單皮膚的問題了。

這裡所說到的長期糖尿病控制不佳導致的皮膚病變,只是一小部分,肯定還有一些其他的表現。其實,這篇文章主要是想提醒大家對於血糖的重視,糖尿病的危害之大,可不止對於上面這些器官的危害,對於心腦血管的危害更加致命,咱們以後逐漸給大家介紹,請大家可以留心關注。


張之瀛大夫


糖尿病,是一種以

高血糖為特徵的慢性代謝性疾病,目前無法完全治癒,猶如“慢性癌症”。

調查顯示,我國目前糖尿病患者已達1.14億,位於世界第一。

一旦“皮膚”出現這4個表現,最好儘快去查一下血糖,糖尿病來了

1、皮膚潮紅

照鏡子的時候不妨自檢一下,如果臉上的皮膚不是因為過敏等原因導致的,長時間的發生潮紅,還能明顯的看到有血絲,紅色成片,就要小心是不是體內的血糖過高了,這類現象比在糖尿病患者當中是很常見的。

除了臉部之外,指甲邊上,和小腿上也會出現皮膚髮紅的症狀。自檢一下看看,如果長期的潮紅不退,很可能就是糖尿病導致的了。

2、足部潰瘍

長時間體內血糖過高,對人體的循環和神經都有一定的損害,那麼一旦有了傷口,也是很難癒合的。

皮膚會經常出現乾裂的現象,足部如果出現潰瘍,可能就會造成足部的逐漸壞死,給癒合帶來一定的難度,如果腳上長時間的傷口無法癒合,就要考慮是不是因糖尿病的信號了。

3、皮膚上起皰疹

糖尿病患者的初期,皮膚上會出現一些皰疹,看起來這種皰疹就像灼傷性的皰疹一樣,但皰疹的周圍無紅暈,一般在手指、腳趾、手足的背面或者底部邊緣有這樣的皰疹。

單個或者多個的出現,幾周類會自愈,但是反覆出現,如果是這樣的狀況,就得趕緊就醫檢查了。

4、皮膚瘙癢

有些糖尿病患者,可以出現全身或者局部皮膚乾燥脫屑,常有劇烈癢感,而且持續時間比較長。

冬天皮膚比較乾燥,如果每天洗澡的話可能會造成皮膚乾燥。但是也不排除是因為糖尿病的神經病變導導致的,可能全身瘙癢,也可能局部瘙癢。

糖尿病的自養與預防:

一、飲食方面

1、每天500g葉莖菜

葉莖蔬菜在控制糖尿病併發症方面確實有獨到之處。

控制血糖最為重要的營養素就是膳食纖維,而在各類蔬菜中,葉莖蔬菜的膳食纖維含量更為豐富。

芹菜、西蘭花、捲心菜的莖、梗等,典型不好嚼,而像茼蒿、空心菜、菠菜等的莖,細嚼慢嚥才好,但是這類蔬菜卻是控制血糖的高手,一定要常吃。

2、飲水大於1500ml

糖尿病者會出現多尿的情況,水分流失快,血液也更易粘稠,易導致心腦血管併發症。所以,平時一定要多飲水,大於1500ml。

以茶代替,口味不單一,且能多喝水,對控制血糖也有一定幫助。

每天2-3杯 白谷丁桑葉茶,很好的降糖、延緩併發症

白谷丁是一種藥食兩用的植物,可以降低餐後血糖,同時能調節血脂,養護肝臟,對預防糖尿病併發症有益。

此外,眾多研究表明,胰島素抵抗與炎症的系十分密切。而白谷丁具有廣譜抗菌消炎作用。

《神農本草經》中,將桑葉稱為“神仙葉”,中醫將幹桑作為治療消渴症(即現代醫學的糖尿病)應用於臨床。

國內外研究資料證實,桑葉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其主要成分生物鹼能抑制糖代謝過程中酶的作用,而多糖能促進β細胞分析胰島素,從而促進細胞對糖的利用,達到降血糖的作用。

3、少喝酒少放料

經常飲酒會讓胰島慢慢氧化而出現損傷,導致胰島細胞死亡,致使胰島功能受損。

一旦胰島功能出現障礙,就會胰島素缺乏,出現一系列糖尿病症狀,嚴重的就會誘發併發症。

並且在做菜的時候,一定要少放調料,如雞精、辣醬等調味品,不僅會加重糖尿病,還會導致其他併發症。

二、生活方面

1、控制體重

肥胖是多種疾病的溫床,不僅與動脈硬化的發生、進展有密切關係,還會導致身體對胰島素不敏感,更容易罹患糖尿病。

因此適當的調整體重,對良好控制血糖有著重要意義。

肥胖者切忌節食減肥,而且每月最高減重八斤,以免造成酮症酸中毒。


2、邁開雙腿

研究發現,久坐時間每額外增加1小時,患2型糖尿病風險增加22%,代謝綜合徵風險增加39%。

而運動對於糖尿病的防治很有益處,經常保持一定量的運動,不僅利於控制體重還利於控制血糖。

芬蘭的研究發現,每天走35分鐘的路,糖尿病患病風險減低80%。

糖友最好進行舒緩運動,不要過度運動,以慢走、慢跑、散步、打太極為主。

3、防止外傷

對糖友來說,一旦發生外傷,則很難癒合,甚至還會誘發感染。所以,預防是關鍵,最好穿寬鬆的鞋襪,鞋子,避免各種磕磕碰碰。

三、預防方面

1、接受糖尿病教育

由於糖尿病危害很大,一旦控制不好就會導致各種組織器官的慢性損害及功能障礙,尤其是眼、腎、血管、神經以及心臟。

所以,糖友應該多學習關於糖尿病方面的知識,學會科學控制血糖,認識併發症的表現。

2、定期接受檢查

對於已經確診糖尿病的人,日常一定要監控好自身血糖變化,還要做些相關的檢查,如眼底檢查、胰島素、糖化血紅蛋白等。

還要做下肢血管神經檢測試驗:用尼龍絲刺激腳指頭的趾腹,可排查神經病變。


一顆健康的小豆芽


  眾所周知,糖尿病的典型症狀是“三多一少“,但是,還有很多輕型或者”隱性“症狀出現在身體的各個部位,其中較常見的就是皮膚,且皮膚出現異樣通常是糖尿病的早期症狀之一。那麼,皮膚上的糖尿病信號是什麼呢?

  據醫學研究發現,不少皮膚上的糖尿病信號往往會出現如下異常:

  1、皮膚瘙癢。一些糖尿病患者通常會感覺皮膚瘙癢難忍,這種皮膚瘙癢發生在全身或者局部,常見的病因包括皮膚乾燥、酵母菌感染、血液流通不暢等。一般人只會當做是皮膚過敏治療,但是卻發現越來越嚴重。其實,皮膚瘙癢是糖尿病在作怪。

  2、出汗異常。如果正常溫度下,也大汗淋漓,那就應警惕患有糖尿病了。由於糖代謝障礙,神經功能紊亂,交感神經興奮,汗腺分泌異常,糖尿病患者皮膚潮溼多汗,動不動就汗流浹背,這可能是神經病變的前兆,也就是糖尿病的併發症。

  3、外陰瘙癢。外陰瘙癢的症狀多發於女性糖尿病患者。當婦科門診解決不了瘙癢問題的時候,一定要去查查血糖。

  4、癤、癰、毛囊炎。血糖升高會使人體皮膚含糖量增多,這就更加有利於細菌的生長和繁殖,從而容易受葡萄球菌感染,一般表現為後頸部、枕部等出現有膿頭的毛囊炎,也會發展成癤腫和多膿頭癰等。

  5、身上長水皰。上面說到毛囊炎,只是皮膚感染的其中一種。當糖尿病人身體抵抗力弱的時候,皮膚還會長水皰,水皰一般長在手腳上,裡面有透明的漿液,一般幾周癒合,但同樣容易反覆。

  6、足部皮膚缺血性壞疽。很多血糖長期處於異常狀態的人,容易出現動脈硬化的情況,從而導致下肢局部缺血,表現為足部皮膚有灼痛感或皮膚髮涼,溫覺消失等。

  7、指關節硬化。糖尿病還會引起指關節的硬化,手指、腳趾和前額會出現比較厚、呈蠟狀的皮疹,這種硬化會阻礙患者自由的活動。一型糖尿病患者出現這種症狀的可能性更大。

  溫馨提示:治療糖尿病的關鍵是早發現、早治療。一旦發現上述皮膚症狀,及早到醫院檢查為好,以防延誤糖尿病的診斷與治療。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家庭醫生在線


都說糖尿病是富貴病,現在糖尿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但是任何病在出現之前都有一些症狀。如果得了糖尿病,那一定最先反應在皮膚上。所以說人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多關注自己的身體一些細節的變化挺重要的。


如果發現自己的皮膚最近非常的癢癢,或者是發現自己的皮膚比較乾燥,越乾燥越難受越難受越癢越癢越想用手抓著。如果出現這個症狀,一定要先測一下自己的血糖是否正常。糖尿病人的血液循環或者是說新陳代謝不太好,這就會導致一些面積的皮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如果發現自己最近非常的渴,而且非常的想喝水,另外就是喝了水以後出汗又非常的多。這種情況下也應該測一下自己的血糖,而且是早晨測血糖,飯前測比較準。


如果發現自己不小心弄了一個傷口,而且傷口又非常難癒合。一般情況下,身上的外傷,只要面積不大,都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止血。但是如果突然發現自己的傷口,不容易癒合的情況下,很有可能是血糖高了。

如果發現自己的皮膚起疹子,而且皮囊炎比較嚴重。這些細微的變化也是血糖高的一個症狀。另外就是,如果發現自己的皮膚反應特別遲鈍,而且有一些麻木,四肢麻木的話,也一定要提高警惕。因為一些人,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血糖高,一旦有血糖高的症狀出現,說明自己已經得了糖尿病,就要及時的治療,因為糖尿病有可能會引發其他病症,這些反應在皮膚上的一些明顯的症狀,要及時觀察。


文史大世界


  你可以從以下這五個症狀來判斷是不是得了糖尿病

  1、皮膚皰疹。某些患者皮膚會長水皰,水泡裡面有一些透明的膠質,一般是出現在四肢。別以為水皰幾周內會消失就沒事,因為它會反覆出現。

  2、皮膚瘙癢。糖尿病患者的皮膚,是真菌以及細菌滋生的好環境,糖尿病患者還會出現瘙癢還有皮膚乾燥等現象,女性主要表現為陰部瘙癢,千萬不能抓,一旦皮膚組織被抓傷之後小心還會發生其他感染。

  3、毛囊炎。一般來說,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濃度要比正常人高很多,皮膚中的含糖量也非常,容易滋生真菌和細菌,從而引發感染,這裡最常見的就是毛囊炎。

  4、感覺異常。長期高血糖會導致神經系統併發症的出現,然而有的患者就算出現感覺異常後依然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

  5、出汗多。由於糖代謝障礙,糖尿病患者皮膚潮溼多汗,交感神經興奮,汗腺分泌異常,神經功能紊亂,動不動就大汗淋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