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醫生:晚上沒出現4個症狀,說明血糖控制得很好,指的是什麼?

健康小樣兒


首先我們來看看中國糖尿病的現狀,中國糖尿病成人患病率為10.9%,這意味著:

每10個人裡,就有一個糖尿病!也就是是中國有一億多的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大於或等於7.0毫摩爾/升,和/或餐後兩小時血糖大於或等於11.1毫摩爾/升即可確診。如果夜間沒有下列四個症狀的話說血糖控制很好,下面小僧就為您一一介紹。

一、皮膚瘙癢

糖尿病患者由於血糖高,導致血漿滲透壓升高,皮膚表皮汗液排除減少,表皮細胞脫水,所以皮膚特別乾燥。乾燥皮膚對外界刺激極為敏感,如冷熱變化、衣服摩擦、飲酒食辣等均可誘發皮膚瘙癢。因為夜間迷走神經興奮強,所以夜間瘙癢尤為劇烈。



夜尿次數多

正常人體腎臟的重吸收和膀胱的儲備作用,睡著後一般不用起床小便,但是糖尿病患者因為血漿處於高滲透壓狀態,腎臟的重吸收作用減弱,往往需要起床排便。



起床找水喝

糖尿病患者由於血漿中葡萄糖增多,導致晶體滲透壓升高所致。刺激人體的口渴感覺中樞,導致人體口渴感增強,因為多喝水對高血糖有一定的稀釋作用。




不明原因的手腳發麻

糖尿病患者由於血糖升高引起神經纖維一系列的代謝紊亂,導致神纖維腫脹以至變性,從而發生周圍神經病變。周圍神經病變主要表現為四肢末端麻木、疼痛,象針刺樣、燒灼樣或螞蟻爬等的感覺,下肢尤為嚴重。

謝謝您的閱讀,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祝您生活愉快!


醫學掃地僧


晚上沒有出現4個症狀,說明血糖控制的很好,那麼這四個症狀是什麼,相信很多病人都非常關心。

畢竟血糖的控制平穩是糖尿病人非常想達到的事情,症狀表現非常重要,因為不可能時時刻刻測血糖,而且夜間是睡眠時間,測血糖就會影響患者和家人的睡眠,那麼瞭解血糖控制良好的症狀就非常必要。

血糖控制很好,表現的血糖是不高也不低,

血糖高的症狀有:

夜間多尿:夜間會出現頻繁排尿,表明患者血糖處於相對較高的水平,尿中葡萄糖濃度升高,導致尿液滲透壓升高,導致滲透性利尿,患者表現為多尿、夜尿頻次。

口渴:大量的水分隨尿液排出體外,人體就處於脫水狀態,水分不足就會刺激大腦的口渴中樞,提示要儘快補充水分,所以患者的口渴可能要比白天更加明顯。

血糖低的症狀

出汗:患者血糖低,會出現出汗、心慌,飢餓感,此感覺消失後,患者會出現反常的高血糖情況。

入眠差:由於能量不足,大腦處於“飢餓”狀態,會表現為興奮,不易入眠。但是如果血糖持續減低,又會出現嗜睡、昏迷等症狀。

綜上所述

以上為血糖過高或過低的表現,如果不出現以上症狀,則說明血糖控制的較好。但是還會有一些不易察覺的高血糖症狀,或者病人不出現任何症狀即進入低血糖昏迷狀態。因此不單純以症狀作為判定標準,定期檢查血糖,當不舒服時及時加測,才能保持平穩的血糖。

關注孫醫生講糖,持續瞭解更多優質健康知識,有幫助請點贊,有問題請留言,必復!


孫醫生講糖


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徵的代謝性疾病。

數據統計,近幾年患糖尿病的人數猛增到9700萬人。

糖尿病最可怕的就是其併發症,對心臟,腎臟都會產生極大的危害。

糖尿病醫生:晚上沒出現4個症狀,說明血糖控制得很好!

1、手腳不發麻

手腳發麻、疼痛,是血糖過高的警示信號,尤其是在睡覺的時候發生。

這是因為,身體的神經系統對血糖很敏感,高血糖會逐漸損傷神經及血管,尤其是下肢神經,致使末梢神經出現病變,導致手腳發麻、乾裂、甚至是壞死。

2、不餓

血糖高的人,即使吃了晚飯,在睡覺時,也很容易感到飢餓,並且精神狀態很差,身體虛弱。

這多與自身血糖代謝異常有關聯。

因為身體得不到足夠的能量,導致精神狀態萎靡,並且其血糖不能被有效利用,就會變得容易飢餓。

如果這種情況持續很久,要提高注意,及時到相關醫院進行檢查。

3、從來不起夜

通常來說,糖尿病患者,多數會出現睡眠障礙,表現為失眠,起夜頻繁。

這是因為,過高的血糖會使血液的滲透壓增加,人會變得容易口渴煩躁、多飲多尿。

並且臨床上,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還容易併發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睡覺時容易憋醒,繼而影響睡眠質量。

4、沒有口渴的表現

過去不喜歡飲水的人,猛然變得常感到口渴,並且夜裡發生口渴。有時渴得無法忍受。同時,喝水量比平時明顯增多,喝下去還覺得喉嚨發乾,總想喝水。

三件事會加速血糖的發生,勸你少做!

1、頻繁熬夜

頻繁熬夜,會使機體內分泌失調,誘發糖尿病。

這是因為,長期睡眠不足,會使人處於應激狀態,神經興奮性增強,促使皮質醇、腎上腺素等升血糖激素分泌增加,就容易出現糖代謝紊亂,進而誘發糖尿病。

另外,上面也提到了,糖尿病患者很容易出現睡眠障礙,如果此時還頻繁熬夜,無異於是雪上加霜!

2、大量吃鹽

不論是否血糖過高,都要控制好食鹽的使用量。

飲食攝鹽過多,吃太鹹的食物,不僅會加重腎臟的負擔,還會導致血糖超標!

所以,飲食宜清淡,控制好油鹽的攝入,每日攝鹽在6克以內,特殊人群需遵醫囑。

3、壓力過大


壓力過大,會導致血糖短時間的升高,使之波動變大,不易控制;

壓力過大,也會導致身體各項機能受損,免疫和代謝功能下降。

很多人,因為壓力過大、上火,誘發血糖升高。

降血糖,預防併發症,做好以下幾件事!

1、多吃降糖食物

《神農本草經》中,將桑葉稱為“神仙葉”,中醫將桑葉作為治療消渴症(即現代醫學的糖尿病)應用於臨床。

國內外研究資料證實,其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它的主要成分生物鹼能抑制糖代謝過程中酶的作用,而多糖能促進β細胞分析胰島素,從而促進細胞對糖的利用,達到降血糖的作用。

若將桑葉和白谷丁進行搭配,製成白谷丁桑葉茶,效果將大大提高。

這是因為,眾多研究表明,胰島素抵抗與炎症的關係十分密切。

而白谷丁中含有廣譜消炎成分,被稱為“天然抗生素”,廣泛應用於多系統炎症相關性疾病。同時也有一定的降糖效果,對餐後控制血糖有一定幫助。

2、減少久坐

相關數據顯示,人們久坐的時間,每額外增加1小時,其患糖尿病的風險,便會增加22%。

這是因為久坐不動的人,其胰島負擔會加重,必然使得血糖升高。

所以,想要控制好血糖值,就要減少久坐的習慣,日常多起身走動走動,平時也要堅持適量的戶外運動。

3、常按陽池穴

是手少陽三焦經的常用腧穴之一,位於腕背橫紋中,當指總伸肌腱的尺側緣凹陷處。

現代常用於治療糖尿病、前臂疼痛麻木、腕關節炎等。

做法:以一隻手的中指按壓另一隻手的陽池穴,刺激此穴時,動作要慢,手法要輕柔。

4、定期檢查

血糖高,定期檢測,檢查,尤為重要,不可忽視。

並且,血糖高的人,要接手糖尿病教育,瞭解糖尿病。

平時,多學習一些糖尿病方面的知識,科學控制血糖,認識併發症的身體表現。

5、不貪杯

糖友,要遠離酒精,戒酒不貪杯。

糖尿病者,胰島素分泌不正常,如果,再喝酒的話,更加會影響胰島素在身體內發揮作用。

所以,在生活中,不僅是啤酒、白酒不能飲用,葡萄酒也是不建議喝。

葡萄酒中,不僅糖分很高,還含有酒精,糖尿病人若喝葡萄酒,很可能會與自己服用的降壓藥發生反應,造成糖尿病人心慌、氣短等症狀。

所以,一定要切記,糖尿病者,要遠離酒水。


營養師老楊


大家好,我是醫療工作者張,是一名執業醫師,可以為大家普及一下健康知識,若想了解更多,請關注我!

糖尿病醫生:晚上沒出現4個症狀,說明血糖控制的很好,指的是什麼?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水平是最關鍵的治療,然而許多糖尿病患者只知道根據醫生開的藥治療,完全不清楚自己到底處於一個什麼樣的疾病狀態,今天就和大家聊一下糖尿病怎麼樣算控制的不錯。

在這裡說的糖尿病一般都是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是什麼情況呢?



2型糖尿病原名叫成人發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歲之後發病,佔糖尿病患者90%以上。 2型糖尿病患者體內產生胰島素的能力並非完全喪失,有的患者體內胰島素甚至產生過多,但胰島素的作用效果較差,因此患者體內的胰島素是一種相對缺乏,可以通過某些口服藥物刺激體內胰島素的分泌。但到後期仍有一些病人需要使用胰島素治療。

血糖控制不好夜間會有哪些症狀呢?

  1. 飢餓多食。糖尿病患者體內的糖分會作為尿糖排洩出去,這就會導致糖尿病患者體內的熱量不足以維持身體的基本需求,故常糖尿病患者早期常感到飢餓,食量大增,特別是晚間更是難忍,可以適當吃點水果來緩解一下。
  2. 手腳麻痺、發抖。通常糖尿病患者都會有頑固的手腳麻痺、發抖,手指活動不靈活伴有陣痛感。糖尿病患者還會有劇烈的神經炎性腳痛,下肢麻痺,腰痛,不想走路,夜間小腿抽筋等症狀。
  3. 口渴、尿多。糖尿病早期飲水量極具增多,排尿次數和量也相應的增多是發現糖尿病的捷徑。正常人每天的排尿量是11.5公升,而糖尿病患者每日的排尿量會達到24公升。夜間喝水、上廁所的次數就會比常人增多。

  4. 睡眠較差。糖尿病患者往往會有軀體疼痛等不適症狀。尤其是末梢神經炎等併發症會讓糖尿病患者手足麻木。並有針刺感和燒灼感,導致睡眠狀況不好。 因糖尿病引起排尿次數增多、尿急而造成睡眠中斷;因控制飲食而進食較少,造成夜間飢餓,導致睡眠中斷。

如果沒有以上四個症狀表示血糖控制還行,飢餓除外不管血糖控制的好不好都會有飢餓感,其實可以根據客觀的數據顯示來評判血糖控制的情況。



血糖控制標準 分滿意、良好、尚可、較差四個等級。

  1. 滿意標準:空腹血糖< 6.1mmol/L,餐後兩小時血糖< 7. 8mmol/L,糖化血紅蛋白4 ~6%,尿糖為0 ~ 100ml,血壓低於130/85mmHg。
  2. 良好標準:空腹血糖在6.1 ~ 7.2mmol/L之間,餐後兩小時血糖在7.8 ~ 8. 9mmol/L之間,糖化血紅蛋白在6 ~ 7%之間,尿糖0克/100mg,總膽固醇<200mg/d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40mg/dI,甘油三脂< 150mg/dI,血壓<140/90mmHg,體重指數:男<25,女<24。
  3. 尚可標準:空腹血糖在7.2 ~ 8. 8mmol/L之間,餐後兩小時血糖在8.8~ 11.1mmol/L之間,糖化血紅蛋白在7~8%之間,尿糖在0~0.5g/100ml之間,總膽固醇在200~ 250mg/dI,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在35 ~ 40mg/dl之間,甘油三脂在150 ~ 200mg/dl之間,血壓在140 ~ 160/94 ~ 95mmHg之間,體重指數,男25~ 27,女24 ~ 26之間。
  4. 較差標準:空腹血糖> 8. 8mmol/L,餐後兩小時血糖> 11.1mmol/L,糖化血紅蛋白>8%,尿糖> 0. 5g/100ml,總膽固醇> 250mg/dI,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35mg/dl,甘油三脂> 200mg/dl,血壓> 160/95mmHg,體重指數,男> 27,女> 26。

總結: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還是比較困難的,也是一件需要耐心的事,一定要根據醫生定製的方案,積極配合控制,平時要定期測血糖密切觀察。


醫療工作者張


今日導讀:糖尿病醫生說,晚上沒有出現4個症狀,說明血糖控制得很好,指的是什麼?

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在平時的生活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將血糖控制在理想的範圍內,避免血糖持續偏高,從而引起一系列的併發症。

有一種說法“糖尿病並不可怕,可怕的就是糖尿病的併發症”,因為糖尿病的併發症會使患者致殘、致死,所以,血糖的控制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尤為重要,最好就是每天都能監測自己血糖的變化,將血糖控制好。



我們知道一般糖尿病患者都會有“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狀,就是指多飲、多食、多尿、消瘦。特別是在晚上,如果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沒有控制好,也會出現下面幾種情況

一、多尿、夜尿增多

如果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沒有控制好的話,一般晚上都會表現多尿的情況,一晚上可以幾次甚至十多次夜尿,這主要是因為糖尿病患者血糖過高,葡萄糖不能完全被腎小管重吸收,造成腎糖閾增高,以致形成滲透性利尿,從而增高尿量的排洩。因此,造成多尿,夜尿增多的情況。



二、消渴、飲水多

糖尿病患者血糖沒有控制好的話,晚上除了多尿外,消渴、飲水多也是一種表現。這不僅是由於滲透性利尿引起排尿多,需要補充水分的原因。另外,還由於飲入的水分不吸收,飲多少都不解渴。所以,就連晚上睡覺時都有口渴的感覺,就要起床飲水。

三、肚子餓、飢餓感

這是由於糖尿病患者體內的葡萄糖利用障礙,本來食入的食物轉變為葡萄糖提供身體所需的能量,但是葡萄糖都跑到尿液和血液中,不能充分利用,就會引起飢餓感。雖然說晚上睡覺需要的能量較白糖低,但是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仍然會造成肚子餓的感覺。

四、心慌、多汗等低血糖表現

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血糖的控制如果沒有控制好的話除了會出現高血糖的情況外,有時候也會出現低血糖的情況,患者往往會出現心慌、多汗等低血糖表現。這主要是由於降糖藥物的劑量使用太多從而造成血糖過低引起的,從而使腦部交感神經興奮或者腦部缺糖又或者能量不足所造成的。

總結

因此,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如果晚上出現上面的這幾種情況,說明血糖還是沒有控制好,在平時的生活中還是要注意監測自己的血糖水平,特別是早上和晚上。但是也不是說所有的糖尿病患者晚上沒有以上表現就說明血糖控制的好,就不需要監測血糖,因為有些糖尿病患者並不會出現“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狀,所以,監測血糖水平才是最重要的,平時還要注意飲食,適量參加運動。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如果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請記得幫我點贊、評論、轉發!那就是對我創作最大的鼓勵!


左撇子說醫




1、腿抽筋

腿抽筋的原因有很多,老年人晚上睡覺前經常腿抽筋,可能是鈣流失過多,或者是血值太高導致的血管堵塞,引起的腿部抽筋。 除此之外,血糖太高時,若引起了血管疾病,也會出現腿抽筋的現象! 因此,患有糖尿病的人若出現腿抽筋,首先要考慮血糖升高。

2、皮膚髮癢加重

血糖的升高,皮膚下的葡萄糖也會跟著升高,就會出現皮膚的瘙癢的情況,尤其是到了晚上,症狀會更加嚴重。 因此,血糖高的人出現瘙癢的情況,即時的檢測血糖,以防萬一。



3、視力衰退

糖尿病會對人體視覺會產生負面影響,這一點已經得到了很多專家的認同。 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一旦激增,就會讓眼球出現偏斜,進入眼睛的光線進一步發生曲折,直接的症狀表現就是視力大幅度後退,比如原來有5,短時間視力卻只有4了,這時候不能大意,一定要記得檢查血糖。

4、失眠

一般糖尿病患者,多會伴有睡眠障礙,一方面是因為起夜頻繁,另一方面是血糖過高時,也會影響神經,尤其是肥胖人群,也可能會伴有呼吸綜合症,睡覺時容易憋醒,也會影響睡眠質量。


三諾講糖


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最典型的症狀應該就是所謂的"三多一少",其中,"三多"指的是吃的多、喝得多、尿的多,而"一少"指的則是體重減輕,不過,並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會出現上述症狀,就實際情況而言,基本上只有那些長期處於高血糖狀態而不得控制的患者才會有"三多一少"的表現;

一般來說,如果上述症狀頻繁出現,則意味著患者的病情現狀並未得到有效控制,因為只有血糖長時間處於較高的水平才會引起滲透性利尿,從而使患者出現"尿多"症狀,而頻繁的排尿又會使患者因缺水而口渴,進而造成"多飲"的情況,所以,糖尿病患者多飲多尿其實就是因血糖水平過高引起的,換句話說,只要血糖能得到有效控制,上述症狀自然可以得到明顯緩解甚至消失;

可有些時候,即使患者沒有出現"三多一少"的症狀,其血糖水平也不一定是正常的,因為血糖水平輕度升高或者患病時間較短的患者是不會那麼早就出現上述症狀的;如此一來,關於題中所述狀況也就不能成立了。

總之,這些外在表現並不足以作為評價患者病情現狀的依據,我們還需要考慮其血糖值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等數據的變化。


綜合內科張醫生


父親就是有糖尿病,而且有10多年了,以前上班的時候倒是沒有,退休以後高血壓糖尿病都有了。其實這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之前沒有太注意生活當中的一些飲食習慣不太好造成的。現在基本上天天在吃藥,從飲食上也多注意調理,血糖控制的還算可以。最近這幾年患糖尿病的人很多,而且這種病絕大的人也都有所瞭解。都說糖尿病是一種富貴病,是因為最近這些年吃的喝的都比較好了,甜的東西也吃多了。


人到了一定的年齡之後,就不能夠吃太多甜的東西了,而且要多加運動,一般來說如果晚上沒有出現這些症狀,那說明血糖控制的還行。一般情況下如果是血糖高的話,晚上起來上廁所的次數比較多,有的人可能4~5次,但一般情況下也有2~3次的,所以出現尿頻這種情況的話,就要注意測一下血糖了。第2種情況就是入睡比較困難。一些血糖高的人入睡的時候,輾轉反側不好入睡。這不僅會讓自己心煩意燥,也會讓家裡人跟著著急。如果說沒有什麼心事的話,還會出現這種情況,那就注意測一下血糖。第3種情況就是血糖高的人晚上入睡前有可能還會發生低血糖,也就是說會偶爾感到頭暈心慌,全身出冷汗。這個時候趕緊吃一個糖塊,緩緩就能過來。第4種情況就是血糖高的人總是感覺到口渴。如果在睡覺前還特別想喝水,這個時候也需要多注意。

如果說沒有上述這些症狀,那說明血糖應該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但是如果發現這些症狀了,那就要及時測一下血糖,最好是飯前測血糖。現在一些食物含糖都比較多,所以要儘量控制這些東西的食用。吃的上儘量的清淡,而且以青菜為主,保持一個愉快的心情,適當的運動,就可能會遠離糖尿病。


文史大世界


糖尿病最突出的特點就是高血糖,帶來危害的也正是血糖的持續增高,一旦血糖“失控”,各種併發症就會突然來臨,帶來嚴重的,甚至是危及生命的後果。

晚上有這4個表現,多半是血糖“失控”了,謹防併發症!

一、心悸失眠

因為血糖過高,所以即便是在晚上,沒有進行劇烈運動,快要睡覺的時候,也還是會感覺到心跳速度明顯加快,呼吸不順暢,因而出現心悸失眠的表現。

所以,如果你總是心悸失眠,不要只考慮心臟的問題,也要注意查看下血糖情況。

二、起夜頻繁

一般情況下,人晚上睡覺是不會經常起夜的,但如果你最近總是被尿憋醒,每晚起夜很多次,就要看看是不是血糖太高了。

血糖升高,超過腎糖閾,排入尿中的糖分增多了,小便次數和小便量都會有所增加。

三、皮膚瘙癢

晚上躺到床上,本來是最舒服的時候,有些人卻會覺得渾身皮膚瘙癢,甚至影響到入睡,這可能不是單純的皮膚問題,還可能是血糖過高的表現。

血糖過高時,身體的糖分無法被及時代謝,就會刺激皮膚髮癢。

四、口渴嚴重

晚上口渴難耐,有時會被渴醒,這也是高血糖的常見表現。

隨著夜尿的增多,體內的水分隨之減少,當體內的水分減少了,大腦口渴中樞的興奮思飲,血壓滲透想要升高,從而引起口渴症狀。

控制好血糖,預防併發症, 要忌三件事!

1、忌白酒

白酒,會讓血糖升高,加重糖尿病。

同時,糖尿病患者服藥後,白酒會影響到降糖藥的代謝,影響糖尿病患者的治療進度。

所以,對糖友來說,要忌白酒,最好是什麼酒都不要喝了。

2、忌久坐

有研究顯示:每天坐著看電視 1-2小時的人,得糖尿病的可能性,比看電視在1小時以內的人高9.2%;

如果超過4小時,這個風險則提高到1.5倍。

所以,無論是辦公室久坐一族,還是在家宅的一族,儘量避免長時間久坐,適當站起身活動一下,有利於身心健康。

3、忌高鹽

日常飲食,最好要控制鹽分的攝入。

高鹽、太鹹的食物,會增加腎臟負擔,容易誘發糖尿病腎病。

飲食上宜清淡,搭配也要豐富,控制好油、鹽的攝入,這樣既利於控制血糖,還可預防其他慢性疾病。

糖尿病者,警惕併發症,控制好血糖,要懂得3件事!

1,懂“喝”

年輕人患糖尿病人數增多,主要與經常喝高糖飲料有關,如碳酸類、果汁類等。

已證實,長期攝入高糖飲料,會促使血糖異常升高,誘發糖尿病。

用茶水代替飲料,多喝茶,還有一定的養生功效。

白谷丁桑葉茶——降糖、延緩併發症

將白谷丁葉、桑葉 二者搭配在一起,製成代茶飲,每天泡水喝,有降糖功效,還能滿足“口舌之慾”。

白谷丁,是一種常見野菜,又稱為蒲公英,有清熱去火、消炎散結等功效。研究發現,白谷丁水提物有降低正常及餐後血糖的作用。

桑葉

,據《神農本草經》中記載,將其稱為“神仙葉”,有補滋陰補血,疏散風熱,益肝通氣,降壓利尿之功效。

臨床上,中醫將桑葉用於治療消渴症,也就是現代醫學的糖尿病。

國內外研究資料證實,桑葉具有降低血糖作用,其主要成分生物鹼能抑制糖代謝過程中酶的作用,而多糖能促進β細胞分析胰島素,從而促進細胞對糖的利用,達到降血糖的作用。

二者搭配,有降糖、延緩併發症的作用,非常適合糖尿病者,日常泡水喝。

2,懂“吃”

控制好血糖,飲食上,要三餐規律,營養搭配均衡,控制好熱量攝入。

定時吃飯,尤其是早飯。吃早飯是控制血糖很好的方法,早飯可選全穀類麵包、酸奶、低脂奶酪等。

飲食結構搭配均衡合理。控制糖分、油脂、熱量的攝入,多吃些青菜,補充礦物質、維生素;適當吃些粗糧,補充膳食纖維,利於控制血糖。

肥胖會增加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率。控制熱量攝入,保證體重維持在健康範圍內。同時,適量運動,利於熱量消耗,還利於血液循環。

3,懂“查”

確診糖尿病後,隨著時間的推移,併發症的發生率會增加,預防併發症,一定做好定期檢查。

糖化血紅蛋白檢查,反映近兩、三個月的血糖水平。所以,建議血糖控制不好或改變治療方法時,每3個月檢查一次糖化血紅蛋白。

眼底病變檢查,主要排查視網膜病變,白內障等眼部併發症。建議,每年應檢查一次。

下肢血管神經檢測試驗:

用尼龍絲刺激腳指頭的趾腹,可排查神經病變。

一旦被確診為糖尿病,多吃二黃,併發症會離你越來越遠!

1、燕麥

一項對比研究發現,比起沖泡和煮制,炒制的燕麥控制血糖、血脂的效果更佳。

這是因為燕麥中含有澱粉,和水在一起會產生糊化作用,利於胃腸吸收。然而如果炒著吃的話,燕麥中澱粉消化吸收效率就會降低,加之燕麥本身具有的飽腹感,因此更適合“三高”人群。

2、肉桂


肉桂可以讓人體血液中的胰島素水平上升,能夠幫助糖尿病患者進行輔助治療,在烹飪時只需加入一兩克肉桂便足夠,不用大量的放。

並且,肉桂性辛,不適合陰虛型糖尿病患者,需要注意。


養生小百科


大家好,我是張壘醫生,目前是中國抗癌協會腫瘤科普防治分會會員,中國醫師協會腎臟病分會會員,業餘時間愛好用一些通俗易懂的語言為大家帶來一些健康科普知識,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糖尿病醫生:晚上沒出現4個症狀,說明血糖控制的很好,指的是什麼?

作為腎內科醫生,我們經常會收治到糖尿病腎病的患者,血糖控制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患者的預後。在白天,很多糖尿病患者會注意監測自己的血糖,可是在晚上,大多數是沒有定期監測血糖的,所以夜間血糖的好壞是絕大多數人容易忽略的,而越是忽略越是容易出問題的時候!如果實在夜間監測血糖很困難,那麼可以通過以下幾個症狀來大致評判血糖控制的好壞,如果沒有出現以下四個症狀,說明血糖控制相對還是不錯的!



第一、夜間心慌、出冷汗

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現夜間低血糖,常表現為夜間心慌、出冷汗,這是血糖控制不好的一個表現,夜間低血糖其實比高血糖更加危險,尤其是老年人,容易出危險。如果經常夜間心慌、出冷汗,要注意監測夜間血糖,並及時調整降糖藥物。

第二、夜間多夢,愛做噩夢

很多患者出現夜間低血糖,因為是在睡眠中,可能不會像白天那樣出現明顯的心慌、出冷汗、飢餓感增加,而是表現為多夢,尤其愛做噩夢,喜歡被驚醒,當夜間出現低血糖時,大腦能量供應不足,神經興奮增高,可能發生多夢、做噩夢的情況。所以糖尿病患者即便夜間沒有出現低血糖症狀,但是出現反覆做噩夢的情況,也要注意監測夜間血糖,防止低血糖的發生。



第三、四肢麻木

睡覺後偶爾一次出現雙腳雙手麻木很正常,如果糖尿病患者經常睡覺後雙手、雙腳的麻木,要注意是不是高血糖引起來的周圍神經病變。需要監測血糖,根據血糖及時調整藥物。

第四、口渴、多尿

血糖控制不好血糖過高的患者,血液中葡萄糖濃度升高,人體為了保護自己,不得不通過尿液排出多餘糖分、致使尿量明顯增多。所以也會經常出現夜間起來小便。患者如果尿得太多,體內損失了大量的水分,就會感到口渴。所以糖尿病患者反覆夜間多尿和口渴,很有可能是血糖偏高,應該監測好血糖,根據血糖來調整用藥!

最後總結:對於糖尿病患者,建議定期監測七次血糖(空腹血糖、早餐後兩小時、午餐前血糖、午餐後2小時血糖、晚餐前血糖、晚餐後2小時血糖以及凌晨2點血糖),尤其不要忘了監測凌晨2點血糖,不要等到有了症狀再監測。別忘了糖尿病治療的五駕馬車:飲食、運動、糖尿病知識教育、血糖的監測以及藥物治療同等重要!


希望能夠通過這個問題大家都能對糖尿病有一個瞭解,願每個人都身體健康!我是張壘醫生,喜歡用通俗易懂的話語來做健康科普,喜歡的話麻煩點贊關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