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四大冤案之首,嘉慶年間查賑大員李毓昌真是自縊而死嗎?

唐那人


李毓昌(1771-1808),字皋言,號榮軒,嘉慶十三年(1808年)的進士,山東即墨人。

李毓昌的後代,現居住在山東省墨市李家營,據《李氏族譜》載,是族上的第十三世。族譜上記載了關於他的故事:乾隆甲寅舉人,嘉慶戊辰科進士,以知縣即用分發江蘇奉委山陽縣查賑遇害,殉。

這一發生在清代淮安府(治所在今天的江蘇省淮安市,轄區:東南到鹽城、西南到洪澤、西北到邳縣、東北到連雲港)的大案,曾震動朝野,令嘉慶皇帝盛怒,成為清“四大冤案”之一(另外三大冤案:名伶楊月樓冤案、楊乃武與小白菜、張文祥刺馬案)。

嘉慶十四年,嘉慶帝“御製”了一首《憫忠詩三十韻》,內容是褒彰一個嘉慶十三年進士李毓昌,裡面就有‘’毒甚王伸漢,哀哉李毓昌。‘’的描述。這首詩,曾被刻在了在即墨城西北三里處李家營的李毓昌墓前的御製詩碑亭處。以供後人瞻仰。可惜的是,原碑亭已被破壞了。

重修後的李毓昌墓

由此可見,李毓昌還真不是自縊而死的,但為什麼又有“自縊”這一說呢?我們一起來看看整件事情的經過:

李毓昌於清嘉慶十三年(1808年)中戊辰科進士,以即用知縣分發江蘇候補(就是沒有明確職務,分撥當地聽後再委派)。李毓昌去江蘇赴任的當年,黃河、淮河發生了嚴重的水患,致使江蘇淮安一帶洪水滔天、災民無數,朝廷得知此事,下令發放賑銀救濟災民、治理災情。為了防止有人從中撈油水,時任兩江總督的鐵保就讓李毓昌去山陽查明,是否有救災款被私吞的情況發生。時任山陽知縣的王伸漢,聽說鐵保派人來了,惶惶不可終日。為啥呢?朝廷撥給山陽的9萬兩救災銀子,被王伸漢撬走了2.5萬兩,這可是鉅貪呀。王伸漢心裡也清楚,一旦東窗事發,自己難逃一死。而李毓昌辦事又特別認真,他深入民間,發現下發到百姓手上的糧食摺合銀子只有6.5萬兩。這個時候,王伸漢暗中找到李毓昌,拿出一萬兩銀子,說:你只要幫我一把,把這事遮掩去……然後把銀子往李毓昌面前這麼一推,嘿嘿,你懂的。

一萬兩銀子可是鉅款(摺合人民幣150-220萬元)。如果李毓昌稍有貪財之心,這筆錢就笑納了。可一來李毓昌本性嫉惡如仇,二來初涉官場,還未被官場汙染,且不圓滑、不接地氣,所以當場就拒絕王伸漢的賄賂,並說我職責在身,報告該怎麼寫就怎麼寫,你自己找鐵製臺(就是鐵保)說理去。

王伸漢一看,這解決不了問題呀,於是,讓自己的心腹僕人包祥,偷換李毓昌做的賬目冊,結果李毓昌防範很嚴,包祥沒機會下手。這一來,就把王伸漢惹毛了:k,你不過是個候補知縣,老子是正牌知縣,給你臉還不要臉了,老子命都快沒有了,你死好過我死。乾脆,一不做二不休,通過包祥,重金買通了同在李毓昌身邊當差的顧祥、馬連升、及李毓昌僕人李祥等人,在李毓昌喝的茶中放毒藥,毒死李毓昌,並偽造了李毓昌自縊的現場,然後由王伸漢上報給淮安知府王轂,同時王伸漢向王轂行賄,王轂收了王伸漢的銀子,也幫忙四處做假。結果兩江總督鐵保和江蘇巡撫汪日章沒發現其中有詐,就以自縊上報朝廷,然後這件事就讓王伸漢瞞天過海騙過去了。(在這裡,李毓昌被“自縊”了)

李毓昌的遺體被運回山東即墨老家下葬後,他的妻子在整理遺物時發現了蹊蹺,估計是當時李毓昌察覺到了王伸漢的惡意,或者他有記錄的習慣,在自己的皮襖馬褂留下了一個字條:“山陽知縣冒賑,以利陷毓昌,毓昌不敢受,恐上負天子。”並且,發現一件有血汙的衣服,血跡深黑,異常奇怪,疑李毓昌系中毒而死(傳說中還有李毓昌年少時的同學荊某,被李毓昌附體,向自己的妻子劉氏訴說了李毓昌被害的冤屈後的描述)。於是李妻到宗族哭訴,在堂叔李泰清的主持下進行了開棺驗屍,最終確認李毓昌死於中毒。(由此可見,得罪誰也不能得罪自己的老婆,否則,不光是在你可以搶救一下的時候不搶救,還有可能在你冤走後不幫你伸冤!)

後來,李泰清及李毓昌的堂伯李士璜在歸鄉省親的安徽巡撫、即墨老鄉初彭齡的幫助下,進京告御狀。嘉慶十四年(1809年)五月初二,左都御史特克慎(為初彭齡好友)召見並親自受理此案,並代寫奏摺上報嘉慶帝。嘉慶帝在歷史上雖平庸,但不昏庸。五月十二日,嘉慶皇帝立即下了兩道聖旨:一、此案交給山東巡撫吉綸處理,將李毓昌屍棺提至省城,委派公正幹練大員詳加檢驗;二、命兩江總督鐵保查明字條中的山陽知縣為何人並立即解職,同時將李毓昌隨從李祥、顧祥、馬連升等人一併押解到北京,交由刑部審訊。在諭旨中嚴厲強調:“若不細心研究,致兇手漏網,朕斷不容汝輩無能之督撫,惟執法重懲,決不輕恕!”

案子很快查明:李毓昌確實是被毒死。而在刑部的王伸漢等人經過審訊,也承認了殺害李毓昌的罪行。

判決結果:鐵保、江日章被革職。山陽知縣王伸漢,被抄沒家產,斬立決。淮安知府玉轂,絞立決。僕役包祥、李祥、顧祥、馬連升,凌遲處死。李祥押至李毓昌墳前,摘心致祭。除了嚴懲涉案人員,嘉慶皇帝對於李毓昌等秉公執法的廉潔官員進行了褒賞。

此案曾由即墨老作家肖冰經查閱《清史稿》《伸雪奇冤錄》等資料,創作了小說《查賑大員之死》,也由二月河以之為原型在小說《乾隆皇帝》中創作了濟南糧儲道賀露瀅去德州被德州知府劉康勾結賀露瀅的僕人,毒死賀露瀅的故事。


張良自掛東南枝


清朝震撼國人的 四大冤案 ,有楊乃武與小白菜 ,楊三姐告狀 ,張文祥刺馬 ,還有就是 李毓昌案,我能看到的 天下糧倉 ,電視根據李毓昌案改編的 。


嘉慶13年 ,江南遭遇水災 ,朝廷 賑濟災民,事後要派官員去檢查 賑定情況 ,此事便派李毓昌去江南檢查情況 ,他來到了山陽縣 ,山陽縣知縣 王伸 是靠捐納當官的 ,李毓昌查知,王伴虛報災情 編造災戶,騙取了賑災銀兩 達兩萬多兩,一萬多 兩入了自己的口袋 另外一萬多輛用於上下打點 ,王伸 在給李毓昌送錢時 ,遭到了 李毓昌的拒絕 ,於是王伸買通了李毓昌身邊的 僕人,在李毓昌的茶裡下了毒 ,然後用繩子吊了起來 做了一個假現場 ,王伸通報了朝廷 ,說李毓昌在山陽縣上吊自殺了。


根據清仁宗實錄 記載 ,嘉慶帝派人查明瞭此事 ,按照嘉慶帝的指示 ,把這些罪犯全部送到京城 ,交給三司會審 ,有嘉慶帝親自督辦,這些人全部處以了極刑 。


歷史碎沫


李毓昌,山東即墨閣裡村人。嘉慶十三秋年,被派去山陽查賑。

山陽知縣王伸漢借放賑之機貪贓枉法,中飽私囊,被李毓昌查出。

在利誘不成之後,王伸漢賄賂上司,又買通李毓昌的三個奴僕,在李毓昌酒後喝的茶水裡下了砒霜。

李毓昌中毒死後,僕人又製造了上吊的的假象。

第二年春天,李毓昌的妻子在其遺物中發現了血衣,遂對丈夫之死起疑。開棺驗屍後,發現李毓昌是中毒而死,其叔父李泰清便赴京告狀。

案件查清後,嘉慶震怒,相干人等都做了處罰。嘉慶還親做了《憫忠詩》刻於李毓昌的墓前,以表其清廉的人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