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本來面目是什麼?

司馬雲my


所謂靈魂就可以說是電腦裡的智能程序。所謂上帝是他的一種思想體系。他這種思想體系不消失他就不會死。傳教的目的也可以說是讓他達到長生的目的。所謂傳教就是思想侵入。把你變成他。是為長生。這這裡我們要注意的是,不要失去本我,要認清自我,不然只會成為所謂教派思想下的奴隸!重之,重之,切記切記!


一棵大樹wlr


空性妙有。


彩虹生命覺醒


宇宙的本來面目是絕對無限的客觀存在。不是虛無的、不是虛擬的,更不是飄渺的幻覺世界。


中承明


應該是空間吧。


李建軍


宇宙,就是一種存在。我們目前所能看到的有:一個個叫星球的物質實體,有的發光,有的不發光。發光的溫度極高,發光的原因目前所知的是氫核聚變。我們最熟悉的就是太陽,其它恆星的性質都是根據太陽推測出來的。對遠處的恆星,我們唯一的手段就是觀察,通過光譜變化分析恆星的狀態,看到的已經是它若干億光年前的狀態了。發現有紅巨星、白矮星、中子星等等,由此判斷恆星的年齡,大抵處於一個什麼發展階段。不發光的星球上,有如太陽系裡的九大行星和它們的衛星,最熟悉莫過地球和月亮,其它星球的情況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也近距離地去看了一些,有一些關於它們的認識,其中有些認識也只是猜想和推測。還有像塵埃般的小行星,如隕石,是不是來飛幾個到地球上,也被空氣摩擦燒得面目全非,對它們的真面目我們也只是略知一二。還有一些看不見的但可以通過技術手段測量、觀測和捉捕它們,那就是各種射線,它們與光有相同的性質,比如速度,波粒二重性等等,不同的是頻率和波長。這些宏觀的和微觀的物質是不是同一個“本源”?這是自古以來人類都想知道的,目前瞭解到的比較成熟的理論還是“原子”,原子核中質子所帶正電荷數量決定原子周圍的電子數,原子核的質子和中子的質量決定原子的質量,電荷量不同和質量不同就構成不同物質。換句話說,我們所知道的宏觀的物質都是原子以不同方式組成的,組成的結構不同(分子不同)就形成不同的物質。於是,我們把原子看成最小的實體,它就是所有宏觀物質的本源。然後以原子為基礎,再研究原子的結構,追求原子的本源——更小更基本的實體。於是有了基本粒子如夸克等等。物質存在的形式還有能量,我們看到的宇宙射線包括光線,就是能量的一種傳遞形式,太陽光把太陽的能量輻射到宇宙空間,被其它星球吸收就轉化為其它形式的能量。如地球上的風能、水能等等都是太陽能轉化而來的,包括我們人,一定意義上講我們人就是太陽能的一種轉化形式——目前所知的最複雜最高級的轉化形式。能量轉化還有一種形式叫做場,最熟悉的莫過磁場、電場,場有規定物質運動形式的作用,小到原子核和電子的關係。宏觀世界,我們可以觀察到數億光年,根據光線發生偏轉等異常現象,我們“發現”黑洞這看不見的星體,根據我們已經知道的知識猜想推測它具有這樣或那樣的性質。我們發現“紅移”現象就推測出宇宙大爆炸理論,最初所有能量聚會成一點,突然爆炸形成今天的宇宙。微觀世界,目前最前沿的莫過量子力學。我們發現,微觀世界的物質運動規律與宏觀世界有很大差別,電子居然不是我們想象的如一顆顆小球繞原子核做圓周運動,而是像雲霧般地“覆蓋”在原子周圍,沒辦法測出它的具體狀態,只能概率地說它大抵處於什麼狀態等等,能量傳遞不是連續的而是一份一份地,還有什麼量子糾纏。這都是微觀物質的運動狀態,與我們的靈魂沒有半毛錢的關係,就不要想入非非了。愛因斯坦讓人類想像自己以光速運動穿越到過去,除非人變成光子,那還是人麼?宏觀與微觀世界運動規律的差異正說明量變引起質變的運動規律。那麼有沒有巨宏觀的物質也和我們觀察到的宏觀物質有不同的什麼規律呢?可以充分想象。至於反物質,那是對電荷正負性質的合理猜測,目前尚無令人信服的證據。暗物質也在尋找之中,是不是有,等等看。宇宙目前的面目大體如此。我們知道的只是滄海一粟,人類對宇宙的探索是沒有止境的,這過程本身就說明所謂上帝呀靈魂呀是子虛烏有的。


mulin30311368


我不會引經論典,因為我自己在思索。我活在當下,因而知道現在,我曾經從過去走來因此我瞭解過去。除了眼睛,我還有思維,我可推測與決定我的未來。

一言摡括,我知道現在,瞭解過去,也預知未來。

但是,我卻不知道為何而生,為什麼而死。人不知道為什而生為什麼而死那是它本不該生也本不該死。宇宙的面目其實象人的命運,不該有但卻有了,有了卻無形無邊,我們始終生存在宇宙裡面,又如何知道宇宙的面目呢!

我不知道宇宙的面目。你們也不能知道!


(上帝之柱)

承邀。


自由媒體


宇宙的面目,人類很難把它看透,宇宙的直徑有920億光年,這只是一種推測,人類以現在的科技手段,還看不到宇宙的邊緣。宇宙中能看的物質只佔5%,其它看不見的暗物質和暗能量佔去了85%,充斥著冰冷黑暗的宇宙空間。那麼佔宇宙中很稀少的物質,對於我們人類來說,卻多得難以想象,宇宙中大約有兩千億個星系,每個星系或大或小,都像是我們銀河系這種組合,星系中心有黑洞,有銀盤,億萬顆星星繞著銀盤運轉。宇宙就是一個充滿了物質的運動天體,人類觀測它,研究它,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天體物理學理論,通過識別星系運動的方式,瞭解宇宙的概況,但是人類還沒有真正揭開宇宙的真面目。

筆者認為宇宙只有一個,有學者認為宇宙曾經丟失了一半物質,在另一個宇宙中扮演著平行的角色,因此就有了平行宇宙一說。平行宇宙真的會存在嗎?即便是存在,時空是人類無法逾越的障礙,我們所處的宇宙找不到邊緣,會知道平行宇宙是個什麼呢?想來想去沒有意義。但是在最近的一段視頻裡,科學家又有了新的證據,找到了宇宙中丟失的另一半物質,再去討論平行宇宙就更沒有意義了。


自然風161212381



星空2518


人類無法理解宇宙真正的面貌。。。



姚遠專號


宇宙的面目?

”電光火石之間”這樣的場景,在我們人類普遍會感知到“哇,好快的一瞬間”。然而,類似於這樣的物理碰擊後或糾纏後便即產生了若干種“微觀的永恆的世界”,如果思維暫時拋開了時間體積空間量的約束,那麼整個宇宙物質的存在…皆是偶然且唯一的…或許這才是宇宙的最基本面目?


宇宙的面目就像神一樣,陰陽不測謂之神!!以人類之渺小觀浩大無際之宇宙之所見亦渺小至極,總而括之無非陰陽之變化而已……太陰空暗茫茫而不可見,太陽火光茫茫而不可及,太陽至有,太陰至無,有者為實,無者為空,有無為宇宙之質……陰陽交變而萬物滋生,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相輔相成為宇宙面貌之表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