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的物資缺乏,醫院“零庫存”管理模式的再思考!

新冠肺炎肆虐1個多月時間裡,在抗疫之初,暴露出來的問題很多,其中對前線醫護人員影響最大的是防護物資的缺乏。在疫情爆發的前幾天,口罩、防護服的消耗量大大增加,前線的醫生甚至需要在網上求助。

新冠疫情下的物資缺乏,醫院“零庫存”管理模式的再思考!


背景與疑惑

有非醫療行業的朋友問道,這麼大的醫院,連幾個口罩都沒有嗎?在被問到這個問題的第一反應“零庫存”這三個字在腦海裡一閃而過。認真思考一下,發現面對突發事件,藥品、耗材用量的距增,醫院“零庫存”的管理模式還真的應付不過來。

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是“零庫存”?“零庫存”和“傳統庫存”有何區別?“零庫存”有何優勢,醫院為何青睞零庫存?醫僧特意查找了資料,結合自己的思考理解,跟大家一起學習一下。

在10多年前,醫僧剛畢業時,醫院藥品、耗材都有自己的倉庫儲存。有專人負責庫房物資的管理,負責補充庫存、驗貨收貨、物資發放等等。管理部門按科室的領用計劃分批送到科室,出現臨時物資短缺,可到庫房領用,因為提前倉儲,醫療部門很少出現斷貨問題。

但這種模式,庫房管理不僅佔用面積大,還佔用人力,庫存也有一定的損耗,增加資金,大大增加醫院的運營成本。隨著“醫改”的實施,藥品、耗材取消加成,這種高消耗的模式的淘汰自然是理所當然。

新冠疫情下的物資缺乏,醫院“零庫存”管理模式的再思考!


為了節約運營成本,“零庫存”的藥品、耗材管理模式應運而生,並逐漸受到廣大醫院的青睞。“零庫存”,顧名思義,就是取消傳統的後期物資倉庫,各病區每月兩次上報計劃,總務科彙總集中採購,供貨商每月定時配送到科室,醫院沒有物資儲備,實現真正的“零庫存”。

新冠疫情下的物資缺乏,醫院“零庫存”管理模式的再思考!


“零庫存”的利與弊

“零庫存”的好處顯而易見,無需佔地建倉庫,節省冷庫、通風、電費、人力成本、倉儲損耗、過期損耗等等,大大節省醫院的成本,為解決老百姓“看病貴”的問題做出很大的貢獻。

“零庫存”的弊端也顯而易見,以我們ICU為例,曾經就遇到過因為更換供貨商、惡劣天氣(颱風)、節假日等情況導致藥品、耗材的斷供,需要其他兄弟科室的支援。

新冠疫情下的物資缺乏,醫院“零庫存”管理模式的再思考!


疫情下“零庫存”模式的再思考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同時也暴露了許多問題,以口罩、防護服為例,有些醫院甚至一夜之間消耗完畢,春節期間醫藥公司的生產、配送根本跟不上。經過這次疫情,“零庫存”的弊端暴露無遺,我們需對“零庫存”的醫院管理模式進行再思考,對一些應急、防疫的物資,醫院應該適當庫存,或者由主管部門統一儲備,建立防疫應急倉庫。

新冠疫情下的物資缺乏,醫院“零庫存”管理模式的再思考!

抗疫就像軍隊打仗,和平年代也應有危機意識,養兵千日,只用在一時。後期保障工作也應有警惕之心,別到打仗時讓士兵赤手作戰。以上只是醫僧馬後炮之言,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