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我的團長我的團》中最令人厭惡的是誰?為什麼?

青衣樓主花滿樓


從一開始認識阿譯,在收容所的這群潰兵中,首先就對他有一點好感,也可以說是懷著一點敬意,因為聽說上頭說要對他們整編上前線,沒有一個人表態,而他第一個說:我要去!我要帶著軍隊從緬甸打回到上海,為家父報仇!阿譯,上海人,讀書期間家父被日軍所殺。儘管是為了自己報仇,但在那年代,誰還沒有些家仇國恨呢?!

但他也是那幫潰兵中上過軍官學校中的學霸,看他掛在胸前的那一串獎章就知道,但他也是這幫人中唯一沒有打過仗的軍人。所以,在整編前,他就書生意氣,揮斥方遒,大講壯懷激烈的愛國情懷,可是,那些經歷過不知多少場生死考驗從戰場逃回來的兵油子,沒空聽他這些扯淡,用龍文章的話來說是:空談誤國。沸騰的是自己,而他們更關心的是阿譯提議的:豬肉燉粉條。所以,出豬肉的阿譯在整編時,學歷+豬肉,加上煩了的謙讓,他順利成章地成為了這支隊伍的最高指揮官——阿譯長官。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他們乘坐的飛機,在中途被日軍擊落並追擊,在逃亡過程中,阿譯長官眼看煩啦被身後的日本兵就要擊斃,他手顫抖著,連手槍都舉不起,看到這時,不是一句:慫蛋!能解釋我出離的憤怒。繼而,他再一出手,就把大家帶進了“死衚衕”——一個大倉庫中,大家在埋怨這個長官開場不利“首戰告捷”就要全軍覆滅中等死時候,被龍文章從天而降救了……

百無一用是書生?是不是他最好寫照?可是,從怒江對岸逃回來後,龍文章被上頭抓了,過堂受審時,大家都被龍文章的另類質問與及身為軍人的靈魂拷問所觸動:仗打成這樣,中國軍人再也無無辜之人!加上目睹他一系列帶領他們逃回來的行動所折服,一於為他辯護,可是,沒用,直到阿譯出陣:如果三生有幸,我也能夠犯下他所犯的那些罪行,吾也寧死!擲地有聲的幾句話,驚住了大家,也觸動了大家的靈魂。大家都猜到,虞嘯卿本意不是把龍置於死地。但阿譯的發言的確震耳發聵,令大家刮目相看。於是,以前的厭惡感有所遞減。

特別是阿譯在時在關鍵時候,總會發揮他書生長處,那就是用歌或演講,來鼓舞大家士氣,雖說有點用,還不如說是他在壯自己的“熊”膽,自己給自己打一點雞血,免得在戰場上再犯“慫”,使得自己就快瞧不起自己了。後來,在江邊發現日軍混進了他們隊伍,一個日軍在逃跑時,終於被阿譯擊斃,有所成長,到此時,對阿譯長官的厭惡感我們慢慢消除了不少。


阿譯的性格有點懦弱,也有點唯唯諾諾,但骨子裡頭渴望壯懷激烈,可好象什麼都不做,什麼都做不了的心裡矛盾與糾結,時常撕扯著他,試圖發揮他個人的能力與魅力,讓我們去重塑信仰,但終因能力所致無可奈何。

那時讀書識字的人的在軍隊,都是香餑餑,他最終被髮展成為唐基在炮灰團的線人。他即便成為大家揶揄、孤立的對象,既溶不進去,但也離不開炮灰團。就象一顆被冷落的棋子一樣。


到最後攻打南天門時,阿譯成為第二梯隊領隊,在虞嘯卿失信全面進攻南天門的2-38天時間裡,不知是第幾天,他放的部下回去了,帶著一幫他的死忠粉,上到樹堡支援龍文章等,一上來龍聽說他私自放了第二梯隊回去,不由分說的爆揍了他一頓,最終理解他的想法而有所愧疚。

在用廣播“調戲”日軍時,迷龍想講,龍不給,卻讓阿譯上,阿譯唱的“蝴蝶飛……”,讓我們雞皮疙瘩掉了一地的顫音,讓我們聽出了他的傷感、無奈,既渴望像蝴蝶一樣破繭,但卻又成不了蝶,哀嘆自己短暫一生就這樣莫名交待了,但好像也有點不悔不怕,追隨他敬仰及想成為龍文章那樣的人,成不了蝶,為他為民族而戰,就此哀而綿長地《葬心》。把心埋了,他日身在何處?(阿譯最後唱的歌曲名)。


如果我們也長在戰爭年代,那怕就是現在,也是感覺阿譯就是我們自己,有壯志抱負,卻估計也像他一樣,心時不時沸騰著,卻什麼都做不了,什麼也不做,所以,討厭他?抑或就是討厭自己?


娛界煙火


沒有一個討厭的角色!

《我的團長我的團》拍攝於2006年,至今已有13個年頭。


這麼多年“團長”熱度始終不減,在很多觀眾眼中視為抗戰第一劇,原因是多方面的,個人覺得最重要的原因是劇本拋棄了假大空的高尚形象,角色塑造鮮活有張力,臺詞風趣有深度,話劇式的表演以小人物的經歷探討了魯迅式的國民性,讓觀眾感覺這些角色彷彿就是身邊的芸芸眾生。

“團長”中的每一個角色都無可替代,放到當年的時代背景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無奈和委屈,或掙扎、或嘶吼,或聽天由命、或奮起抗爭,可以說,“團長”沒有主角或者每個角色都是主角,“團長”要表達的本就不是苦大仇深、慷慨激昂,而是包裹在戰爭外衣下的人性,小人物的人性。



沒有光芒萬丈的英雄,沒有視死如歸的勇士,沒有慷慨激昂的先鋒,只有一群膽小怕死、貪圖小利、得過且過的炮灰,就連最純潔的姑娘,也是個jv,最老奸巨猾的副師座,也不過是既得利益集團操控的木偶。



在時代的洪流中,每個人的命運顯得那麼力不從心。站在每個角色的角度上看,通篇沒有傳統意義上的壞人,喜歡的角色很多,討厭的角色還真沒有。

1.小太爺

一個聰明過頭的瘸子,也曾經有過理想主義的幻想,也曾經為了民族大義勇赴戰場,但身邊的死人讓他明白,戰爭造就的不是英雄,而是炮灰。打仗的目的不是死,而是活,因為死太容易了。他就像身邊的鄰居表弟,淘氣、頑皮、小心眼、愛惡作劇,但又是那麼活靈活現,關鍵時刻能義不容辭的站出來拉你一把。是“團長”中活的最明白的。“我,孟煩了,野心勃勃,諸戰皆北,一事無成,孤星入命,孑然一身”。



2.死啦死啦

虞嘯卿說死啦死啦有逆流而上的勇氣,也有漏船載酒的運氣,小太爺嘲笑他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猥瑣、專制、粗暴、謊話連篇、瘋瘋癲癲的外表下,包裹著一顆“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的心。他死守著這攤破爛攤的雜碎調侃戲謔,稱兄道弟,叫爺爺喊孫子,他不是英雄,沒人懂得他的悲壯。“我想讓事情成為它本來該有的樣子”。“我對了嗎?我對了啊。作對做錯,很重要”。

3.虞嘯卿

虞嘯卿永遠把自己挺成一杆旗幟,麥師傅評價他“又迷人又狂熱,年輕的凱撒”,上峰誇他是東方的巴頓,這樣一個十七歲即能率鄉勇剿滅三倍於己土寇的青年才俊,真的為了仕途而喪失人性,棄突擊隊犯險而不顧?“聚三軍之眾,投之於險,此謂將軍之事也”,一個師的行動,上萬軍士的性命沒有其他部隊的協同配合,沒有集團軍的完整的作戰計劃,沒有充足的後援、物資、火力支援和空中壓制,無異於自殺。所以,看著袍澤兄弟灰飛煙滅,他只有獨自痛苦。“斬我民族頭顱的,我砍他們腦袋”。


4.唐基

唐基讓很多人恨得牙疼,他是一個很複雜的人,是一個大封建家族的權臣。從軍人的角度,他堅決執行上峰命令拒不出擊是沒有錯的。從家臣角,為了保全虞嘯卿,壯大虞家軍,不惜犧牲突擊隊的所有人員的性命,他又是冷酷的、無情的。他是活的為數不多的明白人之一,只有活著的虞嘯卿才能救更多的炮灰,他比虞嘯卿更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從政治的角度講,唐基也在積極抗日,但是作為既得利益集團的代表,更信奉“一將功成萬骨枯”,為了謀求更大的勝利,不惜犧牲炮灰的生命。放眼各個朝代,哪個又不是這樣呢?儘管我們痛恨這樣的人。唐基哭獸醫的一段,真的很虐心。“再過二十年,二十年,我們在這做的事,誰會記得呢”


5.炮灰們

迷龍:我整死你!

癟犢子玩意兒!

又到裝犢子的時間了!

媽的,當團長真好啊,殺個營長就跟殺個雞似的!

你要讓我來啊!誰他M不願意來啊!哪個犢子才不願意來啊!你家牆又高啊!四處搭炮臺啊!就怕你爹用洋炮啊!

打你爹個倚巴仗!


不辣:中華要滅亡,福南人先死絕。

王八蓋子滴!

打小東洋儂。

劉海鍋~



獸醫:才24歲,你就跟人比爛了?

額是傷心死滴。



蛇屁股:冤枉啊~

我們就係要去緬甸嘍~我們就係要去殺鬼雞嘍~

阿譯:我軍即將大捷!這是肯定的!我上邊的朋友告訴我的。。

豬肉,真的不好弄啊。

他有罪,可是。。。如果三生有幸能犯下他所犯的那些罪行,吾也寧死啊。

蝴蝶飛飛~



要麻:湖南個錘子~

寒錘子~

龍錘子~



康丫:油門一響,黃金萬兩。

我想吃羊肉泡饃。

豆餅:迷龍哥!

不辣哥!

要麻哥!

克虜伯:我餓了!團長打一炮!

肚子痛!

喪門星:沒道義啊,沒道義!





馬克沁:來,小日本,老子給你上盤花生米。

小書蟲:這就是問題,有問題怎麼辦?要改!

炮彈打不下春苗般的生機,鐵翼下的種子,徒生些抗力,應聲站起來大時代的戰士,高塔般樹立在我們的土地。

世航大師:阿彌陀佛,遠征軍萬歲祖國昌盛,民族萬歲!!

李烏拉:我是東北的李連勝。別朝那貓著,給我來一槍,來個乾脆的。

層次越高,越不在乎底層的性命。散兵是孟煩了們的炮灰,孟煩了們是龍文章們的炮灰,龍文章們是虞嘯卿們的炮灰,虞嘯卿們是戰區的炮灰,戰區是重慶的炮灰,重慶是英美的炮灰。




看盡家國春秋夢 與爾同銷萬古愁

關注一下唄!


影像淘淘氣


首先聲明,我是團迷,這是中國最好的電視劇,沒有之一,不接受反駁,就這樣。

分析人物。

第一,唐基。圓滑世故,他對中國的官場瞭然如心,他作為虞大少的顧命大臣,很合格。他可恨,但是,他如果不這麼做,虞嘯卿帶著人拼死搶下南天門,部隊打殘了打沒了,有再大的軍功又有什麼意義!最後還是會被後方的老爺們,庸才們搶了風頭。唐基們不可恨,可恨的是後方的中國官場!

第二,李烏拉。李烏拉是個爛人,爛透了。但是,他也有血性,有追求,在聽到虞嘯卿的'最重要的是有鬼子可以殺'後,義無反顧的上了戰場,他之所以爛,是因為深陷泥潭,東北軍出身,一路敗到了雲南,他跟迷龍一樣,失望到極致。沒有人願意爛,但是身為螻蟻,深深的無力感,不得不爛。

第三,孟煩了。煩了是個負能量,因為他是讀書人,他明白事理,他知道李烏拉爛的根源,他知道自己百戰百殆的原因,但他也是螻蟻,也改變不了,就像我們這些底層出身的學生,知道底層社會的癥結,卻無力改變,於是自暴自棄隨波逐流。他有文化有能力,怎麼著也能算個狗頭軍師,但是懷才不遇。用他的話說,“我們也勇敢,但是我們懦弱”,說的不就是我們每一個人嗎?糾結,憂鬱,自相矛盾!

第四,虞嘯卿。有能力有魄力,有勇有謀,但是,唐基說,你就是犯了“被人捧成當時岳飛”的病。被捧的太高就脫離了實際,對竹內,沒有足夠的調查就敢貿然進攻,“有時候優點很害人,尤其是自封的優點”,虞嘯卿就是一個被慣壞了的大少爺,後來,經過龍文章沙盤推演的打擊和唐基的悉心調教,虞嘯卿也終於成了官老爺。

唐基,李烏拉,孟煩了,虞嘯卿,都是那個時代背景下製造出來可憐人,他們欺人,自欺,最終在互相傷害中卑賤苟且的活著,死去,所有人都是身不由己,都是造化的棋子,而造化本身,也沒有主宰,天地生於混沌,終於混沌!

團長真實,所以可怕,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氣面對血淋淋的現實。


眾說百科


首先我要聲明,我並沒有看過蘭小龍的《我的團長我的團》原著,以前更沒有看好《我的團長我的團》,因為從該劇劇照上看人物扮相猥瑣,形象骯髒不堪入目。 實在沒有個明星樣。我從前更不是劇中任何演員的粉絲。但因為《我的團長我的團》是康洪雷的作品,康洪雷的《士兵突擊》《***燃燒的歲月》都很好看,所以我選擇認真看完該劇。  

     剛開始看,我就被一群兵痞,人渣式的人物給雷了,但很快被龍文章這個人物所吸引,被劇中真實的戰爭場面,和一群拼命想要活下來的人物的命運所吸引。但是那時我認為演員段奕宏的表演實在過頭了把龍文章演的像個兵痞,小丑。迷龍另人討厭,孟煩了是個極為讓人討厭的兵痞。  


     13集以後,一部分迷龍和他老婆的感情戲,孟煩了的絮絮叨叨,風涼話滿篇曾讓我煩不剩煩,幾近失去耐心看,段奕宏的表演有時讓人感到太把龍文章演的像個兵痞,小丑,太過頭,也讓我不耐煩。但我還是堅持看完了全劇,後30集我從網絡上看的,看了整整兩天一夜,前13集我是從電視上看的,也連續看了兩天。  

     我看完後,我感到這的確是一部近年來極少見到的好劇。比《士兵突擊》更深層次的反映了人物,社會現象。更進入了真實的社會。《士兵突擊》在《我的團長我的團》面前只能算做一部勵志的童話劇。回過頭來反思,那些前面我認為是羅嗦的那些情節,我認為過火的那些表演,對整體刻畫人物實質上是非常必要的。   

   演員段奕宏把龍文章這個人物演的極為精彩。比起他從前演的袁朗,袁朗這個角色對這個演員的表演才能來說,只能算小房子。龍文章這個人物才給這個演員提供了表演舞臺。要把龍文章這個人物演好其實對段奕宏是個挑戰,因為龍文章有幾分像袁朗,而袁朗已經太紅了,袁朗是乾乾淨淨,英俊瀟灑的角色,聽說讓無數人著迷,龍文章是灰頭土臉猥瑣的人,實在難以讓任何人著迷。沒有看〈我的團長我的團〉之前,我曾經認為龍文章這個角色是段奕宏的“滑鐵盧”現在看來是完全錯了。   

   張譯把孟煩了這個人物演的也很出色,比起《士兵突擊》中的班長來說很有突破。       邢佳棟這個演員利用觀眾對《士兵突擊》中對五六一剛直不阿的印象,通過出色的表演,無情的嘲笑和諷刺了虞嘯卿這個人物,演的也很不錯。  

     演員張國強 顛覆了《士兵突擊〉中的高城形象,這次演了一個貌似無心無肺,渾渾訛訛的像頭豬一樣活著,但最後你才弄清楚,他是一個極聰明的聰明人。   

   還有少校林譯演員,李晨演的張立憲也演的很不錯。   

   下面我主要想談談我看此劇後的一些感想    從前,我認為《士兵突擊》不錯,至少我是因為《士兵突擊》才來看《我的團長我的團》的。可我不是許三多,我知道許三多那樣單純的人這個社會沒有幾個,比國寶大熊貓還金貴。所以《士兵突擊》只能是童話故事。但孟煩了,林譯,虞嘯卿,張立憲,迷龍,唐師長,孟煩了他爹,甚至龍文章這些人在我們這個社會確實是比比皆是。       至少在互聯網上你可以看到幾千萬非常有才學;對社會問題看的很深刻有過深入思考;對當前社會現象或提出問題,但充滿理想;或洞察一切,滿腔抱怨,滿腹牢騷;或當作沒有看見,現實的活著,過自己的普通小日子;或假模假式,滿口報國之志,其實一事無成的空談;冷靜觀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腳踏實地幹實事,哪怕明知是做了別人的炮灰;的孟煩了,林譯,虞嘯卿,張立憲,迷龍,唐師長,孟煩了他爹,甚至龍文章。問題是你要選擇做什麼人?問題是你選擇做什麼人?   

   你選擇做什麼人?你選擇走怎樣的人生?《我的團長我的團》給我們芸芸眾生提出了一道人生的思考題。       當你嫌孟煩了的滿腔抱怨,滿腹牢騷,風涼話討厭的時候,你可能察覺自己實際上可能正是一個像孟煩了那樣一個自負才學,實質讓人討厭的人。孟煩了在龍文章的影響下,總算在自己的一生中做過幾件轟轟烈烈的事,也算對的起自己,那麼我們呢?  

     當你看不起林譯的娘娘腔時,實際上你可能察覺自己實際上遠不如這個娘娘腔的林譯,至少他對人生充滿理想抱負,他懂得選擇誰才是他真正該學習的人,他在清楚的知道川軍團被出賣,後續沒有援兵的時候,卻堅強的選擇了和自己的團長自己的團同命運。我們大多數人能比這個娘娘腔的林譯更堅強嗎?  

     當你看不起龍文章的猥瑣,作怪,不像個團長到像個耍怪的小丑的時候,請先認真思考一下,一個沒有任何政治背景,家族根源,甚至沒有幾個象樣的兵的天才將領不這樣做在當時的情況下能不能活下去。再請拍拍胸脯自問一下,我們有幾個能做到像龍文章那樣堅強,充滿理想,永遠樂觀,百折不饒;辦事講究實際.腳踏實地.卻又靈活機動,不尚空談;不評論他人,不抱怨,理性觀察,總結經驗,提出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和方法做手邊可以做的實事?我們誰又有龍文章那樣的胸懷,明知自己是炮灰的命運,卻仍然毫不動搖的做自己該做的事。如果我們大多數人像龍文章那樣去做事,儘管我們可能缺少龍文章那樣的軍事天才,但我們至少也能做的非常象樣,我們至少總算不在這個世界上白過一生。  

     龍文章有一句話讓我感到要作為人生的座右銘:“為什麼總是要想到最壞的情況,而不能想到最好的情況呢?”       我認為龍文章的人生態度是我們最該學習的。我在想,當我們抱怨生活對我們不公平時,我們是否應該多想想我們自己是否像龍文章那樣盡了自己的力做手邊能做的事?

 

     迷龍這個人物在前面多集中是讓我最討厭的人物,開始我認為他是一個無心無肺,沒有頭腦的活著的自私自利的人,看完全劇我才明白,他其實是一個講究實際效果,有著一腔報國熱情的聰明人。他沒有龍文章那樣的軍事天才,他只是一個普通的兵,但他確實盡了自己普通一兵的義務。他不會像林譯那樣說愛國的口號,但在二次攻打南天門明知要死卻選擇勇敢的面對。他沒有孟煩了那樣的知識,但他卻懂得選擇跟對人,作對事。看到他說“龍文章是個好人,今後龍文章放屁我也要跟著後面吸”時,真是笑破了我的肚子。他不像孟煩了那樣一天到晚無窮無盡的抱怨,卻連自己的爹媽情人都管不了,坐看自己的情人靠賣淫過日子。他至少儘自己的能力把自己的小日子過的挺好。讓自己的老婆和兒子過上了好日子。作為普通人能做到這樣也很不錯。至少比所謂有才的孟煩了好的多。  

     虞嘯卿這個人物在現實中非常多見,我們一定要小心識別。   

   劇中最讓我感到令人發醒的人物是孟煩了,他的絮絮叨叨,滿腔抱怨,滿腹牢騷,風涼話,把任何高尚的事都能說的醜惡無比,偏偏又非常聰明,很有才學,洞察一切。他的才學都用來幹了什麼?從劇中看,如果沒有龍文章的反覆勸說和帶動,除了發牢騷,還是發牢騷。同樣是個軍官,同樣去南天門偵察,龍文章看到的是攻破南天門的方法,他看到的只是攻打南天門有多少種死法。真正應了那句成功的人事事都看到希望,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幹。失敗的人,眼中只看到悲慘結局,有條件也不上。孟煩了實際上比他看不上的林譯差遠了,連老獸醫也不如。當他聽老獸醫說獻出整個川軍團的命換取南天門值得時,他實在不能理解,只認為別人是瘋了。他甚至坐看自己的媳婦賣淫過日子。當然這個人最後終於在龍文章的帶動下改變了自己,總算活的對的起自己。  

     孟煩了讓人討厭, 但仔細想想他其實最像我們大多數人。就是死了也要貪圖安逸,不想奮鬥,就是隻愛動嘴不願意動手!就是愛自負才學評論他人說風涼話,至少本人是這樣       龍文章和孟煩了的故事提示我們,光有才學是遠遠不夠的,腳踏實地的做好手邊的事才是最重要的。抱怨,牢騷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只能害了我們自己。我要時刻提醒自己千萬不要成了人人討厭,還自以為事的孟煩了。


獵人說電影


孟父

我認為他是中國傳統教育最標準的失敗者樣板。

為了苟活當順民;為了自己的書對別人的生命安全不管不顧;別人冒險來救他,他更是沒有一絲的感激;寄人籬下卻對屋主頤指氣使當下人使喚;毆打屋主;對自己的老婆,孩子極度的控制和禁錮,完全不顧實際情況和對方感受;行軍路上不聽安排任意妄為;自己可以為了活著當順民,卻完全瞧不起小醉這種為了活著賣身的女孩。滿嘴的尊卑有序禮義廉恥,實際上確是極端的利己主義者。

從他的身上,看不出任何一個知識分子所應該有的良知和學識。家國,天下,忠貞或者民族大義對他來說不值一提,他想要的所謂安靜的書桌,不過就是為了逃避現實把自己埋在書堆裡消極避世,過著父父子子尊卑分明的小日子罷了

除了煩啦被精銳們戲弄時候他衝出來的刮精銳們幾個大巴掌比較正常一點,其他地方沒覺得他是個正常人


芝罘稻


我真的是十分討厭虞嘯卿,虛偽勝於唐基,能力也就一般

十年前,我初看團長的時候,還是個23歲的小夥子。雖然對龍文章的喜愛,我能表達出來,可是每次看到虞嘯卿的時候,心裡卻像吃了個蒼蠅一樣,想吐卻吐不出來。

那個時候,就感覺虞嘯卿不對勁,但是我又說不出來他為什麼不對勁。這十年,作為一個團迷,我又斷斷續續地地,看了兩三遍團長,每一次看都有新的認識。

慢慢地,我看懂了煩啦,看懂了不辣,看懂了迷龍,甚至我看懂了唐基,可是我就是看不懂虞嘯卿。他為了嚴肅軍紀,親手槍斃弟弟的時候,和他在東岸逼著自己的下屬去救龍文章和炮灰團的時候,我覺得他還算個軍人。

可是他穿著雪白的襯衣,和唐基坐在茶壺邊唱戲的時候,又讓我想起了那隻蒼蠅。

後來我明白了,虞嘯卿就像,或者就是我們生活中,經常必須面對的那些無可奈何的人------那種隨時都衣冠楚楚,道貌岸然,滿嘴大道理,就像一面漂亮的鏡子一樣讓你自慚形穢,卻總在關鍵時刻掉鏈子的人。

這樣的人,平時就是長輩嘴裡的楷模,領導眼中的標杆,但是你和他一起共事,卻沒有安全感,如果跟他一起冒險,他還會在關鍵時刻,犧牲他人保全自己。

更討厭的是,他還會在絕大部分時候,贏得輿論的一面倒支持。而你,和他站在一起,永遠都是他的墊腳石,是輿論口誅筆伐的對象,或直接被無視。

團長的小說,我還沒有看,其實是不敢看。電視劇的結尾,雖然草率得連編劇自己都看不下去,但這何嘗不是對炮灰們來說,最好的結果呢?

關於你的大作龍妖那部分我還沒看,或許你還沒寫。但是不急,龍妖這一篇我一定得調整好心態才能看完。謝謝你,又給了我一次再看一次團長的心態。


豬油菜


從我內心而言,對於《團長》裡面的角色除了日本鬼子(甚至於在江邊自殺的那個日本鬼子我也沒法討厭或恨),我真沒法討厭或恨誰。

這裡麵塑造的每一個人的有血有肉真實得象我們身邊的人,沒有非白即黑,沒有高大全,大家都是凡夫俗子,大家都是炮灰,都是小人物。

很多人討厭或憎恨的唐基,但我不討厭或恨他,你可以說他是一個老奸巨猾的狐狸,也可以說他是一個睿智高明的長者,並非真是他能下達“攻擊立止”的命令的。炮灰團的犧牲,對他本人而言並無益處或壞處,保護虞嘯卿才是他最看重的,他摸透了這個體制的脈搏,他的所作所為最適應現實中生存的法則。

哪怕是那個親手砍了自己弟弟,又無奈坐視炮灰們真的變成炮灰的虞嘯卿,我也一點不討厭。這個老是跟自己過不去,卻被不入流的死啦死啦打得落花流水的虞嘯卿,又敗在一紙“攻擊立止”的命令之下。在下達這個命令的上峰抑或說體制面前,這個總是挺直腰桿不肯坐下來的堂堂的虞師座他也只有無奈的坐下,在體制這棵大樹面前也不過是一個小蚍蜉而己。虞嘯卿坐下了,我討厭或恨他的心思一點都沒有,因為我壓根就很少站過,一直躺著式跪著的。看著他坐下,我難免心生兔死狐悲之情。

用一雙小眼睛看透一切的孟煩了,只能在陰暗的角落裡冷眼旁觀,卻也只好用盡平生所學來發發惡毒又無奈的牢騷而已。煩了有那些土炮灰們達不到的層面,他想到了炮灰想不到的事情,但又與他們是同一個命運,他想到的和他所做的是矛盾的,他看透了死啦死啦,看透了所有事,卻又心甘情願的被死啦死啦牽著鼻子做了他理性時根本不會做的事。煩了看似一盆燃盡的灰燼,被死啦死啦吹吹風又再度燃起。

煩了遠不如那個你摸不清他到底是絕頂聰明還是市井無賴的龍文章,這個被人稱作死啦死啦的騙子,軀殼裡一定同時隱藏著一個天使和一個魔鬼,你不知道他下一分鐘會變身成誰,用盡了各種為正經人所不齒的手段,幹了孟煩了看到了卻幹不了,虞嘯卿想做卻做不到的事。

郝獸醫、迷龍、不辣、阿譯、克虜伯、小書蟲…………

我似乎都能在裡面找到自己的影子,有時是虞嘯卿,有自尊而又迫於無奈;有時是孟煩了,看透了而又心有不甘……,現實中想如唐基般遊刅有餘,內心裡佩服的是死啦死啦。

跑題了?跑題了!

《團長》才是真正的神劇,在我心裡地位太高,讓我不由感慨“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以上皆為個人愚見,各位吃瓜群眾不喜勿噴,切記,切記!


阿呆的老大


《我的團長我的團》作為一部抗日題材電視劇是非常成功的,擁有眾多粉絲。該劇劇情精彩,服裝道具用心,演員對角色的演繹也非常到位,塑造了許多經典的角色。每個角色各有特點,讓人印象深刻。

如果要從眾多角色當中選出最令人討厭的角色,我認為是李連勝。李連勝是東北軍中被打散的潰兵,是一具毫無血性的行屍走肉,他的心已經死了,為了活著他可以拋棄尊嚴。

他代表了當時一部分中國人的心態,他們覺得抗戰勝利是沒有可能的。他們對當時的中國已經不抱任何希望,他們想的只是自己如何能夠活下去。

為什麼劇中的他是這樣的呢?我個人認為這是有其深意的,作為東北人,他親身經歷了“不抵抗政策”,親眼看到了東北人民被國民黨政府拋棄,東北大地被國民黨政府拱手相送。

日本之所以能夠侵略中國節節勝利,那是因為它是帶著東北三省、朝鮮半島、臺灣一起往關內打,尤其是東北,日本人獲取了大量的資源。無數的礦山、工廠、林木、武器彈藥、兵工廠、糧食、人口等等都被日本人佔有。以當時中國的國力怎麼能夠對付的了。

現在有個別別有用心的人,醜化抹黑東北人,說東北人窩囊廢、不抗日,其實是非常不講道理的,以當時國民對國家和民族的認知,會有多少人自發的起來抗日?而且國民黨政府對抗日既不組織,也不宣傳,把老百姓至於日本人的刺刀之下不管不顧毫不憐憫,百姓自保尚難,還哪有能力抗日?所以難免產生像李連勝這樣麻木的活死人。

後來李連勝被俘後,日本人拿他當靶子射擊,他臨死前還喊“有沒有喘氣的中國人,給我一個痛快”臨死還想託箇中國人墊背。這一段也反映出這個人的極端自私。

其次是何書光,他自以為是精英,神聖不可侵犯,用高高在上的目光鄙視著炮灰團,在他的眼裡這些人可有可無,是死是活無所謂,甚至已經不把他們當人看。可是他忘了這些人也都是他的同胞,也是可以動員起來的抗日力量。

從他的身上反映出當時國民黨政府對待底層人民的態度,那就是不聞不問任其自生自滅。也反映出國民黨對待抗日的態度,只想依靠少數精英和精良裝備,不願發動群眾。只想依靠外援,不願與共產黨聯手抗日。甚至都要亡國滅種了還喊出“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口號。

如果不是毛主席在延安窯洞裡寫下了著名的《論持久戰》,不是西安事變迫使蔣介石聯合抗日,不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深入敵後,發動群眾使日軍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只靠國民黨軍的幾場慘勝,中國的抗日戰爭不知何時能夠取得勝利。即便是日本戰敗,國民黨政府領導下的中國也會淪為帝國主義的殖民地。

《我的團長我的團》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通過這部作品會讓我們體會到當時抗戰的艱難,國民黨領導的抗日為什麼不會取得勝利。國民黨的軍隊是怎樣對待百姓的,為什麼國民黨最終會失去政權。





國維32008656


《我的團長我的團》是一部非常優秀的抗日影視劇作品,整部電視劇關於日軍及日軍戰鬥力、作戰技能都描繪得很真實,對於劇中各主角配角得人物形象也刻畫得非常到位。

可以說,《我得團長我的團》抗日劇當排前三。


也正是因為《團長》該劇,主配角都飾演得很好,好到甚至是有角色讓戰略忽悠局覺得有些討厭。

是的,煩啦孟煩了。



煩啦是劇中的靈魂,很多時候都是由他在獨白,在闡述。

甚至,煩啦的戲份比死啦死啦還要多,可能他才是真正的主角一號。

但,在戰略忽悠局看來,煩啦真的是非常令人討厭,為何?

煩啦在劇中,在死啦死啦這個團隊當中,很多時候,他是一個負能量體,一根攪屎棍,是一粒老鼠屎,總是在質疑團隊長的領導力。

這種人,在團隊當中,是絕對的消極品,是非常危險的,因為這種消極,會傳遞,會把整個團隊拖垮。

煩啦,就是這麼樣一個人。

在現實中,這種人其實必定是被砍祭旗的那一個。

《我的團長我的團》是一部劇,作為這個故事的講述人,他肯定不會隨便這樣的領盒飯。

我想,編劇之所以這樣讓張譯去演繹煩啦這麼個充滿質疑與抱怨的人,實是希望能更突出刻畫團長龍文章的個人魅力,給觀眾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當然,《我的團長我的團》做到了,也感謝張譯帶給我們的煩啦,在很長一段劇情,是真的特別討厭煩啦。


以上是戰略忽悠局的回答,如果您有其他看法,希望您能留言評論,謝謝


戰略忽悠局


沒有一個令人討厭的角色,有些人對李連勝的看法我十分不能認同,表面上,李連勝確實如同苟活一般,經常被迷龍打,因為什麼,因為他是排長,因為他讓很多人死的連個燒紙的地方都沒有,而他和迷龍,也從東北流落到雲南的邊境城市禪達,他們倆是一路逃跑而來的嗎?我看未必,他們倆個,迷龍是活土匪,李連勝是卑微的小人物,可能是個老實巴交的莊稼漢,也可能是個待人和氣的小生意人,這可以從他說話那點頭哈腰情不自禁就彎腰摘帽的舉動看出來,他也是那個年代普通人的一個寫照,或者是為了當兵吃糧,養家餬口,或者是因為國仇家恨,投身軍旅,總之,他不是一個天生的戰士,還沒有成為一個合格的軍人,但是,一聽說能戰鬥,可以打小日本,他也掙扎著爬起來去報名,哪怕被人冷嘲熱諷,也要報名去異國他鄉當兵打仗,從他的動機上來說,比小太爺還要高尚,小太爺那個時候玩世不恭,想的是能有地方治腿。李連勝和阿譯一樣,都是個愛好和平的普通中國人,卻被操蛋該死的小日本逼上戰場,拼盡全力成為戰士,而有很多人,最終並沒有機會和運氣成為一個能復仇的戰士,李連勝就是一個,不管你怎麼想,我反正一樣被他感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