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人會得糖尿病?

古今騙術


家裡有糖尿病病史的,比如說父親有糖尿病或者母親有,或者父母親都有的,那麼他們的孩子很難擺脫糖尿病。飲食不規律的人,飢一頓飽一頓,餓的時候吃得太多或者經常吃十分飽,都是容易得糖尿病的一個高危人群。另外,愛吃甜食的人,長期使胰島細胞處於高負荷的工作狀態,也為患糖尿病打下了基礎。年輕人如果不愛運動,身體裡有多餘的能量消化不了,也會使糖尿病的發病率升高。而過於肥胖也是導致糖尿病發病的一個重要的原因。生活不規律,熬夜的人發生2型糖尿病的幾率也會升高,總之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經常運動可以使糖尿病的發病率降低。



品讀百態生活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全身性和進展性疾病,以高血糖為特徵的代謝紊亂性疾病,主要由於胰島素分泌缺陷和/或作用障礙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質代謝紊亂,進而可能引發各種急性或慢性併發症。


糖尿病是由遺傳因素和後天環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導致的,主要有以下這些人群容易得糖尿病:對於未成年人,出生體重小於2.5kg的兒童容易得糖尿病;對於大於18歲的成年人群,具有下列任何一個及以上的糖尿病危險因素者都容易得糖尿病,這包括了:

(1)年齡≥40歲;

(2)有糖調節受損史;

(3)超重(BMI≥24kg/m2)或肥胖(BMI≥28kg/m2)和/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圍≥2250px,女性腰圍≥2125px);

(4)靜坐生活方式;

(5)一級親屬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

(6)有巨大兒(出生體重≥4kg)生產史或妊娠糖尿病史的婦女;

(7)高血壓(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或正在接受降壓治療;

(8)血脂異常(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0.91mmol/L、甘油三酯≥2.22 mmol/L),或正在接受調脂治療;

(9)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腦血管疾病患者;

(10)有一過性類固醇糖尿病病史者;

(11)多囊卵巢綜合徵(PCOS)或抗抑鬱藥物治療的患者。


在上述各項中,糖調節異常是最重要的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每年有1.5%~10.0%的糖耐量減低患者進展為2型糖尿病。


中國疾控中心


我不是醫生,所以具體原因我也說不上來,我就說說我自己和我身邊的幾個人吧!我本人的血糖偏高了,6.9,醫生說再這樣發展下去就是妥妥的糖尿病😱原因我也知道,我女兒讀了兩個高三,為了加強她的營養,我是變著花樣地給她做好吃的,結果她因為壓力大根本吃不了多少,剩下的則全部進了我的“肚家壩”……我婆婆的糖尿病呢?則是坐出來的,因為公公生前非常勤快,所以我婆婆成天啥也不做,就守著臺電視看,每天一睜開眼就開著電視,一直要看到凌晨的“再見”,因此她的體重嘛!那也是蹭蹭直長,現在已經有1百7、8十斤了,那糖尿病這個惡魔也就找上她囉!而我二叔子呢?貪杯成性,一年四季就是在酒海肉林裡泡著,好不快活,所以糖尿病又豈能饒過他呢?


鳳146983974


家裡有糖尿病的,其實現在已經說不清楚了,以前說是吃出來的,不錯,和吃得有關係,但是關係是現在的飲食習慣以及食物,但是我個人覺得和生活還有環境都有關係,我在糖尿病醫院見過4歲還是3歲的小朋友二型糖尿病,二型不是一型,你說他能吃多少,目前為止已經證明的是高熱量,不是說你不吃高熱量就好了,而是總和,現在的人生活好了,什麼都吃得多,還有精米精面,這些多糖,雖然說現在世界上一概認為人要多吃碳水化合物,但是你要知道以前的人每天能吃到多少東西,現在的人能吃多少東西,中國人為什麼現在各種慢性病比例已經超世界,其實就和我們的飲食習慣很大的關係,好,下面說現在的環境,空氣汙染,汽車尾氣,比以前多多少,我們這裡小城市,現在每天都還會堵車,手機這些電磁波多了,喝的水全部是加了消毒劑的,吃得東西,現在已經沒有不用農藥的食物,而且農藥比以前猛,現在的蟲非常抗藥性,以前的農藥都已經殺不死,所以現在的農藥比以前更加強,雖然說明書一般說殘留三個月,但是誰能保證它在有毒的環境長出來是完全無害的,而且誰能保證這些菜已經沒有噴農藥三個月,誰能保證三個月就完全無害,肉可以說所有的都是添加了飼料的,三個月豬都可以賣了,外食我就不說了,只是在吃農藥和飼料的基礎上加了添加劑,所以說現在的時代大背景下,我們吃得喝的吸的都不會有多健康,我們也改變不了,所以我才覺得現在年輕人的病越來越多,沒有辦法


色蜀叔


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健康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並通過各種方法來預防糖尿病這種“富貴病”。

要想預防糖尿病,首先要知道,哪些人容易得糖尿病。

這12種人容易得糖尿病。

1.年齡≥40歲。

2.有糖尿病前妻史,哦不對,寫錯了,是有糖尿病前期史。

糖尿病前期包括:空腹血糖受損和糖耐量異常。
空腹血糖受損是指:空腹血糖≥6.1mmol/L,<7mmol/L,而糖負荷後2 h血糖(就是標準的75g葡萄糖耐量試驗的2小時血糖)<7.8mmol/L。
糖耐量異常是指:空腹血糖<7mmol/L,糖負荷後2 h血糖≥7.8mmol/L,<11.1mmol/L。
這裡的血糖值是指:靜脈血漿的葡萄糖數值。

3.超 重(BMI≥24 kg/m2 )或 肥胖(BMI≥28 kg/m 2 )和(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圍≥90 cm,女性腰圍≥85 cm)。

體質指數(BMI)=體重/身高2(kg/m 2 )。
腰圍:肋骨下緣與髂嵴連線中點的腹部周徑。

4.靜坐生活方式。

上班辦公坐著,下班看電視、用電腦、玩手機都是坐著,很少抽時間鍛鍊身體。

5.一級親屬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

也就是說,如果你的父母、或者兄弟姐妹有2型糖尿病,你就容易得2型糖尿病。

6.有妊娠期糖尿病史的婦女。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間發生的不同程度的糖代謝異常,但血糖未達到顯性糖尿病的水平。

7.高血壓:收縮壓≥14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張壓≥90 mmHg,或正在接受降壓治療。

8.血 脂異 常 : 高 密度 脂 蛋 白 膽 固 醇(HDL-C)≤0.91 mmol/L和(或)甘油三酯(TG)≥2.22 mmol/L,或正在接受調脂治療。

9.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

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是指:心肌梗塞、心絞痛、心肌缺血等。

10.有一過性類固醇糖尿病病史者。

類固醇糖尿病是指:內源性或者外源性糖皮質激素增多引起血糖升高,達到了糖尿病的標準(空腹血糖≥7mmol/L,或者,隨機血糖或糖負荷後2 h血糖≥11.1mmol/L)。
這裡的血糖值同樣是指:靜脈血漿的葡萄糖數值。

11.多囊卵巢綜合徵(PCOS)患者或伴有與胰島素抵抗相關的臨床狀態(如黑棘皮徵等)。

多囊卵巢綜合徵(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是一種生殖功能障礙與糖代謝異常並存的內分泌紊亂綜合徵,其中持續性無排卵、雄激素過多和胰島素抵抗是其重要特徵,是生育期婦女月經紊亂最常見的原因。

12.長期接受抗精神病藥物和(或)抗抑鬱藥物治療和他汀類藥物治療的患者。

精神藥物(包括抗精神病藥、抗抑鬱藥、鋰鹽,阿立哌唑和氨磺必利例外)有誘發糖尿病的不良後果,尤其是第二代抗精神病藥物,如氯氮平、利培酮、奧氮平、喹硫平、齊拉西酮等。
他汀類藥物,如辛伐他汀、阿託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長期服用有升高血糖的風險。

上述危險因素中,糖尿病前期病史和中心型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重要的危險因素。

如果不幸,你成為那個容易得糖尿病的人,該怎麼辦呢?

1.改變生活方式。

如管管嘴巴,讓飲食合理起來;不要久坐,讓身體動起來,減掉贅肉和小肚腩;戒菸限酒,等等。

2.定期篩查。

每年進行空腹血糖或任意點血糖篩查,其中空腹血糖篩查是簡單易行的方法,宜作為常規的篩查方法,但有漏診的可能性。如果空腹血糖≥6.1 mmol/L或任意點血糖≥7.8 mmol/L時,建議行OGTT(空腹血糖和糖負荷後2 h血糖)。

除了查血糖,每年還要查血壓、血脂、尿酸等,如果超標,要及時處置。

3.藥物干預。

對於糖尿病前期人群,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藥物干預,使用二甲雙胍、a-糖苷酶抑制劑、噻唑烷二酮類藥物(TZDs)、GLP-1受體激動劑以及減肥藥奧利司他等藥物,尤其是二甲雙胍和阿卡波糖比較常用。

但是,由於目前尚無充分的證據表明藥物干預具有長期療效,所以,只有在強化生活方式干預6個月效果不佳,且合併有其他危險因素的情況下,方可考慮藥物干預。


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來做,我是醫生。歡迎關注“漢中陶大夫”!也歡迎大家點贊、留言!


漢中陶大夫


段醫生答疑在線🚀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前幾天我母親去診所查了個指尖血糖,發現6.7,雖然還不到糖尿病,但已經不正常了,嚇壞了,回去後多運動,吃蔬菜,1周後去檢查到了5.2。這就說明糖尿病是可以預防甚至避免發生的疾病。

並不是說某些人一定會得糖尿病,而是有些人得糖尿病的概率很高,我們稱這類人群為“糖尿病高危人群”。那麼,我們怎麼識別這類人群呢。



一、哪些人屬於糖尿病高危人群

①體檢曾發現血糖高於正常範圍(空腹血糖≥6.1mmol/L,餐後兩小時血糖≥7.8),但是又達不到糖尿病的標準(空腹血糖<7.0,餐後兩小時血糖<11.1)。

②所有年齡超過40歲的人群。

③超重或肥胖人群,超重指體質指數≧24kg/㎡,(體質指數=體重kg÷身高m÷身高m ),肥胖指體質指數≥28。

④直系親屬中有得糖尿病的。

⑤懷孕期間有糖尿病,或者出生的新生兒為巨大兒(出生體重≧4kg) 的母親。

⑧已經發生過有心腦血管疾病患者。

⑨有其他影響血糖疾病,比如多囊卵巢綜合徵、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嚴重精神病和(或)長期接受抗抑鬱症藥物治療的患者。

⑩平時靜坐少運動的人群。



糖尿病高危人群應該怎麼做才能預防甚至避免糖尿病的發生?

(1)篩查血糖:

定期篩查空腹血糖和隨機血糖(任意時間的血糖,最好是餐後兩小時血糖這是血糖一般比較高),是最簡單易行的方法。如果只篩查空腹血糖,會遺漏病情。

當空腹血糖≥6.1或者隨機血糖≥7.8時,或者最開始就直接檢查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能同時檢查空腹血糖和餐後兩小時血糖。

檢查血糖正常者,至少3年再篩查一次,其實,一年一次血糖檢查最好。

(2)平時就應該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比如合理均衡飲食、 將體重控制在正常範圍並維持、適量的運動、低鹽飲食、戒菸限酒、保持心理平衡等。


段醫生特別提醒:

(1)很多糖尿病高危人群可以通過良好的生活方式,能延緩糖尿病的發生時間,甚至能避免糖尿病的發生。

(2)希望大家能通過這篇文章,意識到糖尿病的正確預防,提高大家的健康意識。


(3)“上醫治未病之病”,意思就是說好的醫生可以治療還沒有發生但是很可能會發生的疾病,這個觀念在糖尿病預防中能得到極大的體現。

👇關注段醫生,健康又養生!👇


段醫生答疑在線


糖尿病過去被人稱為“富貴病”,好像是富人才會和這種病,但事實上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得這種病,其中不乏家境貧寒者,“富貴病”之說似乎站不住腳。那麼到底什麼樣的人容易和糖尿病呢?我們總結一下。

1、家族血親中有人得糖尿病者。因為糖尿病是屬於內分泌方面的疾病,和基因有關,有一定的遺傳因素,而且家庭成員飲食習慣都是相似的,如果血親中有人得這種病的,同樣患病的機率就會比較大。

2、口味濃重,喜歡吃肉類的人。過多攝入動物性飽和脂肪酸的,會增加機體負擔,導致代謝失調,進一步誘發糖尿病。

3、食用過多糖類和澱粉的人。糖尿病本質是糖代謝功能失調,如果日常飲食當中過量攝入糖類和澱粉類的,人體又無法正常消耗,過量的無法代謝,最終導致病理性的代謝失調。事實上日常飲食清淡,少吃澱粉類,如土豆、玉米、大米、精麵粉的人一般不會得糖尿病。

4、體力勞動少的人。適當的體力勞動和機體運動,可以幫助消耗身體多餘的糖類,相反,運動過少,糖類消耗不了,成為了身體的負擔,最終引起代謝失調。

預防糖尿病,從飲食開始

預防糖尿病,需要綜合飲食、運動,作息這三方面來進行科學合理安排。尤其是飲食,是否健康合理,直接影響到糖尿病的有效預防。所以,日常不妨做好下面這些飲食安排,讓自己遠離糖尿病。

1.減少甜食攝入,多吃五穀雜糧。

2.飲食搭配多樣化,減少米飯和白麵的比重,適當增加粗糧,薯類。

3.食物不宜煮的太爛,讓其消化慢一點,有助於控制餐後的血糖。

4.清淡飲食,避免過於重口味,尤其是肥膩的飲食偏好要更正。

5.每天喝一杯天然硒蕎子茶。其富硒的特點有助於幫助人體補硒,提高免疫力,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此外,天然硒蕎子茶裡面還含有蘆丁以及D-手性肌醇。蘆丁具有改善血管脆性,清潔血液的作用。而D-手性肌醇具有提升胰島B細胞的敏感度作用,提升胰島素的降糖效率。非常適合糖尿病患者和潛在糖尿病患者日常保健飲用。


求娥丹能


第一種:

是一型糖尿病,一型糖尿病的患者是屬於遺傳性的,你本人可以去查,得了一型糖尿病基本不好控制。

第二種:

是二型糖尿病,二型糖尿病患者是屬於後天性的,這與你生活不規律造成的,而且越來越年輕花了。

一:吃飯不規律

二:熬夜上網

三:現在生活水平好了,吃了不鍛鍊。

四:愛吃甜食,要控制體重。

對二型糖尿病患者來說只要管好自己的嘴,多鍛鍊就沒有問題,血糖就會控制到正常,

二型糖尿病患者比一型糖尿病患者好控制,

有句話說的好:

管好自己的嘴,邁開自己的腿。



快樂老媽


專科醫生為大家解答。做醫生好多年,見過太多人和事。

我曾經有一個老年女性病人,有20年糖尿病史,她有7個子女,有5個子女(4男1女)和她臉型、性格、語調相似,這5個子女都先後檢查出了糖尿病,因此直系親屬中有糖尿病的,得糖尿病的幾率會非常大。

門診見到女性病人,會問一問她的生育史,例如有沒有不育、死胎,或者巨大兒生育史,這樣的女性有血糖異常的會非常多。曾經有1個女病人,幾乎是懷一胎死一胎,3、4個了,才想起來查體,發現血糖很高,控制以後因宮內環境不好,年齡也偏大了,就再也沒有了自己的孩子。

肥胖人群得糖尿病的風險也比較大。現在不光50歲以上的成人,孩子肥胖發現糖尿病的也比較多。最近才診斷3個孩子,1個13歲,2個15歲,都是2型糖尿病。

另外長期喝酒的,服藥的,不愛鍛鍊的,工作壓力比較大的,這都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需要定期查體,儘快儘早發現糖尿病,儘早干預。就像這石縫中的小草,儘早拔除,才不致影響機體。


孫醫生講糖


什麼樣的人容易得糖尿病呢?

  1. 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糖尿病發病具有種族和家族遺傳易感性。若雙親都是糖尿病患者,其子二代中約有5%會患糖尿病;若雙親中只有一個患糖尿病,則子一代得糖尿病的機會更少,且常常是隔代相傳。
  2. 高糖高脂飲食、肥胖、缺乏鍛鍊的人: 糖尿病患者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與長期高糖、高脂肪飲食,體力活動少,身體肥胖有關。人若肥胖,脂肪在細胞積聚,降低了組織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使血糖升高。
  3. 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力低下的人: 包括腸道病毒、柯薩奇B4 病毒、流行性腮腺炎、腦炎、心肌炎等都會破壞人的胰島細胞,使人體免疫失控,引起胰島B細胞功能減低,導致糖尿病。

  4. 情緒波動大的人: 精神緊張,情緒激動,心理壓力大以及突然遭受心靈創傷等,會引起一系列胰島素對抗激素的分泌,使血糖升高。

  5. 長期飲酒和性生活不節制的人: 飲酒是發生糖尿病的危險因素。色慾過度則會傷人腎精。有人為提高性慾,濫服溫燥壯陽藥,以致機體紊亂。

  6. 長期服用糖皮質激素類、利尿藥、降壓藥、苯妥英鈉、興奮藥等化學藥物,引起葡萄糖的不耐受性,也會導致糖尿病。

  7. 胰島疾病: 胰腺炎、胰腺瘤、胰腺全切除或半切除引起胰島素相對不足而導致糖尿病。另外,腺垂體功能亢進、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等內分泌系統病變和功能紊亂對抗胰島素分泌,抵消胰島素的作用,也可發生糖尿病。

  8. 妊娠婦女:婦女妊娠時,由於生理變化,身體對胰島素需要量增加,產生相對性胰島素不足,可造成糖尿病。如果控制得法,則預後良好。



糖尿病怎麼預防呢?

  1. 一級預防:是對整個人群進行的非選擇性預防,主要是改變環境因素和生活方式,將導致糖尿病發生的各種因素降至最低。日常生活中應注意減少熱量攝入,養成“三低一高”(低鹽、低糖、低脂、高纖維)的飲食習慣,多食新鮮蔬菜和水果,米麵不要吃得太精,多吃點五穀雜糧,每天要進行適度的體育鍛煉。

  2. 二級預防:對於2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有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壓、高血脂症、40歲以上肥胖及妊娠糖尿病等)要定期檢測血糖,以早期發現陰性的2型糖尿病(即只有血糖升高而患者無明顯症狀)及糖耐量受損,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3. 三級預防:糖尿病如果長期得不到良好控制,還能引起心、腦、腎、神經、眼睛等重要器官的併發症,甚至導致殘疾或者死亡。三級預防即對已經確診的糖尿病患者通過飲食治療、運動治療、藥物治療、心理治療、糖尿病教育等各種手段,力求達到預防或者延緩糖尿病的併發症(主要是慢性併發症)的發生與發展。

總結:糖尿病是我國常見的慢性病之一,平時生活中一定要做好預防工作,儘可能避免糖尿病的發生。

歡迎大家留言評論,覺得寫得不錯的話,記得點個贊哦!如果還想了解其他健康知識,關注我,私信為你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