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事是最好的“長壽藥”,但這樣走,等於“慢性自殺”......

“百鍊之祖”最佳運動方式。但是,對肺產生影響血管內膜在汙染刺激下變硬變厚形成斑塊走路的最佳地點:公園等清靜乾淨的地方

02 步子太大:拉傷韌帶

健步走並非自然的“溜達”式走路,也不是走得快、大步前行,這樣走路容易拉傷大腿內側的韌帶,使雙腳抽筋,而且無法達到提升走路速度的作用。另外,對膝關節不好的人來說,會加重關節損傷。

03 健走的最佳步伐:循序漸進

走路事是最好的“长寿药”,但这样走,等于“慢性自杀”......

真正要想練好走步,首先必須大步走,認真走好每一步的時候,增加每一步的距離,把步多邁出10釐米,且剛開始要循序漸進。如果走太快,超過負荷,會傷到膝蓋和小腿,產生疼痛。

04 含胸低頭:影響心肺功能

含胸低頭最容易帶來疲勞感,還會影響心肺功能。

低頭含胸時,原本胸腔中肺部用於換氣的空間受到擠壓,使肺部的換氣功能受阻。長期下來,人體會很容易因此造成缺氧而頭暈。

05 走路最佳姿勢:抬頭挺胸收腹

走路事是最好的“长寿药”,但这样走,等于“慢性自杀”......

走路需要抬頭挺胸收腹,才能帶動人體13塊大肌肉群同時運動,從而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現在很多人其實走路姿勢不正確,經常靠牆站是個非常好的訓練方法。

06 走走停停:效果差

有些人覺得廁所走幾步,上下樓走幾步,辦公室裡走幾步,也算走路鍛鍊了。雖然這樣有利於身體血液循環,比久坐強,但不是連續走的話,其實沒有健身價值。

真正有利於改善健康的,是一次性走完6000步。

走路事是最好的“长寿药”,但这样走,等于“慢性自杀”......

最好是健走,一氣合成,走夠30分鐘~40分鐘,保持一定頻率,每秒走兩步,每天走6000步是比較合適的。但也不要盲目追求步數,尤其是老年人或身體狀態不好者。

如果做不到抽出整塊時間鍛鍊,也可在間隙分次完成,但每次最好連續走夠10分鐘以上。

體質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走法

01 體質瘦弱的人

體弱者想要強身健體,最好選擇飯後進行,走路速度就不能太慢,建議保持5公里/小時以上的速度,走路時步子要大,胳膊甩動起來,讓全身都處於活動狀態,以調節各器官的功能,增強免疫力。

02 冠心病病人

冠心病病人的速度不能太快,應該在飯後1小時緩慢走動,每天1小時~1.5小時,分2次~3次完成,即平均每次走半小時。

只要堅持下去可以促進冠狀動脈側支循環形成,減少血管硬化的風險。

03 肥胖人群

走路事是最好的“长寿药”,但这样走,等于“慢性自杀”......

想要達到減肥目的,就要維持一定的速度和時間,走路速度要快些,每次1小時,一天最好能健步走兩次,保證脂肪的充分燃燒,同時要控制飲食,絕不能在運動後因為飢餓而暴飲暴食,否則前功盡棄。

04 高血壓人群

高血壓病人的步速要稍慢一些,走動時上半身要挺直,不要讓胸部受到壓迫,落腳時前腳掌先著地,這樣可以減少走動過程中對大腦的震動感,防止頭暈的發生。

05 便秘人群

走路事是最好的“长寿药”,但这样走,等于“慢性自杀”......

走路時兩隻腳可輪流踩在兩腳間的中線位置,腳掌落地的同時,分別向左右兩側扭胯,這種走路方式稱為“一字步”, 有助於刺激腸胃蠕動,改善便秘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