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職稱與工資待遇脫鉤,廢除職稱終身制,老師們贊同嗎?

老師們都在爭論職稱該不該廢除,理由各種各樣。但是,大家似乎都心照不宣,避而不談一件事,也就是職稱的本質是什麼?

教師職稱與工資待遇脫鉤,廢除職稱終身制,老師們贊同嗎?

01關於職稱的本質,有三個選項:

1,專業技術水平的標誌;2,職業榮譽的象徵;3,工資水平的標準。

冠冕堂皇的話當然是指前兩個,但天下一切事物,追究到根子上,總與利益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天下熙熙,皆為得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老師也不過是俗人一個,也要吃喝拉撒睡,也要為五斗米而折腰。

如果職稱不與工資掛鉤或者只稍微體現一點差別,更多地作為一種職業榮譽,體現老師的專業水平,那麼,還有多少老師會像現在這樣關心職稱?

教師職稱與工資待遇脫鉤,廢除職稱終身制,老師們贊同嗎?

02職稱的第一本質屬性就是工資水平的標準!

達到了什麼職稱,就對應著什麼水平的工資待遇,比如中教一級評上高級教師,聘上副高崗位七級,立馬就從十級一躍而為七級,崗位工資立即從每月2007漲到2773了!

而且,一旦達到某一級就只升不降,滿足條件就升一檔。比如副高七級,聘任滿5年,完成崗位目標任務,年度考核3年合格以上,就可以晉升到副六級,從2773漲到3005,每月上漲232元。

此外,三險兩金、績效工資、獎金津貼,哪項不與職稱掛鉤?高職稱就意味著更高的收入,關鍵它是一勞永逸的,只上不下的,試問,這樣的好東西誰不想要?

教師職稱與工資待遇脫鉤,廢除職稱終身制,老師們贊同嗎?

03職稱指標有限,並非人人都能順理成章地升級進檔

各地根據實際情況,分別設定了高、中、初級的崗位比例。

比如河北省中小學不設正高,最高設到副高。重點高中的比例是30:50:20,普高的比例是25:45:30;初中比例是20:45:35,小學比例是2:45:53。

也就是說,河北的小學教師,100人當中,只能有2個高級職稱,45箇中級職稱,53個初級職稱。

既然宣稱職稱代表的是教師的專業水平,為什麼達標了卻不能晉級呢?這不能不讓人心生疑惑。

難道說河北省100名小學老師中,就只有2個人能達到副高水平?還有53個人只能是初級水平?

所以,有人說,職稱評審制度並不能有效表明一個老師的專業水平高低,只能說評審成功的人,相當於買彩票中了大獎!這話不無道理。

教師職稱與工資待遇脫鉤,廢除職稱終身制,老師們贊同嗎?

既然職稱制度設立的初衷是激勵先進,鞭策後進,那就應當保證它在執行過程中絕對公平公正,要讓真正有為的人有位,有位的人也必須繼續發揮其崗位作用,而不是尸位素餐,評聘上之後就拈輕怕重,拿著高工資卻專門幹輕巧活兒!

是以,建立動態調整機制是一個好辦法。也就是能上能下,能者上庸者下。

職稱不能終身制,一朝到手,受用終身,只會讓人失去進取心。

比如副高評上後,沒有正高指標,或者有指標而自己根本沒有任何希望評正高的,有多少老師還能保證像沒評上之前一樣努力工作呢?用什麼來約束呢?恐怕只能憑各自的良心了吧?

教師職稱與工資待遇脫鉤,廢除職稱終身制,老師們贊同嗎?

04綜上所述:破解教師職稱難題,這兩招應該管用!

1,取消職稱與工資強掛鉤,只稍微體現一下差別,比如從十三級到一級,每級之間的工資差距為100元左右,各項津補貼從業績出發而不依職稱高低;

2,建立職稱評聘動態調整機制,下放權限給用人單位,把因崗選人與因人設崗結合起來。

教師職稱與工資待遇脫鉤,廢除職稱終身制,老師們贊同嗎?

讓廣大教師安心從教,少些怨言,職稱制度改革勢在必行。

對此,你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