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證券:當年“非典”對小企業影響多大?

小微企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13年數據顯示,統計局口徑下的小微企業佔了市場主體的90%以上,貢獻了全國80%的就業、70%左右的專利發明權、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稅收。小微企業的行業分佈也是集中在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批發和零售業、製造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等行業中。  

疫情通過需求和供應對小微企業產生影響。從需求端來看,餐飲、旅遊、零售等行業的需求短期內受到影響,使得這些行業內的小微企業收入減少;從供給端來看,員工短期內無法回崗、交通運輸受阻導致原材料和機器設備等無法及時運達,而工資、租金等支出相對剛性。  

當年“非典”(SARS)對中小企業影響不小:據北京海淀區飲食行業協會調查,小型餐飲行業停業率高達85%;洗滌業正常經營的不到2%,即使堅持開業的企業也大都處於虧損狀態。對於工業企業來說,雖然受的影響要小於服務業,但是規模以下工業企業受到的影響還是要大於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例如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北京地區2003年1-5月規模以下工業總產值佔全部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5.3%,比2002年同期下降1個百分點。即使對於其他沒有直接受“非典”疫情影響的地區的規模以下工業企業來說,其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防治“非典”也給部分企業帶來商機,特別是消毒液在全國範圍內極為走俏,一些化工企業抓住這一有利時機,積極調整產品結構,生產抗“非典”產品,取得了較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當年為了應對“非典”對中小企業的影響,政策做出了針對性安排。除了中央層面的政策以外,北京、深圳等地也推出了針對性措施,如補貼因“非典”受損的中小企業。針對本輪新冠狀病毒,政府多管齊下緩衝疫情對小微企業的影響。中央和地方層面都推出了一系列針對小微企業的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措施,一方面給予這部分小微企業延長還貸期限、降低貸款利率等定向金融補貼措施,另一方面進一步落實減稅降費、貸款貼息等財政補貼政策。

在官方措施的鼓勵之下,商業銀行和房地產企業也紛紛推出降低貸款利率和租金減免等措施,幫助這些小微企業渡過疫情帶來的臨時性經營困難時期。

東方證券:非典時期出臺過哪些政策工具

2003年“非典”對宏觀經濟形成明顯衝擊,二季度單季GDP增速較一季度下行2個百分點,全年分別為11.1%、9.1%、10%、10%,在此背景下我國出臺一系列財政、產業政策以對沖不利影響。我們判斷,在當前的疫情防控過程中,這些政策工具包有較大概率重現。  

財政政策方面,更趨積極,強調定向。首當其衝的是針對疫情防控的專項支出:(1)2003年4月中央財政緊急安排專項經費用於科研攻關、疫情監測等等,財政部安排了3.1億元用於第一階段應急反應機制的建設;

(2)2003年4月23日從中央預算總預備費(一般用於當年預算執行中的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處理增加的支出及其他難以預見的開支)中安排20億元設立“中央財政‘非典’防治基金”,同時對中西部地區按每省1000萬元進行預撥;

(3)在已安排12億元的基礎上再增加9億元專項資金支持中西部省、市地、縣級疾病控制機構,要求東部地區安排自有財力建設疾病預防控制機構;

(4)地方各級財政也加大了“非典”防治經費的投入,截至2003年5月,地方各級財政安排“非典”防治經費近80億元。  

在減稅降費方面,與疫情防控相關的活動能夠獲得相應優惠:(1)對境外捐贈的防治“非典”防護用品、診斷設備等免徵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

(2)對參加“非典”防治工作一線的醫務和防疫工作者特殊臨時性工作補助等所得免徵個人所得稅;

(3)國內企業、個人等社會力量向“非典”防治工作的捐贈,允許在繳納所得稅前扣除。此外,在“非典”疫情期間凡是在北京經營蔬菜的個體工商戶將免徵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和個人所得稅。  

更多財政政策工具表現為對受損行業的定向支持:(1)2003年5月9日國務院減輕企業負擔部際聯席會議決定,自5月1日起至9月30日止,對餐飲、旅店、旅遊、娛樂、民航、公路客運、水路客運、出租汽車等行業實行減免行政事業性收費的政策;

(2)同日財政部要求各地區和有關部門從5月1日起至9月30日,對上述行業減免城鎮公用事業附加、地方水利建設基金等政府性基金。通知規定,基金中屬於中央的收入,實行全部免收,屬於地方的收入,具體減免幅度由省級財政部門提出意見報經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執行;

(3)對中央大型民航和旅遊企業的短期貸款給予財政貼息,額度根據企業2003年5月1日至9月30日發生的用於支付人員工資費用、必要的保障性供給等與正常生產經營直接相關的費用的短期貸款數額確定,貼息期限為5個月;

(4)各地方也陸續出臺政策,如北京市決定對疫情時期繼續營運的出租汽車司機減半徵收承包費、減徵營業稅,對受“非典”疫情影響較大的酒店、餐飲、商貿等旅遊服務型企業,暫緩或減半徵收部分行政事業性和經營服務性收費,並給予一定稅收優惠,等等。  

貨幣政策獨立於疫情。2003年上半年並無降準或降息的貨幣政策操作,2003年9月,在投資增速(全年維持在30%以上)較高、需要防止過熱的背景下,央行提高存款準備金率,2004年4月又進一步提高,兩次合計1.5個百分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