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八路軍一般用什麼子彈?

首響


在抗日戰爭的時候,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八路軍的武器彈藥一直都比較缺乏,並且因為沒有什麼固定的武器裝備來源,所以手中有很多各式各樣的兵器,子彈也是多種多樣的。

在初期的時候,由於國共合作的建立,可能國民黨也撥付了一部分武器,但是這些還是數量還是嚴重的不足,所以八路軍通過繳獲敵人武器,另外收集民間的武器,才使自己的裝備多了起來。但這樣就帶來一個重大的問題,也就是各類武器之間互不通用,所以使用的子彈也是多種多樣的。

在八路軍隊裝備中,有漢陽造,也有中正式,也有捷克式等等,當然也有從日本人那裡繳獲的三八式。這些步槍的口徑都不一樣,例如中正式和漢陽造都是7.9毫米子彈,而三八式是6.5毫米子彈。此外即使口徑一樣,機槍和普通步槍所用的子彈也有所差別,衝鋒槍和普通步槍的子彈也不一樣。

除了繳獲敵人的子彈外,八路軍自己也建立了一些兵工廠來生產子彈,只不過由於技術比較落後,同時來源也比較複雜,所以產量一直不是很高,無法滿足戰爭的需要。所以在抗日戰爭的時候,八路軍可謂是以落後的裝備加上一直奇缺的子彈同日寇作鬥爭。

我是冰哥聊史論古今,期待您的關注與點評!


冰哥聊史論古今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外行不要亂說了,6.5毫米子彈幾乎是不用生產的。

八路軍很難繳獲日軍什麼三八式步槍,歪把子機槍更是屈指可數。

真以為鬼子這麼容易打的!

八路軍主要使用的武器是7.92毫米毛瑟步槍彈,主要用於漢陽造和中正式步槍。

同我們想象的不同,其實造子彈沒有什麼難度,只要有雷汞、彈頭和子彈殼,其實普通老百姓也能製造子彈。

當時八路軍和新四軍都有兵工廠,主要就是製造子彈和手榴彈。

早在紅軍時代,紅軍就有這些兵工廠。

嚴格來說,他們沒有製造子彈,而是復裝子彈。

復裝子彈的難度也不大,外國很多槍迷為了省錢,就是自己復裝子彈。

八路軍戰士在作戰時,要儘量將子彈殼撿回來,也會有專人負責打掃戰場尋找子彈殼。

後方兵工廠拿到彈殼以後,對底火位置進行簡單加工,加入雷汞和發射藥,然後裝上彈頭就可以。

早期水平差,製造的彈頭很多都是上下一般粗的圓柱形。

這種子彈不能打遠,遠了精度就不行了。

利害得失,這種不規則的子彈宿舍射程近,一旦射入人體就更不穩定,殺傷力更大。

有時候,游擊隊狙擊漢奸或者日本軍官之類,就專門在近距離使用這種子彈。

只要這種子彈擊中敵人,基本必死無疑,這也是製造粗劣子彈的人始料未及的。


後來,八路軍逐步自制和搞到了很多加工設備,就開始可以製作流線型的彈頭了。

加工彈頭也沒有什麼難度,紅軍時期因資源匱乏甚至搞過木頭彈頭。

彈殼如果缺少也是可以解決的,可以使用機床用銅板壓制。

當時民間銅元還是很多的,作子彈足夠了。

這種子彈復裝技術上很容易,但要保持一定生產數量就比較困難。

八路軍在戰爭後期正規軍就有60萬,加上地方武裝就有100多萬。

按照每人至少20發子彈來算,就要至少2000多發子彈。

這是不可能的。

新四軍的大兵工廠,月產量最高時期也不過二三萬發子彈。

在百團大戰之前,八路軍正規軍步槍子彈平均每槍不足20粒,手槍子彈平均每槍23粒,輕機槍子彈平均每槍30粒。

自然,這個彈藥數量比紅軍時代要高(紅軍戰士很多時候每人只有5發子彈)

但彈藥還是比較匱乏的!

而且這種復裝子彈的性能很爛,一般發射5發子彈左右,步槍就要清理槍膛、槍管,遺留的殘渣太多。

如果不清理直接強行發射,就會出現嚴重故障,甚至炸膛。

而且,有一段時期,八路軍的捷克式輕機槍經常出現卡殼現象,導致部隊出現額外傷亡。

後來反覆排除故障,才發現原來是復裝的子彈口徑竟然不是7.92毫米,略有差別。

輕機槍對於子彈要求很高,很容易就卡殼了。

最後上面強行下令命令,要求輕機槍一律不許用復裝子彈,這才解決了問題。

那麼,沒有兵工廠供應的游擊隊怎麼搞到子彈?就是靠繳獲?

當然不可能了。

游擊隊本來裝備就差,人數又少,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不能經常拼命的。

其實,大部分游擊隊的子彈是收集來的。

當時中國是不禁槍的,民間有大量槍支彈藥,只要有錢不能搞到少量子彈。

另外,由於抗戰期間有很多大戰,中日雙方都顧不上打掃戰場。

一些子彈被村民撿走,可以賣錢。

藏槍不容易,藏子彈就很容易了,隨便挖個坑埋了就可以。

所以,民間子彈還是不少的。

自然,這些子彈對於八路軍這種幾十萬規模的部隊,是杯水車薪,對於游擊隊也就足夠了。


薩沙


八路軍在抗戰時期裝備的武器五花八門,使用的子彈型號也非常多。八路軍裝備的步槍主要有三種,一種是38式步槍,一種是中正式步槍,還有一種是漢陽造步槍。漢陽造步槍使用的是7.92毫米的圓頭子彈,中正式步槍使用的7.92毫米的尖頭子彈,日本的38式步槍使用的是6.5毫米的子彈。除了這三類步槍之外,八路軍還裝備了少量繳獲自國民黨軍隊和日本軍隊的其他口徑步槍,同時八路軍兵工廠也自行研製過一些步槍,不過這些步槍都沒有大批量生產。


這三類主要步槍中,八路軍數量最多的就是漢陽造步槍。漢陽造步槍的製造難度低,我軍的兵工廠能夠進行批量仿造,38大蓋和中正式步槍的技術難度都比較高,仿造起來也比較麻煩。除了步槍之外,八路軍還裝備了機槍和手槍,八路軍裝備的手槍主要是駁殼槍和王八盒子。其中駁殼槍使用的是7.63毫米口徑的子彈,王八盒子使用的是8毫米的手槍彈。


八路軍裝備的機槍主要是捷克式輕機槍和馬克沁重機槍以及歪把子輕機槍,捷克式輕機槍使用的子彈和中正式的子彈通用,歪把子輕機槍使用的子彈是6.5毫米減裝彈,馬克沁重機槍使用的子彈,是7.9毫米機槍彈。因為這些槍械使用的子彈型號非常多,所以八路軍兵工廠在進行子彈生產的時候,需要根據各類槍械的裝備數量不同,進行分類生產。

在整個抗戰時期,八路軍的子彈供應一直是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因為八路軍兵工廠的生產能力有限,一些槍械的子彈又無法在戰場上繳獲,所以在整個抗戰時期,士兵在作戰時期能夠領到的子彈非常有限。在作戰之前,大部分八路軍士兵只能領到3-5發子彈,一旦子彈射完就只能拼刺刀。而兵工廠本身的生產技術比較有限,為了能夠製造出更多的子彈,在戰鬥結束後,兵工廠會要求士兵將用過的子彈殼收集起來,將這些子彈殼收入兵工廠後進行再加工。

子彈殼在擊發的過程中可能會發生變形的情況,所以再加工之後的子彈,精準度會有所下降。在整個八年抗戰後,八路軍戰士都是在這種彈藥匱乏的環境中進行作戰,我們的抗戰先烈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下,堅持八年抗戰並最終趕走日本侵略者,實在是十分的不容易。


軍武小咖


八路軍使用的子彈主要是兩種:7.92*57毫米槍彈(圓頭和尖頭,通用),和6.5*50毫米槍彈。

當時,八路軍主要裝備了三種步槍:漢陽造(老套筒是初級漢陽造,使用圓頭7.92彈),中正式(使用7.92尖頭彈),三八大蓋(6.5槍彈)。


漢陽造,中正式,老套筒等槍械子彈通用,都是使用的7.92x57mm槍彈。而且,從1918年後,我國生產的步槍基本都是7.92口徑。所以,這種子彈是我軍部隊主流子彈。

日軍三八大蓋是6.5*50毫米,由於我軍繳獲的三八大蓋也不少,所以這類子彈也是八路軍必不可少的。

不過,八路軍其實真的很缺子彈。

日軍步兵標配步槍是38式,每個士兵有三個彈藥盒:前面兩個彈藥盒各裝彈30發,後面一個彈藥盒裝彈60發。這樣的裝彈量很讓八路軍羨慕啊!


1937年,八路軍出師抗戰,四萬官兵一萬多條槍,每條槍平均30發子彈。到1940年,八路軍有40萬人,九萬條槍,每條槍不到20發子彈。

士兵打仗就帶五發子彈是常態,打完三發就不敢再亂打了。也是因此,日偽軍稱我軍為“三槍八路”。平型關一戰,八路軍每個士兵分到了100發子彈,那真是下了血本了。

在如此缺少子彈的情況下,八路軍強調要算好每場戰鬥的投入產出比。

劉伯承反覆教導八路軍“要在敵人槍沒上堂,炮沒上架,馬沒備鞍時就把它打死,不能的話就趕快撤”。

百團大戰,八路軍消耗了70萬發子彈,才繳獲了34萬發子彈。等於是賠本了!

只有儘快剿滅敵人,才能獲取更多的戰略物資。所以,八路軍更喜歡打小規模伏擊戰。而且,每次都要把鬼子放近了才打。絕對不能打耗時長的戰鬥,因為,時間太長,日偽軍把子彈打沒了,就沒法繳獲子彈了。那麼,這場戰鬥純屬賠本,回去要受到批評的。

另外,除了戰場繳獲,八路軍最主要的獲取子彈的方式是兵工廠自制和友軍支援。八路軍的很多兵工廠可以達到年產20萬發的規模。自制子彈中,很大一部分屬於撿彈殼重裝彈藥。

友軍方面,我要讚揚衛立煌將軍。1938年,衛立煌為了支援八路軍,頂住巨大的壓力,一次性給八路軍100萬發子彈,外加25萬顆手榴彈!衛立煌將軍也成了我黨友人,1955年回國,受到主席接見。

最後,我們看看國軍子彈生產情況。

1937.7-1945.8國民黨兵工廠累計生產子彈約11億發,平均每年1.3-1.4億發。另外,外購了5.7億子彈,美國又援助了7億子彈。國軍平均每年有3.1億的子彈進賬!

從1937到1945年,國軍共消 耗子彈17.1億發,共產黨部隊消耗子彈0.2-0.5億發。

這個差距,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的激烈程度不同。


勇戰王聊歷史


這個問題其實比較含糊,可以說用什麼種類的子彈,也可以說是子彈的來源。

在抗戰時期,由於八路軍並無固定的武器來源,主要是靠繳獲和收集民間槍支來獲取武器,因此裝備的槍械非常複雜,像常用的步槍就有漢陽造、捷克式、中正式、三八式等,機槍有馬克沁式重機槍、捷克式輕機槍、歪把子機槍等,衝鋒槍有湯姆遜、MP-18衝鋒槍,手槍則有盒子炮等,可謂五花八門。

7.92毫米圓頭彈

如此繁多的槍械所用的子彈自然口徑也不盡相同,比如三八式步槍用的就是6.5毫米子彈,和當時國內常見的7.92毫米子彈不同。甚至同一種口徑也可能有區別。像漢陽造和捷克式、中正式雖然都是用7.92毫米子彈,但是漢陽造用的是7.92毫米圓頭彈,捷克式、中正式使用的是7.92毫米尖頭彈,兩者就不能混用。而馬克沁式重機槍使用的子彈是7.9毫米尖頭機槍彈,和步槍、輕機槍用的7.92毫米尖頭彈又有區別。

衝鋒器和手槍用的都是手槍子彈,其中湯姆遜衝鋒槍用的是11.43毫米手槍彈,MP-18衝鋒槍則是9毫米手槍彈,盒子炮常見的是7.63毫米手槍彈,但是也有少數使用9毫米手槍彈的。

除了這些常見的槍支外,八路軍還有一些比較冷門的槍械。所以從口徑和子彈類型來說,八路軍所使用的子彈種類繁多,給後勤造成了很大的困難,不過這也是當時條件困難的無奈之舉。

而八路軍的子彈來源主要是靠繳獲,除了繳獲之外,為了解決子彈供應問題,八路軍在根據地還開設了很多兵工廠進行子彈生產。

早期八路軍的兵工廠主要是復裝子彈,就是將用過的子彈殼進行修復整形,重新裝上底火、發射藥、子彈頭,使其可以再次使用。復裝子彈雖然比原裝子彈性能要差一些,但是工藝簡單,因此八路軍各軍區的兵工廠大多有能力進行復裝,產量也比較可觀。像陝北的兵工第一廠在43年時,復裝子彈月產量可達10萬發以上。

不過復裝子彈需要有用過的子彈殼,因此產量會受到舊彈殼數量的限制。所以後來根據地兵工廠也嘗試自產子彈,利用從民間收集的銅製品提煉精銅,然後加工成黃銅製造全新子彈殼。在1943年,陝甘寧邊區、晉察冀軍區的兵工廠試驗自產子彈成功,不過因為設備有限,所以產量不高,年產量不過幾萬發。

八路軍在抗戰時復裝子彈和自產子彈的產量都不高,遠遠無法和正規兵工廠相比。不過在當時困難的條件下能進行生產,已經是很難得了。兵工技術人員為抗戰做出的貢獻不容忽視。


不沉的經遠


抗戰時期,八路軍裝備很差,沒有統一的制式槍械,槍械來源繁雜,型號更是五花八門,主要武器有四種:漢陽造、中正式步槍、三八大蓋和駁殼槍。各種子彈規格如下。

中正式步槍主要由河南鞏縣兵工廠 、廣東第1兵工廠和金陵兵工廠生產,仿製德國標準型毛瑟步槍 ,它的子彈規格是:7.92mm*57mm

漢陽造主要是由武漢兵工廠生產,仿製德國1888式委員會步槍,它的子彈規格是:7.92mm*57mm。漢陽造的子彈和中正式步槍是通用的。

三八大蓋主要是由日軍那裡繳獲,子彈規格:6.5mm*50mm。三八大蓋槍相對好繳獲一點,但子彈很稀缺,日軍為防止被繳獲,沒有大戰的情況下,每名士兵攜帶的子彈數量只有60發。

駁殼槍,又叫盒子炮,仿製德國毛瑟軍用手槍,生產廠家有:漢陽兵工廠、 鞏縣兵工廠、 大沽造船所、 山西軍人工藝實習廠、 重慶武器修理所、 衡陽軍械局等。

它的子彈規格是:7.63mmx25mm。駁殼槍主要配備八路軍基層軍官和偵察兵、武工隊。

由於子彈工藝複雜,八路軍自制子彈的產量並不高,遠遠滿足不了戰爭需要,所以八路軍除了要求節省子彈外,還要求在戰鬥中回收子彈殼,利用打過的子彈殼重裝彈藥,八年抗戰實在不容易啊。

有補充的請在留言區補充,喜歡我的回答歡迎關注花木童說史!


花木童說史


1937年八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一,第二,第四方面軍和西北紅軍等部改編為了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

要知道八路軍一般用什麼子彈,得先知道八路軍用什麼槍吧。但說起槍,那種類可就太多了,東邊繳獲一榔頭,西邊繳獲一棒槌的,啥啥都有,所以咱就說常見的。第一個就說漢陽造,全名漢陽造88式步槍。不只是八路軍在用,當時但凡是一個部隊,基本上都有88式步槍。最早追溯到清朝末年,甚至到了朝鮮戰爭時期,軍隊裡面都還在用。漢陽造用的子彈是7.9mm子彈。


第二個,中正式步槍。其實就是德國毛瑟步槍的中國版。由於當初在中國畫化的時候,蔣提出過修改意見,所以也叫中正式步槍。

這是中國陸軍第一種自制的步槍,要比當時日本用的三八式步槍好,用的是7.92mm毛瑟步槍彈。第三個就是三八式步槍了。剛剛講了,主要是日本人用的嘛,我們繳獲了日本人的槍,就歸我們用。

追根溯源來講,38式步槍可以追援到德國的毛瑟步槍。後來經過了改造,就成就了38式步槍。改造之初,曾經選用了三種口徑的子彈6mm、6.5mm、7mm,最後統一為6.5mm。

第四種就是九九式步槍。九九式步槍又是在三八式步槍基礎上改進的。畢竟是改進,但是改進不是特別好,實戰射擊精度和三八式差不多。三八式步槍使用的是6.5mm口徑的子彈,不過九九式的子彈口徑是7.7mm,傷害力比三八式更高。

還有就是莫辛納甘步槍,也叫水連珠。這是俄國產的槍,最早是在庚子之亂的時候進入的國內。尤其是在十月革命以後,大量逃亡到中國的白俄,帶來了不少這類步槍,後來都賣給了軍閥。

1924年,孫中山建立革命政府,按照當初的協定,俄國給我們送來了8000支水連珠,每把槍還配備了500發子彈。

後來,西北軍閥馮玉祥去蘇聯考察的時候,又從蘇聯弄來了一大批的同型號槍彈。再後來大家就都知道了,槍落在了陝北紅軍的手裡,這些家使用的是7.62mm子彈。李—恩菲爾德短步槍,也叫英七七步槍。不過這個槍有局域性,最開始的時候,是有冀東地區的八路軍配備。為何冀東地區的八路軍能夠配備這樣的槍呢?還要從開灤煤礦說起。

當時開灤煤礦正在被英國人佔領,為了保證煤礦的安全,給這個煤礦配備了警衛隊,用的就是因菲爾德NO1型短步槍,後期配的是NO4短步槍。

1938年,開灤煤礦組織起抗日隊伍,這些隊伍半搶半買的,就奪得了不少這種槍。後來這些隊伍接受八路軍的改編,英七七也進入八路軍隊伍,用的是7.7mm的子彈。

上面是步槍的,還有手槍——駁殼槍,但是都是軍官在用。一般來說有7.63mm口徑和9mm口徑。還有南部十四式手槍,就是王八盒子,也是日本人手裡拿來的,口徑8mm。

當然有了步槍手槍,就還有衝鋒槍。M3式衝鋒槍,美國改自湯普森衝鋒槍。因為比湯姆森簡單,所以比湯普森多,用的是7.63mm毛瑟手槍的子彈。
總的來說抗戰時期八路軍的槍種類是真的多,子彈也各不一樣。而且這篇文章講到後面的時候,就有明顯的侷限性了。因為後面接收到幾把槍,不具有代表性。普遍來講,八路軍用的槍還是前面的幾種比較多。


史之策


首先要樹立正確的觀點-不要被抗戰神劇,甚至所有涉及抗戰的電影騙了,因為八路軍新四軍及各種各樣的游擊隊,槍支可能還算裝備完整,但子彈一直都是嚴重缺乏的,原因無它,新的子彈價格很貴(一粒步槍子彈的價格差不多要一個銀元),而且有錢你也未必可以買到(被封鎖),游擊隊之歌中的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但卻沒說子彈炮彈敵人給我們造。

八路軍新四軍在抗戰中,子彈缺到什麼程度呢?一人只能打三槍就得衝鋒拼刺刀可能不容易理解,但如果說圍殲一個小隊的日軍,都要派出一個連的兵力,大家應該更容易理解吧?而且決定圍殲之前,還得做好部署,打多少槍都要計劃好,否則一場戰鬥下來,子彈都打完了,從日軍身上要撈不回子彈補充,指戰員分分鐘會被上級處分。有人說,如果抗戰期間,國民黨軍隊擁有的武器彈藥,飛機大炮都給八路軍新四軍的話,抗戰可能不需要打八年,事實上也是如此,八路軍如果在敵後擁有充足的彈藥,日本人早就被打跑了。


行攝清遠


抗日戰爭時期,我八路軍是裝備最差,甚至可以說就沒有裝備,他們的裝備主要是靠自己的堅強意志的戰鬥,來奪取敵人的武器裝備來逐步武裝自己,所以他們所用的槍支和子彈,也是五花八門。即便是建立一些設備簡單的兵工廠,生產子彈的能力也無法完全滿足戰場的需要。要想自己製造槍支就更是 “難上加難”,當時的兵工廠的能力充其量也就是維修一些槍支而已。

當時,八路軍根本沒有統一的制式槍械,槍械來源主要是靠繳獲,所以槍支型號也是五花八門。除了紅軍時期留下來的老家底,主要來自於國民政府配發的國造槍械,從日軍手上繳獲的槍械和少量的外援槍械。 八路軍主要裝備是三種步槍:武漢兵工廠生產的漢陽造,使用的是圓頭7.92毫米子彈,中正式使用的是河南鞏縣兵工廠生產的九八式7.92毫米尖頭彈,日製三八大蓋使用6.5毫米子彈。漢陽造和中正式子彈通用,都是使用7.92x57毫米槍彈。而且,從1918年後,國產的步槍基本都是7.92毫米口徑。所以,這種子彈也是八路軍的主要所使用的子彈。還有就是繳獲的日軍裝備三八式步槍和子彈,口徑為6.5×50毫米的、還有九九式步槍和子彈,口徑為7.7×58毫米,再有就是少量的四四式騎步槍和子彈。


還有就是著名的駁殼槍,這是八路軍基層軍官和偵察兵、武工隊最喜歡的武器,不但有德國原裝,還有西班牙仿製,以及國內各種大小兵工廠甚至是簡陋的鄉間作坊山寨的。子彈為7.62×25毫米,另外也有少量德制魯格P08手槍。機槍方面,八路軍主要裝備馬克沁7.9毫米水冷重機槍,捷克式7.92毫米輕機槍,還有繳獲日軍的大正十一式輕機槍,就是歪把子機槍,使用的是6.5×50毫米步槍彈,還有數量更少的德式MG13通用機槍,子彈口徑7.92×57毫米。


老兵說軍事


要想弄清楚八路軍所用的彈藥,就要清楚八路軍所用的武器裝備。
八路軍在抗戰初期,武器之爛,可以說開創了先河,算起來八路軍的前身紅軍雖然武器裝備也不怎麼樣,但並非爛到一定程度。
紅軍初期在對抗國民黨圍剿過程中,經常取勝,也因此繳獲不少武器,而且本身紅軍也有自己的兵工廠,規模還不算小。
在興國縣就有一箇中央紅軍兵工廠舊址,這個地方修配槍械多大上萬支,生產的子彈40多萬發,而三次反圍剿勝利以後,又在革命根據地建了一個更大規模的兵工廠“官田兵工廠”,後來成為我國兵器工業的前身。
只不過這些生產槍械的設備,以及大部分的重武器,後來都丟棄在長征的途中,因為沒有辦法,部隊轉移過程中,要靈活機動,一些基本生產槍械的器械和重武器,全部都丟在半路上了。
改編成八路軍以後,由於轉入敵後作戰,中央的武器裝備很難送達,況且即便是能送到,老蔣多半也都剋扣不想給,當然老蔣也不算摳門,一直都是按照三個師的兵力配給運送武器,等八路軍都發展到40多萬人的時候,武器裝備數量還是不長。
而剩下的一部分人就只能繼續使用老槍械,比如俗稱的老套筒,也就是漢陽造,是清晚期仿製德國步槍委員會88式步槍來的,使用的是7.92毫米圓頭子彈。
另外抗戰戰場上,也有繳獲日軍的三八大蓋,數量部隊,專供部隊一些老兵或者神槍手使用,彈藥是6.5毫米的尖彈頭。
另外老蔣也有兵工廠送來的中正式步槍,是仿德國標準的毛瑟步槍,彈藥7.92毫米尖頭型毛瑟步槍彈。
還有部分莫辛納甘步槍,這種步槍是大革命時期,蘇聯援助北伐軍的裝備,使用的是7.62毫米尖頭彈藥,據說這種尖彈頭也是俄國跟著德國一塊兒改的。
步槍的種類很多,其中好包括少部分的李恩菲爾德步槍,英國造的,口徑7.7毫米,不過雖然用的多,但是戰士們並不怎麼喜歡,彈藥也並不好找,一般經典的李恩菲爾德步槍刺刀質量還是不錯的,只是後期刺刀質量太差,連卡榫也沒有,拼刺的時候太吃虧。
機槍方面有捷克式輕機槍,這種機槍國軍裡也裝備不少,彈藥相對容易找,而且性能也不錯,因此裝備最多,彈藥口徑7.92毫米毛瑟步槍彈,和中正式步槍是通用的。
機槍裡面其實也有鬼子的歪把子,和三八大蓋彈藥一樣,但是不好用,廣受嫌棄。另外由於步槍和機槍類型較多,其實並不太好總結,至於軍官,我們最熟悉的還是駁殼槍,口徑是7.63毫米手槍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