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畢業後,你還會和導師保持聯繫嗎?

淺淺的教育


答題/帥小西De--期待為您解惑!


2019年11月14日,我們課題組之前畢業的一個博士電話回來,將在導師生日那天,將之前已畢業的學生組織起來聚一聚,請我幫忙在學校協議酒店提前預定幾個房間。
這也是她們每年都在進行的一件事,也是課題組一種良好氛圍體現。地點遠近不問,大部分人都會回長沙,聊聊自己一年的發展和困惑,有機會也會彼此扶持。有學生回來看導師,在老師群體中會非真有面的喔。

聚餐的地方就選在校園裡面的小餐廳,人均消費30元/人的那種,費用也是導師出。特別的是,我們團隊很多已畢業的學生都會懷念那裡的美味。
記得我們以前早上外出採樣,也許等到下午2點才能回校吃飯。這個小小的飯店也就成了大家能“扒幾碗飯”的美食點。我最喜歡的一道菜是爆炒豬肺,實惠、口味夠鹹下飯、量大,“土壤”方向的我們樣品不輕。
相對來說,學生畢業後還保持聯繫的導師,往往在關注學生課堂研究的同時,更加關注她們的生活。比如說,常見的2種情況是:像長輩一樣關心,或者像朋友一樣相處。
事實上,我們每年也都有收到學生郵寄回來的一些“地方特產”,如荔枝、蘋果、梨子、大棗等(和課題組學生一起吃)。去外地出差時,遇到當地有學生會聚下(自己買單,畢竟有補助的)。良好的氛圍也導致不少學生返回繼續讀博。

然而,並不是所有碩士或博士畢業後都有和導師繼續保持聯繫的。比如說下面一個特別的小故事:
導師A和學生只有專業上的溝通,沒有其他。
之前,我讀博時,專業內的一個女導師,性格比較冷淡。她給學生的指導不算多,往往是一個方向或幾個關鍵詞,話非常少。在方案設計、測試分析等過程中遇到問題,也得自己解決。
但是,導師A不攔著學生畢業,也提供足額的經費支出。而且,她們團隊的學生氛圍挺好,更多的是“大的帶小的”,比如博士生指導碩士生開展課題研究、修改論文等。
在學生順利答辯之後的聚餐,正常情況下導師都會參加,也會送自己學生一些祝語。或者,在讀博士生結婚,也會參加婚禮(+紅包),可是她都不會去的。

因此,她們課題組的學生關係相處得非常好,和導師卻不是太親切。我也問過她們的學生,大部分已和導師沒有聯繫,或者說聯繫了導師也沒搭理。
其實,導師A除了性格冷些,對學生也不錯。在她們課題組,不管是博士生還是碩士生髮表的小論文,學生均為一作。也許,這個“一作”在很多團隊是不容易、有爭議的。
有時候,我們也挺羨慕她們課題組的學生,能融入那樣的氛圍,已證明學生間很少會有“紛爭”。只有經歷過,才會明白導師的嚴格要求還能接受,同門間的一些“心機”讓人心累。
之前,小西也有分享過一個小故事:一個女生的樣品經常被人為“破壞”,如故意加入一些試劑影響測試結果。可是,她一直想不到的是如此做的人居然是她的室友(大課題組其他小導師的學生)。
也許是,更早地發表論文,或者大導師的過度的青睞和欣賞,激發了她人的嫉妒心。

有人問我如何判斷自己和導師的感情如何?
畢業後,當你看到導師的來電、信息,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就是你和導師間關係的答案。若是畢業後,看到來電提醒是導師的名字,不電話都不敢接還能說感情好嗎?
記得我之前看過一個博士分享的讀博心得,說了一句話非常有意思,我還做了摘抄。原話:
導師在等學生感恩,學生在等導師道歉。既然彼此無緣,與其彼此傷害,真不如忘記。
你有多久沒有給導師發個信息或打過電話了?

小西的答題肯定有些許不到之處,歡迎各位朋友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小西期待您的關注與點贊,這將是我答題最大的收穫!

帥小西De


會聯繫。一定的,因為在研究生這個階段又學到了很多東西。不管歲月怎麼變化,都時時刻刻要有一顆感恩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