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堂一國之母,竟被揪住頭髮,向臣子哀求饒命

曹操年屆六旬,又煩惱劉備、孫權的割據一方,脾氣越來越大了,對漢獻帝都動不動給臉色看。而漢獻帝聽說曹操想要自稱魏王,早晚必將篡位,也是憂心忡忡,常與伏皇后抱頭大哭。

還是伏皇后自告奮勇,寫一封密信給自己的父親伏完,請伏完設法除滅曹操。漢獻帝擔心再遭到董承那樣的結局,伏皇后卻慨然道:“旦夕如坐針氈,似此為人,不如早亡!”這樣就堅定了漢獻帝的決心。

自董承事件之後,曹操加強了對漢獻帝的監視,國戚、大臣想要見皇帝都很困難了​‍‌‍​‍‌‍‌‍​‍​‍‌‍​‍‌‍​‍​‍‌‍​‍‌​‍​‍​‍‌‍​‍​‍​‍‌‍‌‍‌‍‌‍​‍‌‍​‍​​‍​‍​‍​‍​‍​‍​‍‌‍​‍‌‍​‍‌‍‌‍‌‍​。所以,伏皇后找來一位忠誠的太監穆順,請他把自己寫的密信偷偷帶出禁宮,送到伏完府上。

堂堂一國之母,竟被揪住頭髮,向臣子哀求饒命

伏完看了伏皇后的信,想出一條計策:由漢獻帝下密詔,令江東孫權、西川劉備兩處同時起兵討伐曹操,使得曹操疲於奔命,外出迎敵,伏完再聯絡朝中的忠義之臣起事,內外夾攻。

想出計策後,伏完寫了回信,託穆順帶回宮中。

客觀說來,伏完這條計策很不錯,比起董承寄希望於暗殺的孤注一擲來說,孫權、劉備的起兵,恰好是命中了曹操的軟肋。然而,在皇城之中商量這種掉腦袋的大事,頻繁書信往來,實在是太迂腐了一些。

穆順出宮時已經被曹操的密探發現,等穆順趕回去時,曹操就親自在宮門外等著,要搜查穆順身上。穆順雖然忠心耿耿,畢竟沒受過專業的間諜訓練。他的密信藏在頭髮裡,難免對帽子小心翼翼,結果被曹操看穿,搜出了伏完的書信來。這下子,伏氏父女的計謀完全敗露了。

曹操勃然大怒:想不到啊想不到,你伏氏也要步董氏的後塵!他連夜點起三千甲兵,把伏完家滿門老小都拿下,順帶搜出了伏皇后寫的親筆書信。第二天,又命御林將軍帶兵進宮,收了伏皇后的璽綬。

接下來,一出比殺董貴妃時還要慘烈的鬧劇再度上演:

是日,帝在外殿,見郗慮引三百甲兵直入。帝問曰:“有何事?”慮曰:“奉魏公命收皇后璽。”帝知事洩,心膽皆碎。慮至後宮,伏後方起。慮便喚管璽綬人索取玉璽而出。伏後情知事發,便於殿後椒房內夾壁中藏躲。少頃,尚書令華歆引五百甲兵入到後殿,問宮人:伏後何在?宮人皆推不知。歆教甲兵打開朱戶,尋覓不見;料在壁中,便喝甲士破壁搜尋。歆親自動手揪後頭髻拖出。後曰:“望免我一命!”歆叱曰:“汝自見魏公訴去!”後披髮跣足,二甲士推擁而出。

且說華歆將伏後擁至外殿。帝望見後,乃下殿抱後而哭。歆曰:“魏公有命,可速行!”後哭謂帝曰:“不能復相活耶?”帝曰:“我命亦不知在何時也!”甲士擁後而去,帝捶胸大慟。見郗慮在側,帝曰:“郗公!天下寧有是事乎!”哭倒在地。郗慮令左右扶帝入宮。華歆拿伏後見操。操罵曰:“吾以誠心待汝等,汝等反欲害我耶!吾不殺汝,汝必殺我!”喝左右亂棒打死。隨即入宮,將伏後所生二子,皆鴆殺之。當晚將伏完、穆順等宗族二百餘口,皆斬於市。朝野之人,無不驚駭。時建安十九年十一月也。後人有詩嘆曰:“曹瞞兇殘世所無,伏完忠義欲何如。可憐帝后分離處,不及民間婦與夫!”

按照封建社會的倫理,君臣如父子,皇后就是一國之母。如今竟被從牆壁夾層中揪住頭髮拖出來,向臣子哀求饒命,也被拒絕。這樣的恥辱,實在比死更甚。這一段故事,也是《三國演義》中漢魏對立的巔峰。曹操對伏皇后這種虐殺,不但全無人臣之禮,而且已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而直接參與這一事件的華歆,儘管他當官還是頗有政績的,也由此成為大家唾罵的對象,甚至周大荒的《反三國演義》裡面還要專門給他一個極為慘烈的下場。

堂堂一國之母,竟被揪住頭髮,向臣子哀求饒命

不過,《三國演義》裡記敘這段故事,照樣是真假摻雜。

假的是前面伏完設計的情節。

事實上,伏皇后之父伏完,與董貴妃之父董承不同,他是一直小心謹慎,慣於隱忍的,既不會出頭去爭權奪利,也不會出頭去剪滅奸賊,而只要老老實實保住身家性命就好。

歷史上,伏皇后給父親寫信要殺曹操,是真有其事的。但這事不是發生在建安十九年,而是在建安五年。大抵曹操闖入皇后殺死董貴妃,種種窮兇極惡張牙舞爪的模樣,外面的大臣是看不見的。伏皇后在漢獻帝身邊目睹了這一切,異常悲憤,立刻給父親伏完寫信告知此事,希望父親能夠設謀除掉曹操。

可是,伏完是老實人啊。他想,連董承都被曹操搞死了,我哪裡是阿瞞的對手?所以,伏完接到信,看完就看完了,一直不敢採取行動。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從“反曹黨”的立場看來,建安五年初劉備在徐州起兵,隨後袁紹從河北南下,是曹操一生中最危險的時候,也是行動的大好機會​‍‌‍​‍‌‍‌‍​‍​‍‌‍​‍‌‍​‍​‍‌‍​‍‌​‍​‍​‍‌‍​‍​‍​‍‌‍‌‍‌‍‌‍​‍‌‍​‍​​‍​‍​‍​‍​‍​‍​‍‌‍​‍‌‍​‍‌‍‌‍‌‍​。過了不到一年,曹操在官渡之戰中擊敗袁紹,一躍成為天下最強大的軍閥,那時候再出來反曹,勝算就渺茫了。伏完不會看不出其中的道理,因此才把女兒的書信撂在一邊。

這麼著,從建安五年伏皇后寫信,整整過了九年,到建安十四年伏完病逝為止,這位國舅爺都像縮頭烏龜一樣按兵不動,倒也保全了天年。

然而,伏完死後又過了五年,建安十九年,當初伏皇后的這樁密謀居然被洩露了!

按說,此時距離皇后寫信已經十多年,就算有證人,也犯不著刻意去翻陳年舊賬。那麼,很大可能,就是伏完既沒有采取行動,也沒有銷燬女兒的親筆書信,結果多年後因為清理文件、販賣傢俱之類的偶然巧合,這信給落到了曹操手中!

看來,伏完不僅是謹慎遲緩,而且還相當大意,這麼要命的東西還當寶貝一樣存留下來,不知是否準備拿出來昭示後人光宗耀祖?

後面的情節和《三國演義》記敘差不多。曹操得知此事,勃然大怒,把伏皇后廢黜之後殺害,又將伏家一百多人滿門抄斬。華歆進宮從牆壁夾層拖出伏皇后,以及漢獻帝的哀哭,基本都是真實的寫照。當然,伏完本人當時已經死去幾年,曹操自然來不及砍他的腦袋了。

董貴妃和伏皇后一前一後,都為曹操所殺。連同她們懷著的和生下的三個孩子,也都做了殉葬。末世帝王家的夫妻,確實未必趕得上民間夫婦。

堂堂一國之母,竟被揪住頭髮,向臣子哀求饒命

貴妃死了,皇后也死了,那漢獻帝豈不是孤零零一個人了麼?別擔心,自會有女人送上門來的。

做這好事的就是曹操。

原來,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好色的操哥將心比心,想伏皇后已經三十多歲,恐怕年老色衰,為了皇帝的幸福,就把自己的女兒嫁進了皇宮。操哥有外場人的氣派,還一嫁就是三個:長女曹憲,次女曹節,幼女曹華。

畢竟是丞相的女兒,這三位美女一進宮,就被封為“夫人”。到第二年,又被封為“貴人”。不久,伏皇后被曹操殺掉,國中不可無母。於是,在之後兩個月,也就是建安二十年元月,曹操的女兒被立為新一任皇后。

一般來說,姐妹幾個同嫁一夫,應該是姐姐為正,妹妹為偏。但在曹氏三姐妹中,成為皇后的竟然不是大姐曹憲,而是二姐曹節。

這大約是漢獻帝自己的主意。

曹操把三個女兒嫁進宮來的目的,瞎子都能看出來。現在,伏皇后被殺了,新皇后當然要從中選取。不過,立曹氏為後是必然的。究竟立哪一個曹,我總有選擇權吧?

於是,漢獻帝確定了曹節。其原因,並非因為曹節更加美麗,而是因為曹節與他更相投緣吧。

常言說“女生外嚮”,嫁出去的女兒終究是別家的人。這固然是封建時代重男輕女習俗下的產物,但常常也頗為應驗。曹節身為曹操的女兒,從父親身上繼承了剛毅果決、敢作敢為的性情,而在嫁作人婦之後,她對於深宮中這位聰明伶俐,但卻受制於勢,鬱郁不得志的漢獻帝,則傾注了同情與溫情。

她身為一介女兒身,面臨的又是父親專權、威逼夫君的局面,要她出來調和兩者的矛盾,當然是不可能的。她也只能在深宮之中,柔聲安慰丈夫,與他共擔那莫測又難以改變的命運。

所以,漢獻帝選她為新任皇后,也就毫不奇怪了。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病故,其子曹丕終於要順理成章地篡漢自立了。

這個時候,滿朝文武中,忠於漢室的已被趕盡殺絕,剩下的全是曹氏一黨,漢獻帝完全成為釜中游魚,孤立無援,軟弱無助。面對曹丕一黨的緊逼,漢獻帝只能瑟瑟發抖。

唯有皇后曹節挺身而出,面對哥哥的步步緊逼,用自己嬌弱的身軀,去捍衛著丈夫和東漢王朝最後一點尊嚴。

《三國演義》中描述道:

……帝憂懼不敢出。曹後曰:“百官請陛下設朝,陛下何故推阻?”帝泣曰:“汝兄欲篡位,令百官相逼,朕故不出。”曹後大怒曰:“吾兄奈何為此亂逆之事耶!”言未已,只見曹洪、曹休帶劍而入,請帝出殿。曹後大罵曰:“俱是汝等亂賊,希圖富貴,共造逆謀!吾父功蓋寰區,威震天下,然且不敢篡竊神器。今吾兄嗣位未幾,輒思篡漢,皇天必不祚爾!”言罷,痛哭入宮。左右侍者皆歔欷流涕。

普天之下,能在魏國土地上這般罵曹丕的,大約只剩下曹節一人。而據《後漢書》記載,曹丕派人向曹節索要璽綬時,曹節最初堅決不給。後來,被逼迫急了,這才招來使者,先把曹丕等痛罵一頓,然後將玉璽狠狠摔在臺階上,“左右皆莫能仰視”。

魏國建立後,東漢成為歷史,漢獻帝劉協退下政治傀儡戲臺,被曹丕封為“山陽公”,在榮華富貴中享受自己的冷清。曹節也以“山陽公夫人”的名義,陪伴著自己的丈夫。

公元234年,劉協去世。曹節送走相伴二十餘年的丈夫,繼續自己更加寂寞的生活,直到景元元年(公元260年),才以高齡去世​‍‌‍​‍‌‍‌‍​‍​‍‌‍​‍‌‍​‍​‍‌‍​‍‌​‍​‍​‍‌‍​‍​‍​‍‌‍‌‍‌‍‌‍​‍‌‍​‍​​‍​‍​‍​‍​‍​‍​‍‌‍​‍‌‍​‍‌‍‌‍‌‍​。這時,已是三國末期,曹魏時最後一任皇帝曹奐在位,政權早已落入司馬氏之手。

在退位之後四十餘年的日子裡,曹節的車馬、衣服和禮儀都堅持恪守著漢朝時候的制度,而不肯承認她哥哥建立的曹魏政權。這一點,與當初西漢滅亡時的太皇太后王政君,頗有幾分類似。去世後,她被追諡為“獻穆皇后”。諡法雲:佈德執義謂之穆。曹節實在是當之無愧的。

曹節與漢獻帝的感情到底有多深,從寥寥的歷史記載上是看不出來的。但在整個朝廷都倒向曹魏的時候,只有她站了出來,不曾辱沒“母儀天下”的威風。當然,這種大膽,與她自度為曹操之女,不會被曹魏心腹怎麼樣,所以有恃無恐也是密不可分的。還有,她並不曾像伏皇后一樣,費盡心機去除掉曹魏的要人,只是站出來罵幾句,堂堂正正,理直氣壯。

堂堂一國之母,竟被揪住頭髮,向臣子哀求饒命

靠了曹節最後的矜持與氣節,漢獻帝的退位總算沒有太丟臉子。

如果說,曹操的兒女之中,曹丕繼承了他的野心和狠毒,曹彰繼承了他的用兵,曹植繼承了他的浪漫,曹衝繼承了他的聰明智謀,那麼,曹節就繼承了他年輕時的熱血與忠誠。

大漢皇后曹節,是無愧於漢徵西將軍曹操的女兒。雖然這種無愧,也只能給東漢的落幕,增添幾分悲壯與豪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