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疾病診療指南》中的“病毒性肺炎”

本文內容摘自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臨床醫師診療叢書”第3版中的《呼吸疾病診療指南》一書,由同濟醫院呼吸內科主任趙建平教授主編。

温故而知新 |《呼吸疾病诊疗指南》中的“病毒性肺炎”

“醫者擔當、護佑健康”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一線

感謝醫護人員

堅守崗位

請千萬為自己

温故而知新 |《呼吸疾病诊疗指南》中的“病毒性肺炎”

做好防護

病毒性肺炎(virus pneumonia)是由多種不同種類的病毒侵犯肺實質而引起的肺部炎症,通常由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向下蔓延所致。 多發生於冬春季節,可散發流行,也可爆發,需住院的社區獲得性肺炎(CAP)中約8%為病毒性肺炎。 嬰幼兒、老年人、免疫力差者易發病。

【病因】

病因包括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冠狀病毒、麻疹病毒、水痘、帶狀皰疹病毒、鼻病毒和鉅細胞病毒。 患者可同時受一種以上病毒感染,並常繼發細菌、真菌和原蟲感染。呼吸道病毒可通過飛沫與直接接觸傳播,且傳播快、傳播面廣。

【病理】

因病原體不同,病理改變也有一定差異,但其大致的病理改變為細支氣管及其周圍炎和間質性肺炎。在細支氣管可見上皮破壞、黏膜下層水腫、管壁和管周有以淋巴細胞為主的炎性細胞浸潤;在肺泡壁和肺泡間隔的結締組織中,有各種單核細胞浸潤;肺泡水腫,被覆含蛋白和纖維蛋白的透明膜。 嚴重時有壞死,在壞死組織中可找到包涵體。

【診斷】

1.臨床表現:不同病毒臨床表現有所不同,如水痘病毒可引起皮膚皰疹,麻疹病毒可引起皮疹等,絕大部分患者開始都有咽乾、咽痛、鼻塞、流涕、發熱、頭痛及全身痠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狀。累及肺部時表現咳嗽,多為陣發性乾咳、胸痛、氣喘、持續高熱,體徵多不明顯,有時偶可在下肺聞及溼囉音。幼兒及老年人易發生重症病毒性肺炎,表現呼吸困難、發紺、精神萎靡,甚至休克、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等併發症。在病毒性肺炎的基礎上可併發細菌、真菌或原蟲(如卡氏肺孢子蟲)感染,並伴有相應症狀。

2.實驗室檢查:白細胞計數一般正常,也可增高或降低。痰塗片所見的白細胞以單核細胞為主,痰培養無細菌生長。病毒分離是一種特異性強的病原學診斷方法,但因時間太長,對急性期診斷幫助不大。

3.X 線檢查:胸片示兩肺網狀陰影,肺紋理增粗、模糊。 嚴重者兩肺中、下可見瀰漫性結節性浸潤,大葉實變少見。X線表現一般在2周後逐漸消退,有時可遺留散在的結節狀鈣化影。

4.特殊檢查:特異性快速病原學診斷方法有電子顯微鏡技術、免疫熒光技術、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補體結合試驗及酶標組化法。 特別是患病初期和恢復期的雙份血清查抗體4倍以上增長,尤其有診斷價值。

5.鑑別診斷:需與細菌性肺炎相鑑別。

1. 一般治療及對症治療:注意保暖,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糾正水、電解質和酸鹼失衡。 缺氧時給予吸氧,嚴重時應用機械通氣。

2.抗病毒藥物治療:目前已證實較有效的抗病毒藥物有①利巴韋林(三氮唑核苷、病毒唑)具有廣譜抗病毒功能,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利巴韋林通常劑量為10mg/(kg·d)口服,或40~60mg/ d,分2次霧化吸入。 ②阿昔洛韋(無環鳥苷)是一種化學合成的抗病毒藥。 具有強效、作用快的特點。 臨床多用於皰疹病毒、水痘病毒感染,另外對免疫缺陷或應用免疫抑制劑者應儘早應用。 ③更昔洛韋為無環鳥苷類似藥,可抑制DNA 合成,主要用於鉅細胞病毒感染。④奧司他韋為精氨酸酶抑制劑,

對流感病毒有效,耐藥率低。 ⑤阿糖腺苷為嘌呤核苷類化合物,具有廣譜抗病毒功能,多用於免疫缺陷患者皰疹病毒和水痘病毒的治療。 ⑥金剛烷胺為人工合成胺類藥物,有阻止某些病毒進入人體細胞及退熱作用,常用於治療流感病毒感染,一般用量是0.2g/d,分2次口服。另外,還可同時選用中草藥和生物製劑治療。

3. 繼發細菌感染時應給予相應敏感的抗生素。

【預防】

注意病源的隔離,流行期間嬰幼兒可試用高價免疫球蛋白或接種不同病毒的疫苗。

【預後】

大部分預後良好,但仍有一定的死亡率。

拓展閱讀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四版)全文

https://mp.weixin.qq.com/s/qxBirWyTwXS9PlWeGRDWlg

温故而知新 |《呼吸疾病诊疗指南》中的“病毒性肺炎”温故而知新 |《呼吸疾病诊疗指南》中的“病毒性肺炎”

科學出版社賽醫學(sci_med)

科學出版社醫藥衛生分社訂閱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