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和多用途將成為未來空中力量的主力,這是否意味著輕型戰鬥機將會逐漸淘汰呢?

冰雹藍天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輕型戰鬥機還是需要的,但大國會逐步放棄。

這個世界上,並非都是超級大國。

以瑞典為例,一個永久性中立國,基本不可能主動深入別國空襲敵人。

而瑞典國家領土面積不大,東西寬度只有200公里,南北雖然縱深很長,但北方都是無人區,人口只是集中在南部幾百公里長度之內。

這樣的國家,戰鬥機起飛後,一不小心就會飛出國,根本不需要重型戰鬥機。

就瑞典來說,防禦性作戰以及有限的反攻,輕型戰鬥機就足夠了。

於是,瑞典研發了著名的鷹獅輕型戰鬥機。

鷹獅最大起飛重量只有14噸,蘇30高達34噸,F15則是30噸。

三者攜帶武器的能力上,也有很大差距。鷹獅是5噸,蘇30為8噸,F15為10噸。

航程上,F15可以達到5000公里,鷹獅只有3000公里。

可以這麼說,就綜合性能來說,當然是重型戰鬥機比較強。多出來的那些重量,不是安裝彈藥,就是安裝各種設備增強作戰能力。

然而,對於瑞典小國來說,鷹獅輕型戰鬥機就足夠用了。

最初鷹獅被設計為輕型制空戰鬥機,攜帶有限的彈藥爭奪制空權。它因重量輕,具有非常優秀的機動性。

但投入部隊後,鷹獅也可以勝任對地和對海攻擊任務。

誠然,它的載彈量比較小,但因是在本土作戰,彈藥可以及時補充,問題也不大了。

客觀來說,鷹獅是一款還算不錯的優秀戰機,但肯定無法佔到重型戰鬥機的上風。

有意思的是,鷹獅卻非常熱銷,僅僅巴西就購買了36架,連小國泰國都買了11架。

這也體現了輕型戰鬥機的作用。


薩沙


重型戰鬥機,目前就是越來越"網紅"了!只要看一個方面就知道——大國之外,重型戰鬥機也在迅速擴散,而且,已經是不可阻擋的潮流!即使是發展中國家,即使不是大國,但凡誰手裡有點餘錢,紛紛不惜狂甩重金,重型戰機買買買!畢竟重、大,就是戰鬥力,不買貴的但要買好的!


傳統分類的3代機,成本就已經論千萬美元計了,而其中重型機和輕型機,拉開差距已經很大!中輕型飛機價格便宜,使用成本也低,因此得以大賣,最典型的就是三大"網紅"——美製F-16、俄製米格-29、法制幻影-2000。後來則是三大網紅的各種改進型,以及後出現的小鮮肉——歐洲兩風"颱風"、"陣風d"。但在20世紀90年代以後,由於重型飛機的能力強、發展速度快,大量重型飛機迅速普及!新晉網紅是美製F-15,俄製蘇-27/30,以及他們的各種改型;其次是比較偏門的美製F-14,歐洲"狂風" (Tornado),除了研製國家以外,中東一些有錢燒得慌的國家有購。很快,世界一些地區扎堆出現重型機,地區大國不管是誰,手上都開始有點大牌。 下為俄製蘇-35和歐洲狂風。



重型機最大用戶,當然首推各個大國。美、中、俄三大國手上,先後捏著幾千架各種重型機。之後是歐洲,英、德、意大利三國作為研製方,及至今天還有不少歐洲"狂風",作為截擊機和戰鬥轟炸機。另外則是印度,靠買買買,坐擁11箇中隊250架蘇-30MKI!而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在強軍林立、暗流湧動的東北亞"怪物房",三大國頂在東北亞一畝三分地上,已然非常誇張。而其他兩個也頗有實力——日本空中自衛隊有7箇中隊189架F-15J/DJ。韓國有3箇中隊60架F-15K。最近韓日兩國,正在進行空前激烈的博弈,雙方空軍海軍也是劍拔弩張,兩邊都是F-15,使槍弄棒不亦樂乎,活躍得很! 下2圖就是日韓F-15!



東北亞“怪物房”,大家拿槍拿炮相互冷對峙,而炮火紛飛的中東地區,堪稱"競技場"!多國更是早早就準備好了重型機,還經常參與實戰——兩伊戰爭、海灣戰爭、也門戰爭、敘利亞戰爭……你方唱罷我登場!尤其是伊朗、以色列、沙特三大國,目前都是中東"地緣支軸",早就深深捲進爭奪的漩渦裡!三國重型機不僅參與實戰,未來活躍的空間也是最為巨大——

(1)伊朗重型機43架——43架F-14

(2)以色列重型機83架——58架F-15A/B/C/D,25架F-15I

(3)沙特重型機252架——56架F-15C,25架F-15D,67架F-15S,23架F-15SA,69架狂風IDS,12架狂風GR1

下為沙特F-15,伊朗F-14


“怪物房”、“競技場”這樣也就算了,但是在近15年內,東南亞也紛紛湊出一堆重型機。地區內一個國家擁有重型機,其他國家很快也會有,軍備競賽從不會停歇!其中,尤其是俄製重型飛機擴散特別迅速,大大加快了重型機的普及和發展速度:

(1)越南3個團46架重型機,包括6架蘇-27SK,5架蘇-27UBK,35架蘇-30MK2

(2)新加坡有2箇中隊40架F-15SG

(3)馬來西亞有1箇中隊18架蘇-30MKM

(4)印度尼西亞有16架2架蘇-27SK;,3架蘇-27SKM,2架蘇-30MK;,9架蘇-30MK2

下2圖為越南和馬來西亞蘇-30





重型機發展和擴充如此迅速,原因幾個方面。一個是空戰方面,重型機有無法取代的優勢!其載彈多、續航力強、滯空時間強、雷達更大、電子戰設備多……重型機單機來看必然更持久,而且跟輕型飛機對抗還佔便宜。輕型飛機主要是價格便宜、數量多、禁得起消耗,另外使用成本低,尤其是作戰準備簡單,容易保證完好;而且再次出動間隔短,靠著反覆不停地出動,不斷維持任務存在。輕重兩種飛機,本就需要並行發展,相互協同配合。但是你輕型飛機畢竟簡單便宜,更方便獲取,所以就更顯出重型戰機的可貴。


而更為重要的原因,是重型飛機能搭載重型彈藥,這有利於打擊敵關鍵目標!大部分戰爭衝突,參與方無不在追求"擒賊擒王"、"釜底抽薪"!打掉敵方縱深重要目標是關鍵——指揮所、通訊中心、港口、機場、火車編組站、重要橋樑……以前大家買飛機,也一直在追求縱深攻擊能力,小國家也是這樣。比如以前大賣的F-5,這麼小的飛機,還號稱是空中格鬥專用,但一直最重要方面,就是它的對地攻擊能力!因為只有這種能力,對於使用方才最重要!F-5能把3枚454千克航彈扔到500公里外,而且火控瞄準系統爆強——ISIS-N、ISIS F-195R系統、AN/ASG-29前置計算光學瞄準具,AN/APQ-153/159火控雷達……這些都是當時頂級配置!下為各國F-5。



但現在戰爭早已進入遠程火力戰!小國家拿小飛機去臨空投彈,這種作戰方式也落後了,先進防空系統面前也就是"飛蛾撲火"!於是軍事大國一大堆最先進中遠程彈藥,集中裝備到戰鬥機上,並已經或即將向全世界擴散出口,包括——

(1)歐洲聯合研製SCALP“風暴之影”空射巡航導彈,射程560公里。

(2)“金牛座”(Taurus)350P型撒佈器,射程300公里

(3)美國AGM-158A/JASSM,射程370公里

(4)美國AGM-158B/JASSM-ER,射程926公里

(5)俄羅斯Kh-59MK,射程285公里

(6)俄"匕首"高超音速導彈,射程1000公里



這種情況下,重型機優勢就出來了!重型機航電設置完備,尤其是雷達和光學系統強大,射控系統精良的,射擊遠程彈藥保障能力強大!輕型飛機設備小,看不遠,天生就差些。而且重型機帶彈能力強,不僅載重大,攜帶這些1噸起的遠程導彈,不影響其他攜帶其他荷載,飛行能力和速度也能保證。輕型飛機不一定能帶,就算帶了大導彈,空間重量一被佔用,副油箱、吊艙、自衛彈藥往往就帶不了了,還飛得極慢極笨,喪失基本能力。



正因為重型機能力強,難搞到,還特別擅長"擒賊擒王"、"釜底抽薪",自然搶手到不行!面對越來越亂的世界,大家都在扎堆刷錢買重型飛機,手裡有槍有牌,才有機會活下來!


軍事作家陳曦


即便以後的重型戰鬥機和多用途戰鬥機再多,也是不會徹底取代輕型戰鬥機的。對美國這種超級軍事大國來說都做不到,所以就更別說一般國家了。重型戰鬥機有重型戰鬥機的優勢,但輕型戰鬥機也有輕型戰鬥機的長處,歸根結底要使用操作什麼檔次的戰機,要如何搭配整個空中力量,還是要從本國實際出發。重型戰鬥機雖然好,載彈量大,航程大,速度高,但它卻不一定適合所有國家。


毋庸置疑,任何一個期待建立強大空軍的國家,都是痴迷重型多用途戰鬥機的。重型戰鬥機在自身大航程,大載彈量和高機動性速度的基礎上,具備對戰略縱深的打擊,是一個國家空軍的主力擔當。一般我們對重型戰鬥機的起飛重量定位標準是30噸及以上,而輕型戰機則不到20噸。但重型戰鬥機也不是那麼容易就可以全部得到簡單使用的,從研發成本和資金上來說,重型戰鬥機的難度都遠遠大於輕型戰機。後期的採購資金更是大的驚人,連美國這樣的國家都沒有牛逼到把自己的空軍戰鬥機全部換成重型戰鬥機,就更別說其他國家了。

類似泰國,緬甸這種小國家,根本就沒有操作重型戰鬥機的必要,而且他們這些國家也沒有這種實力。用採購一架重型戰鬥機的錢可以購買好幾架輕型戰鬥機,而且還實用,適合本國實際情況。重型戰機剛升空沒有多久就飛到邊境線的這種自然是不需要重型戰機的,泰國緬甸如此,歐洲的瑞典等國家也是一樣。世界上總有沒有能力操作重型戰機的國家,因此根本談不上重型戰鬥機會全部取代輕型戰鬥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輕型戰鬥機體格小,靈活,維護簡單容易,一般用來執行最基礎的國土防衛最適合不過了。其實這點也很容易想通,就好比美國人不會把F-22猛禽主要用作國土防禦一樣。一個成熟國家的空軍,不可能全部都是好傢伙,都是重型大威力的戰鬥機,而應該是搭配了許多不同種類,不同用途的戰鬥機。只有這樣才能夠滿足所有的戰鬥任務,一般的小任務,派個F-16出去就行了,沒必要殺雞用牛刀,非要把猛禽派出去。對於小國來說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戰鬥機,則要從本國領土等各方面進行綜合考慮,盲目選擇貴的重的不一定正確。

從戰鬥機發展來看,即使當今世界重型主力戰鬥機是絕對的主角,但各個主要國家對輕型戰鬥機的研發工作卻從來也沒有停止過。另外就是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點,有時候美國和俄羅斯這種大國退役下來的輕型戰鬥機也是有小國願意出高價購買的,由此可以證明輕型戰鬥機並不是沒有市場。未來也絕對不會出現重型戰鬥機徹底替代輕型戰鬥機這一可能,存在即合理,輕型戰鬥機也有它的獨特價值。


科羅廖夫


多用途戰鬥機恰恰是小型機的優勢。

最早的多用途戰鬥機都是小型機。最早的大型機反倒是專用的防空截擊機。

二戰時期美國的P-51野馬戰鬥機就是多用途戰鬥機。機翼下可以掛六枚火箭彈和小型炸彈。

在朝鮮戰爭中,美軍把空戰性能落後的P-80戰鬥機充當對地攻擊機使用,支援地面作戰。

原因就是一旦遇到敵方戰鬥機,這種戰鬥機改的戰鬥轟炸機可以迅速扔掉炸彈,轉變為對空作戰的戰鬥機,與敵方格鬥或者加速逃離。而當時的重型戰鬥機格鬥性能差,難以自保。

由於截擊機主要是攻擊大型遠程轟炸機,需要強大的火力和較遠的航程,截擊機都是大型化的戰鬥機。比如亞音速截擊機美國的F-89重達20噸。同期的F-84和F-86戰鬥機還不到10噸。

另一方面,除了飛機性能本身的定位。不同國家的需要和財力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很多國家沒有錢裝備很多大型戰鬥機。為了維持空中巡邏的密度,就要有一定的數量。同樣多的錢,小型戰鬥機的數量才能滿足需要。而且很多小國家面積狹小,大型戰鬥機的航程大不是優點,反倒是缺點。造成性能浪費。

戰鬥機多用途化是發展方向。小型機多用途化一直都在進行中。多用途小型機很有市場潛力。


一葉楓流O靈似舞妖


如果僅僅從技術角度來講考慮問題的話,那麼當然可以把輕型戰鬥機淘汰了,可惜實際根本不可能,也沒有試圖這麼趕過。現代戰爭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僅僅考慮技術問題,太過於片面,那是要犯錯的。僅僅因性能更好,就做出淘汰輕型機的決定,壓根就沒有出現過,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出現重型機一統天下的局面,沒有哪個國家有過這個的想法,也只有在這個問答中,有人能提出類似的問題吧!

戰爭不是僅僅看看裝備參數就可以的,相當複雜的,需要多種不同的裝備,輕型戰機也擁有自己的優勢,也有自己的特點,不能簡單的就是淘汰不事。

重型機看似性能更為先進,但是也存在著許多問題,比如:成本非常高,許多國家根本就買不起,也裝備不起。連美軍都不可能完全裝備重型戰機,也不得不以低成本為目標,搞出了f35戰機,至於其他國家更不要想了。

輕型戰機性能差的理論,實際只是一種對比的結論,而不是真正的性能差,通常來說,輕型戰機只是在載彈量航程等方面,但是在機動性等方面也有為不小優勢,不是完全一無是處,尤其是成本低的便宜,所以許多國家選擇輕型戰機,而不是重型戰機,現在目前重型戰機雖然受關注,但是輕型戰機的市場更為廣闊。

戰術應用的靈活性等角度考慮,輕型機也是不可靠忽視的,事實上,輕型戰機的發展從來就沒有停止過。


南國軍情


當然不會,畢竟如今很多國家連米格21這種老爺機都是寶貝疙瘩,能購得到一架F16級別的輕型戰機已經高興的不得了了。雖然重型戰機有著航程、載彈量等方面的優勢,但是也並不代表著輕型戰機就一定會被淘汰。

最關鍵的就是需求問題了,重型戰機對於大國來說是很重要的一種戰機,大航程才能保證能保護整個國土,比如當初我國選擇蘇27而不是米格29就是因為當時米格29航程遠低於蘇27,而我國的現實防空壓力有很大。同時,大載彈量能減少出動次數,僅屬少量架次就能完成任務。

但是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價格,重型戰機普遍價格要遠高於輕型戰機,而即使是大國也沒有那麼多的資金去全部購買重型戰機。比如當初美國搞F16項目,就是作為F15的一個搭配,而實際效果是有目共睹的,F16堪稱是世界上最成功的輕型戰鬥機。

輕型戰鬥機成本低、製造難度小,而且日常使用花費也更加低廉,所以還是有很大的生存空間的,完全可以作為重型戰機的一個補充,用於諸如巡邏、警戒等這些任務,而且其對地攻擊、制空作戰的能力同樣不弱。

而且輕型戰機由於成本更低,對於對於一些小國很有吸引力,而大國在研製裝備時肯定會考慮外貿需要的,比如我國的外貿戰機FC1梟龍就銷往多國,瑞典的JAS39“鷹獅”也是如此,所以輕型戰機還是會不斷出現的。


前沿陣地


裝備什麼樣的戰鬥機是要根據使用國家的具體情況而定,對於一些小國家土地面積很小,使用重型戰鬥機是極其不方便的。每個國家的經濟實力很大的差距,一些經濟不寬裕的國家來說是用輕型戰鬥機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其實這個問題就跟汽車一樣,不是人人都用得起寶馬奔馳的。戰鬥機的使用也是如此,需要根據每個國家的事情況來做調整。戰鬥機的研製也不是每個國家都能夠完成的,包括隱身戰鬥機的研製是大國才有的能力。


實際上目前階段戰鬥機不全都是重型的,其中就有不少輕型戰鬥機包括F-16的等,這些戰鬥只和重型戰鬥機可以做到高低搭配。在美軍序列中F-15還是相當重要的。

未來隱身戰鬥機包括美國的F-35,中國的殲-20戰鬥機俄羅斯的蘇-57等都是重型戰鬥機。但是也有許多國家的研製中心的隱身,戰鬥機包括印度,土耳其和韓國等。所以說未來戰場不全都是重型戰鬥機的天下。


航空視界


首先還是要先明確下這個輕型的概念。

F16一直被歸為輕型戰鬥機,但其實該機的最新型號已經有差不多20噸的最大起飛重量。放在以前,這已經是一架重型機的標準了。類似的還有F35,其實也可以算是輕型機。這些輕型機也一樣具備非常先進的性能。比如F35就具備隱身能力和強大的多任務作戰能力。那麼這些戰鬥機就具備了和重型戰鬥機協同作戰的能力。

雖然未來重型多用途機代表這最高端的航空科技,但是也同時帶來了高昂的採購價格和使用成本。所以如果全部採購重型多用途機會嚴重佔用大量的資金,而採購的數量過少又會引發戰機整體數量不足。

所以weilr各大國空軍,都將以輕型機為主要裝備,只有特別重要艱難的任務才會用重型機來做。對於大量簡單且無需過高要求的打雜任務來說,輕型機不僅能完成任務,自身採購單價便宜還能使部隊獲得儘可能多的數量,何樂不為呢!


走近哈佛


是發展重型多用途的戰鬥機,還是發展輕型戰鬥機,或且兩者全都發展,只是側重點不同。

一般中等以上強國,有了一定的經濟實力,會逐漸追求發展攻守兼備的空軍,除了發展一定數量的重型多用途戰鬥機以外,適合本土防空作戰的輕型戰鬥機,也是不可或缺的。

對於大都數有志於發展本國空軍,但國家實力有限的中小國家,則價廉物美的前線輕型戰鬥機,可能就是他們的首選目標。所謂重型戰鬥機,就是體量相對較大,航程相對較遠,載彈量相對較高的戰鬥機,具備一定的縱深打擊能力,在各國空軍當中,屬於比較高檔的機種,也是空軍的作戰主力。

基本上採用的是雙發雙垂尾的佈局,航速快、航程遠、攜彈多,但建造成本非常高,一般小國空軍軍費有限,很少會擁有此類重型戰鬥機。

而輕型戰鬥機,相對重型戰鬥機,體量要小許多,大都是單發單座佈局,除了飛行速以外,一般航程、載彈量、作戰威力等,都要遠遜於重型戰鬥機,製造成本採購單價也相對重型戰鬥機要便宜許多,是經濟實力有限的中小國家空軍的標配。

綜上,重型戰鬥機和輕型戰鬥機,適合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空軍使用,即使在重型戰鬥機越來越受重視的當下,輕型戰鬥機也不會被淘汰,因為輕型戰鬥機特別適合經濟實力有限的中小國家空軍實施本土防空作戰。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


國平軍史


重型姬:大國重器,屬於貴族產品。其優勢大載彈量,大航程,以現在的情況。中,俄,美,印,日本是唯一有需求而又裝備的起的。巴西,加拿大,雖有裝備條件,卻沒有裝備需求。

英國,法國,德國澳大利亞都只能靠中型姬填充。其中法國雖然有骨氣,但銀子太少,發展出能在大載彈量和大航程切換的中型姬已屬不易。

只於其他國家中型姬都是高端機,輕型姬才是主流。

最後窮國靠教練機來支撐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