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江蘇要聞及抗擊肺炎快報

每日播報

江蘇省:截至2月3日24時,確診病例308例,其中,重症病例2例,出院病例8例

密切接觸者5287人,已解除醫學觀察483人,尚有4804人正在接受醫學觀察


>>>吳政隆主持召開省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會議暨視頻調度會議

2月3日下午,省長吳政隆主持召開省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會議暨視頻調度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疫情防控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傳達貫徹中央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下發通知精神和省委書記婁勤儉的批示要求,進一步科學研判形勢、強化防控措施。

會議指出,前一段時間,全省各地各部門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按照省委統一領導、統一指揮,同舟共濟、團結一心,狠抓落實、連續奮戰,疫情防控工作富有成效。同時也要清醒看到當前形勢的嚴峻性、複雜性、艱鉅性,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持底線思維、強化風險意識,決不允許有絲毫麻痺和僥倖,以更嚴要求、更硬措施、更實作風,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會議強調,嚴防疫情蔓延,關鍵在於管住人,要採取更加嚴格措施防輸入、防擴散。要通過強化聯防聯控、群防群治的措施,進一步管控好流動性以及重點人員、重點群體、重要場所,特別是交通工具、交通設施、商場、農貿市場等,必須全面加強衛生防疫工作。要嚴格落實“早發現、早報告、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要求,全力做好隔離觀察和醫療救治,針對重症病例、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分類施策、科學救治,盡最大努力救治患者,同時要加大醫院和醫務人員安全防護力度。要全力保障物資供應,通過增加供給、擴大進口、精準調度,確保疫情防控需要;認真落實“米袋子”“菜籃子”責任制,保證群眾生活物資需求;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市場秩序,穩定市場預期。要優化細化深化錯峰返程方案,周密部署落實防控措施,黨政機關事業單位人員按規定返崗,有序組織好企業復工、學校開學。

會議強調,疫情防控是當前最重要的工作,抗擊疫情正處在十分關鍵的時期。各地各部門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進一步加強領導、壓實責任,齊抓共管、履職盡責,做到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大力宣傳引導,廣泛動員群眾;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戰鬥堡壘和廣大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以身作則、以上率下,敢於擔當、善於作為,堅決杜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團結帶領廣大幹部群眾全力投入戰鬥,以堅決打贏防控疫情阻擊戰的實際行動和實際成效踐行好“兩個維護”。

省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在主會場參加會議,王燕文,張敬華、藍紹敏等各設區市主要負責同志以及各縣(市、區)負責人、各地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在分會場參加會議。


>>>專家:近期要特別警惕發生聚集性疫情

隨著春節延長假期接近尾聲,大家將陸續返回工作崗位,這對疫情防控會帶來哪些影響?一個春節不見面了,老同事老朋友能一起吃個飯嗎?無症狀感染者會傳染他人嗎?3日,記者採訪了省衛生健康委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專家組成員、省疾控中心急傳所所長、主任醫師鮑倡俊。

問:我們注意到近期多地通報有聚集性病例發生,引起大家的關注,江蘇省的情況怎麼樣?

答:大家可能注意到,最近全國各地的病例通報中的有一些新特點需要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比如有一些省份陸續首次通報了社區傳播病例,有的省份通報了幾十起因為聚餐、同事聚會引發的聚集病例。當前是疫情防控的關鍵階段,大家將陸續返回工作崗位,現階段要特別注意防範社區病例傳播、聚集性病例傳播。從江蘇目前情況看,江蘇省現在也有聚集性病例發生,例數在增加。

問:不少單位已經開始上班了,經過測量體溫正常的同事們好久不見,這時候能聚餐嗎?諸如此類的聚集性活動能不能約?

答:肯定是不能約!江蘇省已經出現多起因為聚餐、共同乘坐同一輛車去購物或運動出現的多人感染;還有因為一起打牌造成了聚集性病例。因此我們再次呼籲:不要集聚,要做到儘量不出門,出門乘車開窗,少到密閉通風不良的公共場所,減少公共部位的接觸,回家先洗手!

另外,近期特別不要去麻將館!打麻將本是一種常見的娛樂方式,但多數麻將館空間狹小,通風不好,有還開著空調,麻將館裡的空氣質量更糟糕,這個環境很適合新型冠狀病毒的生存。江蘇就發生了這麼一個案例,一個新型冠狀病毒病例從貴州經武漢回來後,多次到社區的老年活動室打麻將,最終感染了十多名“麻友”。我們再次呼籲,目前是疫情防控關鍵階段,大家千萬不能掉以輕心,不能有任何僥倖心理。這時候任何聚集性活動都不約,才是對自己、對家人、對他人、對社會高度負責的表現。


>>>

連線江蘇援鄂醫療隊 | 好消息接二連三!又有多位病人出院

2月4日·江蘇要聞及抗擊肺炎快報

好消息一個接著一個!“今天,我們支援的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呼吸五科有八個病人經過我們和當地醫務人員不懈的努力和精心治療,已經完全治癒,順利出院”,2月2日晚,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援湖北醫療隊員秦湧副主任醫師開心地告訴記者,據其介紹,這八個病人包括當天早上出院的兩位病人。

八個病人中最大的60歲,最小的21歲,經過江蘇醫療隊和當地醫務人員不懈的努力和精心治療,均已完全治癒,順利出院。秦湧說,相比較而言,年齡大的病人併發症多恢復得也較慢,但隨著這8個病人治癒,“堅定了我們治癒年老體衰、病情危重病人的信心,直至取得這場阻擊戰的最後勝利!”當天武漢的天氣並不好,飄著濛濛細雨,顯得陰沉溼冷,但秦湧說,因為這八個病人出院,大家的心情完全沒有受到天氣影響,“我們的心是晴朗的,感到開心、幸福!看著八個病人出院時露出開心的笑容對我們連聲道謝,我們的心裡比蜜還甜!”。


>>>最美逆行者丨揚中市疾控中心技師用日記記錄援鄂生活

揚中市疾控中心檢驗科副主任技師丁詠霞,三次申請,成為揚中首位援鄂志願者,於2月1日凌晨抵達黃石。這是她2月2日的日記:

今天是忙碌的一天。

一整天,實驗室一共檢測了213份樣本。送過來的樣本來自各個醫院,我們需要完成登記、編號、配製PCR檢測試劑等前期準備,還有樣本檢測和留存,工作量還是蠻大的。所以,我們兩個組輪班在實驗室內、實驗外開展工作,半天一輪。遇到晚上有急樣,就兩個組輪著來。

我們的檢測工作,在所有樣本留存以外,陽性血清還要進行分樣留存,一份分成三份,由於陽性血清樣本的打開可能會產生氣溶膠,所以存在較高的風險。不過請大家放心,完成這些流程的時候,我們會嚴格按照操作規程,時刻保持最高警惕。

現在我們的一日三餐都在疾控中心解決,中午會從實驗室出來吃個飯,簡單休息下再進去。出來一趟,一套防護服就不能再用了,所以我們喝水很少,早上倒的一杯水,到了晚上還有大半杯,就是為了減少不必要的進出,節約防護成本。

早上7:30 從賓館出發,晚上回來的時候8點多了。從中心走過來,差不多15分鐘就到了。賓館的環境、條件還可以,但是沒有服務員,只有總檯一個人,換被套、換毛巾需要自己動手。

一天下來,我的總體狀態還不錯。明天,還要加油!


>>>戰疫先鋒 | 疫情退了,我們好好看春天

2月3日,徐州市鼓樓區牌樓街道鼓樓花園社區大門外排查森嚴,社區書記駱婷和幾名黨員志願者嚴實佩戴口罩,手持消毒噴壺,逐一查問著駛入小區的車輛,並向居民和路人發放他們事先分裝好的84泡騰片。

“出門一定要戴口罩,平時勤洗手,消毒片用水稀釋後要在家門口和樓道里噴灑。”雖然口罩遮住了面龐,駱婷熱情又飽滿的聲音卻一刻未歇。不時有居民從她和志願者們手中領取口罩和消毒片,遇到老年人時,駱婷更是耐心地向其反覆解釋此番防疫的重要事項。難以想象,這是駱婷丈夫遭遇車禍昏迷未醒的第13天。

1月21日下午,街道召開會議部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駱婷便開始陀螺般地忙碌。她帶領社區所屬網格員、黨員中心戶們事無鉅細部署社區疫情防控工作,日以繼夜幹了兩天,渾然不覺已是1月22日晚上11點。就在此時,她接到了交警隊電話,被告知愛人參加完年會回家途中出了車禍,正在醫院搶救。

“我一下懵了。”駱婷神思恍惚地趕到醫院。凌晨4點,重傷昏迷的丈夫終於被推出手術室,醫生的一句話更讓她心驚膽顫:“傷得很重,過來看看吧。”“什麼時候能醒過來?”駱婷顫抖地問。“先保命。”聽完醫生的回答,平日裡堅強樂觀的駱婷再也無法控制自己,淚如雨下。

1月23日晚上,丈夫因腦出血又進行了第二次手術,駱婷一夜無眠守到天亮。一邊是昏迷不醒未脫離生命危險的愛人,一邊是當前嚴峻的疫情防控工作,她深知,這個重要的時期單位和組織需要她,社區裡的5660名居民需要她!

擦乾眼淚,把醫院裡的丈夫託付給家人,1月24日早上8點,駱婷又回到了社區崗位上。

區裡和街道得知她的情況,各級領導多番關懷予假,可駱婷的一番話說服了所有人:“我在這裡工作了17年,每家每戶的情況都如數家珍。再說老百姓們認人,一些監督工作這時候換了新面孔開展起來肯定費力。我的愛人有我家人照顧,身為社區的黨委書記,我有責任必須來!”

在這段艱難的時期裡,給予駱婷最多信心與鼓勵的,是抗疫戰線上眾志成城的同事和居民。“婷啊,俺弟好點沒?錢夠不夠用,有困難別跟戚大姐客氣!”“駱書記,剛才在小區網格群裡看到你的信息,這麼晚別太累,一切都會好起來!”“主任,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就說話,警組永遠是你孃家人!”

懷揣責任和溫暖,駱婷和街道、社區的“戰友們”衝在一線配合無間,一次次消毒細緻入微,一遍遍宣傳不厭其煩,一戶戶保障全力以赴。她告訴記者,丈夫一直支持她的工作,社區是他們的家,等疫情退了,她還要陪他在這裡好好看春天。


>>>真心英雄丨抗擊疫情一線夫妻:10天碰見一次面,見面沒超10句話

“10天了,我真的好想你……”2月3日,在宿遷市泗洪縣界集鎮境內的省道一個卡口,身穿隔離服的醫生許慧緊緊地擁抱著丈夫楊兆輝。

2月4日·江蘇要聞及抗擊肺炎快報

楊兆輝是一名共產黨員,他和許慧都是泗洪縣界集東方醫院的職工。對於丈夫的工作性質,許慧早已習以為常,小女兒今年6歲,而丈夫只陪伴過她一個除夕。

1月25日,當楊兆輝接到上級領導的任務安排後,卻沒有勇氣對許慧說。原來今年,楊兆輝早早地就與同事換了值班時間,準備正月初二就帶著許慧和孩子回山東老家,同父母過個熱鬧年。萬萬沒想到的是,大年三十上崗後,就一直沒有回家。

“老婆,現在疫情又嚴重了,今年不能陪你和孩子回山東過年,對不起哈!”楊兆輝思慮再三還是決定給許慧編了一條微信。“我不敢給她打電話,怕她擔心。”楊兆輝說。

“老公,我也主動申請加入阻擊疫情隊伍,家裡兩個孩子都安排給爸媽了,放心吧,你自己安心工作。”看著許慧發來的微信,讓楊兆輝既安心又擔心。

許慧被安排在界集鎮卡口,楊兆輝則被安排在距離界集鎮 50多公里的雙溝鎮卡口。一南一北,他們每天各自在卡口工作近12小時,吃的是泡麵或者盒飯,輪崗休息則是在臨時搭建的集體宿舍房。

“從大年三十到今天,我們夫妻倆就一直用發微信、打電話的方式聯繫。”許慧說,他們約定:再忙,每兩個小時都要相互報個平安。

2月3日,因雙溝卡口缺少醫療物資,卡口負責人安排楊兆輝到界集卡口接運調配的醫療物資。在界集鎮設立的14個卡口點上,他竟然碰到了愛人許慧。許慧緩過神來顧不得害羞,趕忙跑過去緊緊擁抱丈夫。

“好了,趕緊放開呀,那邊等著要這些物資呢!”他們相擁雖然不到一分鐘,但夫妻倆分開時都開心地笑了。

“老公,聽說你剛檢查了一輛鄂A牌車輛,情況怎麼樣?有點擔心你。”

“不用擔心,只是牌照而已,司機實際上一直在泗洪,倒是你,記得做好防護。”

“放心,我們每一個環節都很注意的。”……


>>>真心英雄丨連雲港這個家庭旅遊回來捐了3092只口罩

口罩是現在疫情防控的珍貴物資。2月2日,一個“臨時黨小組”將他們個人購買的3092只口罩全部捐贈給連雲港市疫情防控一線的醫院和醫護人員。這個“臨時黨小組”就是連雲港供電公司員工王磊一家,3092只口罩是他們從4000公里外的尼泊爾“背”回來的。

這個春節在尼泊爾旅遊的王磊一家,時刻關注國內疫情情況。王磊妻子宋云云是連雲港市衛健委海州區婦幼保健所員工,常年從事醫護工作。他們主動與各自所在單位相關負責人聯繫,瞭解防護物資的供應與需求情況。王磊的父親王海明是一位擁有43歲黨齡的退休老黨員,在得知國內口罩緊缺後說:“走,我們買口罩帶回去!能幫多少是多少。”均是黨員的王磊夫婦立即“響應”號召,就這樣一個“臨時黨小組”就成立了。

此後,他們一家直接從尼泊爾“風情遊”切換為口罩“購物遊”,他們每到一個城市就仔細甄別尋找合格口罩的商鋪,先後前往加德滿都、奇特旺和博卡拉三座城市,克服語言溝通的障礙,仔仔細細與店家確認口罩的貨源並打包,一週的時間他們購買到3092只口罩。

1月31日,一家人齊心協力拉上裝滿“寶貝”的旅行箱登機返連。在飛機上,“臨時黨小組”一致決定,落地後由宋云云聯繫相關醫療機構,將這千里之外帶回的3092只口罩全部捐出。


>>>走進常州三院負壓病房,她們聽到了患者太多感謝……

鼠年春節,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所有人的計劃,作為常州地區唯一承擔定點收治任務的醫院,常州三院第一時間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開設發熱門診,啟用負壓病房,緊急收治患者,年初一開始全部取消休假、全員上崗。

第一批醫護人員也隨感染科主任徐天敏進駐負壓病房,義無反顧地站到了防控疫情“最前線”。接到趕赴一線的命令,她們都經歷了什麼?我們走近負壓病房的護士姐妹們,瞭解她們的心路歷程。

人物:吳恰 “90後”臨床護士

她說:“此刻,我有點狼狽,但感覺很值得。”

2月4日·江蘇要聞及抗擊肺炎快報

1月23日,第一天進入負壓病房,吳恰就接連遇到兩個新病人,等一切安頓好之後,已經是下午2點多了,她才想起來還沒吃午飯。

“我從沒想過有一天會裹著嚴嚴實實的防護服,在一個隔離病房裡,和一些特殊的病人打交道。”就像許多愛美的姑娘一樣,吳恰也希望每天打扮得清清爽爽地上班,穿著漂亮的護士服,戴著燕尾帽,穿梭在整潔明亮的病房裡。

而此刻,汗水、口渴、尿憋、疲憊……讓她有點尷尬;脫下防護服、護目鏡和口罩之後,溼噠噠的襯衣、凌亂的頭髮,還有臉上一道道的印痕,讓她有點狼狽。

她說,能夠呼吸兩口新鮮的空氣,已經覺得非常幸福。

對於經歷過這次艱難和挑戰的她來說,在戰鬥的最前沿陣地接受考驗,將是最值得自豪的事情。

人物:蔣靜 “80後”臨床護士

她說:爸媽,謝謝你們,給我勇氣!

2月4日·江蘇要聞及抗擊肺炎快報

被選為第一批醫護人員進入負壓病房抗擊疫情,蔣靜坦言,是家人給了她莫大的信任和支持。

從接到命令的那一刻起,蔣靜唯一放心不下的是父母,怕父母反對,怕他們日夜為她擔憂。懷著忐忑的心情,最終,蔣靜還是把這件大事告知了父母。讓她有點意外的是,爸媽聽到這個消息,稍微遲疑了一下,一句責怪的話都沒有說,只是拉著她的手,仔細囑咐她:“保護好自己,我們等你平安回來!”

蔣靜回憶道,其實當時爸媽聽到她要進負壓病房的消息,眼裡寫滿了猶豫、不捨和掙扎,他們心裡一定有一千、一萬個不願意。

爸媽的理解和支持就是她出征的勇氣,為了無數和她的爸媽一樣的父母的安全,她毫不猶豫地投身到抗擊疫情的最前方,成為守衛第一道防線的戰士。

人物:王科芳 “80後”臨床護士

她說:“患者對我說,不希望你們任何人被感染。”

2月4日·江蘇要聞及抗擊肺炎快報

第一個自告奮勇“上前線”的護士叫王科芳,她既是黨員,也是專科護士,還是一名護理骨幹。問她在負壓病房工作苦不苦?她說苦倒不覺得,感動的事情有很多。

有一個女孩給她的印象特別深刻,“她在這裡接受隔離治療,卻操心著我們的安危,她說不希望我們任何人被感染。”這個女孩反覆叮囑醫護人員要注意防範,每次做護理操作,她總是主動協助做好準備,還一再說“謝謝”,似乎想為醫護人員分擔一些辛勞,表達一些感激。

同事們都被這名有點不一樣的患者感動,雖然口罩遮住彼此的面孔,但這樣一份珍貴的信任,卻讓負壓病房裡醫患的心更親近,讓醫護人員更增添了抗擊疫情、戰勝病毒的信心和力量。

人物:唐夢姣 “90後”臨床護士

她說:“我不是在孤軍奮戰,我們有一大群支持者。”

2月4日·江蘇要聞及抗擊肺炎快報

穿著笨重的防護服,戴著悶氣的N95口罩,還有特酷的護目鏡,唐夢姣感覺自己就像要登月的宇航員。但嚴峻的現實告訴她,這是在負壓病房,在與看不見、摸不著的病毒戰鬥,她要與臨時組建的戰友們全力以赴抗擊這場席捲而來的疫情。

“我們不是孤軍奮戰,我們身後還站著市委、市政府和全市的老百姓,站著醫院各位領導、同事,他們時刻牽掛、關心、幫助著我們,他們的支持真的很給力!”

小唐說,病房裡有個老婆婆總是默默流淚,她安慰了好久,告訴她“這場疫情讓我們聚在一起過年,也是一種緣分”。

還有許多朋友、同學看到宣傳報道後,也紛紛向唐夢姣隔空喊話:“你要保護好自己啊!”“加油!等你回來。”


>>>科普連連看Vlog | 預防千萬條,出門get這幾條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