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吹不黑!現在所有國產的汽車,對比美日韓德合資車(進口車除外),究竟處於什麼水平?

三國曹阿瞞


大家好,我是大嘴車咖,專注汽車領域十餘年,最前沿的汽車商業資訊,最靠譜的答疑解惑,客觀,真實的愛車妖怪。

1972年,尼克松訪華,國產紅旗火了。尼克松和眾人乘坐紅旗轎車,去參觀了八達嶺長城。全世界的目光聚焦於此,中國製造的汽車第一次驚豔亮相。

改革開放後,國家堅定籌辦重型汽車廠的方針上馬,結合當時的國際環境和經濟形勢,最終決定以“合資經營”的方式引進國外著名汽車企業。1984年10月10日,中汽總公司和德國大眾簽署合資車廠合同,中國汽車“合資發展”的戰略正式拉開序幕,奠定了未來30年中國汽車行業的基本面貌。

中國人對於合資的想法很單純:用市場換技術。轉眼30餘年,市場已經做大(2019年中國汽車保有量到已經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技術得到了嗎?

依賴

看清國產品牌發展現狀並不難,從各大車企(廣汽、上汽、一汽)的財報來看,合資品牌依然是支撐企業利潤的支柱。

車企在合資建廠中獲得的一些技術後獨立出來的自主品牌生存依舊困難,銷量不好,很難盈利。

最近10年,中國汽車引起世界的廣泛關注來自於資本的運作,收購各類傳統汽車品牌的新聞不絕於耳。通過收購而買斷技術,這並不為過,畢竟國家實力強盛了。但國內車企依舊沒有把這些技術轉化為現實,核心部件沒有得到市場認可,很多國產車上還是裝配的合資的發動機、變速箱,並以此為賣點。

代差

目前世界先進車企都已經進入模塊化造車的新紀元。德系大眾的MQB和日系豐田的TNGA平臺都分別代表了這一造車理念。近15年來,國內汽車市場銷量飛速增長,傳統造車方法往往讓車企在達到空前規模時無法兼顧所有車型,從而容易引發嚴重的質量問題。加之市場競爭激烈,利潤下降,車企迫切地需要一個可以靈活拓展的車身尺寸的平臺來模塊化造車。這樣做能節省開發和生產的成本實現車價下降,進而更準確地留住市場;也能讓車企實現“精益生產”,從整個環節提高零部件通用率。

反觀國內的汽車品牌,依舊停留在外觀,內飾,配置等方面。外觀都是聘請世界頂級大師設計,絕對好看;內飾必須要一塊大觸屏充當科技感;配置一定要豐富,有carplay就絕對不用藍牙。這一切彷彿都跟前些年的韓系車一樣,務虛不務實,何況又不具備韓系汽車自主研發的能力,現在韓系混成什麼樣,大家都看到了,國產車還不覺醒嗎?

希望

在全球環保共識壓力的促進下,新能源汽車成為“急先鋒”。在這場能源變革的風暴中,美國的特斯拉走在了世界前列。但是國內的民營車企奮勇直上,正處在後發而先至的趨勢中。

2017年全球銷售150萬臺新能源汽車,其中有一半是在中國。而在中國,又是國產自主品牌(比亞迪、北汽)頂起了這片天,在他們的背後,還有寧德時代,福耀玻璃等優秀的汽車零部件生產商,還有完備的基建設施和國家層面的大力支持。

過去的100年,燃油車的時代我們追趕不及,在創新變革的今天,中國人卻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在新能源的土壤下茁壯成長。這一刻,自主品牌迎來全新的局面。未來的中國汽車工業,也將走向成熟的那天!


大嘴車咖


13年駕齡,開過幾十種車,去年年底開始考慮給老婆買臺車接送孩子用,當時家裡一臺混雅,一臺570。考慮20以內的合資,試駕了標誌本田豐田就那樣吧,魏派哈佛長安配置高底盤舒適厚重隔音比合資好,動力更強內飾更好。缺點是動力總成標定不成熟,因為這個靠經驗積累,當然油耗也高。然後開了吉利ge很驚豔,開始對吉利感興趣了。其實我一直開本田,7-8代2.4雅閣,rb3奧德賽。

ge好看坐進去豪華大氣舒服,銷售多次邀請試駕就開了輕混,這一開不要緊,不僅行駛質感比我雅閣強,加速能力也不差。高轉速引擎聲浪比十代雅閣都好聽,是那種有節奏的咕嚕咕嚕聲,我家老奧迪2.4就這聲音,而且比雅閣聲音純淨,音量也更低!配置和設計就不說了,大家都看得到,價格又低,隔音完爆雅閣凱美瑞,隔音和座椅舒適性和皇冠比都強,我朋友車就是皇冠,然後就在糾結phev和mhev,品牌基本就吉利了,也打算試駕其他國產,其實就是對國產另眼相看了,但是試駕了哈弗和魏派,長安的cs85,奇瑞的瑞虎8這些以後都不滿意,最後目光又回到吉利身上,老婆相中了繽越那小車還有chr的外觀,也試都去駕了,繽越任何時候給油就抬頭給油就竄,內飾的用料很一般,畢竟很便宜,但是設計做工都很棒,空間很大,配置很高還很實用,還有nvh這些的都比chr強。就準備買繽越了。然後看見星越上市。又去試駕,星越的舒適性不如博瑞ge,但是駕控感受很好,而且是SUV車型老婆比較偏向於這種車。就買了星越。開到現在。真的很滿意。噪音很小。方向盤手感很好,座椅很舒服,配置很高還都很實用,而且開起來低扭很棒,爬高架超個車什麼的,兩千轉左右就已經有非常充足的扭矩了,我特別喜歡這種幾乎沒有什麼聲音,但是就能輸出很強的動力的感覺。引擎拉到三千轉聲音都非常小。雖然只是1.5t版本沒有那臺2.0t那麼猛,但是在運動模式下中高轉速依然有很棒的推力,中低轉速的扭矩釋放給人很爽快的感覺,開起來主觀體驗比2.0t的還要輕快有力,48v實際感受體驗真棒。

還有領克當然更好!所以國產車全面完善高級好開的就是首選就是領克,其次吉利星越和ge。這幾款車比同價位合資強很多,比同檔次合資高級感更高,底盤調教水準彷彿間,動力總成標定水準比大眾強。實話實說,不信就自己去體驗。最好反覆對比試駕。星越視頻我也發了,感興趣自己看吧。



頁sure


怎麼說呢,國產車三年之內沒問題,三年以後開始小問題不斷,但都不是大問題,比如剎車吱吱響,電動車門下不去,或者下去上不來,耗油增加,諸如此類的,我第一臺車是比亞迪L3,就是這個情況,別碰,好戲在後頭,四年換掉,頂賬給裝卸工,人家跟毛驢子一樣用,有次拉瓷磚40件的30✘45#差不多一噸,輪胎都快碰輪轂,就那樣用,又用了三年,車門下不去,用力一摔,再按,下去了,剎車嘰嘰叫,沒事,只要剎得住,人家維族人就喜歡聽那個聲音,說這樣顯的車猛,總之國產車三年以後是不怕用,只要你敢用,能不斷給你驚喜。至於合資車,我第二臺是頂賬的CRV,第一批那種,長尾巴的,不像後面改型尾巴像被切一刀,拿到手人家開了兩年四萬公里,我又開四年,快二十萬公里,除了掛擋離合有點異響,沒啥問題,不過同樣CRV,16年我隔壁買的新款,兩家兩臺差一個月買的,才開一年,一鍵啟動就壞,又開一年,車門鎖不了,隔音好像也沒我的好,結論是合資車降價之後好像質量也跟著下降,前年十一月又換一臺,途觀L,也是剛出來就買,現在為止還不錯,說真的,加滿油,跑九百多公里,備用油顯示還可以開一百公里,說出來我老鄉都不信,有次我加滿油,從和田跑到庫爾勒,934公里,黃燈開始亮,我拍照給老鄉看,他才相信。總之車自己用著合適就行,買東西只要買了,只要自己在用,不必計較那麼多!


壞老頭56348678


你開合資車壞了,沒人說你,如果開國產車就有異樣眼光了,本人開了8年多第一代1.8的帝豪,動力隨叫隨到,除了正常保養,換過內扣扳手,電池,雨括器,沒換過什麼節10萬公里賣了,當時看了,科魯茲1.6不到2000轉就不行,.我10年敢買國產車,現在還有好多人沒醒,花10多萬買個合資車,還挺美,


4422183352


國產車感覺挺好的,我小叔買的吉利博越兩年半了,正常保養,一點毛病都沒有,而且在陝西、甘肅、四川之間來回跑,動力也好,有一次冬天在甘肅的一段上山路,有點積雪,很多車跑不起來,我小叔開著把很多車丟後面了,我今年也提了一臺星越,開著感覺挺好,動力足,內飾也高級,唯一感覺不好的就是市區油耗有點高,我開都到12個了,高速差不多7個左右的油還行,不過身邊都說合資車好,買車還是要自己喜歡


6雪域6


目前自主品牌對比眾多合資品牌之外究竟處於一個什麼樣的水平呢?我們今天就來好好聊一下。

國產車的進步有目共睹

其實和合資車型比起來,國產品牌這些年的進步的確是有目共睹的,在十多年前國內汽車市場剛剛開始快速發展的時候,眾多自主品牌的車型還談不上競爭力可言,在合資品牌面前,這些車型只能依靠不成比例的低價在夾縫當中求生存。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如今的國產車在產品力上已經做得非常到位了,在和合資競品的對比中,它們已經多少具有正面硬剛的實力了,無論是傳祺GM6、吉利星越、領克03還是紅旗HS5都是同級別當中產品力非常棒的車型,如果我們拋去品牌問題單純坐在車裡感受的話,你可能會覺得這些國產車型和合資品牌比起來也是有可取之處的。

國產車還處在合資品牌的上一個階段

但是如果我們再較點真的話,我們就會發現,其實和合資品牌比起來,國產車還處在發展的上一個階段,如今的合資車已經跨過了比拼外觀內飾甚至是單純賬面參數的階段,而是進入到平臺化架構化的時期,此時我們更會看某一個品牌在它的最新架構下提出什麼理念,在這種理念之下造出來的車型會有什麼樣的特徵。

而我們反觀自主品牌,基本上都還在比拼哪家的發動機動力強、變速箱檔位多以及誰的配置更高。這並不意味著這些參數在如今這個時代就不重要了,相反這些參數依舊重要,只是和合資品牌比起來,有一種人家已經進入酷睿時代了而你還在奔騰時代徘徊一樣,儘管你的主頻再怎麼高,和別人還是有代差。

除了造車理念之外,其實我們從一個方面也可以側面印證出自主品牌目前所處的水平。近些年自主品牌都已經開始在外觀顏值上做文章,無論是自己培養團隊還是從外面請大牌設計師,不同的路線都有著同樣的目標,那就是在吸引人的地方做到位。而同樣的事情其實四五年前韓系車就已經做過了,原本銷量不佳的韓系車在顏值提升了之後銷量暴漲,而韓系車在合資品牌當中只能算是二線的存在,因此在合資品牌面前,自主品牌現在玩的其實都是人家已經玩過的。

自主品牌要追上合資品牌還有幾十年的路要走

我們要肯定自主品牌這些年來的飛速進步,這一點在之前我試過的眾多自主品牌車型上都是有體現的,我們也不能因為自主品牌在造車理念以及技術方面的暫時落後就徹底否定他們,任何事物的發展都需要時間,這是無法避免的。特別是在已經發展了幾十年上百年的合資巨頭面前,我們的自主品牌要追上他們沒有幾十年的快速發展是不現實的,作為消費者我們應該放平心態,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買自己能買得起的最好的車,而不用刻意去管它是自主品牌還是合資品牌。

讓事物在原本的道路上發展,不刻意拔苗助長才是最好的方式,車如此,人亦然。


以上


當然,大家也可以直接點擊關注我的頭條號:@汽車三國 ,查看更多更全汽車資訊以及評測文章


汽車三國


現在中國人的心中,還是覺得國產車就是不好,這種偏見,在這一代人心中很難抹去,畢竟,印象這種東西是會跟一輩子的,但是現在10-15萬的車,國產跟合資,已經非常接近了,甚至有的已經超越了合資品牌,但是為什麼覺得國產的差,因為在一開始之前,你就給他貼上了不好的標籤

現在的零件已經是全球購了,合資的車也是中國人,中國的生產線製造的,10-15萬的車上,真的沒有什麼區別,核心技術不會用到這個價位,這個價位的車,合資跟國產一樣,就看你是喜歡性價比高的,還是要面子要個合資品牌了,再者說了,全球化的今天,只有不捨的花錢的企業,沒有造不好的車,奇瑞的蔚來ES9,在紐北賽道上一戰成名,包括前途,紅旗的S9,國產是可以造的出好車的,只是用心不用心罷了,有很多人,一旦買到了合資車,打心底裡就覺得這是好車,這也好那也好,有點小毛病也好,一旦買到了國產車,一有毛病就覺得這也不好,那也不好,不得不說。這是一種病





疾風哈撒尅


本人長安CS35,五年十萬公里,螺絲沒動過一顆,連剎車片都還是原裝的,經常跑國道,油耗就不好說了,二百元跑五百三十至五百五十公里之間,一點六自吸排量,手豪,近期打算挨車,如果不為面子考慮仍然想換長安,長久平安嘛!


黑衣男人2


客觀的說,在都不偷工減料的情況下,至少落後20年。汽車這東西不大,卻是考驗的一個國家的製造業綜合水準。這其中包括,冶金,材料熱處理,材料機械加工,防腐噴塗。橡膠,電子科技等等各個領域。我是開數控機床的,我們廠用的小鬼子80年代末的機床比國產的確實好很多。而國產機床的好多零部件也依賴進口,例如某國產數控車床刀架是意大利的。

幹活的傢伙事兒不行,你覺得能造出好東西嗎?

還有就是製造工藝團隊。老外的工藝技術人員至少是從業30年的人才能當工藝,我們都是大學畢業生,有時候編制的加工工藝讓人發笑。

一點帶面。我們確實有不小的差距,但是就目前國內的用車需求,國產車足可以滿足使用要求。因為在國內一個車也就開十來年就基本審不過了。


做點有意義的事兒45708746


二三十萬以下的車有啥技術含量?差別無外乎也就是成本有差別,昨天跟老婆走在路上還討論,她覺得合資車好,結果看了很多品牌,真沒幾個順眼的,外觀多少都不順眼,唯一區別就是品牌車型不同,很多合資車如果換成國產牌子肯定能被噴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