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中丁偉帶兵不行,為何丁偉接手新一團後沒有巨大的戰果?

靜夜史


沒戰果?估計丁偉聽了要哭,話說這亮劍一直圍繞著李雲龍來說事,壓根也沒有我的單獨傳記,我就是有戰果,也體現不出來呀!

難道丁偉沒有戰果麼?其實戰果多的是!



丁偉剛一出場,就來了一個“撿現成”,接手了李雲龍的新一團成為了團長,很多人也不會忘記丁偉多年後說的那句話:老李,新一團的家當是你置下的,我丁偉撿的是現成的。但實際上丁偉難道只是撿了現成嗎?這句話裡邊有實際內容,但同樣也有客套內容。

事實上,正如鐵三角再一次打屁中所說的話,最早當丁偉接到任命的時候,他的心裡是不情願的,一方面從實際職務來說,他是三分區另一個團的團長,並且這個團已經擴展到3000人的規模,至少比新一團多出了整整一倍。另一方面他剛接到去抗大軍校進行培訓的軍令,自己要沒本事沒戰果,自己所屬的步兵團能擴展到3000人?難道這幾千人拿的都是大刀長矛?自己要是沒本事,能得到八路軍總部發來的進修命令?可以說丁偉一出場,就已經展現出了不俗的一面。



至於隨後的新一團,丁偉確實接手了很多東西,但是也不要忘了,此時的新一團是剛剛在蒼雲嶺之戰從坂田聯隊手裡突圍的部隊,雖然突圍成功卻也傷亡慘重。尤其是李雲龍走後,先後帶走了營長張大彪和連長孫德勝,兵員和武器裝備都遭受重大損失,又被李雲龍帶走了諸多核心軍官,縱然丁偉手中是一個團,但他要想重新煥發戰鬥力,所需要打造的資源,不亞於李雲龍重建獨立團。

而在一年多之後的反掃蕩突圍當中,新一團能夠在日軍重重包圍之下創造一天連續突破三道封鎖線的壯舉,這份功勞不僅僅是李雲龍留下的家當,更包含丁偉重新打造的戰鬥力,既包括重建的武器裝備,也包括重新提升戰鬥力的士兵和軍官。所以在一年多之後晉西北鐵三角再一次會面的時候,討論之前的反掃蕩情況,李雲龍和孔捷所屬的團都付出了至少2/3的傷亡,唯獨丁偉的新一團,只付出了1/3的損失。部隊基本成建制突圍成功。這可是李雲龍和孔捷沒有做到的。



而三個人分手時,丁偉意外說出的那句未來早晚會與國民黨開戰的預言,也間接印證了多年前還沒接手新一團的時候,丁偉為何具有先進性的擴充了自己的部隊。並不只是個人能力,更是丁偉獨到的戰略眼光,意識到了未來將要發生一場更大的戰爭,部隊需要有更大規模的擴充。

而到了解放戰爭的東北戰場上,丁偉的戰績連李雲龍都不得不稱道,遼瀋戰役以一個師對抗廖耀湘兵團一個軍。要知道廖耀湘兵團可是裝備了新一軍和新六軍兩大國民黨王牌主力,是國民黨主力兵團中戰鬥力最強的兵團之一,在這樣的懸殊比之下丁偉居然能夠吊打對方一個軍,這種戰績連李雲龍自己都難以做到。畢竟同一時間在淮海戰場上,李雲龍的二師也只是勉強與楚雲飛的89師打了一個平手。

在解放戰爭中,四野的戰績是最高的,所以在晉西北鐵三角中,丁偉的戰果應該也是最多的。也難怪段鵬在聽到丁偉名字的時候會大驚失色,不只是因為他是老晉西北鐵三角,更是因為他後期的名聲和戰鬥成績。


遼寧資深球迷


看到這個問題,我狠狠的拍了一下大腿,恨不得大喊一句:“這特麼是小說懂不懂?既然是小說,自然是圍繞他老李展開!”

說丁偉帶兵不行,且看當初李雲龍攻打平安縣城,就丁偉想到了用地雷來拖延鬼子,這是一種什麼樣的能力?

簡單來說一個將領,如果只會讓部隊打衝鋒,那無疑是一個無能的將領,就像是太平洋戰場上的萬歲衝鋒一樣,根本是送人頭。

當時面對日軍的大隊增援部隊,打阻擊是為了配合李雲龍拿下平安縣城,所以目的不是消滅增援部隊,而是為李雲龍獲取時間。

從這一點來看,孔二愣子顯然不像丁偉一樣能隨機應變,也沒有這麼高的戰地判斷能力和執行力。所以亮劍中哭的最多的是孔捷。

孔二愣子根本不是丁偉和李雲龍這個檔次的,他就屬於規規矩矩的,不會犯錯,但也幹不出驚人之舉。


就拿平安縣城戰鬥,傷亡最慘重的估計除了李雲龍部,就是孔二愣子了。而丁偉抽著煙,靠著幾十枚地雷,就把目標給達到了。

到了解放戰爭中,丁偉更是一個師橫掃國軍一個軍,這戰績不比李雲龍差。只不過主角是他老李,輪不到來說他丁偉的事。


而從後來軍校的論文來看,丁偉的論文才真正是讓人眼前一亮,當時他便提出了對蘇防禦作戰的概率,認為蘇軍能橫掃關東軍,如果照著對咱們重來一次,該如何應對。

從戰略眼光來看,丁偉估計甩開李雲龍一條街,在當時他就意識到了北方潛在的威脅,並且提出了切斷西伯利亞鐵路的策略,不得不說丁偉還真他娘是個人才!


小司馬遷論史


丁偉帶兵打仗的能力在晉西北鐵三角中,算是最拔尖兒的!

先說帶兵的能力,丁偉絕對高於李雲龍。

只是,《亮劍》的主角是李雲龍,丁偉算是男四號,排在趙剛和楚雲飛之後。所以,沒有細講丁偉帶兵的事。但是,通過兩件事就能體現出他的能力。

李雲龍違抗命令正面突圍,雖然擊斃了坂田聯隊長,但是,依然被調往被服廠。丁偉奉命接替李雲龍新一團團長職位時,根本不擔心是否能降伏李雲龍帶出來的兵。丁偉準確的分析出八路軍缺少軍事幹部,早晚會讓老李重新擔任團長。而且,還答應李雲龍會讓他調走張大彪。他不怕有能力的手下被調走。



李雲龍被調往接替孔捷獨立團時,替孔捷求情,讓他擔任副團長一職。這裡除了照顧戰友情誼以外,我覺得李雲龍也考慮到了獨立團戰士們的情緒。李雲龍也是為了穩定剛接手的獨立團,孔捷在的話,會給他幫上忙。從這點看,李雲龍沒有丁偉有底氣。


而且,李雲龍確實跟丁偉要回了營長張大彪。這也說明,李雲龍帶兵,喜歡靠“老底子”。這也是為什麼,李雲龍接到調令以後還想回新一團。旅長也提醒過他,別挑肥揀瘦,別拉山頭

其實,這也是跟兩人性格不同有關係的。李雲龍指揮部隊比較“蠻橫”,所以,需要老部下配合。只有老部下,才能迅速明白他的意思,聽他“罵娘式”指揮。而孔捷屬於“儒將”,有溝通能力。“平安格勒戰役”,丁偉面對手下人對於擅自調兵阻擊日本援軍的顧慮,他詳細分析了原因,爭取部下理解。要是換成李雲龍,下達完命令,屬下必須幹,要不李雲龍早就罵街了。

再說丁偉的軍事能力,簡單的說,丁偉戰略眼光長遠,指揮能力突出。

第一,丁偉接替李雲龍的時候,就明白八路軍現在缺少軍事幹部,李雲龍不出半年就該回部隊。

第二,丁偉只是路過萬家鎮,被偽軍騎兵追擊過,就看出萬家鎮的偽軍騎兵營是一塊“肥肉”!但是,丁偉為了安慰被貶職的李雲龍,把騎兵營送給了李雲龍。


第三,反掃蕩的時候,丁偉的新一團傷亡是鐵三角中最小的。當然,這裡也有李雲龍的功勞,畢竟新一團是李雲龍帶出來的。但是,丁偉已經送給李雲龍一個騎兵營和一個張大彪,也算是相抵了。新一團傷亡最少,最主要的還是丁偉指揮得當。

第四,平安格勒戰役,李雲龍和孔捷打仗屬於蠻幹,只有楚雲飛和丁偉動腦子了。丁偉他們兩人採取的都是“層層防禦,梯次配置”,以最小的傷亡去拖延日軍行軍。而李雲龍和孔捷是無論有多少人,都給老子上去打!


第五,鐵三角在平安格勒戰役後相見,丁偉敏銳提出國共必有一戰。而且,李雲龍在聽完丁偉分析抗戰發展趨勢以後對丁偉說“好好幹吧,沒準將來,你就是咱們的總司令!”看似是玩笑話,其實,也是李雲龍表示對丁偉的欣賞。

最後,丁偉確實混的比孔捷和李雲龍好。他曾出任北京軍區參謀長!那可是有機會指揮一個兵團作戰的職位!而此時,李雲龍和孔捷的指揮權還處於“軍級”。

之後,丁偉在軍校的畢業論文,指出蘇聯對我國的威脅,更是比李雲龍和孔捷的論文有水準。

所以,我覺得,丁偉各方面能力都高於李雲龍。只是,李雲龍有主角光環。


勇戰王聊歷史


南京軍事學院裡丁偉曾經大叫:“遼瀋戰役時,我一個師掃他廖耀湘一個軍”!這可是《亮劍》一句非常重要的臺詞,“東北剿總”所屬廖耀湘第九兵團原駐瀋陽,是國民黨軍在東北地區最精銳的機動兵團,隨便單拉出其中任何一個軍來都不可小覷,丁偉縱隊能以一師兵力擊破之,還敢說丁偉帶兵不行?李雲龍都未必有這兩下子。



廖耀湘第九兵團附特種兵組成“西進兵團”出瀋陽增援錦州時,下轄新一軍、新六軍、第49軍、第71軍和青年軍第207師共五個軍12個整師11萬餘人。其中新一軍和新六軍是“五大主力”之二,遠征軍駐印軍底子,真正的美械王牌部隊;第71軍是悍將陳明仁舊部,滇西遠征軍出身;第49軍的底子是早年張作霖的衛隊旅,東北軍餘脈參加大型抗日會戰最多的部隊。

而青年軍第207師更是大有來頭,它創建於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之際,是下轄旅級建制的軍級單位,類似於華東戰場早期的“整編師”規模,一水的美械和學生兵,是小蔣掌握的心腹部隊,“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兵”說的正是他們,官兵思想非常頑固,戰鬥力頗為頑強。



就是這樣一個機動能力和兵力火力都很強大的豪華之師,在遼西地區被東北野戰軍全部圍殲,黃埔六期廖耀湘兵敗被俘,它的戰鬥力原本超過淮海戰場上敵人的任何一個兵團,李雲龍當面之敵也只有邱清泉兵團的第五軍是五大主力之一,並且華野二師不過單挑了楚雲飛的第89師,哪有丁偉一個師敢掃一個軍的戰鬥力?

《亮劍》裡就軍中級別來說,丁偉在遼瀋戰役時(1948年9月)已經成為東北野戰軍縱隊司令員(軍級),而李雲龍在稍後打響的淮海戰役(1948年11月)期間才不過是華東野戰軍一名師長,如此明顯的差距必然是戰場戰績和戰果戰功造成的,說明丁偉的帶兵水平尤其是大兵團指揮能力超過李雲龍,否則李大腦袋怎麼當不成縱隊司令,後攆個軍長還是代理的。



部隊血脈是有傳承的,李雲龍華野二師的老底子是386旅獨立團,丁偉縱隊一樣也是以當年的新一團為核心。在晉西北抗日階段,反掃蕩突圍之後三個老戰友碰頭喝酒,互相通報了戰鬥損失:孔捷新二團傷亡三分之二隻剩300多人,李雲龍獨立團幹部傷亡五分之二戰士傷亡半個團,而丁偉的新一團損失僅有三分之一,突圍時把鬼子都打懵了,戰鬥力差距一目瞭然。

就算是李雲龍率部攻打平安縣城的戰役,丁偉的新一團也抗擊著日軍佐藤和武谷兩個野戰聯隊的增援,這也是援敵中最大的一坨,如果不是新一團拼死阻擊,兩個聯隊7000多鬼子殺到平安城下,腹背受敵的獨立團非得全軍覆滅了不行,丁偉在敵人瘋狂衝鋒下一口氣連續下達的四條命令,足見戰術水平之高超。



李雲龍全團7000多人圍攻幾百名日偽軍,丁偉一個團要抗擊攜帶重炮的兩個聯隊7000多鬼子兵,壓力和能力孰高孰低?明擺著的事嘛。

因此在晉西北鐵三角中,無論戰略眼光還是戰術水平,丁偉都是最出類拔萃的大才,綜合軍事素養高於另外二位老戰友。早年在冀中三分區搞的就有聲有色,接手新一團後更是打造了一支精銳之師,只是作為配角在《亮劍》中沒有過多展示而已,然而從三人對話的點滴之間,仍然可以發現丁偉的戰績不俗。



如果你認真看過《亮劍》每一集的話,當記得孔捷挖苦丁偉的部隊開燒鍋(東北造酒的土作坊)釀酒,這是個指向性非常明顯的暗示。

這事在東北野戰軍幹得最出名的,就是原二縱5師師長,後來被直接提拔為第十二縱隊司令員的鐘偉,開國少將,低銜高配,曾經擔任北京軍區參謀長。這與《亮劍》下半部丁偉擔任“北方某大軍區參謀長”的職務高度雷同,而鍾偉將軍的帶兵與作戰能力,幾乎就是個傳奇。

亮劍的小文寫了有100篇了吧,歡迎關注指正。


度度狼gg


《亮劍》裡描寫李雲龍的很多事,事實上都是丁偉的原型,鍾偉將軍乾的,鍾偉能不能打,自己去百度吧,絕對的悍將。我只說說鍾偉將軍的一些軼事:

和陳伯鈞率部在一次戰鬥中,中了敵人的埋伏。敵人從三面圍上來,情況十萬火急。陳伯鈞是1926年參加革命的老紅軍,比鍾偉資格老,當時他是兵團副司令兼45軍軍長,而鍾偉是49軍軍長。陳伯鈞要帶部隊撤,鍾偉不同意,他說,千萬不能撤,一撤大家都完蛋!陳伯鈞說,我是副司令,你得聽我的。鍾偉拔出槍頂住他的腦門:‘娘賣X的,再說撤我就斃了你!

“另一次,我軍一個營被國民黨包圍了。另一個營奉命去解圍,沒有成功,退下來了。彭總聞訊大怒,對鍾偉說:‘把這個營長斃了!’鍾偉連聲答道:‘好、好......’說著把這個營長推出門外,拔出槍‘啪’的一聲,子彈從營長的耳旁‘唆’地飛過,營長嚇的尿溼了一褲子。鍾偉說:‘你快走吧,彭總要槍斃你。到老鄉家躲幾天,千萬不要露面!’結果鍾偉自己帶部隊把那個營救出來了。

能打還能搶。在蘇北時,10旅向鹽阜區要錢要糧,區裡沒給那麼多。鍾偉就讓偵察排在河邊埋伏著,把區委書記抓住揍了一頓。區委書記告到黃克誠那兒。黃克誠批評鍾偉。鍾偉裝糊塗:八路軍抓共產黨的書記,竟有這種事?真是天下奇聞。

1947年秋天,‘東總’兩輛彈藥車路過鄭家屯5師駐地。鍾偉招招手,上去一個連就把彈藥卸了。押車的幹部說:這叫我回去怎麼交代呀?鍾偉寫張條子:就說我鍾偉收下了。都是八路,都打國民黨,什麼你的我的?每次戰前,讓戰士兜裡揣上條子,攻進城裡就貼,到處都是‘5師繳獲’的條子。有些武器和倉庫本是別的部隊繳獲的,也被貼上5師的條子。有時官司打到‘東總’。兵荒馬亂的,也沒留人看守,怎個說的清?鍾偉卻振振有詞:有條子為證。

打文家臺,我軍抓了大批俘虜,但就是找不到新五軍軍長陳明達。因為敵人在被俘前許多當官的都化裝為士兵。鍾偉說:‘這好辦,把俘虜集合起來跑步,快快跑,把掉隊的統統給我抓起來審問,當官的肯定跑不了路。’這一招,也真靈。剛開始跑,就有一個大胖子掉隊,上氣不接下氣。一審查,原來是陳明達的副官,於是,他們很快就找到了胳臂上套著12條金項鍊的陳明達。

1967年夏,安徽合肥。

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帶來了史無前例的武裝大對抗。

這個城市的兩派群眾組織——好派與屁派,由唇槍舌劍變成了真槍真劍。其時好派捷足先登,佔據了市中心的最高建築百貨大樓。屁派組織了多次進攻,傷亡慘重,一無所獲。

聽到槍聲心裡就發癢的鐘偉(安徽省農墾廳副廳長)再也坐不住了。

這一天,正當屁派頭頭們為攻打百貨大樓一籌莫展時,一位身穿藍色舊中山裝的老人出現在他們面。老人一進門就出口不順:“你們這些娃娃,連棟破樓都拿不下來,還造個屁反!”

眾頭頭連忙請教良策,老人如此如此,這般這般,一番耳語。

果然,第二天。隨著一陣槍響,屁派就輕而易舉地拿下了百貨大樓。

以上摘自長征出版社出版的《一代名將鍾偉的戰鬥生涯——軍魂》


揚眉劒出鞘


晉西北鐵三角,丁偉適合幹個帥才,負責運籌帷幄,李雲龍適合做個軍事高級主官,進行戰役級別的戰場指揮,孔捷適合做個一線軍事主官,負責具體的戰鬥指揮。

至於問題裡問的為什麼丁偉接手了新一團,沒啥出彩的戰績?這個也很簡單啊,這部電視劇,李雲龍才是主角啊,丁偉和孔捷都是給李大團長幫襯的配角。

比如電視劇,前期的高潮之一—李雲龍攻打平安縣城,李大團長在主場猛攻,包括丁偉和孔捷在內的一大批附近的武裝力量負責阻截增援的日軍,他們用巨大的傷亡拖住了從各地趕來的日偽軍,為李雲龍及時攻下平安縣城創造條件和時間。

而丁偉的指揮水平,得從電視劇裡的側面去考慮。

比如岡村寧次後來發動的“五·一”大掃蕩,這是一場空前的“鐵壁合圍、點線面全面開花”的殘酷掃蕩,許多八路軍的作戰部隊減員都在一半以上,傷亡非常慘重,而電視劇裡的三個主力團,傷亡如下:

孔捷的新一團,損失了大半人馬,僅剩下300多人,相當於一個營的編制,李雲龍的獨立團,只剩下500多人,最多算是一個加強營,也損失了大半人馬,而丁偉的新一團,還有上千人馬,只損失了三分之一的部隊,基本保持了建制的完整,在這次大掃蕩中表現極其出色。

那麼,丁偉是怎麼指揮的呢?

在其他八路軍各部遵照上級“化整為零、分散突圍”的指示下,包括李雲龍在內的八路軍各部都是把部隊分散至連排甚至班為戰鬥單位各自分散突圍。

而孔捷沒有遵照這個指示,而是集中了全團所有的優勢火力,包括所有的歪把子機槍、九二重機槍和九二步兵炮,遇到日均包圍,就用優勢火力集中一點猛攻,打開日偽軍的缺口,然後快速猛攻猛撲猛打,在衝鋒中突圍。

就這樣,全團始終保持高昂鬥志,連續闖過了日軍三道封鎖線,保存了大部分的兵力和實力。

面對殘酷的大掃蕩,丁偉的決策恰到好處,體現了一個優秀的指揮官的臨場應變的能力。

丁偉是個優秀的將才,這在電視一開始,上級就派他去延安學習足以證明,畢竟,在激烈的戰爭年代,能去延安學習,體現了上級對丁偉能力的認可,也是著重把他作為關鍵人才來培養。

丁偉從李雲龍手裡接過的新一團,人數上雖然不及丁偉原先帶的人馬,但是新一團作為一個主力團,在李雲龍的打造下,戰鬥力強悍,裝備水平也很好,這也是李雲龍一直有點耿耿於懷的,還經常說“找好了媳婦、擺好了酒宴,結果入洞房的不是自己”,畢竟,這是李雲龍苦心經營一年多的結果。

丁偉的打仗能力沒問題,在三人中,他的戰略眼光最為超前,當初他就建議:三個團在晉西北互為犄角,以後一旦有什麼風吹草動,可以聯起手來,對日偽軍進行打擊。

總體來說,丁偉是個難得的帥才,做個團長,有點委屈他了。


雲中史記


作為李雲龍的好友,丁偉的軍事素質是肯定不差的,從電視劇中表現得的戰鬥和後來軍校的學習經歷來看,丁偉最強。

丁偉的畢業論文說明他是一個帥才,丁偉的眼光是具有長遠戰略眼光的。而李雲龍的性格火爆是個優秀的將才。

李雲龍被撤職後,丁偉接任新一團沒有巨大戰果的原因,我分析有以下幾點:

第一,丁偉和新一團磨合問題,作為李雲龍這樣有著巨大個人魅力的領導,手下的兵各個不是省油的燈,新的領導來了再怎麼和老領導是朋友也會有牴觸心理,同樣丁偉接收了李雲龍的新一團自然也不想把老朋友的家底拼光。

第二,丁偉打仗的風格和李雲龍不同,一個是帥才,一個是勇將,自然要多用腦子打仗打好仗,打勝仗。比如採用麻雀戰游擊戰的形式利用防區的縱深死死拖住敵人。使得新一團減少了硬碰硬的可能,所以給人造成的印象就是新一團戰鬥力下降了。比起李雲龍硬碰硬的做法更大可能的保存了戰鬥力。

第三,李雲龍是主角,丁偉是配角,丁偉表現力如此搶眼,那麼還有李雲龍什麼事呢?



吾吾愛軍史


晉西北鐵三角,丁偉要是帶兵不行,李雲龍和孔捷只能自認草包了。

在南京軍事學院,丁偉兩件事特別值得注意。

第一件事,丁偉說“遼瀋戰役時,我一個師掃他廖耀湘一個軍!”

當時廖耀湘所帶是國民黨第九兵團,包含著新1軍、新6軍、新3軍、第71軍和第49軍共計5個軍12個師10萬餘人。這五個軍中,新一軍和新六軍是五大主力之二,新三軍和71軍,59軍也是響噹噹的美械部隊,精銳中的精銳,丁偉一個師橫掃一個軍,可見丁偉的所帶的師,可以稱為東北野戰軍最強的師。

真實的歷史中,丁偉的原型鍾偉,曾經東北野戰軍第二縱隊第五師師長。第五師,其實不是東野的主力師,在三下江南的戰役中,始終做的都是不是破壞鐵路,就是配合兄弟部隊牽制敵人。這樣的部隊,找不到仗打,士兵們都看不起師長。鍾偉在靠山屯三次抗命不遵,林彪最終屈服,派出部隊配合鍾偉行動,最終靠山屯戰鬥中,鍾偉圍住了88師一個團,而敵87師正在趕過來增援。在友軍的配合下,鍾偉第五師共斃俘傷敵15250餘人。這樣的人數,差不多就是一個軍了。只不過,這是三下江南,不是遼瀋戰役。

丁偉的原型鍾偉,是我軍唯一一個直接從師長升為軍長(縱隊司令)的高級軍官,而李雲龍,在淮海戰役時,也只是一個師長,後來好不容易當上軍長,還是一個代軍長。

《亮劍》中,鐵三角都被授予了少將軍銜,三個人都不滿意被劉伯承元帥痛批一頓,才算老實。在真實的歷史中,鍾偉拿到少將軍銜時,直接揚言要把勳章掛到狗脖子上,毛主席得知專門派了林彪去做思想工作。後來鍾偉擔任北京軍區參謀長,則是毛主席親自點將。


第二件事,丁偉的畢業論文《論我國國土防禦的重點》,更能體現的軍事素養。

在劇中,丁偉亮出這個畢業論文時,滿座譁然,噓聲一片,幾乎沒有人認同。但丁偉設想了三個假想敵分別是A國,B國,C國,這三個國家,a國指代美國,c國指代蘇聯。丁偉大膽設想,將來我國的防禦重點將會轉移到北方的蘇聯那裡。當時考官們讓他住嘴,幸好素有“謀帥”之稱的劉伯承元帥制止,讓丁偉有機會說完他的所有構想。

事實上,真實的歷史中,中蘇兩國的蜜月期,也就持續了十年。1958年,毛主席拒絕了蘇聯赫魯曉夫在遼東半島山東半島建設海軍軍事基地的侵略要求,蘇聯與我國斷交,撤走專家,甚至在黑龍江爆發了珍寶島戰鬥。而我國在60年代,利用蘇聯留下的很多假數據假資料居然研製出了原子彈,為了防禦蘇聯南下,東北、西北、華北大量修建防空洞和反坦克山。丁偉的預想,居然都實現了。

在劇情中,正是因為丁偉指揮大兵團作戰的優秀經驗,以及一般軍官難以企及的戰略眼光,他成為了北京軍區參謀長。


歷史知事




在晉西北鐵三角中,最有戰略眼光和軍事頭腦的就是丁偉。丁偉最巨大的戰果是在解放戰爭期間,在攻打錦州的時候,他已經是中隊司令了。在黑山阻擊戰中,東野10縱像鋼鐵一樣把廖耀湘的第9兵團阻擋在黑山下。丁偉率領一個師向廖耀湘兵團發起衝擊,把這個最強大的兵團衝了個七零八落,為東野殲滅這個兵團作出了重大貢獻。

在南京軍事學院,丁偉曾經向李雲龍講,自己一個師就打垮了廖耀湘一個軍。廖耀湘的第九兵團使國民黨20多個,機動兵團中最強大的一個,下轄6個軍和4個獨立旅,共11萬人。其中就包括國軍五大主力的第一軍和第6軍,他們在緬甸戰場上血洗日軍。第71軍是陳明仁的老部隊,是參加滇西反擊的王牌軍,在四平保衛戰中重創過東北野戰軍。青年軍207師在抗戰最危急的關頭,有青年學生組成的軍隊,也是軍一級的編制,大部分都是三民主義青年團成員,在政治上高度忠誠於蔣介石的部隊,戰鬥力也是非常強悍。


丁偉用自己的一個師在這場戰役中消滅了一個軍,第9兵團的任何一個都不是吃素的,可見丁偉的部隊作戰力之強悍。這一場戰役和錦州戰役同樣重要,為東北全境的解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消滅了東北國軍的主力。

李雲龍在淮海戰役上,也只是用二師打垮了暫七師,頑強的阻擊了楚雲飛的89師。雖然在最後的大追擊中,李雲龍的二師也曾經擊潰過大量的國軍,但這時的國軍早已經士氣低落,根本無心戀戰,只顧逃命。儘管李雲龍的部隊戰果輝煌,卻也不能證明他就真的比丁偉更能打。



接下來我們看1942年日軍大掃蕩過後,晉西北鐵三角領導的三個團的損失情況。孔捷的新二團組建得比較晚,裝備差,兵員少,戰鬥力比較弱,損失了2/3。李雲龍的獨立團損失了一半兵力,騎兵連全軍覆沒。丁偉的新一團因為李雲龍在時打的底子比較好,一個反衝鋒就把日本人打蒙了,只損失了1/3的兵力。

雖然說李雲龍擔任新一團團長時,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把部隊的裝備換了一茬,迅速提高了部隊的戰鬥力和士氣。但李雲龍後來擔任獨立團團長後,獨立團不僅裝備革新了,甚至組建了一些特戰隊,比如投彈組、神槍手組、刺殺組,豐富了部隊的打法,卻還是在反掃蕩突圍中損失了一半的兵力。相比丁偉的新一團,僅損失了1/3的兵力,肯定還是有差距的。


在李雲龍發起平安格勒戰役時,丁偉的新一團就從側翼擔負了阻擊敵人增援的任務。面對的是敵人兩個聯隊7000多人的攻擊,卻依然沒有讓日軍突破防線,有利的支援了平安格勒戰役,可見新一團戰鬥力是何等的強悍。

再來看丁偉是怎麼指揮的?面對優勢敵人的進攻,既不能放敵人過去,又不能和敵人死拼。他當機立斷,讓民兵在公路上埋上地雷,派出小部隊佔領制高點阻擊敵人,炸燬所有的橋樑遲滯敵人的進攻,大部隊對敵人展開麻雀戰騷擾戰,讓敵人進退兩難。這一連串漂亮的組合拳迅速提到了明顯的戰略支援效果,同時也保存了自己的實力。



最後我們來看晉西北鐵三角三個人的綜合實力,李雲龍文化程度近乎文盲,抗戰期間跟著政委趙剛學習了一些文化。他最大的優點就是膽大敢幹,有鐵血的亮劍精神。並且粗中有細,在戰鬥中從來不吃虧,這也是他的軍隊發展的比較快和首長們比較喜歡他的地方,但他的戰略頭腦近乎於零。

孔捷的文化程度一般,比李雲龍稍強,根據他在南京軍事學院能夠流利的閱讀古代兵書,可以看出這一點。他的優點在於為人誠懇踏實,作戰風格勇敢,戰術指揮能力一般,在軍隊中比較有威信。因此他也是晉西北的鐵三角中發展最慢的一個,但他也是三個人中結局最好的一個,就是因為他不犯錯,少犯錯,至少不犯大錯。


丁偉在老家曾經讀過初中,是他們三個人中文化程度最好的一個。並且這個人腦子聰明,反應敏捷,大局觀最好,非常有戰略意識和頭腦。他在南京軍事學院畢業時寫的論文,在中國和蘇聯關係最好的時候,居安思危、非常有遠見的提出了對蘇軍是防禦戰略。孔捷後來在珍寶島戰役中,就成功的複製了丁偉的戰略戰術思想,取得了戰鬥的勝利,但這應是20年以後的事了,可見丁偉多麼有遠見。

之所以在電視劇中,丁偉接任新一團團長之後確實沒有看到新一團有大的軍事行動,自然不會有巨大的戰果。但是要明白《亮劍》電視劇的主角是李雲龍,如果顯得丁偉太厲害那就有點搶戲了,讓主角男一號大豬蹄子李雲龍情何以堪。


新知傳習閣


不要都被李雲龍亮瞎了眼哈,丁偉作為團長沒有大的戰績是八路軍部隊非常普遍的現象,裝備低劣,武器彈藥匱乏,訓練水平差,物資供應不足,這些原因決定了八路軍很少能主動發起大規模的戰鬥,一次能消滅鬼子上百人的戰鬥像神頭嶺香城固長樂村還有黃土嶺擊斃日軍中將阿部歸秀都不是一個團能打的了的,只能結合實際情況不強求大的戰果。但是八路軍的存在把日本鬼子折磨的夠嗆,八路軍有能力一次消滅幾十個十幾個哪怕幾個鬼子就可以了,這樣的戰鬥極其頻繁,日軍無法尋找八路軍主力決戰,卻不斷在各地被襲擾攻擊,運輸線時常被伏擊。八路軍的游擊戰讓日軍燒心頭疼又無可奈何,經年累月的消耗日軍也受不了。在惡劣的條件下,八路軍只要能堅持下來堅持戰鬥,能力就不能說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