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鋼總裁祝瑞榮:前幾年鋼企賺多賺少都是賺,今年將進入淘汰賽


南鋼總裁祝瑞榮:前幾年鋼企賺多賺少都是賺,今年將進入淘汰賽


極具挑戰的2019年已經過去,2020年,鋼鐵行業面臨哪些風險因素?鋼鐵企業應該如何應對?日前,南鋼總裁祝瑞榮在接受《中國冶金報》記者採訪時指出:“前幾年鋼鐵企業賺多賺少都是賺,今年開始將進入淘汰賽,在鋼鐵行業金融屬性越來越強和智能製造深入推進的背景下,降本增效和為客戶創造價值有了更多的含義和更大的空間。”

記者:日前,南鋼獲得了江蘇省高質量發展標杆企業和領軍企業等稱號。2019年,南鋼在高質量發展方面取得了哪些突破與成績?

祝瑞榮:總體來講,2019年南鋼取得了優於行業平均水平的業績,在降本增效、產品研發、市場開拓和人力資源優化等方面都取得了明顯的進步,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下大決心、大力氣進一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成本競爭力決定了一家企業能走多遠,即使是在相對較好的市場形勢下,亦或是高端產品,都需要成本的支撐。南鋼加強產業鏈方面的佈局和合作,將降本由傳統的內向型向外延伸拓展,擴大了降本的空間。一方面,在上游,南鋼通過與國際資源對接,尋求更為低成本的焦炭、煤炭等原料資源;另一方面,擴大和加深與下游客戶的合作,從物流和提高材料利用率等方面出發,共同降低成本,形成更為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

二是緊緊圍繞打造數字化工廠,實現一切業務數字化、一切數字價值化。一方面,南鋼在前期信息化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動數字化、智能化工廠的建設,包括一些智能裝備的利用,目的就是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同時,通過OT(運營技術)與IT(信息技術)的緊密結合,對傳統制造業進行升級。比如,南鋼的電子商務系統已實現從客戶下單、合同簽訂、生產進程、質保書、物流、資金等流程全程可視化,客戶可以清楚地看到訂單的進程。同時,南鋼與部分客戶實現了ERP to ERP(企業資源管理計劃)的對接,能根據用戶情況及時幫客戶補庫存。另一方面,南鋼通過數字化和智能製造來提高質量的穩定性和成本的可控性。預計到今年7月份,南鋼的智慧控制中心將實現高度集成。這有利於智慧製造的實施與落地。

三是爆款產品的打造,企業做得好不好,最終取決於有沒有好的產品和產品力,產品要有品牌影響力和品牌溢價。南鋼這幾年利用全球的創新資源嫁接中國的動力,在英國、日本都設立了研發機構,縮短了南鋼和發達國家在材料研發方面的差距。同時,南鋼製訂了自己的5年~10年的產品開發計劃,在低溫鋼方面進一步凸顯南鋼的優勢。目前,除了3.5%鎳、5%鎳、7%鎳、9%鎳以外,南鋼完成了低溫高錳鋼工業化的生產,相關的全球化認證很快將通過。去年,南鋼還開發出低溫型鋼,填補了國內空白,實現了低溫鋼系列化的配套;獲得沙特阿美抗酸管線鋼的供貨資格認證,屬我國唯一一家;在複合板研發方面,南鋼處於行業領先水平,形成系列化,涵蓋不鏽鋼、雙相不鏽鋼、超級不鏽鋼和鈦材複合板等,在橋樑、化工、能源、環保等領域獲得廣泛應用。

四是加強環保投入,實施綠色製造。圍繞4A級工業旅遊項目的目標,南鋼持續投入,完成了焦化燒結的脫硫脫硝改造和除塵系統的升級改造等。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對環保技術的自我消化吸收和再創新,南鋼形成了自己的環保產業,旗下環保公司開始給包括行業內的其他企業開展項目合作。

五是推進全員合夥人制度,進一步激發人力資源。南鋼梳理每位員工的職業發展通道,包含技術通道、管理通道、營銷和研發投資通道等等,使其有充分的發展空間,為企業的高質量發展注入動力。

記者:2020年鋼鐵行業面臨哪些風險因素?鋼鐵企業應該如何去應對?

祝瑞榮:當前,鋼鐵行業在多個方面都面臨較大的挑戰:一是產能仍是比較高的,產量也處於高位;二是上游鐵礦石供給的壟斷屬性並沒有改變,成本壓力非常大,並且人工、環保等其他要素的成本都在增加;三是部分下游行業還處在轉型升級的過程中,鋼材總體需求可能不會有大的增長。

總體來看,鋼鐵行業2020年的形勢可能比2019年更嚴峻。不過,優秀的企業總是有機會的。鋼鐵市場一年接近10億噸的消費量,足夠企業去施展拳腳。前幾年鋼鐵企業的競爭是追趕型的,大家賺多賺少都是賺,後面將進入淘汰賽,競爭力差的企業將被淘汰出局,競爭會越來越激烈。

2020年,南鋼的工作思路很明確,以創新為手段,就是要圍繞客戶,為客戶創造價值。

我認為,每一個行業都存在沒有被滿足的需求。因此,南鋼的技術研發人員要花更多的時間去用戶的現場進行溝通和了解,把用戶的痛點問題變成南鋼的創新點。好的產品來自於用戶,好的企業一定是為客戶解決問題和創造價值的企業,這樣的企業是戰無不勝的。

一方面,南鋼基於下游用戶的痛點進行創新,發掘並滿足新的需求,與很多下游行業成立聯合創新中心,開展具有前瞻性的研究,為其提供一體化的解決方案。比如在橋樑行業,南鋼與橋樑設計院、製造單位及相關高校成立聯合創新中心,一起來研究解決橋樑行業用鋼的高強度和耐候性等痛點。

另一方面,南鋼對內進一步推進智能工廠建設,為研發、創新和生產等提供更好的條件,以快速滿足客戶需求。目前,南鋼正處於智能製造向更深、更高層次邁進的關鍵節點,正在把理念一步步地變成現實。這是今年南鋼重點推進的工作,預計該工作全部推進完成後,效率至少提高15%~20%。

記者:南鋼在智能製造方面取得的成績令人矚目,多次入選工信部示範項目。您認為,智能製造能給鋼鐵企業帶來什麼?在推進智能製造方面,企業需要具備的核心能力是什麼?

祝瑞榮:首先,鋼鐵企業開展智能製造,效果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看得到的人員效率提升。南鋼這幾年新產業發展十分迅速,打造出環保、智能製造、“互聯網+新材料”等平臺,各個平臺的發展態勢良好,吸納了一些鋼鐵主業的人員,效果非常好。二是企業資源配置效率明顯提高。比如高爐智能化後,各方面消耗會更低、運行也會更穩定,帶來更高的效益。同時,產品的質量也會更穩定。南鋼正在往特鋼的路線上進行產品的轉型升級,靠人的經驗和靠數字化的能力是完全不一樣的。原來的生產更多的是靠人的經驗去操作,現在靠模型來決策。南鋼在焦化、燒結和高爐等鐵前環節,開發出100多個模型來滿足生產需要。

其次,現在鋼鐵企業的智能化實現過程跟以前不一樣,以前可能更多的是“拿來主義”,設計院給什麼,鋼廠就用什麼,屬旁觀者。現在更多的是鋼廠必須自己成為參與者、踐行者,必須掌握核心技術。南鋼在推進智能製造和數字化的過程中,工藝人員、技術人員廣泛地參與項目過程,形成了自己研發、優化和升級模型的能力,這是最重要的核心能力。

南鋼要利用60年鋼鐵生產形成的知識積累,並不斷地去優化,而不僅僅是交給設計院。鋼鐵的智能製造最終一定是個性化的,各企業裝備、產品、管理水平等不一樣,一個模型應用到所有的鋼廠是不可能的。

記者:目前,鋼鐵行業的金融屬性越來越強。您認為,鋼鐵企業應如何適應這種變化?

祝瑞榮:我國鋼材和鐵礦石的市場非常大,鋼產量佔世界一半,鐵礦石年進口量維持在10億噸以上。這為相關的金融衍生品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最近幾年,鋼鐵相關的期貨、期權市場發展迅猛,交易量非常大,鋼鐵企業進行風險管理的條件已基本具備。

從南鋼的實踐來看,南鋼首先是結合訂單,利用金融衍生品為自身的生產經營等保駕護航,出發點就是管控風險,保持正常的利潤水平,不去進行投機和套利操作;同時,要加強相關制度建設,完善和嚴格操作流程。

當前,南鋼正在與下游客戶商討新的商業模式,研究通過金融衍生品市場共同應對市場風險的解決方案。比如,造船廠是南鋼的重要客戶之一。長期以來,南鋼的產品定價是雙方博弈出來的,價格賣高了船廠掙的就少了,賣低了南鋼的盈利就會受損;而造船廠從接單、造船到交船的週期很長,一般都在1年以上,在市場波動頻繁的情況下,很難商定出一個令雙方都滿意的價格。未來,可能是鋼廠和造船廠成為一個聯合體,去船東那兒投標。中標後,提前通過期貨市場鎖定鐵礦石、焦炭等對雙方成本影響比較大的產品的成本。這樣,造船廠和鋼廠都保住了利潤,雙方能形成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更有利於我國造船業競爭力的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