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臨桂區未來發展如何?

知嘛唐


在評論桂林臨桂是否有發展前景之前,我們先看一下兩個案例可能會更好理解發展。



首頁第一個,我們先看看和桂林最近的柳州市。柳州市新區是柳東新區,與老城區是一橋之隔。市民從老區到新區,一路都是高架橋,居民區也沒斷裂空白。可以說新老城區



沒有任何隔離感。同時,柳州的新區建設是為了新廠區和工業的外擴和遷移。換句話說是老城區裝不下那麼人口和產業了才發展的新區。



而第二個城市是廣州,廣州更加強大,他不是僅僅發展新區,他是因為經濟和人口飛速發展,已經開始吞併周邊的市。


廣佛同城就是最為典型發展案例。兩座城市如今除了名字和行政區不同,對於居民來說幾乎沒區別,不少廣州市民都會下班去佛山市吃個飯或者宵夜再回到廣州,甚至會比在廣州市內來的方便。住在佛山每天去廣州上班的人也不在少數。



從上述兩個城市我們可以看到並總結出以下幾個問題。第一,新區的發展首先是人口的增長,。第二,是經濟增長的需求,急需向外擴展。第三,老區與新區之間應該是無縫對接,不應該有隔離感。



現在我們反過來分析桂林臨桂新區就會非常清楚了。



首先我們看看桂林人口,桂林作為旅遊城市流動人口雖多,但是確是屬於典型人口輸出城市。很好理解,從大媽大叔們驕傲的講述自己的子女在北京上海工作就能看出。為什麼驕傲,因為驕傲,因為在這些城市做基層員工可能要比在桂林做高層領導的工資要高。所以桂林流出的人口居多。那麼新區建立所需要的人口從何而來?!靠北方人過來買房嗎?可是他們買了絕大多數人也不住啊,就算住下來沒有足夠的工作崗位讓他們生活。總不可能所有人都賣房吧,不能又發展成一個北海吧。現在北海最奢華別墅群還空著呢!


那從老城區吸引過來呢?如果從七星區、秀峰區……把人引導到臨桂,那七星區、秀峰區的人口流失又要從哪裡補充呢?人口的增加除了自然增長外,最重要的方式是高速發展的經濟,也就是接下來我們要討論的。



經濟的高速發展是推動城市向外擴張最有力引擎,也是促使人口增長的最有效途徑。因為經濟越發達就可以提供更多工作崗位和更好的生活,外來人口自然就增長了。



經濟發展說的比較籠統,其實說的直白一些就是有多少企業、多少公司,落到個人就是能提供多少工作崗位。在臨桂除去開發商、建築這些需求還能提供哪些工作崗位?工作崗位臨桂自己就已經消化,更不要說外來人口了。




桂林本身屬於旅遊城市,旅遊作為主要產業在臨桂發展難度較大,遊客一到桂林連市區都不會多待,大多會直奔縣域風景,臨桂能打造出怎樣的IP抗衡陽朔龍勝這樣的老牌景點?

而工業在桂林發展限制頗多,為了留下青山綠水,如何找到平衡本身都是一大難題,企業要發展經濟利益總是要照顧的。沒有哪個企業會無償奉獻。



而第三點,城區與城區之間隔離感。可以說臨桂與老城區之間有什麼?估計沒有人可以說出來。從青禾美邦到臨桂金水路之間什麼都沒有,目前還是空白,除了山就是田野村莊,兩個城區之前有很明顯的斷層。


往返新老城區之前的時間成本是兩個小時起步,十分不便。而云軌目前也只是橋墩,哪怕是修起來了也只是連接某汽車城與一院兩館,並沒有辦法承載新老城區高速通道的作用。



分析到這裡,相信各位心中都有一杆秤。桂林臨桂新區發展前景到底如何你們心中有數了吧?


鏡頭前的故事


說說我的感受。我17和18連續兩年去桂林玩,是那裡的山水吸引了我。18年自駕,從高速下來一進老城區,立刻感受到什麼是龜速和低矮破舊。桂林山水是美,城區老舊也是事實,老桂林人眼中的安淡舒適,在我們外地人眼中就是安於現狀和懶惰。隔天從陽朔回來,在收音機裡聽到了臨桂這名字,說是桂林的戰略新區,一時好奇,也是因為順路,便一把方向拐進了新區。猜我看到了什麼?是希望!至少在我一個外地人的眼中,老舊桂林的希望就該是這樣的。與桂林老城區的深色調壓抑相比,臨桂的天空亮得有些耀眼。(至少這是我當時的第一感受。)時隔一年,已經記不起當初進入臨桂走的那條路,只記得那條路既寬敞又幹淨,綠化帶也整齊茂盛得有些過分。隨之而來,是藍天白雲下陡然出現了一組恢宏的仿古建築群,一下震撼到了我。我停下車,極目張望,半個臨桂盡收眼底。儘管還有些雜亂,還有些荒涼,但一棟棟高聳的完工的和還在建設中的高樓,樓宇間鬱鬱蔥蔥的山和綠地,道路寬闊,綠水繞城,那份美甚至顯得不夠真實。

我幾乎走遍了半個中國,臨桂給我感受絕對獨一無二,尤其與近在咫尺的老城區相比,與滿眼青苔的沉寂色調相比,與的一步三挪的行進步伐相比,這裡的雜亂和忙碌,恰恰代表著希望,代表了桂林“保護灕江,發展臨桂,再造一個新桂林”的宏偉藍圖。我看好臨桂,是因為它的快速建設和迅速發展,是因為它打破了沉悶故舊而展現出一片新的天地,它代表希望,乘著政府決心發展的努力乘風飛翔。它既沾染桂林山水的靈秀,又享盡現代城市發展的優勢,城區規劃完備完善後勁十足,經濟建樹如雨後春筍指日可待。這就是臨桂,一個外地人眼中桂林的希望和方向。

我是一個東北人,我在臨桂買了房。但我拒絕承認為了炒房而歌功頌德,我的房子永遠不賣,那是我將來退休後的歸宿,我想終老在桂林山水之間。還有,我在臨桂買房絕對是一時興起,僅僅是因為一時路過,它吸引了我。


徐海陽


我認為廣西不錯、我是一位戶外旅行愛好者,也很喜歡廣西有山有水的地方,我是一位中原人,去年就專程買了張機票去桂林新區的臨桂看房,到臨桂新區後先找賓館住下,休整一下.就騎著共享單車,手機導航把新區轉了一圈,到處都是花香的味道,道路寬闊整潔,看了幾個樓盤(在家已經選了好幾家大開發商的樓盤),第二天就買了一套3室2廳一衛的房子。我是一位退休工人,在臨桂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想去廣西的其他地方交通都非常方便,在約上幾個同學或同事朋友一起去住幾天、喝喝🍵茶,聊聊天,爬爬山…過著桂林人的慢生活。

現在臨桂車少人少又不堵車好,在過幾年車多人多堵車人們又該煩心。


手機用戶52666954299


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桂林人,一直在關注桂林的發展。我個人認為,我還是比較看好臨桂新區未來的發展的,主要有以下幾點:1,政治原因。從2007年提出“保護灕江,發展臨桂,再造一個新桂林",臨桂被定位為桂林新的政治,經濟,文化,金融中心,至今,臨桂發展正逐漸承擔起新中心功能,2,歷史原因。很多人都認為桂林發展的重心不應該放在臨桂,原因主要認為臨桂沒江(河),無水。其實,我們看看桂林市地圖都知道,桂林東南西北4個方向只有臨桂最適合大力發展。東面緊鄰灕江,發展南北會讓桂林城市空間太過於狹長,且北面處於灕江上游,南面更適合風景旅遊的開發,而不適合居住和工業,只有臨桂無論是天時地利,交通,工業都佔優,至少沒水不適合居住,這本身就是個偽命題,不值一哂。可以說,桂林選擇發展臨桂,這是歷史必然送擇。3,桂林一直以來都以旅遊為主,工業一直髮展不起來。歷史已經證明,只靠單一產業(旅遊)是不足以支撐起桂林的未來發展的,而且桂林旅遊近年來也不斷被周邊省市追趕並超越,桂林只有工業發展起來,才會有桂林的美好明天。桂林工業看那裡?桂林工業看臨桂,看經開區。近幾年,臨桂工業也搞得風生水起。綜合以上主要3點,我認為假以時日,臨桂發展會越來越好。


愛琴海女裝品牌集合店


我家就是桂林的,我家裡人就在臨桂買了房,所以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吧

桂林山水甲天下,那麼臨桂又如何呢。我覺得評價一個區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繁華程度

一個區域的繁華與否,是否具有商業前景,直接關係到該區域發展。鄧小平曾說,先致富,先修路,臨桂地處桂林較為邊緣的西部,目前主要通往市區的還是靠著公路,但是桂林現在正在興建雲軌和通往新區的新公交路段,在未來臨桂的交通肯定會很好

交通好了,產業也得具備,現在華為公司在臨桂新區建設製造廠,可想而知未來臨桂區的產業也會比較的好;再者,雖然現在臨桂作為一個新區人口並不算很多,但是其周邊的店鋪超市卻是走幾步就能碰到,在未來商業的密集程度也是比較高的

2.生活舒適度

在臨桂,空氣的質量比起市區只好不差!人們生活安居樂業,我家裡人所在的小區,非常的不錯,有很多活動設備,打球場所甚至游泳池

3.生活收入

在桂林,人們的收入普遍不高,在臨桂,我之前也有提到的產業,主要有製造業和旅遊業,以及現在桂林的市政府遷移到了臨桂,作為日後國家公務員來到這邊工作話買了房也是相當便利的




迷失羊


今天你對它愛答不理,明天讓你高攀不起!

寫在之前——

首先,我要聲明,在此之前我從未去過桂林,所以對桂林的瞭解也只停留在“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印象中;

其次,我不是該城市房地產銷售從業者,也不在該地工作;

再次,耳聞那裡有個臨桂新區,規劃很好,但房價不高;

所以,我就慕名去了這個城市,用了4天的時間大概的轉了一下該新區幾個略有代表性的樓盤。

初到臨桂新區,到處塔吊林立,機器轟鳴,城市建設轟轟烈烈,業已建成的高樓大廈分佈在城市各個區域,引領著城市發展的方向。ZF機關大樓、寫字樓立面光鮮靚麗,與一線城市相比毫不遜色,凸顯高端大氣上檔次,儼然以國際大都市標準作為目標規劃建設而成。路寬人少樓新,到處是繁忙施工的景象,已建成和在建的樓盤星羅棋佈,這就是一座城市新區大開發應有的樣子。這是我對這座城市新區的第一印象。

下面簡單說下我對臨桂新區的幾點不成熟的感受:

1、臨桂新區——新行政中心板塊。據說桂林市ZF在2014年搬至臨桂新區,桂林市各大市局機關、事業單位也已陸續搬至此新區辦公,新行政中心已然初具規模,新行政中心板塊顯現,必將形成帶動區域發展的新局面。

2、臨桂新區——高**城市規劃代表城市。城市整體規劃格局大、規格高,ZF部門事業單位落子分散於各個區域,帶動各區域發展,城市建設投入大力度強,現實已然初具規模有目共睹。

現有規劃的大市政配套有:創業大廈、新兩江四湖、一院兩館、廣電大廈、報業大廈、花生唐商業綜合體、吾悅廣場、萬達廣場,待建國際會展中心等,行程短暫瞭解到的信息有限,應該還有很多。

參照老城區的兩江四湖,再造一個新兩江四湖的景觀先行動作,充分說明了ZF再造一個新桂林的雄心壯志,大大提升了城市新區的顏值和舒適度,確定了整個臨桂新區的核心區位所在,奠定了區域宜居基礎。未來必將以新兩江四湖為中心區位,向周邊蔓延開發而去,在未來形成新的高標準的魅力城市名片。

以花生唐、吾悅廣場、萬達廣場、會展中心等商業綜合體為各區域商業服務中心點,向四周分散開發,必將形成一個個分散的聚居商業區,宜居宜業宜遊的局面必將在時間的沉澱中城市的發展中潛移默化的形成。

3、城市公共服務印象。新建創業大廈市ZF服務大廳氣勢恢宏寬敞明亮,堪比一線城市,給城市形象加分不少;各大市局大樓、報業大廈、廣電中心的建設非常到位,皆具有一二線城市氣質。

4、城市金融服務。提出表揚的是收公維的那家信用社很贊,開門迎客的儀式感很強,鞠躬迎客、微笑接待讓人心裡溫暖,且服務很規範、態度很親民,服務很到位。商業銀行信貸服務流程規範,但須減少或禁止捆綁消費。

5、城市交通印象。兩江機場規劃建設標準很高,國際國內航線很多,服務很好,尤其是桂林航空機組成員整體服務很專業很贊,相信他們的航線將越來越多服務越來越好發展得越來越快。規劃高鐵站落成後,城市交通路網將無縫對接,國內暢達性大大提高。雲軌(軌道立交橋)正在建設,城市交通狀況與其他三線城市對比應暢通許多,雲軌在其他城市亮相較少,又是臨桂新區的另一張響亮的城市名片。

6、地產商印象。新城市建設力度很大,國內知名地產商雲集,樓盤林立,一片大開發景象,大開發商集體扎堆開發,必將提高地產開發整體層次和檔次,改善城市居住環境,導入全國客戶資源,轟高城市房價,推動城市發展。恆大、碧桂園、萬達、新城、國奧、秀蘭、聯發、彰泰等大地產商已經成功進駐,不完全統計開發在建在售項目50餘個,價格區間在5000-8000元/㎡之間,根據區位不同、開發商不同和產品不同,樓盤價格不同,但相差不大。

客觀的說,在三線旅遊城市價格不算高,與老城區相比,價格也不算高,但未來居住質量、交通狀況比老城區要好很多,但城市居住配套還有很大提升空間,還需要一點時間進一步發展。

A、產品定位:現階段臨桂新區產品定位基本為投資、剛需、養老、文旅。樓盤開發商大多實力雄厚,不乏上市公司、國企等企業,大多擁有多年開發經驗,所以產品成熟度高,房屋質量相對有保證,大多戶型優秀,全部五證齊全,應不會出現爛尾或者不能如期交房、辦產權等情況。產品設計趨勢將慢慢偏向板樓設計,兼顧採光及通風兩個基本要素。

B、購買人群:臨桂新區現階段購買人群兼顧全國各地,以北方居多,河南、湖南次之,本地客戶漸增多。外地客戶看重的是城市規劃發展大勢所趨、大開發商集體扎堆開發、整體房價有提升空間及國際旅遊城市宜居屬性明顯。

外地客群更相信ZF規劃和大開發商眼光,漸漸蜂擁而至,一旦集中開發去化率很高、甚至形成供小於求的局面後,房價將持續被推高。但本地客群相對更保守,只想固守老城區或對新區發展信心不足,所以購買慾不強,但待區域成熟、房價再提高後,現階段不出手就註定是已經錯過最好置業機會,悔之晚矣。

C、置業體驗。本區域內大開發商皆注重體驗營銷,大投入進行銷售中心包裝,打造售樓處及周界營銷體驗,包括樣板間建設、景觀展示、導視系統,非常成熟,置業環境舒適高端,置業體驗很好。如聯發悅溪府、山水綠城、秀蘭郡府等項目。

D、接待服務。去過的幾個項目,接待非常專業,置業顧問熱情積極,先講城市規劃區位發展,再講社區沙盤,再講戶型算價,溝通流暢,專業對接,體現了一個成熟城市應有的房地產營銷水平。

售樓處內的手續效率很高,但貸款銷售手續辦理動線較長,銀行在老城區較遠,往返大概需2個小時,要有心理準備。但據說可以郵寄辦理,若真是這樣,這個服務很增值。

7、旅遊體驗印象。桂林山水甲天下,但時間緊張,沒太多時間遊覽這個城市周邊的山水景觀,據說可以玩3個月不會重複,那就期待下次吧。

不過還是沒忍住,報了一個一日遊的團,對少數民族風情、灕江山水還是有了初步接觸,但並不深入。旅遊接待未遇到宰客現象,但道路及交通工具的體驗亟待提高,導遊接待說辭可再提高規範,整體體驗與一個想大發展且正在大發展的國際旅遊城市形象不符。

聽到的城市規劃,錦繡畫卷,壯闊詩篇,一片大好江山。

看到的高樓大廈,恢弘壯觀,矗立巍然,一副大都市容顏。

感受到的城市服務,土味滿滿,大有提升空間。直接影響了我所看到的、聽到的都市宣言。

但誠然,城市發展大有希望,房產居住定有未來,可是,桂林人民還需要繼續努力,擼起袖子加油幹!

最後我有幾句話想對這個城市說:

1、保障市政配套維護:

A、改善交通出行條件。城市公共交通欠發達,亟待提高。城市公交與出租車行業整體與一個想大發展且正在大發展的國際旅遊城市形象不符。城市公共交通繼續提升,公共汽車換新,最好引入新能源,用正規整潔的出租車替代“越南大奔”,這是最直接的城市窗口配套,直接影響城市形象和體驗;

B、加大市政配套維護力度。所有道路景觀後期維護急需加強,保證衛生整潔,需修補及時到位;

C、提升城市管理能力。城市管理繼續加強,共享單車儘量不要隨處停放。

2、提升公共服務形象:

ZF大廳接待服務態度和專業度亟待提高,工作狀態與辦公大樓莊嚴高端氣質、國際旅遊城市不符。

ZF工作人員,尤其是窗口服務大廳,建議統一著裝、規範行為,微笑服務,簡化流程提高辦事效率。

3、增加人口流入數量:

雙管齊下,吸引本地原住民和外地客戶流入本區域,拉動城市發展。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必將增加就業吸引更多人口進駐;

加大宜居理念宣傳力度,讓更多的外地人口流入;

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打造更好的臨桂新區,讓外來人愛上這座城市。

當然,萬物發展都有其規律和過程,城市建設亦然,希望城市領導者和建設者能夠繼續堅定不移的貫徹城市建設規劃,堅持不懈的讓城市居民獲得更多的幸福感、獲得感。能夠讓先骨架、再肌肉,先核心、再外圍的建設過程再縮短,迎來臨桂新區城市大發展的新局面。

桂林山水甲天下,請再給臨桂一點時間。











青雲V說


桂林搞臨桂新城的呼聲挺高的,現在市政府搬去臨桂新區那邊了,有人說臨桂新區那邊有很多的發展空間,個人不太看好那邊的未來發展。現在臨桂那邊搞傳銷的人員蠻多的,很多傳銷人員在那邊租房子,房價被搞得很貴,不太建議年輕人在臨桂新區買剛需房。臨桂那邊的房子不太好說,距離老城區這邊有點遠,而且臨桂新區的房子很多不是學區房,年輕人貪圖一時便宜,去那邊買房子,以後小孩子上學挺麻煩的,建議想買房子的人還是在老城區買房子吧。因為臨桂想要發展成老城區這樣未來起碼還需要十多年時間。

老城區的房子還是挺吃香的,很多人在秀峰區那邊買房子,老城區的房子很多是學區房,在這邊安居可以方便孩子上學。身邊的朋友紛紛購買萬達城的車位和商鋪住房,萬達的房價挺貴的,有錢的朋友們可以考慮在萬達買點房和車位,等著以後升值吧。關於臨桂新區未來的發展空間到底有多大,這是個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見解,有的人覺得臨桂新區未來發展還不錯,畢竟市政府在那邊,臨桂得到的政策扶持和資金投入挺大的,建議大家慎重考慮吧。


桂林新鮮事


外地人買桂林的房子,最後一定後悔。桂林一年四季只有秋天還可以,冬天冷夏天熱,春天梅雨季節天天下雨。這3個季節老人容易發病。我都想讓父母離開桂林。

臨桂更不適合年輕人居住生活,年輕人居住生活一定要在學校附近,老人生活一定要在醫院附近。臨桂有什麼名校名醫嗎?

最近8年來,臨桂大量建住宅,桂林市也大量建住宅,如果沒有人口大量流入,房價靠什麼支撐?人口憑什麼流入?一定要有賺錢效應,進來的人要能夠賺到大錢,高素質的人才會進來,才有高收入支撐房價。而桂林的高中畢業生讀完大學有多少回桂林的?比例非常小,都往大城市跑了。就是說,只看到人口流出的可能,看不到人口流入的可能。

靠外地人一時頭腦發熱不瞭解情況買房,瞭解後後悔的購房來支撐不會長久。

桂林要做的是營造賺錢環境,才能解決這些問題。


老牛6821


現在桂林市缺乏大局觀念,把什麼都搬到臨桂去了,政府一搬,連帶號召其他部門一起搬,優先發展臨桂,老城區服務什麼都享受不到,本來老城區享受的國家公共資源讓臨桂那幫人享受去了,辦一個小事,辦一個小證,都要跑到臨桂去,來回都要一天,大家共同去臨桂去買房吧,桂林一套,臨桂一套,你就不會來回跑了,否則臨桂你不買就後悔。


Esi2514


在桂林讀書待了幾年,二十年前就有句話說桂林是個美麗姑娘穿了身爛衣服。除了灕江邊和好幾個湖之類的景點能看一下,其他那些住房之類的建築真沒法看,和個小縣城似的。老區的規劃,如果需要重建那代價就大啦,桂林市政府如果不建立個新區就永遠是個小縣城。光靠旅遊,桂林還是窮,要數據還是要靠地和房。說發展,其實中國的人口紅利在這,桂林人不夠,全國人來湊,那麼好的空氣風景,應該能吸引不少人來。預計10年內,能發展成一個不錯的都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