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封閉針會有什麼影響?

天佑11111111111


電視上經常看到某運動員“因傷打封閉針”,之後又能上場比賽了。日常生活中也經常看到,有人因為膝關節痛、肩膀痛或足跟痛等去醫院打封閉針,然後就不痛了。這個封閉針到底是什麼呢?

封閉療法又叫“打封閉”,是由局部麻醉演變而來的一種治療疼痛的方法,也就是將一定劑量的麻醉劑與激素類藥物混合,然後注射到痛點、關節囊、神經幹等部位,從而起到消炎鎮痛、解除痙攣的作用。簡單來說,就是將掌管病灶的周圍神經麻痺掉,達到緩解疼痛的效果。

疼痛是繼呼吸、脈搏、血壓、體溫之後的第五大生命體徵,當身體受傷時我們就會感到疼痛,而骨科疼痛是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如骨折、肌肉拉傷、韌帶損傷等。疼痛不僅會造成生理及心理不適,還會導致生活質量下降、心理產生負面情緒。從這個角度看,採用合適的方法避免疼痛非常重要。

在臨床骨科疼痛的治療中,有藥物治療、非藥物治療(物理治療、放鬆療法等),而封閉療法就是藥物治療的一種。封閉療法是將一定濃度或劑量的藥物注射至病變區域,如關節、筋膜等部位。該方法是緩解骨科急慢性疼痛的有效療法,具有操作簡便、效果顯著、價格低廉等優點。關於封閉針的作用及對身體的影響,詳細介紹如下:

有些人認為,打封閉只能緩解一時之痛,無法徹底治癒疾病。專家指出,封閉也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尤其對於非細菌性炎症的急性期很有效,比如網球肘等慢性痛症,在規範的封閉治療後可完全治癒。

有些患者打完一針後感到症狀緩解就不繼續打了,直至下次發作時才打。這會導致治療療程不足,從而使病情遷延不愈。所以如果選用封閉療法,一定要堅持完治療療程,中途停止治療自然無法起到應有效果了。

封閉針的成分及作用

封閉針多是潑尼松龍等糖皮質激素類藥物與局部麻醉藥、神經營養藥混合而成,這三種藥物對局部疼痛的緩解有很大幫助。糖皮質激素是腎上腺皮質分泌的一種甾體激素,具有抗炎、抗過敏和抑制免疫反應的作用。應用糖皮質激素進行局部封閉治療可緩解疼痛,此類藥物主要包括地塞米松、倍他米松、曲安奈德等。需要指出的是,長期大量應用激素會引起不良反應,如加重感染、引發肌肉萎縮和骨質疏鬆等。

局部麻醉藥物是一種能夠可逆性阻斷局部感覺神經衝動與傳遞,引起局部組織痛覺消失的藥物。這類藥物可切斷痛覺神經信號的傳導,從而緩解和抑制疼痛。另外還可擴張血管、改善血流狀況,有助於解除肌肉痙攣。此類藥物一般包括利多卡因、普魯卡因、羅哌卡因等。

傳統的封閉療法主要是局部麻醉藥物和糖皮質激素聯合使用,雖然也有不錯的效果,但治療骨科疼痛仍顯不足。所以臨床醫生一般會加上神經營養藥,如維生素B 12或甲鈷安。維生素B 12參與神經細胞周圍髓鞘的合成與維持,有助於紅細胞的合成,可增強營養、促進神經、肌肉、肌腱等軟組織的修復,甲鈷胺也是維生素B 12家族的成員,同樣具有促進受損神經恢復的作用。

封閉針的適應症有哪些?

封閉針的適應症一般包括肩周炎、網球肘、腱鞘炎、腰肌勞損、腰椎棘上韌帶損傷、棘間韌帶損傷、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徵、腰椎間盤突出症以及各種滑囊炎等。封閉針的治療有效期根據患者病情輕重確定,有效期長時可超過一年,有效期短時則僅為數週。雖然封閉針有不錯的效果,但大多數情況下並不是首選方法,所以是否需要打封閉針應聽從醫生建議。

封閉針的副作用

長時間打封閉針可能會導致鈣質下降,這會使供應骨骼的血管堵塞,引發骨質疏鬆、股骨頭無菌性壞死等。對於女性來說,還可能會出現長鬍須及月經失調的情況,另外還會造成高鋅、低鉀反應,誘發高血壓,甚至對人的精神也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雖然封閉針會出現很大的副作用,但只要不是長期大劑量使用,就不會出現嚴重的副作用。

封閉針不可亂用,需要明確診斷後才可應用,對於非適應性的骨科疾病,治療效果不佳。比如,不可用於其它疾病引發的疼痛(如癌症等),以免延誤病情。封閉治療要有一定的時間間隔,一般為7~10天,而且連續注射不可超過3~4次。需要強調的是,短期內不可反覆應用,否則會引發骨質疏鬆,甚至導致病情惡化。當大劑量反覆應用後,會引起向心性肥胖、體型改變、皮膚多毛等副作用,而且傷口的癒合也會減緩。

封閉針要規範應用

雖然封閉針使用的激素不存在成癮的問題,但如果長期、大劑量、反覆使用,會形成條件反射,在停藥後可能會出現難受、恐懼或感到疼痛症狀加重的“反跳”現象。所以打封閉針的時間一定要間隔7~10天,連續次數一般不超過3~4次。如果在3~4次後仍需繼續注射治療,間隔時間要適當延長,建議一個月或更長時間後再打,這時所用激素的劑量也要大幅減小。

封閉治療前,一定要了解患者是否有高血壓、糖尿病、結核、冠心病、胃十二指腸潰瘍、骨質疏鬆及精神病史,注射部位應為無菌性的,不可化膿。當明確沒有以上問題後,才可選擇封閉治療。

最後需要說明的是,封閉針需要嚴格的無菌操作,應到正規醫療單位進行。藥物並非萬能,如果沒有適當的休息及營養補充,任何藥物治療都是空談。所以受傷後要注意休息和營養補充、做好護理,而不是打封閉針後強行工作。


jianxing2000


封閉我打過,而且打過兩回,一回打三次,我說一下我本人打封閉的經歷。那年我胳膊肘疼,大夫說學名叫網球肘,一回彎就疼,吃藥也不見效,大夫建議打封閉,我問有什麼負作用沒有,大夫說沒有,只是打時疼,打後幾個小時也很疼,一星期打一次,連續仨星期,我就打了,因胳膊肘沒有肉,打針的大夫就往疼的附近打,打完真如大夫所說,疼的很,連續打完,一段時間過後還疼也沒見效。之後也沒再治。後來,遇到一位外科主任,我們挺說的來,我說了我打封閉經歷,他說,封閉是那痛打那,你的情況還是很見效的,不是誰都會打的,打的不對,影響效果,你到藥點買藥,我給你打,我問藥店有嗎,他說有,我給你開,你照買就行。我按大夫所說買了藥,花了幾塊錢,到他們醫院開了針,拿到他那,給我打了,三個星期打完,告訴我開始要少運動,之後就行了,果然,真的見效了,打完至今,以有十多年了,一直沒疼。其實我後來這次只花了幾塊錢,頭一次也是這個藥,而且花幾十塊錢。後來這個主任特別強調打封閉是那疼打那,位置不能差,不能因為因為不好打改變位置,否則效果不理想。不管是進口的,還是國產的,效果都差不多,差的只是錢,再有就是一定要選有經驗的大夫打,否則自己疼受了不見效。


東72607259


對於肩周炎、腱鞘炎、網球肘等疾病導致的疼痛,一般口服藥物時收效甚微,吃藥效果不好,但是打針,效果卻是相當的好!這個打針不是肌肉注射,而是“封閉針”。

一說到要打封閉針很多人就要連連擺手了,在大家眼中“封閉針”給人帶來的幾乎只剩下危害了!上個月在悟空問答中回答了一個問題《打封閉的原理是什麼?》,下方的評論中幾乎一邊倒的認為,打“封閉針”有害,截取其中幾個:

在此就評論中的內容作出回應,打封閉針真的如評論所說的那樣,有那麼多的危害?打封閉針會究竟會對人體產生什麼影響呢?

首先,我們還是從基礎說起,打封閉針打的是什麼?

簡單的說封閉針就是麻醉藥和糖皮質激素藥的混合,麻醉藥局部注射後,迅速發揮麻醉作用,緩解疼痛;糖皮質激素藥改善局部的毛細血管通透性,抑制炎症反應,減輕致病因子對機體的損害,從而起到持續緩解疼痛的作用。

其次,我們封閉針中每一個藥物注射進人體後會產生哪些影響。

單說對人體的影響,自然就有好的影響和不好的影響兩個方面,而好的影響自然就是用來治病,緩解痛苦的,也就是我們非常想要的;不好的影響才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重點!既然是兩種藥物的混合,我們就分別看兩種藥物對人體的影響。

1. 糖皮質激素

要說糖皮質激素的不好,它的不良反應是在是太多了,說個三天三夜也說不完;但是關於糖皮質激素(以常用的曲安奈德注射液為例)的不良反應大家注意看說明書中有一段文字說明:

“糖皮質激素在應用生理劑量替代治療時無明顯不良反應,不良反應多發生在應用藥理劑量時,而且與療程、劑量、用藥種類、用法及給藥途徑等有密切關係。”

大家評論中提到的股骨頭壞死、骨質疏鬆等不良反應確實是糖皮質激素的不良反應,但是這裡有個前提必須是:長期、大劑量使用,才會出現;另外糖皮質激素出現的不良反應還有庫欣氏綜合徵、痤瘡、月經紊亂、傷口癒合不良等等,也是同樣道理;對於像封閉針,小針管那一點點的糖皮質激素,實在是微不足道,不值一提。

不過在這裡還是要說一點,由於每個人的體質都不一樣,不是說那一點點的糖皮質激素不會給人體帶來任何影響,其中

對於有重度胃腸潰瘍、精神病等患者就需謹慎選擇!

2. 麻醉藥

麻醉藥的不良反應相對於糖皮質激素來說就要少很多了,同樣它的不良反應與給藥方式、給藥劑量等也密切相關。

常見的不良反應有:嗜睡、感覺異常、肌肉震顫、驚厥昏迷及呼吸抑制等,另外還可引起低血壓及心動過緩等。

我們使用的封閉針麻醉藥劑量小,而且是作用於皮下肌肉組織,藥物不直接進入血管,所以以上的不良反應幾乎不會出現。

另外,兩個藥物都有可能出現一個共同的不良反應,過敏!不管你是對糖皮質激素過敏,還是對麻醉藥過敏,封閉針都不能打!

另外還有人質疑打封閉針只治標不治本,所以不能打?

確實通過作用機理看,封閉針只治標了,但是我們在延伸看,高燒病人的退燒,高血壓病人的降壓等等,這些不都是治標嗎?

對於肩周炎、網球肘、腱鞘炎等疾病,在急性期時使用封閉針及時緩解了症狀,後期在行康復治療,這不是更好嗎?

最後,封閉針小小一個針管的注射液,承載了太多的東西,有人們的期望,有人們的恐懼;用?還是不用?請聽專業醫生的建議!

疼痛科醫生更專業!

以上內容幫助到您了嗎?

如果有疑問可以留言哦~


骨傷的楊張張揚


劉醫生談骨論筋🌴封閉針的影響🌴

封閉針在骨科的應用非常廣泛。如跟痛症、網球肘、橈骨莖突炎、腰三橫突綜合徵等。效果明顯,運動員應用較多。但是有很多人一聽說封閉裡面有激素就很排斥,怕有壞的影響。下面就給大家說一說封閉針的好壞。

什麼是封閉針

封閉針一般含有兩種藥物,一種是局麻藥(較常用的是利多卡因),一種是激素(較常用的是曲安奈德)。將一定劑量和濃度的激素混合局麻藥,注射入局部疼痛組織內,起到消炎止痛的作用。

封閉針的作用原理

1.局麻藥。消除疼痛,緩解痙攣,增強激素的療效。我們做小手術時打局麻藥止痛效果非常好。

2.激素。能改善局部毛細血管通透性,抑制炎症反應,減輕致痛因子對機體的傷害。起到緩解疼痛的作用。

封閉針的影響

打封閉針主要是為了治療局部疼痛。它有好的影響也有壞的影響。好的一方面就是局部疼痛消失,起到治病的作用。壞的一方面大家比較關心,它能不能引起肥胖、股骨頭壞死、骨質疏鬆等。在這裡給大家詳細說一說。

1.長期大劑量的應用激素會引起向心性肥胖、股骨頭壞死、骨質疏鬆、多毛、抵抗力下降、高血鈉、低血鉀、血糖變化、胃腸道反應等不良情況。但是注意一點是長期大劑量,封閉用的劑量都很少,並且不會有醫生給你長期注射。


2.影響傷口或者損傷的癒合。

3.感染。注射時消毒不徹底。

4.導致肌腱脆性增高,用力過大時容易斷裂。

5.利多卡因注射入血管引起心率降低。

6.注射封閉針後疼痛消失,但也要給予後續治療和保健。很多人不注意,疼痛又復發。這不是依賴性。

7.對於關節結核、化膿,骨髓炎,骨腫瘤等不能用。糖尿病、胃腸道不適的也要慎用。

8.對封閉針過敏。

打封閉針前要了解病情和病史,掌握封閉針的適應性和禁忌症。並向患者說明。


在這裡需要給大家糾正的三個事情:1.激素不能用(人就靠激素才能活著)。2.麻藥傷腦子。3.任何病都用抗生素消炎消腫(很多外傷腫脹沒有傷口的病人要求輸抗生素)。

大家可以關注我或者下方留言,以獲得更多醫學知識。

關注🌴劉醫生談骨論筋🌴享健康人生

劉醫生談骨論筋


1 打封閉針是個什麼?

打封閉針,也就是“封閉治療”,是將一定濃度和數量的藥物注射於軟組織及關節腔的痛點部位(主要是例如肌肉、筋膜、肌腱、關節滑囊等),起到消炎止痛,解除痙攣等作用。“打封閉”起源於前蘇聯,最早是將普魯卡因注射於人體的局部痛點, 以起到暫時止痛的作用”。實際上“封閉”治療炎症和疼痛,屬於是“神經阻滯治療”中的一種方法,也曾經被視為狹義的“神經阻滯治療”。

由於這一治療方法歷史悠久,“封閉”一詞在普通人群中廣為流傳,很多時候被人理解為:疼痛的地方打一針就能止痛的療法就是 “封閉治療”,進而簡化為“打封閉針”。而“封閉治療”所使用的液體藥物,也被稱為“封閉液”。

隨著醫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神經阻滯治療”的臨床應用越來越廣泛,在治療中的劃分更加精細,“封閉治療”一詞在專業領域的使用,逐漸被“外周神經阻滯(peripheral nerve block, PNB)”及 “關節及軟組織注射技術(Intraarticular and soft tissue injections)”等專業術語所代替,但是由於“封閉治療”更加通俗化易懂,所以醫師對患者解釋時也就一直沿用至今。


2什麼是骨刺?骨刺為什麼要打封閉針?

人體的骨、關節、肌腱、肌、韌帶、筋膜、滑囊及其相關的血管、神經等,對長期、反覆、持續的姿勢或職業動作在局部形成慢性損傷,這些損傷會引發局部的炎症,這樣的炎症狀態就會表現為受損的部位發紅、腫脹、發熱並且產生疼痛。這種疼痛多為無菌性炎症(非細菌、病毒等微生物引發的感染性炎症)所致,嚴重時會影響我們的工作和生活。這種慢性炎症會引發受損組織自我修復,而炎症部位修復的“矯枉過正”就是“增生”,骨組織炎症後修復所導致的增生被稱之為“骨質增生”,而骨刺,就是骨質增生的俗稱,是常見的骨科疾病。引起骨質增生病因有很多,並非只有老年人才會罹患,年輕人也會有,比如青年運動員長期運動勞損引發的骨質增生。

骨刺本身不會消除(手術清除除外),但是骨刺也並非是組織正常狀態,所以當骨刺引發慢性炎症急性加重,伴隨著難以忍受的疼痛時,醫師可能就要考慮使用以改善炎症控制疼痛為目的“封閉治療”了。


其實臨床上針對軟組織和關節炎症的急性疼痛治療方法除了使用“封閉治療”以外,還有有很多其他的治療方法,比如口服藥物治療、制動靜養、物理治療、按摩針灸、紅外熱療、射頻治療、拔罐、小針刀鬆解術等也可改善症狀,而起效快、效果明顯且更容易被患者接受的當屬口服非甾體抗炎藥物治療和“封閉治療”了。

非甾體抗炎藥物(例如:布洛芬,塞來昔布,依託考昔等)往往作為為急性期首選,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是有不同程度的胃腸道不適,不宜長期或大劑量服用。而大多數常規劑量的口服非甾體抗炎藥物的鎮痛作用比單次“封閉治療”的效果弱;單次口服用藥的維持時間相對短,良好的控制還需要在一段時間裡堅持用藥。所以對於特殊患者出現的中到重度的急性疼痛,在口服藥物治療後疼痛緩解不佳,或者不耐受非甾體抗炎藥的治療時,“封閉治療”就成為了臨床上比較適宜的選擇了。


4 “打封閉針”時用的“封閉液”到底是什麼藥?

在20世紀初曾被用於“封閉治療”但幾乎沒有效果的物質還是挺多的,包括:福爾馬林、甘油、碘油、乳酸和凡士林都曾經被用於治療。後續的研究發現用局部麻醉藥稀釋糖皮質激素注射後,軟組織萎縮更少,肌腱斷裂的幾率更小。所以目前常用於“封閉液”中的藥物主要包括: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和局麻藥利多卡因。

糖皮質激素類,例如:醋酸潑尼松龍、甲基潑尼松龍、曲安奈德、倍他米松等,有助於抑制損傷性炎症,減少黏連,可以很快達到止痛的目的。

而局部麻醉藥利多卡因有稀釋作用,併產生麻醉作用緩解疼痛。使用利多卡因混合糖皮質激素可以降低糖皮質激素引起組織萎縮的不良傾向;在糖皮質激素髮揮作用前還可以降低其刺激性;利多卡因迅速止痛的作用可證明注射定位準確;而且打封閉針時,由於藥物刺激、局部壓力增高導致的注射疼痛,在局麻藥使用後也可以明顯減輕。


5 “打封閉針”有什麼危害?怎麼破?

打封閉針有這麼好的效果,那是不是就很完美呢?俗話說:世上事無完事,人無完人。打封閉針也一樣哦。那我們就來理一理,看它有哪些危害吧。

(1)恐懼,焦慮:怕打針應該是絕大部分人的正常心理。打針痛啊!

(2)習慣性和心理依賴性:長期反覆使用激素來緩解症狀,一旦停藥就會感到難受恐懼

(3)注射部位在操作不當或者護理不當的情況下可能會出現繼發感染

(4)“封閉液”的不良反應可能引起皮膚或肢端壞死

(5)反覆關節腔及軟組織內注射引起附近的肌腱/韌帶自發性斷裂

“封閉治療”既然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那我們就需要權衡利弊,當利大於弊,“封閉治療”是最適宜的治療方法時,我們就可以在醫師評估建議的基礎上優先選擇它。

那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2)很多人談激素色變。應用激素”封閉治療”也是讓人心驚膽寒的感覺,事實上打一次“封閉”其中藥液中用的激素量很小,一次“封閉治療”後通常能夠維持相對較長時間的病情緩解,如確實需要重複治療,通常醫師也會根據病情綜合評估,下一次的治療往往間隔2-4周甚至更長。

(3)信任尊重醫生,配合治療,有任何問題都及時跟醫生聯繫溝通。封閉後3天內注意保持皮膚清潔乾燥;注射後一旦局部出現腫脹或紅熱,應嚴密觀察、熱敷、及時聯繫醫生複診,千萬不可抱著先忍著扛一扛的想法。急性期多休息以利於恢復。

(4)非急性期則合理健身,適當運動,限制致傷動作、糾正不良姿勢、增強肌力、維持關節的不負重活動和定時改變姿勢使應力分散,系統地輔以物理康復治療等其他措施,預防復發。


看病找醫生,吃藥問藥師,“問藥師“是由知名藥師冀連梅老師聯合海內外精英藥師組建的藥師團隊,致力於為公眾提供循證實用的用藥諮詢服務和科普宣傳。

如果您有具體的用藥問題,也可以在微信公眾號:“問藥師”上向專業藥師一對一在線諮詢。


問藥師


任何一種藥物的使用都具有兩面性,封閉針也不例外。從臨床醫學的角度上來講,封閉針是一種有效的止痛手段,其止痛效果要超過絕大部分止痛藥物。封閉針的作用原理是將消炎藥物與止痛藥物混合,直接作用於患者患處,可以有效阻斷神經元對痛覺信號的傳遞。同時,混入的消炎藥物可以起到促進炎症消失,加快疾病恢復的目的。目前封閉針被廣泛應用網球肘、腱鞘炎、坐骨神經痛等疾病的治療。

很多運動員在比賽或訓練的過程中受到運動損傷,也會使用封閉針來止痛。相對於傳統的消炎藥物來說,封閉針中混合了一定程度的激素類藥物,消炎效果非常明顯。對於傳統的止痛藥物來說,將利多卡因等低濃度麻醉藥物直接作用於患處,可以起到最好的止痛效果。


同樣,打封閉針也會對身體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封閉針的操作方式屬於關節內注射的一種,在注射的過程中有一定感染的可能性。同時,如果操作失誤,將少量藥物不小心注射入血管,容易誘發心率減慢。長期反覆使用激素類藥物,容易改變受損處肌腱的結構,使其肌腱變脆。在止痛後人體對痛感的反應能力降低,在活動過於劇烈的情況下,容易導致肌腱斷裂,此類症狀多發於跟腱炎患者。


不規範使用封閉針(封閉間隔低於三個月),還會對骨骼結構產生一定的影響,很多中老年患者在反覆接受封閉針治療後,體內出現激素蓄積,出現了骨質疏鬆、股骨頭壞死等疾病。雖然這種疾病的產生考慮與老年人骨密度下降、骨質較差有關,但是封閉針也是重要的干擾因素。而對於中青年來說,過量(注意:正常使用不會出現)使用激素類藥物容易導致病理性肥胖、汗毛增多、抵抗力下降等症狀。長期使用封閉針也會使患者產生較為嚴重的依賴性,不利於基礎疾病的治療。


骨科王健醫生


首先封閉針是一種緩解關節疼痛及肌肉疼痛短期內很有效的一用治療,而且臨床中封閉針應用的很普遍,主要是針對於人體軟組織及關節部位出現炎症、損傷所導致的疼痛,目前封閉針中所用的藥物主要是曲安奈德注射液+利多卡因,起到刺激神經,改善局部組織的營養。

封閉針主要應用於各種骨關節病、軟組織及肌肉損傷,主要是局部治療,哪裡疼的厲害就打那個部位。一般常用的封閉方法有關節腔內注射,肌筋膜封閉、腱鞘膜內封閉等多種。每個部位所打的藥物劑量多少及混合濃度都是要精確,但是打封閉針還要注意有無過敏現象。



封閉針雖然臨床應用很廣,但是也有一定的副作用,下邊小克為大家普及一下封閉針有哪些副作用?

1、在關節腔內注射比較可怕的就是感染,因為很多醫生不注意的話會導致細菌隨針頭及藥物進入關節腔內,引起關節腔內感染。

2、打打封閉針還要找準位置,尤其關節腔注射,找不對的話容易導致扎到筋膜及神經、血管組織。


3、由於封閉針藥物是一種激素,所以長期打封閉針會導致人體出現肝腎功的損壞,還會導致骨質疏鬆及組織變性等激素的副作用。

4、封閉針只是局部用藥,因此用藥時間一般在1~2周之間,多次長時間應用激素還會導致肌肉、肌腱、韌帶等組織的退行性變。

關注小克,為大家普及更多健康知識,謝謝!


小克大夫


很多人因為全身各關節局部疼痛,經常會去醫院打“封閉”針!“封閉針”的專業名稱為:封閉注射治療,其在人類醫學史上有長久的應用史,主要針對於網球肘、腱鞘炎、坐骨神經痛等病症。

封閉操作步驟主要是:將局麻藥與消炎藥混合後,在局部疼痛的位置進行注射,目的是希望達到止痛、消炎、改善患者症狀,臨床上大部分患者用了效果都還不錯!


目前應用比較多的局麻藥是利多卡因,而最常用的消炎藥是激素。


局麻藥如利多卡因的主要作用是能在短時間內達到止痛的作用,而激素的作用在於抑制局部的炎症反應,從而達到長期持久的消炎作用,炎症控制了,疼痛自然就控制住了。


這裡所說的炎症是指局部的無菌性炎症,顧名思義,是沒有細菌及病毒等微生物而引起的炎症。


而老年人中最多的見的膝關節炎,也是關節內的無菌性炎症一種,使用封閉注射治療行對症處理,也可以達到消炎止痛、緩解症狀的目的!

打“封閉”針雖然可以對症治療,但打多了也不好,當心站不起來!


很多人都知道,封閉針中的激素是一個神藥,不管什麼問題,給人體用個激素,一下子就解決問題了。


對於關節炎的患者,由於激素有快速明顯的消炎作用,因此患者朋友們在注射激素及局麻藥後,很快就不痛了,因此很多病人,特別是老人家往往會認為這種方法特別“有效果”“省事”,甚至在每一次發作的時候,都會到門診主動要求醫生給打上一針!

是藥三分毒,激素也一樣,存在副作用,主要副作用如下:


①向心性肥胖;說白了就是胖,體形改變,下肢水腫,臉圓等;


②長期使用可導致人體抗感染能力下降,傷口癒合速度減慢;有糖尿病的患者打封閉針必須謹慎;


③可以誘發高血壓、腎功能損害、骨質疏鬆、股骨頭無菌性壞死等;


以上說的這些副作用,主要見於長期、大劑量使用激素的患者,對於打“封閉”針的患者,一般不會引起這些反應,但也不能100%保證。


此外,長期使用激素對於各個關節來說均是有害無益的,主要是因為長期使用激素會損害關節軟骨導致骨質破壞,加重患者病情,最終的結果可能就是站都站不起來了!


因此,為了安全起見,醫生對於患有較重的高血壓、胃腸潰瘍、糖尿病、精神病等病人,需要慎重使用。

綜上所述,溫馨提醒:關節炎,打“封閉”針需要謹慎,請在專業醫院專業醫生指導下注射,切注射治療不能長期進行,一般是1年能打封閉不能超過4次,間隔需要超過3個月!


骨科小黑鍋


局部封閉注射(打封閉針)是骨科醫生經常採用的一種診斷和治療手段,解決了很多慢性疼痛患者病情,同時也帶來了一些併發症,比如感染、肌腱斷裂以及加重原發病病情。

感染

對於患有糖尿病的患者,給予封閉治療,還應採取謹慎的態度。一方面是由於封閉針含有激素,有升高血糖的作用;另一方面是由於對糖尿病病人有創操作,增加了注射部位感染的幾率。


肌腱斷裂

最常見的是跟腱炎,由於反覆的局部封閉注射,導致跟進原有的生理學結構發生變化,引起跟腱自發性斷裂,臨床上時有發生,j因此,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封閉注射,嚴格控制次數及頻率。

原發病加重

典型的病例就是膝關節骨性關節炎關節腔打封閉針,止痛效果立竿見影,被許多私人診所或江湖遊醫所鍾愛,可能是因為療效顯著吸引了患者的就診緣故。殊不知,多次反覆的膝關節封閉針,除了增加了膝關節感染的風險,同時,也會使得膝關節軟骨加速退變老化,病情逐漸加重,得不償失。



骨科醫生老牛


“打封閉針”在普通人群中廣為流傳,很多時候被理解為:疼痛的地方打一針就能止痛的療法就是 “封閉治療”,進而簡化為“打封閉針”。而“封閉治療”所使用的液體藥物,也被稱為“封閉液”。

具體來講,“打封閉針”,也就是“封閉治療”,是將一定濃度和數量的藥物注射於軟組織及關節腔的痛點部位(常見注射部位如:肌肉、筋膜、肌腱、關節滑囊等),起到消炎止痛,解除痙攣等作用。

“打封閉針”這一治療方法歷史悠久,起源於前蘇聯,最早是將普魯卡因注射於人體的局部痛點, 以起到暫時止痛的作用。 實際上“封閉”治療炎症和疼痛,屬於是“神經阻滯治療”中的一種方法 ,也曾經被視為狹義的“神經阻滯治療”。隨著醫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神經阻滯治療”的臨床應用範圍越來越廣泛,在治療中的劃分也更加精細,“封閉治療”一詞在專業領域的使用,逐漸被“外周神經阻滯”和 “關節及軟組織注射技術”等專業術語所代替。但是,由於“封閉治療”更加通俗化易懂,所以醫師對患者解釋時也就一直沿用至今。

什麼是骨刺?骨刺為什麼要打封閉針?

人體的骨、關節、肌腱、肌、韌帶、筋膜、滑囊及其相關的血管、神經等,對長期、反覆、持續的姿勢或職業動作在局部形成慢性損傷,這些損傷會引發局部的炎症,這樣的炎症狀態就會表現為受損的部位發紅、腫脹、發熱並且產生疼痛。 這種疼痛多為無菌性炎症(非細菌、病毒等微生物引發的感染性炎症)

所致,嚴重時會影響我們的工作和生活。這種慢性炎症會引發受損組織自我修復,而炎症部位修復的“矯枉過正”就是“增生”,骨組織炎症後修復所導致的增生被稱之為“骨質增生”, 而骨刺,就是骨質增生的俗稱,是常見的骨科疾病

引起骨質增生病因有很多,並非只有老年人才會罹患,年輕人也會有,比如青年運動員長期運動勞損引發的骨質增生。骨刺本身不會消除(手術清除除外),但是骨刺也並非是組織正常狀態,所以當骨刺引發慢性炎症急性加重,伴隨著難以忍受的疼痛時,醫師可能就要考慮使用以改善炎症控制疼痛為目的“封閉治療”了。

其實臨床上針對軟組織和關節炎症的急性疼痛較為多見,治療方法除了使用“封閉治療”以外,還有有很多其他的治療方法,比如口服藥物治療、制動靜養、物理治療、按摩針灸、紅外熱療、射頻治療、拔罐、小針刀鬆解術等也可改善症狀,在這些治療方法中,起效快、效果明顯且更容易被患者接受的當屬口服非甾體抗炎藥物治療和“封閉治療”了。

非甾體抗炎藥物(例如:布洛芬,塞來昔布,依託考昔等)通常作為為 急性期首選 ,這類藥物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是不同程度的胃腸道不適,不宜長期或大劑量服用。大多數常規劑量的口服非甾體抗炎藥物的鎮痛作用比單次“封閉治療”的效果弱;單次口服用藥的維持時間相對短,良好的控制還需要在一段時間裡堅持用藥。所以對於特殊患者出現的中到重度的急性疼痛, 在口服藥物治療後疼痛緩解不佳,或者不耐受非甾體抗炎藥的治療時,“封閉治療”就成為了臨床上比較適宜的選擇了。

“打封閉針”時用的“封閉液”到底是什麼藥?

在20世紀初,曾被用於“封閉治療”但後來被證明幾乎沒有效果的物質還是挺多的,比如福爾馬林、甘油、碘油、乳酸和凡士林都曾經被用於治療。後續的研究發現用局部麻醉藥稀釋糖皮質激素注射後,軟組織萎縮更少,肌腱斷裂的幾率更小。 所以目前常用於“封閉液”中的藥物主要包括: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和局麻藥利多卡因。

糖皮質激素類,如:醋酸潑尼松龍、甲基潑尼松龍、曲安奈德、倍他米松等,有助於抑制損傷性炎症,減少黏連,可以很快達到止痛的目的。

使用利多卡因等局麻藥混合糖皮質激素可以降低糖皮質激素引起組織萎縮的不良傾向;在糖皮質激素髮揮作用前還可以降低其刺激性;利多卡因等局麻藥迅速止痛的作用可證明注射定位準確;而且打封閉針時,由於藥物刺激、局部壓力增高導致的注射疼痛,在局麻藥使用後也可以明顯減輕。

“打封閉針”有什麼危害?

打封閉針有這麼好的效果,那是不是就很完美呢?俗話說的好:世上事無完事,打封閉針也一樣哦。接下來,那我們就來看看打封閉針具體有哪些危害:

恐懼與焦慮:怕打針應該是絕大部分人的正常心理。打針痛啊!

習慣性和心理依賴性:長期反覆使用激素來緩解症狀,一旦停藥就會感到難受恐懼

注射部位感染:注射部位在操作不當或者護理不當的情況下可能會出現繼發感染

皮膚或肢端壞死:“封閉液”的不良反應可能引起皮膚或肢端壞死

肌腱或韌帶斷裂:反覆關節腔及軟組織內注射引起附近的肌腱/韌帶自發性斷裂

雖然封閉治療可能會有這麼多危害, 不過,“封閉治療”既然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那我們就需要權衡利弊。當利大於弊,或者“封閉治療”是最適宜的治療方法時,我們就可以在醫師評估建議的基礎上選擇這種治療方法。

不需要談激素色變, 事實上打一次封閉治療其中所含的激素劑量很低,一次“封閉治療”後通常能夠維持相對較長時間的病情緩解,如確實需要重複治療,通常醫師也會根據病情綜合評估,下一次的治療往往會間隔2-4周,或者更長時間。

信任醫生,配合治療,注射後遇到問題及時跟醫生聯繫溝通。 封閉後3天內注意保持皮膚清潔乾燥;注射後一旦局部出現腫脹或紅熱,應嚴密觀察,必要時及時聯繫醫生複診,千萬不可抱著先忍著扛一扛的想法。此外,急性期多休息有利於疾病恢復。

非急性期合理健身,適當運動,限制致傷動作、糾正不良姿勢、增強肌力、維持關節的不負重活動和定時改變姿勢使應力分散,系統地輔以物理康復治療等其他措施,預防復發。

——本回答為西安鼎昂數字貨幣智能量化全自動炒幣機器人(歷時收益,數據核對,實況直播)公司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