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書法時,是應該五種字體都練,還是隻練一種字體?

光頭阿亮


個人認為,只練一種好。把一種字體練好了,再把知識面擴大。所謂熟能生巧。在沒有練好一種字體的情況下面去練習多種字體,容易把運筆方法,技巧等攪混,反而不利於學習。事實上,每種字體的區別差異性還是比較大的並不是說練好了一種就等於練好了另外一種。所以學習書法還是一步一個腳印慢慢的來。


清平學畫


以我從三歲開始學習書法的經驗,先從基本功開始練習,練豎直橫平,再開始練習某一個字體,這個過程需要比較長的時間,因人而異,我的建議某個字體練時,還要多臨摹該人的名帖,掌握其理,做到爛熟於心,然後,再模仿其他4體,就會上手很快,入門很通,自然得心應手。逐漸就會有模仿力,鑑別力,審美力,後面成為一個書法行家,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公元中醫養生4點0


學書法並不要求五體都練,“五體皆擅”、“百體書王”壓根就是理想主義,不現實。如果把寫字當成真正的書法藝術去修養研學,就應秉持“精深”理念,畢其功於一體,這樣或可有所成就。“百體皆擅”實則必無一精,即便天分再高、書學再勤,藝術的打磨是“上不封頂”的,也是需要時間去磨礪漂洗的,關鍵的一點,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精力也不可能無極,能把一種體勢寫精寫善,已經非常難得,談什麼“五體皆擅”“百體書王”,書聖王羲之也做不到。


書法進入狀態,具備一定的基礎之後,可以拓展形式與內容,篆隸草楷行可以互通有無互為借鑑,但這種學習屬於寬學,有選擇性地臨學感悟,仍舊應以一體為主,而不是五體同學、不分輕重。如果硬要堅持,五體可以寫出來,但必然只是泛泛而學,無一而精。藝術的魅力之源始終在深而不在寬,深是真學大學,寬是純粹用來唬人的。


古人有訓,“好學而不貳”(左傳·昭公十三年),言下之意,不僅在專心,亦在乎專一。專業的才是權威的,深刻的才是精彩的,學問也好,手藝也好,入得深才能走得遠、站得高。


抱庸淺談。插圖為抱庸習作。


抱庸詩書


你要是能五體兼修當然最好,只是普通人都沒這個精力,也沒這個能耐。

歷史上的確有一些五體兼修的書法家,他們不僅有著過人的天賦,而且在書法學習上還極其勤奮刻苦,用現在網絡上的話來說,比你優秀的人不可怕,可怕的是比你優秀的人比你更努力。但儘管如此,也少見有五體俱佳的人。

王鐸草書

王鐸,草書獨步天下,楷書也難出其右,但其他書體就很少看到作品存世;懷素,一代草聖,似乎僅僅只有草書冠絕今古,甚至在他雲遊

四方的路上,為一家佛門精舍抄寫《四十二章經》這種嚴肅經文的時候,居然也用草書完成;褚遂良,楷書獨領風騷,據說褚遂良的楷書曾經引起轟動,整個長安城的人都在模仿學習,而且他的行書也難有匹敵,但其他書體卻鮮有存世。

褚遂良楷書

這些書法家都是萬里挑一甚至十萬挑一的人傑,尚不能學全五體書法,我們普通人追求五體俱佳顯然是不現實的事情。

懷素草書《四十二章經》

當然,書法學習中我們可以選擇主攻一兩種書體,兼學別樣,達到一個調節作用,讓自己張弛有度。好比北方人天天吃麵食不會膩,但偶爾來一頓米飯,倒也新鮮可口,美味宜人。


永書101


學習書法階段不需要考慮五體皆精的問題。

開始學習書法就考慮五體皆精是好高騖遠,五體都練,五體都付諸實施,朝三暮四,最終的結局基本都是樣樣通,樣樣松。

當然,我也不贊同一生就專精一體。比如某人的楷書挺出色的,行書就一般般了,草書就是勉強為之!其原因是一種字體被之寫死手了!

所以,我建議是初學最好從楷書開始,在楷書有些模樣後,一定加學行草。這樣的話,可以相互促進,彌補一種書體的不足,還可以為再進一步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五體皆能不是不可為之,是學習書法一定要視自己的天賦與精力,有足夠的天賦與精力,追求五體皆精那是才華出眾,那是卓犖不凡!


一笑貫長天


先簡單介紹一下這五種書體的概況及用途。

1.篆書。篆書有大篆、小篆之分,書體排列整齊,行筆圓轉,線條勻淨,呈莊重美麗之風。現在多用於‘’書法篆刻‘’,其作品多用於觀賞。由於難於辨認,現在書寫者很少使用。

2.隸書。是由篆書發展而來,字形寬扁,橫長豎短,講究‘’蠶頭、雁尾‘’。其字體蒼勁、古補,端莊秀麗,作品多用於觀賞。由於書寫麻煩,現在也很少有人使用。

3.楷書。是由隸書演變而來,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呈穩重、清純之風。是歷代書體的‘’楷模‘’,也是現代最流行的書體。

4.行書。是在楷書的基礎之上,發展起來的,它介於楷書和草書之間,是為了彌補楷書寫的太慢和草書難以辨認而產生的。行書的實用性很強,現在得到了廣泛應用。

5.草書。形成於漢代,是為了書寫簡便,在隸書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的。每個字都有簡化規律,書寫迅速,神采飛揚。其缺點就是難於辨認。

通過以上五種書體的介紹,我們就看明白了,學習書法。初學時,應該學習一種書體,而且,應該學習‘’楷書。學好楷書的用筆方法,如果再想學其他書體,就容易多了。可以學行書、草書,因為楷、行、草之間是有互補關係的。按步驟,按階段學習,才是正確的學習方法。

如果五種書體同時學習,因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況切書法博大精深,同時學,不可能學好,會顧此失彼,不分主次,攪亂了思維,最終是學不好的。

這五種書體該不該都學呢?筆者認為可以都學,不過要注意學習方法,毛澤東在‘’戰爭的戰略問題‘’中說,‘’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用在學習書法上,就是把一種書體澈底學好,然後再學其他幾種,個個擊破,才能收到良好的成效。

不過,大可不必,學三種書體足矣。古代書法家又有幾個精通五種書體的,把現在最流行的三種書體,楷、行、草,學深、學透,就很了不起了,可是,學好的人又有多少呢?

(下圖:梁詩正的楷書、行書)




藝翁426


我是一人。我們當代書法有五種書體,提問者對書法有一定的瞭解。

可以五種書體都練,但是時間分配非常的重要。不要只練一種書體,專注一種書體不是隻練一種,有主有次分配時間。

練字如果簡單的說“專一”,練字一定要“專一”。

這個對於我們現在不少剛接觸書法的人來說,難度非常的大,說了等於沒說。以當代書法的規定,現在書法有五種常見的書體。

篆書、隸書、草書、行書、楷書五種書體,你可以主要練一種。但是不要只是練一種,其他一點都不碰。

上面五種書體各有難點,不存在“舉一反三”一通百通的說法。

你楷書練得多,但是你的其他書體可能別人就不一定認可。

這個就是我們當代著名書法家田英章先生的例子,不管有多少爭議,現在還是有很多人學田英章的楷書。

但是田英章行書和草書學的人很少,甚至很少人提及。

如果你喜歡書法和練習書法,你不會覺得我只要寫楷書。如果你喜歡書法那麼專注練習一種書體的時候,你也會考慮分配一些時間寫寫其他的書體。

一人有感

篆隸草行楷五種書體,各有難點不能舉一反三,但是他們是有一定的關聯性。

不要只練一種,知道自己主攻哪種書體,合理分配主次的時間。

以我的知識,儘可能地客觀求真。能力有限,也有一定的取捨。如有補充,歡迎大家一起討論,一起進步。

我是一人,喜歡書畫和藝術相關,關注我。2020年1月18日滬。


一人筆記


很榮幸收到您的問題邀請!

對於“學習書法時,是應該五種字體都練,還是隻練一種字體?”這個問題,我從三個方面進行回答:

一、書聖也不是五體俱精!

有人認為,書法家必定是五體俱精,然而,當我們在看很多古代書法家的作品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各個書法家所呈現的書法風格及成就各有不同,但都不是5種字體都非常出色。

比如:我們看王羲之的書法,我們從他的作品中,看不出他在篆書、隸書方面有什麼成就,只是以楷、行、草三類字體傳世。這三種字體充分展示了他的造詣和才華,已非常人可及。

自古以來,所有字體都俱精的少之以少,就是才華出從的趙孟頫,也不是諸體皆精,一個聰明的書法家,甚至要有意識的避開一些書體,找到自己的興趣和敏感區域,揚長避短,同樣成為書壇的領袖人物。

二、比廣度更重要的是深度!

當代,有些人在介紹青年書法家的書法造詣的時候,常常會用“遍學百家,五體皆能”的讚辭來表達,以顯示這個人駕馭書法的本領。然而,當我們學習書法時,如果遍學百家、博涉多體,淺嘗輒止,毫無深解;那麼,雖然我們廣泛的瞭解了各種書法,卻沒有一個達到深刻的理解和運用。

這就好比我們“挖井”,不是集中精力和力量,挖掘出一口能出水的井,而是多處挖掘,卻都非常淺顯。如果以這種心態應用在書法學習中,那麼就會心態浮躁、筆下雜亂、粗糙淺薄。對於一個人個性的形成,也是一種破壞和渙散。

從書法知識的角度來說,廣泛的瞭解書法各種字體,縱然可以使人眼界寬廣,但是,比廣度更重要的是深度。趙孟頫曾認為:《蘭亭序》之所以如此美妙,是因為一個人長久痴迷於此,深入聚焦,得其真諦。


三、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呢?

從古之今,書法大家眾多,其出色的作品也眾多,給書法鑑賞者、愛好者和學習者有了更多的選擇空間,同時,也會令書法學習者無所適從,不知道應該學習哪一個?感覺這些書法都很美妙,什麼都想學!

我們可以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我們每個人對不同的字體都會有不同的感知和感受,而這種感知就是我們對與書法字體的敏感區域,發我們在自己的敏感區域中學習書法時,感悟和體驗就會更深刻,下筆就會更自如。

所以,在學習書法時,首先理應立足“專”,通過有目標、有目的學習和吸收書法心得,進而達到由專到精的過程。如若遊移不定的各種字體都效仿,那麼,就會缺乏穩定的根基,書法水平也難以提升。

在此,引用蘇東坡的一句話:“多好竟無成,不精安用夥!”


好了,今天的問題,就回答到這裡,如若能對書法學習者有一點點的幫助,我將會感到無比榮幸!


趙明創作室


書法,可以理解為書寫的方法,是漢字特有的藝術形式,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一。

書法分硬筆書法和軟筆書法,硬筆書法是最近幾十年發展起來的書法形式,以鋼筆、中性筆、鉛筆為工具書法類型;軟筆書法,以毛筆為工具,具有悠久的歷史。

書法有楷行草隸篆五體!看古今書法家,五體皆擅者有之,獨擅一種或兩種書體者也不乏先例。楷書的四大家,二王的行書,張旭的草書。就是說,你有經歷,五體都學,一定更好,但事情得一點一點來,書法也是如此,畢竟人的經歷有限的,建議先學習楷書,楷書是基礎,楷書學好了,你的控筆能力會大大提升,學習別的書體就簡單了,這和打籃球類似,熟悉球性,書法是熟悉筆性!

書法中,楷書是基礎,行書實用性強!你練啥書體,主要自己選擇!

就我而言,楷書我比較喜歡歐體,如歐陽詢的九成宮;行書我比較喜歡二王的字,推薦聖教序!




莊德生


楷書-隸書-小篆-行書,或者隸書-楷書-篆書 隸書-行書-篆書 ,不要上來就學行書,學書就像小孩學步,首先得站穩吧,然後再走啊,然後走穩了才有可能跑啊嘛。

隸書或者楷書哪一個在先無所謂了,最初重要的是基本筆畫的練習,字的結構把握。這個又好比學武術,開始起碼的是馬步得站穩吧,一招一式都要合乎規範,不然到後期打出的拳會很難看啊。。推薦字帖:隸書遒勁飄逸者其實你可以從隸書或篆書連起,因為楷書是由這兩者轉變而來。這兩者對於打好字體的間架結構大有幫助,但對於寫好筆畫則需要你學習楷書。

介紹一些我覺得好的字帖給你,你自己好好斟酌!篆書:《史晨碑》、《張遷碑》、《曹全碑》、《乙瑛碑》 魏碑:《張猛龍碑》《張黑女志》楷書:柳公權《玄秘塔》顏真卿《自書告身帖》《祭侄文稿》褚遂良《雁塔聖教序》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王羲之《蘭我覺得你的先練習練習行楷,而且必須有很好的楷書功底,這樣寫出來的字才有勁,有筋,有骨,有結構。至此後你可以先臨行書的貼,在以後是隸書,最後小篆。篆書的貼我推薦石鼓文貼哈~如果自己的楷書從沒有臨過貼,或者根本就沒寫練過毛筆,那麼你就必須從楷書練起。不然你連毛筆的基本筆劃的運筆,基本的起筆和收筆方法都不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