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為何日本兵對大佐這個職位夢寐以求呢?

司馬長史


尊重客觀事實,探究事件真相,我是軍武視界,歡迎關注。

首先申明一點,“大佐”不是職位,而是軍銜,除了普通士兵和士官,人們通常所說的日本軍官主要指尉、佐、將三級軍官,由於日本沒有準將這一軍銜,“大佐”可謂是除將官以外等級最高的軍銜了。普通軍官想要晉升大佐軍銜都需要非常苛刻的條件,士兵們則在一開始就被剝奪了晉升大佐的權利,後者當然對“大佐”軍銜夢寐以求了。下面,我們來看一下晉升“大佐”需要什麼條件,士兵對這一軍銜渴望也就不言自明瞭。

士兵與軍官完全是兩個世界的人

事實上,普通士兵與日本軍官本來就是兩個世界的人,前者大都是義務兵、農民、工人、教師以及其他各行業的人,後者則是徹頭徹尾的“精英階層”,軍官從一開始就被確定為“職業軍人”。日本近代的軍官體系師從德國,因此,日軍軍官的教育素質都很高,培養一個日本“大佐”不僅從小時候就接受了專業的軍事教育,還必須經過實戰“磨鍊”。我們先來看一下,日本軍官需要接受什麼樣的教育。

想要成為“大佐”必須得到高素質教育

想要成為日軍軍官,在青少年時代就得到陸軍幼年學校學習,這個學校的招生條件非常苛刻,學員需要同時滿足多種條件,經過三年的學習和訓練,這些幼年學校畢業的學員就得報考陸軍士官學校了,陸軍士官學校畢業的學員大部分被派到了軍隊中,他們親自參加了日本對各國的侵略戰爭,在此期間,這些曾經的畢業生也就開始了漫漫晉升之路,可就算這些低級軍官再“努力”,立再多戰功,他們一般也就能升到“中佐”軍銜。

想要成為大佐,只有兩條路。第一,繼續深造,陸軍士官學校之上,還有陸軍大學。陸軍大學不會公開招生,其學員統統是服役滿兩年的軍官(最起碼也得是個中尉或者大尉),並且他們的年齡也不能超過30歲。這還不算,如果沒有部隊長推薦的話,即便滿足上述條件,相關人員也沒有報考陸軍大學的資格。報名成功後,這些軍官還要通過初審和麵審兩輪測試才能順利進入陸軍大學,粗略估計,最終被陸軍大學成功錄取的學員不足一成,由此可見,想成為“大佐”有多難。

“大佐”中的特殊群體

除了繼續上學,一些取得重大功勳的軍官也能偶爾得到“大佐”殊榮,當然了,還有一些“大佐”是死後追贈的。普通士兵既沒有很好的出身,也無法得到良好教育,實戰經驗也不太豐富,自然與“大佐”無緣了。而日本軍方層層選拔出來的“大佐”往往軍國主義思想濃厚,其殘忍程度也遠非普通日本士兵可比。------歡迎點贊、關注、評論!


軍武視界原創,嚴禁搬運或抄襲,違者必究!


軍武視界


日本兵對大佐是不可能夢寐以求的,這輩子也不可能夢寐以求的,因為很簡單:求也求不上。二戰時期(包括以前大多數時候其實也是)鬼子陸軍的軍事學歷教育體系是典型的精英教育,別說佐官了,就連絕大多數(粗略統計起碼佔95%以上)的尉官都是正兒八經的軍校畢業生。普通的士兵服役期也就兩年,表現極為出色的話可以升任軍曹,再往上升那就是曹長,然後就碰到職務晉升的天花板了。至於士官(日軍把軍官叫做士官,各國軍隊普遍叫士官的東西日本叫軍曹),那就不是你一個大頭兵該想的事情。

士兵是別想當大佐了,普通的下士官想當大佐可也不容易。我們之前說到鬼子陸軍的學歷教育體系是典型的精英教育,這裡還得加上一句:是一個極為變態的繁文縟節的到處都是坑和天花板的精英教育體系。普通的軍校生甫一入學就開始通過各種方式、各種途徑分派分層分類,諸如有些人走的是陸軍幼年學校的路子,有些人走的是高中畢業直接考陸軍士官學校的路子,這裡就得分類;有些人在學校裡親皇道派,有些人親統制派,那更得劃清界限勢不兩立;大家畢業了下部隊,有些人下常備師團,有些人去陸軍省或參謀本部,得,再分個派;接著所有人準備考陸大,有些人考得上有些人考不上,那就再分個層吧;陸大畢業進不進軍刀組,進去以後你就可以開宗立派了,進不去的話那不好意思您還是低人一等。

一般來講,如果一個日本學生從陸軍幼年學校開始接觸陸軍,一路讀上去讀到陸士畢業,中間沒有因為皇道派與統制派的內鬥而耽誤了晉升,沒有因為226事件這種大新聞站錯了隊,沒在中國大陸戰場或者東南亞、太平洋戰場翹了辮子,那麼在“終戰”之前還是有一定的可能性當上大佐的;如果有幸真的考進了陸大,而且同時不犯以上同樣的錯誤,那麼當上大佐的可能性就更大了——不過你得注意好時間,比如辻政信那是1931年陸大43期畢業的,一路打到終戰也只當上了大佐。如果比這個畢業時間更晚,當上大佐的可能性就小了不少——所以,想當大佐也是真的不容易。

軍武次位面




在《亮劍》電視劇中,李雲龍伏擊日軍觀摩團,一網下去撈到了一群大魚,被他幹掉了一個少將和6個大佐,就連李雲龍的好朋友楚雲飛也激動的不行,說他是一員福將。

李雲龍的原型人物很大程度上是來自於王近山中將,1943年,王近山接到黨中央的命令率部前往延安保衛黨中央的安全。在韓略村附近伏擊了日軍,結果在戰後清點中發現這中間有一個少將,6個大佐,100多箇中隊長,原來這是日軍的一個戰區觀摩團。



大佐在日本軍隊中是一個相當高的職務,基本上等同於我軍中的團長。日軍的普通士兵當然夢寐以求的是能夠當上大佐,哪怕是當上中佐少佐也是非常了不起的。

在解放軍的部隊中,一名普通士兵能當上班長都已經相當不錯了,並且最終是要轉業回鄉的。一名軍校畢業生剛畢業從排長做起,混到四五十歲能夠當上團長基本上也是夢寐以求的事,就更不要說是一名普通士兵了。



在二戰期間,日軍對軍官採取的是九等制,也就是將佐尉,每個等級又各分大中少。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大佐是非常高的一個關係,已經非常接近少將了。

大佐可以擔任的職務有聯隊長、旅團參謀長和師團參謀長等。如果能夠擔任中將師團長身邊的參謀長,那這個大作的權利比少將旅團長還要大,甚至在一些日本軍隊中,有大佐軍銜的師團參謀長基本上等同於少將。


在日本軍隊中分了16個等級,分別是大將、中將、少將、大佐、中佐、少佐、大尉、中尉、少尉;後邊還有準士官、曹長、軍曹、曹長、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加在一起共16個級別,從普通士兵開始往上升,就算2~3年升一個級別,升到大佐也有20多年。如果中間戰死了或者戰敗被處罰,就根本沒有機會升到這個位置。

因為在日本軍隊中歷來都有以下抗上的習慣,雖然佐官不是將官,但手中仍然有很大的權力。畢竟一個大佐最差也是一個聯隊長,手下有3500多人並且是多兵種混合,由炮兵、機槍兵、步兵等組成。



從表面上看,普通士兵有可能成為大佐,甚至成為將官。實際上這一切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普通士兵往往出身於社會的最底層,當上幾年兵如果沒有戰死,基本上就退役還鄉,結束軍隊生涯。

日本陸軍推行的是精英制的培訓和管理模式,只有接受過陸軍幼年學校教育中間的優秀生才能進入陸軍士官學校。陸軍士官學校的畢業生一般都能晉升到中佐,但也基本就到頭了。

日軍軍官向晉升為大佐就要面臨下一個挑戰,基本上必須是陸軍大學畢業。陸軍大學招生的要求非常嚴格,要求必須是陸軍士官學校畢業的,未滿30歲且服役兩年以上,軍銜必須是中尉以上。進入初審以後還要複審,在陸軍大學存在的64年間也僅有3485名畢業生,可以說是比中國的高考還要嚴格。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張作霖說江湖就是人情世故,更直白一點說,就是拉幫結派。如果你沒有在陸軍士官學校和陸軍大學學習過,就算能力再突出,也基本上被排除在了晉升的行列之外,想當上大佐那根本就只能是白日做夢了。


新知傳習閣


日本軍隊登基森嚴,一般士兵成不了軍官

大佐是軍銜,而並非職務,想要當大佐對於大部分的日本軍人來說都是夢寐以求的,但是日本士兵是不可能晉升到大佐的,只有軍官才能夠通過晉升成為大佐,日本的軍官是從軍校畢業後就擔任軍官,從來沒有當過士兵,也就說,日本士兵不可能晉升為軍官,更別提什麼大佐了!

日本的軍銜排序跟正常國家不太一樣,日本分為將官、佐官、尉官,佐官也就相當於大部分國家的校官,少尉之下是准尉,算是預備軍官,然後是曹長、軍曹、伍長,相當於士官了,曹長相當於上士,軍曹相當於中士,伍長相當於下士,對於大部分士兵來說,能夠當一個曹長已經很不容易了。

日本的最小作戰單位是分隊,每個分隊有13個人,其中包括一個分隊長,也就是軍曹,四名機槍射手,其中有一名是伍長,這些一般都由士兵來擔任,主要是幫助管理士兵。

也就是說,日本士兵可以勝任為伍長,然後是軍曹,最後能夠升任為曹長。

在分隊的上一級是小隊,小隊由小隊長來負責指揮,這個小隊長一般都是日本軍校畢業的少尉來充當,曹長不能擔任小隊長,只能擔任中隊副,當軍校畢業的小隊長不斷升遷後,曹長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並且負責協助下一個軍校畢業的小隊長,所謂“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在日本軍營就是“鐵打的士官流水的軍官”二者不可逾越。

相反,在戰爭時期中國軍事教育落後,所以士兵也有可能晉升為軍官,比如馮玉祥就是丘八出身,也就是大頭兵當上去的,而美國因為是軍隊人數膨脹,所以以前是教書的,在戰爭中也有可能被提拔為軍官,日本重視軍國主義教育,因此,從來就不缺乏軍校畢業的學生。

在二戰時期,日本的大佐是一個什麼樣的級別呢?

實際上對於大部分的日本軍官來說,大佐還真就是夢寐以求的軍銜。大佐在職務上可以擔任旅團或者聯隊級別的軍事長官。

一個標準的聯隊有3800多人,相當於中國的一個旅長。

在大多數的電視劇中,我方人員想要殺一個日本軍官簡直不要太容易,在經典抗戰劇《亮劍》中,李雲龍從正面突破坂田聯隊的包圍,一炮轟了聯隊指揮部,幹掉的可能就是一個大佐。而李雲龍在伏擊華北日軍觀光團的時候,更是一下子幹掉一個少將,六個大佐,這其實是不可能的。

大佐在日本是僅位於少將的軍銜,日本沒有準將這樣過度,所以大佐的含金量就高了,在整個抗戰中,中國真正擊斃的日軍少將以上軍銜才40多人,其中還有不少生前是大佐,死後追晉為少將。

可見,對於日本軍官來說,當一個大佐並不容易。


史論縱橫


在現而今這個抗日神劇滿天飛的時代,小鬼子的“大佐”絕對可謂是家喻戶曉,甚至連所謂“太桑”(大佐的日文讀音)都已經不是什麼陌生的外語了。網友們還曾經給利比亞前老闆卡扎菲取了個外號,叫“卡大佐”。



大佐到底是什麼級別

既然網友們管卡扎菲叫“卡大佐”,大佐是什麼級別想必無須小編多說什麼了。卡扎菲的終生軍銜是上校,直到被推翻,一直沒有變動過。換言之,小鬼子的所謂大佐,其實就是其他國家的上校。在大多數國家,上校通常都是團長的編制軍銜(部分國家為旅長),我國也不例外。在我國,上校是正團、副旅級的編制軍銜和副師級、副團級的輔助軍銜。



二戰時期,大佐是小鬼子聯隊長及同級職務的編制軍銜。雖然小鬼子聯隊的編制人數、裝備數量要高於彼時國軍的團級建制。但是,出於軍銜對等及其他一些原因,小鬼子的聯隊長仍然被視為了團級建制部隊主官。也就是說,小鬼子的大佐大概其相當於國軍“加強團”的團長級別。



大佐不過相當於國軍的團長而已,雖級別不低,卻也算不得是什麼高級軍官。那麼,為什二戰期間小鬼子對大佐軍銜那麼情有獨鍾,甚至夢寐以求呢?



成為將軍的最後一站

小鬼子的軍銜與現在我國和許多西方國家軍隊的軍銜都不一樣,它既沒有我國的大校軍銜,也沒有許多西方國家經常出現的准將軍銜。這一點和國軍比較類似,上校軍銜之上直接就是少將軍銜,沒有過渡。小鬼子大佐軍銜之上便是少將軍銜,這就是為什麼小鬼子對大佐軍銜夢寐以求的原因所在。正所謂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晉升大佐軍銜就意味著離將軍夢變成現實又近了一步,眾牲自然趨之若鶩!



等級極度森嚴的小鬼子

前面說到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可這句話如果擱在二戰時期的小鬼子身上卻根本說不通。士兵相當將軍,想了也是白想!二戰時期的小鬼子等級十分森嚴,士兵就是士兵,無論你立下多大戰功,永遠都是士兵,最高也就混到軍曹(中士)、曹長(上士),沒有破格“提幹”的可能性!



想要成為軍官只有一個途徑,那就是進入士官學校學習,畢業後才能成為軍官。這裡順帶說一下,小鬼子所謂士官學校的士官和現在我軍編制中的士官並不是一回事,小鬼子的伍長、軍曹、曹長才相當於現在我軍的士官,所謂士官學校其實就是軍官學校。



這一點其實和現在大多數國家都比較相似,現在我軍士官如果不考入軍校學習,直接由士官提幹者也近乎鳳毛麟角。但是,二戰期間小鬼子有一個相當變態的規定,那就是士官生以中佐為終點。簡單說就是,士官生畢業之後,由尉官幹起,最高也只能升到中佐,大致相當於其他國家的營級軍官(小鬼子沒有副職)。



艱難坎坷的大佐、將軍路

二戰期間,小鬼子想要成為將軍只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進入陸軍大學深造!在陸軍大學鍍金之後,中佐才有資格晉升為大佐,進而晉升為將軍。而能夠進入陸軍大學深造的名額非常有限,這就是為什麼小鬼子會對大佐軍銜那麼趨之若鶩、夢寐以求的原因所在。只有成為大佐,才能獲得進入將軍俱樂部的“准考證”。否則,永遠只能是佐官、甚至尉官。其實,小鬼子大佐晉升少將的比例也是非常低的,也就是說,即便成為了大佐,也不代表就能進入將軍俱樂部!但大佐的地位與待遇也已經相當高了,是普通軍官可望而不可即的。



這就是提問者所提出問題的答案,說到底,還是利益所驅!別看小鬼子一天到晚武士道、效忠天皇的,骨子裡為的還是現實利益……據說關東軍大阪師第四團的“商人”們為了利益連戰略物資、甚至武器彈藥都敢倒賣給中國人!


農民工歪說歷史


如果知道一點日本“明治維新”後組建近代陸軍歷史,就知道日本大佐軍銜特殊重要性。

日軍大佐軍銜的軍職標配,是日軍聯隊長(正團級)。聯隊長在日軍中擁有飛凡的榮譽,(甚至日本一些將軍也不能相比),是所有日本軍人夢寐以求的軍職。

以下聽我簡單介紹。

日本學西方兵役制,每個適齡青年都要服兵役。日本把一個城市(地區)的青年編為一個聯隊,以後的補充兵員也來自這裡。

聯隊長就成為一個城市(地區)產生的最高軍官,受家鄉父老的眾望囑託,帶領著家鄉的子弟兵在外征戰

日本陸軍的軍旗,又稱為聯隊旗(這與日本旭日軍旗有區別)。由日本天皇親自授予日本步兵和騎兵聯隊,(而且只授予日軍聯隊)。


日軍聯隊長就又擁有了一項崇高榮譽;進皇宮拜見天皇,接受天皇問話,聯隊長作答。

這套隆重儀式從明治天皇授予近衛步兵第一聯隊第一面軍旗開始,形成了《皇室儀制令》中的《軍旗授予之儀》。

聯隊長(大佐)作為面見過天皇,聆聽過天皇訓令的軍人,而且擁有天皇親授予的軍旗(如同天皇就在身邊)。聯隊長榮譽之極、驕傲無比!甚至連一些將軍也不能比肩。

聯隊旗一般陳列在聯隊長辦公室,表明大佐時時陪伴著天皇。有持槍衛兵日夜看守。只有在重大節日或者新兵完訓成軍那一天,才會拿出來展示,(這可不要與電視劇中,日本軍官辦公室擺設的日本太陽旗、武運長久旗、旭日軍旗混淆)。這份榮譽來自天皇,屬於日軍大佐聯隊長。

至二戰結束前,日本陸軍共被授予步兵聯隊旗409面,騎兵聯隊旗31面(曾授予後備步兵聯隊旗57面,因後來縮編為後備步兵大隊,軍旗被皇宮收回)。日軍聯隊旗從未落入過敵手,聯隊被殲滅或投降前必須焚燒聯隊幟,深埋旗杆頂上的天皇徽記。只有日軍321聯隊旗由於聯隊長不忠誠,偷偷保留下來,現在陳列在靖國神社。

諶人


不想做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很多時候,普通士兵成長為將軍,也是有可能的。但是在,二戰時期的日軍普通士兵,要想上升到“大佐”這樣級別的軍銜,幾乎沒有可能。(這裡說的普通士兵,是指沒上過軍校的)

  【二戰中日軍軍銜】

  “大佐”是二戰結束前,日本的一個軍銜。二戰史的日本軍銜,6等級16個級別,\t分別是:將官、佐官、尉官、準士官、下士官、兵。而

  將官(大將、中將、少將)、佐官(大佐、中佐、少佐)、尉官(大尉、中尉、少尉)這9個級別就算是軍官的軍銜。

  【大佐有多大】

  日軍“大佐”再上一步就是“少將”,地位還是相當高的,成為達成,就等於成為高級軍官。獲得大佐軍銜的軍官,就有資格擔任日軍“聯隊長”、“旅團參謀長”、“師團參謀長”這樣級別的職務。這樣看來,“大佐”地位,相當於別國“上校”至“准將”之間。

  “聯隊”是日軍最大的作戰單位(一級作戰單位),地位介於別國團級和旅級之間。人數一般在3000-4000之間。

  【二戰中日軍軍官選拔】

  二戰中日軍,日本的軍官(將官、佐官、尉官)基本上由貴族子弟和士官學校畢業生擔任,普通想要靠立功晉升很難實現。

  日本的軍隊在明治維新開始,模仿德國軍事學校,從幼年開始就培養軍官,軍官講究武士道、精英化、職業化。比如。日本陸軍的軍官,就是陸軍幼年學校、陸軍士官學校、陸軍大學三個級別的軍校培養出來的。

  一般情況下,假如沒有士官學校的經歷,一個普通大頭兵奮鬥的終點就是准尉級別(準士官),還是屬於士兵。要想再高,“尉官”級別就屬於軍官了,必須是士官學校畢業生。而士官學校畢業生,很多起步就是“尉官”級別——人比人活不成呀。

  而軍官要晉升到“大佐”級別,光靠士官學校也很難了,需要有陸軍大學的經歷。陸軍大學也錄取則必須來自士官學校(另外還有很多苛刻要求)。

  【士兵很難成為軍官】

  抗戰中,我軍很多從小兵到團長、師長的例子,在日軍中很難出現。“大佐”做為高級軍官的門檻,在日本嚴苛的職業化制度下,士兵成為“大佐”例子很少見。就因為日軍從明治維新到二戰,職業化軍人教育做了很多年,日軍根本不缺職業化軍官。


爾朱少帥


日軍軍官戰死後會追授提升一級,大佐(上校)即被追授為少將,而少將不僅是真正的高級軍官,對自己家族而言更是一種榮譽,也是普通官兵極難獲得的軍銜。日本侵華戰爭爆發後,很多軍官來源於民間的知識分子,比如過老師,記者等,到最後連一個讀過書的理髮匠都能成為低級軍官,軍校畢業生擔任軍官在相對和平年代或者沒擴軍前的事了。

日本軍人確實是做夢都想當大佐,不是因為別的,就是因為當了大佐及以上軍官,這輩子可以退役後衣食無憂了。當不上退役了就得挨凍受餓或者自立更生了,我猜日本軍中有不成文規定,中佐升大佐難,但大佐升少將基本是熬兩年走流程,所以都想當大佐。其實日企裡邊職位晉升也有這樣的模式,一跳一跳的,一個難下個容易再下個難。

現代軍隊士兵不可能到達高級軍官級別,不是天花板,而是人生際遇眼界的限制。二戰硫磺島慄林忠道是前日本駐美武官,軍校科班出身,死時候也只是中將,西竹一是奧林匹克馬術冠軍,天皇配發勳章,入伍也只是中佐。現代高級軍官遊歷各國,精通外語,見識卓絕,又有一技之長,不是碩士就是博士。現代大頭兵一個縣城的孩子,在軍隊裡再怎麼成長也難超越軍隊這個環境和視野。

二戰中日本軍銜是少佐、中佐、大佐三級,蘇軍尉官四級少中上大校官還是三級少中上。大校這個軍銜是朝鮮人發明的,蘇軍沒有大校。我軍第一次授銜尉校將都是四級少中上大。第二次授銜,尉官該成三級沒了大尉,校官還是四級,將改三級,直到現在。

大佐在日寇軍銜級別中也算夠高的了。指揮戰鬥中起著關健性作用。在戰爭中基本上是說話管用。有一定的決定權。少佐、中佐絕對的無條件的服從大佐的命令。被俘的大佐級別極少。影視片中看到基本上都是中佐以下的軍官。

說的好像在中國部隊隨隨便便就能當個軍官,哪個士兵不是夢寐以求當個軍長,哪怕當個旅長都祖墳要冒青煙,老百姓要是能在當地做個縣長都不得了。鬼子聯隊有6000人?我沒聽過,至於是不是加上聯,我也不清楚!至於說李雲龍打坂田聯隊是神劇,這種觀點純屬扯淡!電視劇原話。楚雲飛:“雲龍兄,蒼雲嶺一戰,你是如何擊潰坂田隊?”。

李雲龍:“老子一炮幹掉他的指揮部,從正面直接突圍”。由此可見,李雲龍是擊潰,而不是消滅,2.李雲龍擊潰的是坂田的指揮部的警衛部隊而不是一整個聯隊。指揮部有多少人?可以參考獨立團趙家裕團部,和楚雲飛89師突圍時的三瓜兩棗。坂田聯隊既然能打垮中央軍兩個師,又怎麼會用一個聯隊來對付李雲龍的新一團。


歷史深度揭秘


鐵打的士官,流水的軍官。

很多人不明白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那我就跟大家講一個故事,老虎仔薛嶽在抗戰時期曾經有過一個壯舉,就是差一點圍殲了日本人,一個整師團,也就是106師團。

但是就在這場戰役的最末段,日本人仍然用飛機空投了兩百名軍官扔在了交戰領域,很多人都感覺很奇怪,說日本人這場戰爭必輸無疑了,為什麼不空投一些士兵呢?或者說物資也行,偏偏要空投這些軍官呢?

事實上,這些軍官都是日本的低級軍官,在日本人看來,這是低級軍官實際上就是一些消耗品什麼意思?每次戰爭開始,到最激烈的時候,都是這些軍官帶領著自己士兵衝在最前面的,也就是說在日本的眼中,這些軍官的陣亡率是特別高的。

只有你不斷的往上面爬,你的職位越高,權重越大,那裡才能夠躲在指揮部裡面才能夠將這個證王的概率給縮減下去。

比如說抗日戰爭時期,低級軍官的當然一抓一大把,死的那特別多,但是越往上那陣亡的那些高級軍官也就越少。

日本人的大佐應該是對應的是連聯隊級別的,至少是一個加強團團長或者是人數再多點一個旅的旅長。

手底下好幾千的人吶這種人是這幾千人的保護對象,也就是說在戰場上面這樣的話,他的自己的生存環境也就更加好一點。與此同時,植物到了大作以後的更容易接觸日本高層,日本高層實際上都是一個個小團體,你比如說最著名的海軍全是薩摩藩的,陸軍全是長州藩的,你只有和這些人接觸的時間比較多了,你才能夠真正的進入日本高層去掌握一些你應該想要的一些東西,比如說權利。

所以說對於很多底層的軍官來講,一方面軍人的榮譽就是不斷的創造戰功,不斷的向上爬,不斷的贏得榮譽。與此同時,拿到這個大佐級別的軍官以後,事實上自己的生命已經有了保障,不需要像以前那樣自己擦了把指揮刀往前面衝,那你目標明顯,(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別人打你也打的很輕鬆,當然最後一條,那就是能夠接觸日本高層接下來為自己的仕途鋪平道路。

你說那些真正有腦子的日本軍官能不拼了命的往上面爬嘛,畢竟往上面爬了就是自己生命的保障啊,但是說實話,這些日本大佐級別的軍官,這個職務一開始就已經差不多內定了,或者換一句說法,必須得滿足某些苛刻的條件,你才能夠獲得這個大佐的軍銜,一說一將功成萬骨枯,只是一個職務,那死的人也多了去了。


漩渦鳴人yy


日本於明治維新以後,開始從西歐等國家移植軍銜制,且影響了一些鄰近的國家,因此,在亞洲日本軍隊實施軍銜制,算是比較早的,可稱為“東亞型”軍銜。

其軍銜的特點,是不設元帥,軍官分將、校(佐)、尉三等九級,上將為最高軍銜,屬於世界各類軍銜中軍官等級最少的一種。

從19世紀下半葉,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軍的軍官軍銜分為將、佐、尉三等九級,軍銜從高到低排序,將官為大將、中將、少將;佐官為大佐、中佐、少佐;尉官為大尉、中尉、少尉。

其中,日本的“大”級軍銜,是日文原意,按照今天的習慣譯法,應為“上”級,如“大將”應譯為“上將”;同樣,“佐”官應譯為“校官”,大佐就是上校,大尉就是上尉等,這樣,軍銜就對等了,也比較好理解了。

至於大佐軍銜,授予日軍聯長隊,一個齊裝滿員的聯隊擁有3800員兵力,包括一個54人的指揮部、三個步兵大隊、一個122人的炮兵中隊,一個122人的反坦克中隊、一個121人的大車和騾馬運輸隊、一個81人的彈藥小隊,以及聯隊廚師、通訊兵、醫生和衛生兵等。

大佐聯隊長,只能說相當於其他交戰國軍隊的上校團長,但又於旅級作戰單位人數接近和相仿,又相當於少將旅長或上校旅長,但又都似是而非。

因此,日軍的聯隊包括大佐聯隊長,都是比較特殊的作戰單位和軍銜,沒有可以直接相比對的其他交戰國軍隊相應的作戰單位和軍銜。

二戰時期,說日軍普通士兵對大佐這個職務夢寐以求,顯然是不現實的,也是不符合日軍軍銜體制,以及日軍對軍官的提拔制度。

雖說不願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此話僅適合普通士兵只要作戰勇敢,個人技戰術性能出色,具備一定的領導才能,就能從普通士兵直接提拔為排長或連長,有軍中的晉升通道,此說才能成立。

但對於日軍普通士兵來說,晉升軍官,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此,大佐聯隊長這般能指揮3000餘人軍隊作戰的軍中高級軍官,日軍普通士兵想都不敢想的,因為想了也沒有用。

日軍軍官必須是軍校培育培養出來,自畢業開始分配到軍隊,就已經是少尉或中尉小隊長了(相當於其他交戰國軍隊的排長),然後隨著戰爭的洗禮,在有戰功的背景下,才能逐步晉升,最終,才有可能成為大佐聯隊長。

能成為大佐聯隊長,可謂軍中翹楚了,再上一個臺階就是指揮上萬人馬的少將旅團長了,對於許多大佐聯隊長而言,也就止步於大佐聯隊長了,能晉升到少將旅團長的都是鳳毛麟角了。

綜上,日本軍隊中等級森嚴,除了讀書上軍校之外,在軍隊中不可能從普通士兵直接提拔為軍官,當士兵晉升軍官,此路不通。

因此,無論日軍士兵有多優秀,只能晉升為士官,且士官最高為曹長,可以擔任分隊長(相當於其他交戰國軍隊的班長),頂多擔任小隊副(相當於其他交戰國軍隊的副排長),不可能晉升為軍官,當上大佐聯隊長對日軍普通士兵來說,是想都不敢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