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鬆成:應對疫情要高度關注經濟薄弱環節

應對疫情要高度關注經濟薄弱環節

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 盛松成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不斷飆升,防控疫情成為頭等大事。疫情導致春節假期相應延長,也給我國宏觀經濟運行、企業經營和就業前景帶來了較大挑戰。保障人民健康安全是第一要務,經濟和就業穩定同樣為民生所繫。應對疫情,一是應加大財政政策的逆週期調節力度,提高中央財政赤字率,加強中央對地方的轉移支付。二是貨幣政策應有效舒緩本次疫情給企業帶來的流動性壓力,努力降低企業的經營成本。三是應高度重視此次疫情對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經營和就業的影響,避免“一刀切”式的過度干預,額外增加企業的負擔,同時把穩就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四是應堅持不以房地產作為刺激經濟的手段,但應在“房住不炒”前提下穩定房地產投資和銷售。

金融機構要積極履行社會責任

中國股權和創業投資專業委員會聯席會長、盛世投資董事長 姜明明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金融機構主動作為,確保金融服務暢通,對支持各地疫情防控發揮了積極作用。下一步,應關注疫情形勢下民營企業和中小微企業的健康發展,鼓勵基金和被投項目結合自身經營實際,充分發揮各自在科技、醫療健康、互聯網、物流、教育等領域的專業力量及資源優勢,與時間賽跑,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基金行業應幫助被投項目做好緊急預案,支持技術創新、模式創新、服務創新,優化經營策略,抱團取暖;幫助企業管理好現金流,及時關注企業應收應付賬款,是否因員工返鄉、上下游供應鏈不足等問題無法如期正常經營生產,是否會有合同違約風險等,幫助企業開源節流。總之,包括金融機構在內的市場各方力量應一起抗擊疫情,共同維護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助力企業渡過難關,實現高質量發展。

建立應對重大疫情災害緊急採購制度

中央財經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 徐煥東

重大疫情發生時期的政府採購,不能完全靠供應商的良知來支援,還必須有法律與制度保障。應建立應對重大疫情和災害的緊急採購制度,通過良好的制度設計,解決好特殊時期採購的援助性、強制性、市場性及補償性“四性”兼顧問題。第一,要建立防範重大疫情和災害的國家物資儲備採購制度。為防患於未然,最好的方法是建立科學有效的疫情和災害物資儲備採購制度。第二,建立重大疫情和災害時期實施緊急採購的宣告制度。政府實施重大疫情和災害時期緊急採購不能隨意決定,而是需要通過某種程序,由中央或地方政府依據相關制度規定決策。第三,設定政府緊急採購規範的資金範圍和管理範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