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五年級,做事磨蹭的很,尤其早上,穿衣服,吃早飯磨蹭,沒有一點時間緊迫感,咋辦?

我不好受是因為不好瘦


五年級孩子還沒有時間的概念,亦不能自主管理時間,這說明問題完全出在家長身上,看來家長根本不重視家庭教育,也不知道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面對孩子的現狀,該怎麼辦呢?我給家長一些建議供參考。

第一,與孩子一起制定生活作息時間表,培養孩子時間意識。

小學一年級便已經在數學課上學過鐘錶的識字,和時間的計算。既然已經學過相關知識,為什麼不現生活中應用呢?雖然孩子現在已經五年級了,但是從現在開始培養孩子時間管理意識並不算晚。那就先從制定家庭生活作息時間表著手,邁出第一步。這份時間表可以根據家庭實際情況,把早晨段、上午段、中午段、下午段和晚上段分開,每一段時間裡,安排常規要做的事,放在具體的對應時間段裡。

第二,讓孩子清楚,每一件事必須要在規定時間裡完成,否則後面的事就沒時間做。

比如早晨這段時間,必須要做的事,鬧鐘響起床、上廁所、洗漱、整理床鋪、吃早餐、離家上學。家長必須要讓孩子清楚這幾件事的順序,每天晚上睡前和孩子針對這幾件事,進行交流,讓孩子鞏固每一件事所完成的時間段,所需的時間。鼓勵孩子自己看鐘表去做。否則,你在哪一件事上磨蹭,下一件事就不能進行,如你錯過了吃早飯時間,上午就要捱餓。如你在床上磨蹭不下地,對不起,那你就在床上不要下地了。到時我們上班走,你既吃不上早飯,也沒有人送你上學,看你怎麼辦。

第三,讓孩子體驗一下因磨蹭所帶來的後果,讓後果來懲罰孩子。

家長如果把作息時間表這事安排妥了,也和孩子認真就怎樣管理好自己的事交流了,孩子也知道必須要自己去管理每一件事,而不是依賴爸爸媽媽去催促,那接下來就是讓孩子去體驗一下因磨蹭拖拉所產生的後果了。如早飯吃不上,上午讓孩子餓一餓,他自然就記住教訓了。再如讓孩子因磨蹭遲到被老師批評,他也會記住教訓。事後再與孩子交流,進行深入引導,問問孩子是遵守時間約定做事好,還是被動捱餓和受批評好?孩子自然會選擇主動做事,家長再行鼓勵孩子即可。

第四,家長的反覆催促會降低孩子責任感,不把自己的事當事。

以前家長由於不懂如何培養孩子自我管理時間,但又怕孩子吃不上飯,上學又遲到,只好一遍又一遍催促。其實你絲毫沒有意識到這樣做的後果,是讓孩子越來越缺乏責任感,同時會變的越來越懶惰。凡是生活中懶惰的孩子,基本上找不到主動做事的目標,只能被動靠家長推著走。因此,家長知道這裡的利害關係後,必須要狠下心來撒手,絕不能再像以前那樣處處當孩子保姆,讓孩子失去基本生活獨立能力的鍛鍊機會。

第五,應該讓孩子為他的磨蹭拖拉耽誤時間而犯急,急的不應是家長。

以往是家長操心太多,越位包辦太多,結果搞的家長一看到孩子在那磨蹭個不休,就心裡火急火燎,可是孩子完全不管你急不急啊,反正急的又不是他(她)。現在家長知道這個道理後,你就需要逆向思考問題,即讓孩子去著急,比如你不提醒他下一件事該做什麼,他就會錯過做下一件事的機會,只要你卡住最後一件事,如你去上班順路送孩子上學,到了離家時間,你就告訴孩子,媽媽現在馬上就走了,你看著辦吧。恐怕當你打開門要走時,孩子就會急的跳腳了。你給他兩分鐘時間準備,保證孩子就很快跟你離家走了。

總之,培養孩子時間意識,自主管理時間意識,需要家長多動腦,而不是總是習慣於嘴上去催促孩子。那樣的話,你累不說,孩子還嫌你煩呢。如此說,你願意做一個聰明的爸爸或媽媽好呢?還是做一個每天笨家長好呢?我想你肯定不願意每天因為孩子磨蹭拖拉而生氣上火。那就積極行動起來吧,你和孩子都來做時間管理的主人,而不是奴隸。


寒石冷月


我覺得這個事情非常好辦。穿衣服,吃早飯磨蹭,那就讓他體驗一次,磨蹭帶來的後果。

我兒子小時候就是說個名磨嘰鬼。早上穿衣服,至少是20分鐘。每次吃飯都是從人前吃到人後,沒有40分鐘,一頓飯絕對吃不完。因為吃飯,穿衣的問題,我曾無數次的提醒,嘮叨,發火。後來發現我越是提醒越是嘮叨,他越慢。

後來我直接改變策略。看他磨嘰也不管,就讓他遲到去,反正遲到了有老師收拾他。老師收拾完後,他自己就長記性了。沒想到這招挺管用的。

因為磨嘰遲到,被老師批評了幾次。批評完,帶來的直接效果就是。第二天早上,不用人管,他就會操心自己的事兒。因為怕遲到,他無形中就會有時間觀念,所以花在穿衣服,吃飯就會越來越少。這樣,令人頭疼的磨蹭問題,就一下解決了。

其實孩子磨蹭的最本質的原因,還是因為父母的過度包辦造成的。因為多數父母孩子幹什麼都不放心,擔心孩子上學遲到,所以在孩子做事情的時候,就不停的催,反覆的嘮叨。這樣做的最直接的後果,就是導致孩子喪失責任心,沒有主動意識。因為孩子感覺自己做的所有的事情,都不是自己主動的,都是在別人的被迫下完成的。所以潛意識裡,孩子就會有一種反抗情緒。他就會以磨嘰的形式表達出來。

所以,要治好孩子的磨蹭,最好的辦法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辦。幾點鐘起床,幾點鐘吃飯,幾點鐘上學,這些該他操的心。讓孩子自己決定。家長頂多也就是到點了叫醒孩子。如果因為磨蹭的原因遲到了,受到了老師的批評,那他也是為自己的行為買單。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不過度包辦,養成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的習慣,這是給予孩子最珍貴的教育。家長越放手,孩子越自覺,越獨立!


花朵5506


對於早上叫不起,磨蹭的娃,我建議把家裡鬧鐘適當調快20分鐘,把孩子的磨蹭時間算在裡面,

另外多和孩子溝通,瞭解為什麼不願早去學校的原因,對症解決,應該會更好。


桃芳華揚


我早上接學生上學,有一個男孩子就是這樣,經常磨蹭得人都要瘋了,不管別人怎麼著急,他就是不急,起床了慢慢洗臉刷牙換衣服換鞋,走路慢吞吞的,他媽媽也不管的,從上幼兒園開始就是這磨蹭的樣子,學校開運動會,他跑步還得了獎牌,我說你要是用跑步的精神,用在早上起床上,也不至於經常要等你了,我覺得這樣的孩子光罵是沒用的,我都不知道罵他多少回了,主要是他心裡沒想那種趕時間的概念,覺得遲點也無所謂,但是比賽的話,快點就能得獎牌,獲得榮譽,兩者不一樣。


正好有你寶貝


為什麼不用體驗後果的方式教育一次孩子呢?

五年級的孩子了,說明已經知道事非對錯了,仍舊磨蹭沒有時間緊迫感,只有一個原因,覺得這個不是自己的事情,是家長的事情。

我發現很多孩子屢教不改都有這個原因,做錯的事情沒有什麼後果,有問題也是家長承擔。家長怕孩子遲到,怕孩子作業寫不完挨批評,怕這怕那,所以好心提醒,提醒的多了孩子有個錯覺,這些事情是我媽操心的事,我就慢慢的就好了。

我以前寫過,我有個同事的女兒上了清華大學,讀中學的時候這姑娘天天起不來等媽媽叫。媽媽就來了一招,給孩子說明天不叫了,自己的事情自己操心。還自以為開玩笑,第二天真的睡到10點才起。可想遲到多麼丟臉,又是重點中學。可是這件事情過後孩子再沒有遲到過了。這事情沒有影響母女感情,女兒還感謝媽媽的教育成就了自己。

所以,體驗一次後果試試,這絕不是說不顧及孩子的心理,你不讓他認識到這是他的事情,他就一直這個樣子,你很痛苦,他形成習慣以後會更痛苦。


幼兒園張老師


實際上,這種情況,不是孩子的毛病,是家長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幫孩子養成的壞毛病。

五年級,孩子還小,自立能力還很差,這時候需要家長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

對於孩子磨蹭,做什麼事情都慢,天天都得喊著,急著,才能不遲到,我認為可以採取以下幾種方法,供參考。

一 制定嚴格的時間表。

時間表要詳細,起床穿衣幾分鐘,洗漱幾分鐘,吃飯幾分鐘,家長監督,絕不能讓他超時,超時罰,提前獎。慢慢的就會改掉磨蹭的壞毛病了。

二 不能心軟,不能姑息。

孩子的壞毛病都是家長慣成的。到點必須叫他起床,別孩子還沒提要求,你先心軟了,讓孩子再睡兩分鐘,慢點沒關係,那就完了,毛病一旦養成,大了有主意了,不聽你的了,就很難改正了。所以,家長一定要堅持下去,你當了逃兵,孩子也就廢了。

三 不管他,讓他承受遲到帶來的後果。

這個提前和老師溝通好,孩子一旦遲到,允許老師懲罰他,而且要嚴厲,讓他知道真的遲到,後果很嚴重。雙管齊下,效果會更好。

總之,只要家長掌握正確的教育方法,而且長期堅持,沒有改正不了的毛病。

當然,這只是我的拙見,孩子的情況各不相同,還會有更好的方法,大家交流參考。


元氣女神


五年級的學生,一般都是獨立上學了。如果是您說的這種情況,孩子可能是對上學實在是提不起興趣,他用拖延的方式來逃避上學。

孩子之所以變得如此,更大人有很大關係。小學階段的孩子,受大人影響很大,尤其是老師和家長。


可能的原因及對策如下:

1、孩子平時被家長左右太多,沒有主見

普遍的情況是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家長對孩子都不是很滿意,因此總是通過命令和要求來控制孩子的行為。孩子沒有自主性,總是活在糾結當中。表現為如果讓孩子自己做決定,他會不知所措,或者是做事沒有條理。如果家長告訴他要做什麼,他往往又不情不願,磨蹭。

【對策】給孩子一個鬧鐘,讓孩子試著自己起床。從週末開始練習,比如要求孩子7點半起床,如果孩子做到了,可以給孩子一個小獎勵,並且記得肯定孩子。

平時要慢慢讓孩子練習自己對自己的事情負責,作業是應該自己完成的時候了。家長不要過多的催促孩子,和他說好什麼時候寫作業,那麼就放手讓孩子去做。如果第一天完不成,家長可以試著陪伴一下,但是中途不要打斷孩子,自己可以在旁邊看書,讓孩子連續地寫作業。


2、讓孩子在生活中明白時間的重要性

如果吃飯時間,孩子不準時吃飯,那麼家長應該讓孩子餓一頓。不要過多的催促孩子,叫一次吃飯不來,那麼家長可以吃完就收碗。告訴孩子只有飯點的時候有飯吃,錯過了就等下一頓。孩子通過這些事情,就能慢慢明白事情的重要性,行為上也會變得果斷一些,不會那麼拖拉。

3、孩子有可能是不願意去上學

如果孩子成績差,感覺在學校不舒服,那麼他會排斥上學。有可能是上課聽不懂,或者是老師不認可他。家長需要和孩子談心,明白孩子在學校的感受。不過這可能很難,但是值得嘗試。因為你的孩子馬上就差不多到青春期了,內心在逐漸的變化。


在這裡,我要給你一個提醒,儘快和孩子建立親密關係,否則到了青春期,他很大程度上會越來越疏遠家長。


建議孩子爸爸和孩子多待一會,每天和孩子有一些溝通。如果不知道聊什麼,那麼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去做運動。只有建立了親密感,孩子才會對你吐露心聲,也才有從“心”改變的機會。教育最怕的是沒有真誠的溝通,只是大人單方面的猜測或者是下命令。


當孩子願意跟你說心裡話了,問題才變得容易解決,這是關鍵點,也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之法。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五年級的孩子應該也有十一二歲了吧!應該有時間概念了。早上穿衣服吃飯磨蹭,沒有時間緊迫感,家長有責任,孩子也有責任。早上起不來的孩子一般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孩子可能頭天晚上睡的比較晚,或者作業太多寫的比較晚,導致孩子睡眠不足。在孩子放學後,要督促孩子先完成作業再做其它的事情,有些孩子寫作業會拖拖拉拉,我們就要每天給他指定作息時間表,到什麼時間做什麼事,寫作業到晚上九點,十點前必須睡覺,作業沒寫完也不允許寫,孩子因為作業沒完成被老師批評幾次。他就不敢了?

第二,還是孩子時間觀念不強,又或者因為學習成績不好,上學怕被老師批評。對於這種孩子,我們應該提前給他定鬧鐘,到時間喊他起床,不起來就不要再催了,時間浪費了是他的事情,你就慢慢等他在家磨時間,看看他幾點能去學校,遲到幾次看他敢不敢了。



陪讀媽媽談教育


五年級的孩子早上穿衣吃飯都磨蹭,表面上看來,是這孩子有拖延行為,但如果深入挖掘一下孩子的心理,很可能是孩子不願意去上學,才會故意磨蹭,一直捱到要遲到了才硬著頭皮去學校。

五年級的孩子產生厭學心理,簡單歸納一下,是因為學校有他不喜歡的人,有他不喜歡的事。

不喜歡的人要麼是老師,要麼是同學。家長要細緻地瞭解一下,老師是不是有對孩子的過高要求或者有過一些語言、行為上的懲罰,這些容易導致孩子對老師產生厭惡心理;還要搞清楚孩子在學校裡是不是有小對頭,現在的孩子比較早熟,已經有一些拉幫結夥的現象了,也許題主的孩子正是被這些同學孤立的對象。更嚴重的是,最怕孩子在學校遭到了欺凌,對上學充滿著恐懼,又不敢對家長言明,因而用拖延行為來推遲到校的時間。

不喜歡的事可能出現在這些方面:一是有做不好的事,比如在學習方面落後於其他同學,感覺自己是落後分子,在學校裡品嚐不到快樂;二是有做不到的事,比如家長對孩子提出了過高的要求,像是要求孩子考到班級前幾名之類,孩子根本做不到,又不敢說,內心充滿著不安和無奈;三是有不該做的事,比如孩子對班上的某位女生產生了好感,而同時覺得自己不該有這種想法,心裡有罪惡感和羞恥感。

當然,除了以上談到的厭學心理,也可能是因為孩子的確沒有時間觀念,幹事不利索等行為習慣造成的磨蹭。排除了前面所說的原因後,家長可以在怎麼幫助孩子養成守時惜時習慣方面多下點工夫,具體怎麼做,其他答主講得比較詳細,這裡就不再重複。


劍客談教育


有人說,孩子早起床、吃早飯最能挑戰父母的耐心,這話真實反映了父母的尷尬處境:一方面大多數父母早上要趕時間上班,時間可謂是分秒必爭;另一方面是寶貝不解風情、很不配合父母,經常賣萌賴床,起床之後吃早飯也是磨磨蹭蹭的,讓不少要趕著上班的父母頗感無奈。

因此,在這裡非常理解題主著急的心情。

關於題主所提的問題,可以歸結為一點:就是孩子做事低效。

孩子做事低效的原因有很多,但最關鍵的還是在孩子小時候錯過了最佳敏感期教育。

從教育的角度來說,解決此類問題的時機是越早越好。

不過很多家長在面對剛處在萌芽狀態的問題時,一般都不會意識到此時就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時機,更不可能對這樣的問題加以重視,大多數是抱著視而不見的態度。

直到發覺孩子的問題比較明顯了,家長們似乎才猛然驚醒。但此時的問題往往已積重難返,難以得到有效地解決。

這就好比我們身體健康一樣,平時善待自己的身體,做好早期的預防,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健康受到不利影響。

所以,與其後期被動應對,花費很大的時間精力去消除孩子的壞習慣,還不如在早期主動出擊,未雨綢繆先打造好孩子的一身良好習慣。

根據題主所述,孩子已經五年級了,即使是從一年級算起,這種低效磨蹭的做事習慣到現在為止也已經有五個年頭了,要想徹底改變的確是很不容易。

但現在問題已經擺在題主面前,迴避無益於問題的解決,只能採取有效的辦法去積極解決好問題。

下面分享幾個小技巧,題主可根據自己的情況靈活運用:

1、孩子要按時睡覺

這裡的按時入睡並非是孩子人躺在床上,卻依舊還是興奮的狀態。

孩子只有晚上按時睡覺,才能養成定時入睡、定時起床的生物鐘條件反射。要保證9-10小時的睡眠,晚上九點左右開始洗漱,並提前在床頭櫃上準備好第二天起床要穿的衣服。同時,要儘量保持臥室的安靜。

一般情況下,只要保證孩子在晚上十點前進入深度睡眠,早上七點左右起床就會比較順利,至少起床時不會帶著睏倦的“起床氣”。

2、早上提早十分鐘做好起床的準備工作

父母在起床前10-15分鐘做一些有輕聲響動的工作,如放點兒輕音樂等,打開窗簾,讓戶外的新鮮空氣和光線透進室內,然後再準備叫孩子起床。

有了這些“鋪墊”,孩子會減少心理抗拒,無論是在心理上還是生理上,都比較容易接受起床的要求。

3、對孩子做事方面要多一些鼓勵和獎賞

在孩子做事情的時候,父母應該經常對孩子說些鼓勵的話,比如:“你如果再快一點兒就更出色了”、“你現在比過去有進步了”、“你看你做得多快”等。

另外,為了使孩子提高做事效率更有動力,當他做事的速度比以前更快時,或者當他達到了要求時,父母還可以適當地給予獎勵,比如帶孩子外出遊玩,買一本他喜歡的書籍等等。

孩子在日積月累中不斷得到父母的鼓勵,有助於提高孩子做事的效率。

4、讓孩子覺得做事高效很值得

孩子只有感覺到做事高效的“甜頭”時,他的動作才能夠快起來。此時,有一點很關鍵的是,家長要把孩子節約出來的時間“大張旗鼓”地還給孩子,在孩子較快完成任務之後,就要給孩子自主安排時間的權力,孩子可用省下來的時間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

5、提高孩子的做事能力

如果是因為做事能力欠缺導致低效磨蹭的原因,父母也可以從提高孩子做事的能力入手,比如穿衣服這件事,可以通過訓練的方式,來提高孩子穿衣的速度。在訓練中最好多一些趣味性,如用秒錶計時,家人們一起來個穿衣比賽,孩子完成穿衣時間如果比上次縮短了一些,就可以判定為比賽獲獎。這對孩子提高穿衣的速度也可起到很明顯的激勵作用。

6、豐富早餐的花色品種

對吃早餐慢的問題,一方面可以豐富早餐的花色品種,使孩子產生較強的食慾。食慾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快吃飯的速度;另一方面通過時間來管理吃飯問題,比如規定早餐20分鐘後還沒吃完就收碗筷,就嚴格執行下去。

在餐桌上擺上一個鬧鐘,孩子可以看得見,時間一到,孩子即使沒有吃完,都按照規定收拾好碗筷,不要擔心餓幾餐餓壞了孩子,但餓上幾次之後可以讓一個五年級的孩子意識到: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吃飯磨蹭了,否則餓著的是自己。

7、有必要時也可讓孩子因為磨蹭付出一定的代價

比方說孩子早晨起床磨磨蹭蹭的,家長先不要著急,也不要去幫他,但可以提醒孩子一下“再不快點可要遲到了”,如果他依然在那裡磨磨蹭蹭的,不妨任由他去,不必擔心孩子上學會遲到,其實我們恰恰就是要讓孩子親身體驗上學遲到的後果,孩子如果真的遲到了,老師肯定會詢問他遲到的原因。

當孩子捱了批評後,就會認識到磨蹭給自己帶來的不良影響,幾次以後孩子自然在早上就不敢再賴床了,吃早飯也不敢再磨蹭了。

當然,解決的辦法並不是只有以上幾種,還有很多,限於篇幅,這裡也就不一一展開具體說明了。

希望我的回答對題主能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