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戰鬥機還分重型戰鬥機和輕型戰鬥機?笨重的戰鬥機哪裡打得過輕巧靈活的戰鬥機?

九九歸一霖娛樂


重型戰機哪裡打得過輕型戰機?恰恰相反,輕型戰機面對重型戰機,大多數時候只有捱揍的份。今天的世界,重型戰機是藍天上的霸主,想要爭奪制空權,缺少重型戰機註定是沒戲的。



殲20:爭奪制空權還得我來

之所以形成這樣的格局,是因為重型戰機相比輕型戰機有很大的性能優勢。一般而言,重型戰機最大起飛重量普遍在30噸以上,裝備兩臺大推力航空發動機,航程、載彈量遠在輕型戰機之上。以殲20為例,其最大起飛重量可達37噸,最大航程可達5500公里,做到半徑約2000公里,裝備兩臺AL-31F改型發動機(未來將換裝推力更大的WS-15),最大飛行速度超過2馬赫。


此外據資料顯示,殲20最大載重量達11噸,最多能夠攜帶4個副油箱,在不外掛導彈的情況下,能夠攜帶4枚PL-15中遠程空空導彈+2枚近距空空導彈(未來總數將提高到8枚。)這些數據不是起飛重量僅十幾噸的輕型戰機能比擬的。

輕重戰機戰鬥力的差異,也可以從各國裝備情況上略窺一二。當今世界,國土面積較大,軍事實力較強的國家,普遍傾向採購重型戰機。目前國際上比較知名的重型機,有蘇27系列和F15系列,包括蘇30、蘇35、殲11、殲15和殲16等衍生機型等。除此之外,已經面世的新一代隱形戰機中,3/4都是重型戰機。這說明,重型機依然是當今的主流。


俄羅斯新一代蘇57重型隱形戰機


兵者詭道也


戰鬥機分輕、中、重不同類型是作戰任務和作戰對象而設計的作戰武器裝備。

中國人常講:“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術業有專攻”、簡單的說:幹啥活就用啥工具”。

lightweight.fⅰghter〔輕型戰機〕

最早戰鬥機出現時大多為輕型戰鬥機、以空戰為主、輕巧機動靈活、設計生產工藝簡單。


(輕型戰鬥機現在主要任務國防空為主打擊低值目標)
(大量裝備輕型戰鬥機的

國家國土面積有限、可預測作戰強度也有限)

Medⅰum.Combat.Aircraft〔中型戰鬥機〕

以中國殲-8、殲-10、美軍F-16和幻影2000、F-35為代表是現代各國“高低搭配”的一種模式。

中型戰鬥機的發展趨勢以空戰為主兼多功能/多用途作戰、航程有限。

Heavy.Fⅰⅰghter.〔重型戰鬥機〕


型戰鬥機是各國重點發展的型號、重型戰機載彈量大、作戰半徑大、最大航程遠、是攻擊型作戰飛機。

重型多用途戰鬥機是大國的重要作戰機型……重型戰鬥機、雖然自身重量大、現代重型戰鬥機的機動性也是相當優秀、超視距打擊、已經是現代空中作戰的模式、載彈量大對重型戰鬥機空戰來講變的更輕鬆。

不同機型的主要作戰任務不同、“存在即合理”、作戰武器裝備也講究:術業有專攻、各司其職、高低搭配、輕重搭配是現代作戰飛機力量的構成模式。


孔乙己亂彈


為什麼戰鬥機分為重型戰鬥機和輕型戰鬥機?笨重的戰鬥機哪裡打得過輕巧靈活的戰鬥機?

我先回答第一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很簡單,但大部分人對於戰鬥機,過於執著的去比較其戰鬥能力,沒有這方面的概念。

為什麼戰鬥機會分為重型和輕型兩種呢?是因為戰鬥機有很多種使用用途,為了滿足各方面的需求和用途,戰鬥機分為多個類別,其中輕重之分是按戰機的基本性質來分的。

戰鬥機的分類有很多,截擊,打擊這類是按任務進行劃分,單雙發,輕重戰機這類劃分是按照戰機的基本性質來劃分。所以像F-35這類基本包打一切的真正的多功能戰機在以後會越來越普遍,也會越來越重要

我們都應該清楚由於目前的戰爭形勢越來越複雜,戰術也相應的有了很大變化,派生出各個不同的種類。戰鬥機需要執行,打擊,制空,護航,反艦,攔截等等複雜的任務。

由於氣動設計傾向,金錢,可靠性等影響,一架戰鬥機都會有自身擅長的任務類型。所以一個國家的空軍的組成往往是複雜的,一個任務需要多個有能力完成的機種去覆蓋,這樣才能應對不同的情況。

在這個基礎上,輕重型戰鬥機的劃分就是最基礎的。我們都知道,重型戰鬥機和輕型戰鬥機都有各自的優勢。

重型戰鬥機相對於輕型戰鬥機來說:空間更大,航程更遠,載彈量更足,兩個發動機也給予重型發動機更有利的推力。這樣一來,一旦需要執行縱深打擊的任務,單純的重型戰鬥機往往更具優勢,因為航程和載彈量的緣故。

而且重型戰機由於空間更大,它的設計冗餘也較大,它能夠應對更多的複雜突變的情況,執行更復雜多樣化的任務。

輕型戰鬥機也不是沒有優勢,輕型戰鬥機往往更便宜,性價比更高,低速下的格鬥能力更好,(在這裡格鬥能力並不完全等於機動能力)而且在高水平的設計師和工業體系下,出色的輕型戰鬥機的性能在一定程度上不會比重型戰鬥機差很多,F-16就是典型的例子。

F-4和米格-21就是重型戰鬥機和輕型戰鬥機格鬥最好的例子,F-4的機動能力雖然更強,但是被小巧靈活的米格貼身之後,更強的F-4卻很難討得便宜。(當然這個情況在F-4重新安裝機炮,恢復格鬥訓練,改變戰術之後發生了改變)

所以為什麼要劃分輕重戰機?因為多樣化的任務需求,輕重戰機有各自的優勢。

笨重的戰鬥機哪裡打得過輕巧靈活的戰鬥機?

單論機炮格鬥的話,一般情況下,輕型戰鬥機的確更佔優,但是並不絕對。

一般來說,重型戰鬥機的機動性不僅體現在能量機動上,而且重型戰機能夠涉及的飛行高度和飛行速度也要遠遠超過輕型戰機。

輕型戰機的確更小更靈活,F-16甚至依靠能量機動性變成了首屈一指的“格鬥之王”,不過這些都是有限制條件的,那就是低速的情況下,而且像F-16這樣機動性出色的輕型戰鬥機只是特例而已。

米格-29雖然是雙發戰機,但是從載彈量,航程等來看,它依然是輕型戰機,只不過是一個大號的輕型戰機。米格-29的機動能力比蘇-27更強

雖然輕型戰鬥機的格鬥能力都普遍較強,但重型戰機的機動能力也不差,F-15,F-22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所以為什麼要劃分輕重戰機?答:因為多樣化的任務需求,輕重戰機有各自的優勢。

笨重的戰鬥機哪裡打得過輕巧靈活的戰鬥機?答:輕型戰鬥機的確更靈活,更適合格鬥,但速度區間有著嚴格限制,而且重型戰機的最大升限和最大速度一般要遠超輕型戰機。


英雄光


輕/中型機和重型機的分類,主要還是定位不同。重型機載油載彈量高,航程遠,可以執行國土防空,制空權奪取和遠程截擊任務;而中/輕型機出動成本更低,適合執行近距空中支援,地面遮斷等任務,奪取制空權往往不是它的首要任務。實際作戰時,經常還會出現輕重型機搭配作戰的情況。

根據飛機的重量,航程可以對輕中重型機大致進行一下分類。一般來說,空中小於8噸的可以算輕型機,空重8~12噸的算中型機,而重型機比較寬泛,空重一般在13~18噸(不考慮艦載機增重);尺寸上二者對比也十分明顯。在航程上,輕型機和中型機的作戰半徑一般不超過1000公里,而重型機僅依靠內油一般就可以達到1000公里以上。

F-15、Su-30Mki和F-16的尺寸對比


至於說重型機和輕型機誰打得過誰,這個恐怕沒有題主理解的那麼簡單。並不是戰鬥機輕,就靈活,戰鬥機重就笨重,更不意味著重型機打不過輕型機。一般來說,輕型飛機敏捷性好一些,表現為瞬時盤旋率,俯仰率,滾轉率比較高。但是由於發動機的推力劣勢,其機動性顯然不如重型機,體現為直線加速能力不如重型機,最大速度和升限不如重型機,穩定盤旋能力不如重型機。我們可以拿F-15和F-16來舉例。F-16一般認為是單發中型機,不過沒關係,一樣可以拿來做例子。F-16採用靜不穩定設計,擁有無可比擬的跨音速格鬥能力,其滾轉率和瞬時盤旋能力都比F-15強得多。比如F-16滾轉率可達240度/秒,F-15拉桿達到最大限制時也不過200度/秒;那麼是不是比F-16重的多的F-15遇上F-16會被各種吊打呢?實際上從美國內部的軍演上多次對抗證明,F-15和F-16陷入狗鬥時往往是F-16更佔優勢。沒辦法,上面說的,滾轉率,瞬時盤旋能力,俯仰率F-15和F-16都有很大差別。

F-16滾轉率(上)和F-15滾轉率(下)的對比,差距非常明顯

模擬空戰F-16在狗鬥中牢牢咬住F-15的尾巴,穩得一批

最終導演部判定F-16用機炮擊落了F-15


但在BVR(超視距格鬥)時,F-15則可以憑藉能量優勢擊敗F-16。這是因為F-15雖然有13噸空重,但是其2發F100-PW-229發動機可以提供最大26KN的推力,而F-16雖然空重僅8.5噸,但是推力也只有131KN。在飛行包線任意一點,它的推重比都不如F-15;根據能量機動理論:在飛行包線上相同一點,單位重量剩餘功率(Specific Excess Power,SEP)多的一方將取得勝利,F-15的SEP顯然更高。所以F-15的敏捷性雖然不如F-16,但高空高速性能明顯明顯好於F-16,可以通過加速爬升實現佔位,然後通過勢能-動能的轉化獲取速度優勢。這樣在BVR(超視距)空戰中,從F-15射出的導彈可以獲得一個更高的初速度,可以提高導彈的不可逃逸區和有效射程。除此之外,在穩定盤旋能力上,F-15也做的更好。因為穩定盤旋和瞬時盤旋不同,穩定盤旋時所需的向心力和抵消重力的分量,都是飛機的升力提供的,而升力的大小和SEP有直接關係。因此F-15的穩定盤旋能力也要更高一些。根據F-16和F-15的手冊查到,在飛行速度為1000km/h時,8g過載限制下,F-15的穩定盤旋在16度/秒,而F-16不到14度/秒,而且此時F-15轉彎半徑比F-16更小。

穩定盤旋所需的向心力與SEP直接相關,因此加速能力更高的重型機在這方面更佔優勢

F-15 穩定盤旋速率與空速、過載和轉彎半徑的關係

F-16的穩定盤旋速率和空速、過載和轉彎半徑的關係

導彈格鬥時代,SEP高不僅影響到載機本身搶佔位勢的能力,還能顯著提高空空導彈的有效射程


所以基本上這也是輕型/中型和重型戰鬥機的一個顯著差別,即重型機通常有更好的能量機動性,輕型機擁有更好的敏捷型。輸贏則取決於二者的戰術和飛行員的經驗和技巧。但有一點很明顯,如果重型機不犯錯誤,不給輕中型戰機以近距離纏鬥的機會,那麼其實重型機的勝算很大。我國的金頭盔比武歷年的比賽結果,也可以佐證以上結論。探測水平大致相當的殲10C對上殲16的時候勝算很低,殲10A對上殲11B勝算也很低。基本上,輕型機吊打重型機只有雙方信息能力不在一個水平線上,或者雙方飛行員經驗差距太大的時候才會出現。比如派到泰國對抗的殲11被泰國的鷹獅輕型戰機曾經打了個4:0,主要差距就是信息獲取水平不在一個層次。

在我國內部模擬對抗中,重型機更佔優勢的情況也是普遍存在的


再加上在作戰半徑和載彈量上的劣勢,這使得輕中型戰機其實作戰效能還是不如重型機的,這一點很好理解。那麼為啥還要存在輕型機呢?其實還是錢的因素。輕型機由於成本上的優勢,比較適合拿來當多用途戰鬥機用,而重型機則偏重於空優。比如F-16,F-18,F-35就是標準的多用途戰鬥機,在軍中的定位更偏重對地打擊和對地支援,適合用於前線作戰。而F-15,F-14,F-22這類重型機則比較偏重於制空權的奪取,雖然也具備對地打擊能力,但只要是中型機能幹的活,就沒必要讓重型機出動,這顯然可以減少成本。所以一般來說,軍事強國一般選擇輕中型和重型機搭配使用。而對於一些貧窮的小國來說,裝備輕型機其實是一種無奈之舉,因為缺錢,重型機買不起,為了達到花一分錢實現二分錢的效果,只能是裝備輕型戰機。比如巴基斯坦,緬甸這種情況。


紙上的宣仔


重型戰鬥機內部空間更大,普遍認為航程比輕型戰鬥機遠,同樣的,重型戰鬥機在加速性、載重量、改動空間方面,比輕型戰鬥機有明顯的優勢。

輕型戰鬥機使用成本更低,使用更靈活,起降場地要求更低,成本更低廉。

同樣是從上海到北京,你可以坐飛機和坐高鐵,也可以坐長途或者自己開車。需求不一樣,所以選擇不一樣而已。人生不是想當然。


筆不意馳


這裡存在一個誤區,重型戰鬥機不一定機動性就差,如SU—35機動性就相當不錯。

就目前來看,空戰模式發生相當大的變化,現在是體系作戰,誰的體系更先進,誰就在空戰中更佔優勢,如99年北約空襲南聯盟,美軍F—15重型戰鬥機在E—3的引導下取得了對南聯盟MIG—29的6:0戰績。


I瀟湘瘦石I


同樣技術水平重型優於輕型。重型動力強,飛機爬升、加速、最高航速有一定優勢。重型空間大,可以裝更多燃油。重型載彈量大。但如果技術水平不一樣,戰機的性能就不一樣。由於中國科技水平高於印度,所以梟龍飛機的綜合戰力遠高於蘇30mki。


g216559904


恰恰說反了,即便就在螺旋槳飛機的二戰,靈活輕巧的輕型戰鬥機也遠遠不夠皮糙肉厚的重型戰鬥機打的,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日本的“零式”被美國的“惡婦”狂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