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自由選擇生活方式和環境,你會怎麼選擇呢?我選擇有花有院子有家人,你怎麼選?

盛世弘林


有屬於自己的一間院子,院子後邊種滿果蔬,院子前邊養一些花花草草。院子右邊做個小亭子,裡面有凳子和桌子,每當下雨時,一家人在凳中欣賞雨,聊天,日子過得很愜意。

在院子裡養些雞和鴨,最好還要養只狗,這樣院子裡充滿生機勃勃。

做飯時,吃著自己種的菜真的很有成就感的。

心情不好時,一家人可以去旅遊。去參觀博物館,想去哪兒都行。


菠蘿柚子


如果可以選擇,家人定然是必不可少的,然後我還希望有以下幾點:

  1. 冬天溫暖的房間。我是北方人,北方冬天房間裡是有暖氣的,室內都非常溫暖舒適,不用穿很多的衣服,房間裡不用怕冷,非常舒服自在。我非常非常怕冷,不喜歡冷冷的房間。後來我嫁到南方,這裡冬天沒有暖氣只有空調和油酊,房間裡溫度總是掌握不好,要穿很多的衣服,人的身體總是蜷縮在一起,手腳也總是冰冷的。我喜歡冬天溫暖的房間和冬天的陽光。
  2. 可以一邊看書一邊曬太陽的陽臺。因為房間的格局,一直沒有一個這樣的陽臺,可以鋪上喜歡顏色的軟軟的毯子,冬天一邊看書一邊曬太陽。因為我太怕冷,所以格外喜歡冬天的陽光和溫暖。最好可以是一個圓形、八角或者獨特的陽臺,我對陽臺有獨特的情懷。
  3. 希望嫁的不要太遠可以離父母近一點。一個北方人嫁到南方,距離一千七百多公里。剛開始結婚的時候,老公和我在一個城市生活,並沒有什麼感覺。孩子慢慢長大了,為了老公的事業和孩子上學,來到南方。以後拖家帶口一年也只能回去兩次。這個時候才體會到遠嫁的心酸,父母親人變成遙遠的牽掛。老公事業處在創業期,一個孩子剛上小學,又剛生了二胎,有點自顧不暇,沒有更多的精力,離得又遠,無法好好照顧和陪伴父母。一種深深的無力感,內心感到無比的內疚。

為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和自己的夢想,唯有努力的奮鬥,爭取早日實現。


梅羽指間



鄺斌3


如果可以選擇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的話,我選擇遠離城市的暄鬧,選擇一種田園生活,有花園,有果樹,種滿薰衣草,小木屋依水而建,旁邊小橋流水,屋前有一架鞦韆,屋後自已種些瓜果蔬菜,每週末和家人在戶外,燒烤一下,配上自已種的無公害瓜果蔬菜,那才叫悠然自得……這就是我的選擇……





硯泓愛搭


如果可以自由選擇生活方式和環境,我選擇帶上家人過上田園生活。閒庭散步,看花開花落;仰望星空,看雲捲雲舒。 一杯甜酒,兩隻乖狗,管他歲月流逝,熱愛生活。

在偏遠的山村鄉下,建一座寬敞青磚院子。每天起來掃掃庭院,揹著背婁摘下食材,聽聽鳥叫蟲鳴,挖山上野菜,看到滿山的雲霧氤氳。

身邊兩隻小狗跳來跳去,雞窩裡每天都能撿到熱乎的雞蛋,羊圈裡幾隻小羊有事沒事就咩咩地叫。

後山有挖不完的筍,採不盡的蘑菇,滿地遍開油菜花,魚塘裡的魚苗慢慢長大,稻田裡的秧苗一天天抽穗……

讓生活過著詩境般的感覺。其實,生活很簡單,無非就是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養活自己,養活家人。











簫默然V曉嵐


既然可以自由選擇,就說明已經實現了財務自由[可愛]

我會選擇住在城市郊區,可以是個四合院,也可以是個三層小別墅。一直以來都想養條狗,拉布拉多或者金毛都行,我喜歡大型的溫順的聰明的狗。2個孩子和狗在花園裡嬉鬧,園子有給父母種菜種花的區域,裡面要有我愛吃的草莓;有燒烤架子;有爬滿葡萄藤的亭子。

工作還是要照常工作,只是不用那麼拼。每年留有一定的時間去支教或者開個養老院;閒暇時間學畫畫、學唱歌;領著家人到處走走,時間隨便安排,不用非得等假期;可以去參觀自己喜歡的博物館、藝術展;心情不好的時候可以學學梁朝偉坐飛機去倫敦喂喂鴿子;也不用逼著孩子去學各種補習班,完全尊重他的選擇。家庭和諧,世界和平。

人生沒有如果,但是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機智]



曉玥潭


我會選擇仍然做一名專注的心理師,在市區有個帶小花園的一樓紅磚平房,建一個寧靜而溫暖的心理工作室,與來訪者工作的時候,偶爾從窗子看出去,可以看到小花正開,小草正綠。




心理師阿玫


嚴格而言,“在不危害他人和社會的情況下,每個人都有權自由選擇生活方式而不受指責”者包括兩個權利觀首先是“人都有權自由選擇生活方式”,“他人是否有權指責”。這兩者在法理邏輯上存在矛盾,故而當且只能存在以下一種社會契約才能夠成立:

現有社會是建立在自然人讓度一部分自然權利換取制度性權利之後,所有人在這個自由人聯合體中把權威交給一個守夜人式的社團政府,以保證最低限度的公共事物,於是所有人秉承非主動不接觸,非意願不干涉的消極自由契約,秉承自由人之間非私人契約無權責關係的分散社群,強調私人領域的權責關係不受自組織干擾。一個簡單的例子是路易六世之前的加諾林王朝或者美國建國前弗吉利亞公司拓殖運動形成的市鎮系統。

這也是古典自由主義者和自由意志主義者主張的社會生態。由於公共場域被壓縮到最小,自由人聯合體的私人權利可以獲得最佳保障。

但是在現今社會,這種構想的邏輯是不太可能實現了,原因是我們公共場域已經擴大到了反過來統領我們私人生活的程度----都市系統摧毀了鄉愿社會,將法理判定交給了公共權威,也消滅了不來往的階級差異,大家被裝進了一個後工業時代的分工機器中,不僅僅是居住空間被壓縮在一起,生活方式被整合,甚至所處的文化階級分割也遠不如領主時代那麼明顯,這時候產生了人情共同體主導社會組織的基本元,這減弱了以前父權大家族的存在意義。而後工業時代,這種分工整合更為明確,互聯網的存在將原有各行業分工系統放在了一個共同的信息場域甚至是共同市場中,全球化將都市系統的經濟屬性提到最高,而聚落屬性變低。

於是我們所有行為,私人生活和自由選擇都在脫離私人掌控,都會被放置在公共場域中被其他人干擾,甚至不存在完整意義的私人生活。

簡單而言,以“歧視”作為例子,如果如德州鄉村一般所有人都獨門獨院組織不起一個完整社區,那麼這個鬆散社區裡面存在歧視鏈條實際上有可能對於這個社區沒有負面影響,大不了互相之間減少來往就是了。

但是在現在的社會生態中,這件事情是做不到的,任何一類歧視鏈都會引起公共場域中價值共同體之間言論政治,在和公共場域串聯的所有地方包括社交圈,職場等等都會使得被歧視者受到結構性歧視,並且這種強制力相當隱晦。。

於是說,我們將私人生活和私人價值觀分享到公共平臺上,相當於將我們的這段私人的東西也給“公共化”了,於是雖然我們承擔了我們私人生活應該承擔的權責,但是這段被分享的私人生活也必然參與到了公共場域中喜聞樂見的價值觀鬥爭和所有人基於自己的價值共同體提出的各類觀點之中,以至於反過來襲擾你的私人生活,這種負面效果比起宗族社會中長輩,朋友碎語對於你的私人生活幹擾會更明顯。。

公共場域中的價值觀共同體戰爭甚至影響了我們組織形式,

1,我們從原有的人情共同體中脫離開始通過尋求價值觀認同尋求新的共同體,這就是尋求三觀意志。並且共同體之間會產生極度有侵略性的互相攻伐,尤其是在沒有監管的情況下。

2,我們在價值觀戰爭中由公共場域妥協出一個話語秩序,形成一個所謂主流三觀,成了我們大部分道德直覺的來源和,並且部分被動接受者會很有正義感地去維護這個主流三觀。

3,但是,這個主流話語秩序的基礎是不穩固的,因為它不是來自於一個有邏輯的共識,而是各類價值觀的生硬拼湊。於是,“主流---反主流”之爭是永恆的動態模因戰爭。

而互相之間不Judge是我們這樣運作而來的一種道德直覺,所以在我們的共識系統中它是顯然正確的,但是從邏輯上由於話語實踐的滯後而基礎不穩,它只能停留在一種共識階段,而不具備太多強制性。

於是我們發現,由於公共場域的擴大,上面提到的兩種權利觀發生了矛盾,

因為調和兩種權利觀的社會契約和組織邏輯被我們拋棄了。但是呢,我們往往可以將這種共識填入到我們的權利觀之間的矛盾中,形成一些價值判斷去緩和它。但是這不能阻止公共場域中無處不在的模因戰爭。。


杜毅


如果,也只是如果啊!成不了現實。

如果可以自由選擇,不去估計世俗,我還真想有個農家院,自給自足,以前不喜歡這樣的生活,認為大都市形形色色的人多好啊!

估計現在老了,心中嚮往著一陋室、一桌一椅一雙人。

再來一間畫室吧,聽著李宗盛的歌曲,品著歌詞中歲月的味道,用手中畫筆洋洋灑灑畫一幅祖國繁榮昌盛的山水國畫,潑染出錦繡江山,挺愜意噠!

沒事種種菜,養點小動物,終於可以有大把的時間肆意揮霍,想想就能笑出聲來!

終於不用考慮子女的教育啦,不對,準確的說是終於不用報課外補習班啦,這得省多少錢啊。

吃著沒有汙染的菜,身體棒棒噠,連呼吸都是負氧子,還不得活到100多歲啊,生病就別看去了,沒錢,只能過自給自足的生活!


畫畫啟蒙美樂高老師


自己有個院,種上花草,和家人在一起,即便一天粗茶淡飯,過著簡單而又平凡的日子我也願意。早上健健身,中午寫寫毛筆字,下午看看書,晚上出去走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