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阿爾巴尼亞前領導人霍查?

歷史中簡堂追溯傳奇


忠誠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卓越領導人,中國黨、國家、軍隊和人民的親密朋友。[捂臉]


順其自然2010快樂


作為阿爾巴尼亞前領導人霍查,他生前曾一度得到國民膜拜,在他去世後,國民還為他舉行了極為隆重的國葬,可謂非常榮光。然而他死後不久,卻遭受到極為嚴厲的批判,甚至還把他的骸骨從墓地裡遷出。阿爾巴尼亞人民為何會有這樣極端的舉動呢?

(霍查舊照)

霍查生於1908年阿爾巴尼亞南部的一個商人家庭。優裕的家庭環境,保證了他能受到良好的教育。

霍查在法國留學期間,阿爾巴尼亞政權已經落到德國法西斯手中,當時法共正在組建反法西斯的人民陣營。在接受大革命的洗禮後,霍查果斷地終止了學業,並以黨人的身份在法國報刊上不斷抨擊阿爾巴尼亞時政和王室的弊病等。這一系列的行為,為他在國內的聲望打下了基礎。

1936年,霍查回到了阿爾巴尼亞積極籌備共產小組,並積極組織反對法西斯的戰鬥。在解放全國後,他被推舉為民族解放委員會主席。

隨後,霍查搞了一場土改運動,藉著消滅封建剝削制度的口號,將那些反對他的政敵一一清除。同時,地主階級的田產全部充公,而資產階級的工廠等也都收歸國家。

1946年,霍查正式成立阿爾巴尼亞共和國,而他則成為最高領導人和外交部長。

阿爾巴尼亞是個貧窮落後的小國,想要發展就必須強國。

最先,霍查想抱南斯拉夫的大腿,但和鐵托因為科索沃歸屬權的問題,產生了矛盾。

就在此時,蘇南衝突爆發。霍查藉機親近蘇聯,為了向斯大林表忠,他不僅將斯大林路線作為國家社會主義發展的基調,還決絕地與南斯拉夫斷交。

果然,霍查的表現,得到了斯大林的讚許。於是作為蘇聯老大哥,當然要照顧和扶持阿爾巴尼亞這個負擔了。

蘇聯先後資助了2億美元幫助阿爾巴尼亞強大軍事,還為他們完善醫療和學校。同時阿爾巴尼亞的對外貿易也有半數去了蘇聯。

(斯大林和霍查)

可以說,在斯大林活著時,阿爾巴尼亞靠著蘇聯的贊助,經濟得到了復甦和飛躍。因此在斯大林去世後,阿爾巴尼亞不僅舉國哀痛,還為他舉行了長達14天的國喪。

除此外,崇拜斯大林的霍查還專門在廣場上為他塑造了巨大的雕像,每逢斯大林的生日或者阿爾巴尼亞國慶節時,人們便會集中到斯大林的雕像前,高呼:“永遠懷念阿爾巴人民的父親,偉大祖國的解放者斯大林同志!”

赫魯曉夫上臺後,對斯大林的一些行為進行批判。同時,赫魯曉夫又重拾和南斯拉夫的外交。這都讓霍查倍感不滿和不信任,所以在蘇共二十大後,蘇阿之間由於政見相左,曾經甜如蜜的友誼,發生了質變。赫魯曉夫為了報復,不僅停止了對阿爾巴尼亞的援助,同時還與之斷絕了外交往來。

就在這一時期,才建國不久的中國和蘇聯也發生了矛盾,霍查於是堅定地站到了中國這邊。隨著雙方建交,中國責無旁貸地承擔起了援助阿爾巴尼亞的擔子。

中國的幫助,阿爾巴尼亞認為是理所應當。

據當時駐阿爾巴尼亞新華社記者王洪起回憶,許多中國援助的鋼材和機械,被隨意地扔在露天的空地上,任憑風吹雨打。中國派去的工程師看到後,非常心疼,於是向阿爾巴尼亞政府相關工作人員提議,要他們愛惜這些器材等。結果巴方人員不在乎地說,沒有關係,壞了中國再給嘛!

霍查也多次公開表示,中國對阿爾巴尼亞的援助本來就是應該的,凡是中國有的,阿爾巴尼亞也該有才對。

(赫魯曉夫舊照)

不過,就算如此,霍查還是打翻了友誼的小船,公然指責中國領導人及中國外交。

當時,經國家領導人決定,停止對阿爾巴尼亞的所有援助。

霍查見再不能從中國得到援助後,便公然反華,將中國視為阿爾巴尼亞的“頭號敵人”。

沒有了援助的阿爾巴尼亞,很快就陷入到貧困中。

霍查曾一度想和西方國家親近。但霍果執政後,一直把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視為毒草,關係都處得非常惡劣。因此,他再也沒能找到接盤俠。

霍查只得一邊反對中美蘇,一邊帶著人民自力更生。

然而,霍查並不是帶領大家致富奔小康,而是打著“保家衛國”的旗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挖碉堡。在數年間,他一共修築了幾十萬個碉堡,以至在他離世後,有人戲稱這是他留給人民的珍貴遺產。

1985年,統治阿爾巴尼亞長達40年之久的霍查,終於走完了他的人生。

然而這40多年來,霍查除了在外交上找飯票大哥,對於國家的管理一味採用斯大林那一套。殘酷的大清洗,是他為了鞏固政權,經常採用的手段。除此外,僵化的體制和閉關自守的政策,都遏制了阿爾巴尼亞的經濟發展。因此,阿爾巴尼亞一直是歐洲最為貧困的國家。

儘管如此,對外界毫不知情的阿爾巴尼亞人民,還是為霍查舉行了隆重的國葬,同時為他樹立偉人的雕像,並將一些學校等機構,以他的名字命名。

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東歐鉅變讓阿爾巴尼亞人民發現了國家和世界的差距後,一黨專政的勞動黨受到了民眾的質疑,倒霍風潮也隨之而起。憤怒的人民將埋葬在烈士陵園中的霍查陵墓搗毀遷走,並將他的遺孀和子女監禁起來。

勞動黨看到這一切,搖身一變易名為社會黨,也加入到轟轟烈烈的倒霍運動中去了。

(參考史料:《恩維爾·霍查的阿爾巴尼亞》)


張生全精彩歷史


在毛澤東時代,那時評價很高,:歐洲一盞明燈,自從毛澤東去逝後,霍查還親自到中國來參加弔唁活動,他那與眾不同的聲情並茂地表露無限悲哀,令人印象深刻。後來中國經濟和政治開始進入轉移建設中心時,他看到政治風向標不怎麼重他時,他開始翻臉了,這種翻臉與越南翻臉是不同了,一個是純政治性,一個是地緣政治性。總之霍查對毛澤東主席是有感情的。這一點來中國看望毛澤東主席遺容時,可以看得出來的。


林慶生267


我認為霍查是一位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是一位頑強的共產主義戰士。他的反對帝國主義(美國),反對霸權主義(前蘇聯),的鬥爭是始終堅定的,始終不屈不饒的。他後來反對中國,並與中國決裂,也是由於中國後來“審時度勢”與美國走在了一起。現在不管有人說霍查同志什麼,但我始終覺得霍查同志在堅持自己的理想與信念方面是無可指責的,也不能被指責的!因為他是正確的!


軒龍001


霍查長期患有心臟病、糖尿病、腦缺血。1985年4月11日,他因心臟病發作而逝。1988年,他的女兒和女婿為他設計的霍查博物館建成。但是3年後的1991年,博物館改成會議中心,更名為“地拉那金字塔”。

他去世後,先是被葬在烈士墓園的“地拉那母親”雕塑旁。但是,1992年,霍查被認為沒有資格葬在這個有歷史意義的墓園裡,於是被移葬到了郊區的普通公墓。紅色的大理石墓碑上,只有簡單的姓名和生卒年代,以及上面的一顆星星。

霍查統治時期,完全實行蘇聯模式,他個人也極其崇拜斯大林。從1948年到1960年,阿爾巴尼亞從蘇聯獲得2億美元的資助,其中絕大部分經援在1953年之前。斯大林死後,阿爾巴尼亞的國喪期為14天,比蘇聯的國喪期還長得多。

霍查還在地拉那市中心最大的廣場,塑起了巨幅斯大林像。每當斯大林的生日、阿爾巴尼亞的國慶日,阿爾巴尼亞人民,都會到斯大林塑像前下跪,然後高呼“永遠感謝和真誠懷念阿爾巴人民的父親、偉大祖國的解放者斯大林同志。”

霍查被描繪成無論在哪個領域都是天才。學校的教科書裡有許多他的語錄,教室裡和公共場所張貼著他的畫像,學生每天要唱歌頌他的歌曲。聽西方音樂、讀西方書籍,輕則受到批判,重則被判刑。阿爾巴尼亞是一個穆斯林比較多的國家,但是那裡的男人,被禁止留鬍鬚。

如果不是威脅到母親的生命安全,流產也是被嚴格禁止的。這與霍查大力提高生育率有關。凡是孩子生得多的,都會被授予“光榮母親”稱號。4個以上孩子的家庭,還可獲得國家的補貼。二戰結束時,阿爾巴尼亞的人口只有100萬。到1985年,人口達到了300萬。

霍查時期,阿爾巴尼亞有4個專門關押政治犯的監獄,另有14個集中營。在這14個集中營裡,較輕的政治犯,和普通刑事犯一起被強制從事重體力勞動。1985年霍查去世時,阿爾巴尼亞共有3.5萬名政治犯。

他發動了一次又一次的清洗 ,連他40年的親密戰友、總理謝胡,也沒能逃脫被清洗的命運。他指示秘密警察暗殺了謝胡,對外聲稱是自殺。謝胡剛死,霍查稱謝胡是“叛國者”,是帝國主義的間諜,是修正主義在阿爾巴尼亞的代言人。

阿爾巴尼亞又被稱為“碉堡之國”。國土面積不過2.8萬平方公里的阿爾巴尼亞,卻有20萬個鋼筋水泥的碉堡,每個碉堡都配置了槍炮和化學武器。其中許多單人碉堡,用起重機和直升飛機可以移動。霍查認為,這樣,可以隨時打一場“人民戰爭”。

1990年代以後,阿爾巴尼亞政府花巨資,請北約工兵拆毀了部分碉堡。據說這些碉堡特別結實,拆的時候十分費勁。剩下沒有拆毀的,轉租或出售給個人,作為酒店、旅館和商店吸引遊客。如今到阿爾巴尼亞旅遊,碉堡是必去的觀光景點。

1961年,蘇聯停止了對阿爾巴尼亞的經濟援助。隨後,兩國交惡,阿爾巴尼亞被從華沙集團國家中除名。但是,中國很快成為對阿爾巴尼亞援助最大的國家。據不完全統計,從1954年到1978年,我國對阿爾巴尼亞的援助,包括物資和糧食,共有100多億人民幣。

 


世界真的很大


這個問題,真的是一言難盡。

作為我國人民曾經最熟悉的國際友人,恩維爾·霍查和他領導的阿爾巴尼亞在歷史上是我們最親密無間的夥伴,我國能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阿爾巴尼亞發揮了巨大作用。

而在我們中斷了對這個歐洲小國的無私援助後,霍查又成為我國人民心目中最邪惡的化身。

而在阿爾巴尼亞國內,反對派對這位前國家領袖的清算和批判從未停止,霍查成了真正的“禍渣”,但阿爾巴尼亞在沒有霍查的今天,卻是社會動盪,民眾貧困。

那麼,阿爾巴尼亞何以淪落至此?領導人霍查又該作何評價呢?靜夜史認為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

1、他很獨裁

作為歐洲唯一的伊斯蘭國家,出身阿爾巴尼亞的霍查沒有受家族影響,而是在留學法國期間加入共產黨,成為堅定的無神論者。

第二次世界大戰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其中也包括霍查,在1944年率軍攻陷首都地拉那後,霍查在阿共黨內樹立了崇高的威望,並於1945年成功建國。

作為共產主義國家,阿爾巴尼亞在建國後深受蘇聯的影響,霍查更是以斯大林為偶像,在阿爾巴尼亞推行蘇聯式的發展路線。

由於將斯大林學說奉若神明,因此霍查在阿爾巴尼亞大搞階級鬥爭,並利用手中的權力控制國民。

而為了鞏固手中的權力,霍查平均每三年便搞一次大清洗運動,例如1944年底霍查將阿共2號人物科奇·佐澤及等共16人全部逮捕並槍決;1975年又組織人馬逮捕副總理巴盧庫,並殺掉了副總參謀長、國防部副部長和軍隊政治委員會主任等多名負責人;而阿爾巴尼亞二把手謝胡也在1981年離奇死去,隨後其黨羽被霍查清洗。

作為斯大林的忠實追隨者,霍查可以說將斯大林的獨裁手段發揮的淋漓盡致,整個爾巴尼亞在霍查的帶領下一片黯淡。

2、他很善變

作為面積僅2.8萬平方公里,人口200萬的小國,阿爾巴尼亞在國際社會上沒有更多的發展空間,尤其是奉行共產主義路線後。

所以阿爾巴尼亞的主要發展方式就是投靠社會主義陣營國家。

而因為霍查本人的獨斷專行,阿爾巴尼亞的所謂盟友也在不斷變化。

阿爾巴尼亞建國後,很快和鄰國南斯拉夫建立友好關係。但因為南斯拉夫的解放沒有得到蘇聯的幫忙,所以領導人鐵托對於斯大林的頤指氣使非常反感,隨著1948年共產主義陣營開除南斯拉夫,阿爾巴尼亞和南斯拉夫的關係也宣告終結,阿爾巴尼亞成為蘇聯的忠實小弟。

在調整方向後,霍查處決了科奇·佐澤等所謂的親南斯拉夫派,以投名狀的方式獲得了斯大林的好感。

但隨著斯大林去世,特別是1956年蘇共二十大,斯大林被赫魯曉夫清算,使得阿爾巴尼亞和蘇聯的關係急轉直下,霍查不得不將目光投向遙遠的東方大國身上。

而在東方大國和蘇聯關係全面惡化的情況下,阿爾巴尼亞成為東方大國在歐洲的重要夥伴,被我們稱為“歐洲的共產主義明燈”。

但隨著東方大國和美國等資本主義國家的關係修建和解,阿爾巴尼亞和東方大國的關係也開始疏遠,並在1979年後徹底反目。

3、他很貪婪

霍查之所以如此善變,除了其內心堅持的所謂共產主義信仰外,更重要的是他在經濟上的無止境需求。

作為阿爾巴尼亞鄰國南斯拉夫,對阿爾巴尼亞的發展進行了很大支持,但阿爾巴尼亞的獅子大開口,終於引起了南斯拉夫的反感。

蘇聯作為大國,財大氣粗對於阿爾巴尼亞的需求,自然可以做到有求必應。

而其後的東方大國財力有限,但依然勒緊褲腰帶支持這個歐洲小夥伴。

但霍查對東方大國的要求似乎永無止境,對於小小的阿爾巴尼而言,靠東方大國的援助,生活水平也比東方大國的國民好的太多,終於引起第二代領導集體的反感,而這也最終成為阿爾巴尼亞和東方大國,徹底翻臉的標誌。

而後的霍查又將注意力轉向南斯拉夫、土耳其、聯邦德國等國,但均遭到拒絕。

對於小小的阿爾巴尼而言,無論哪國援助都可以使其發展得更好,但霍查看不到這些,相反,他將外國的援助用於修建堡壘,建成了世界上最壯觀的堡壘群,同時也將阿爾巴尼亞改造成世界上最大的監獄。

4、他很能幹

不得不承認的是,霍查作為阿爾巴尼亞的領導人,能夠執掌阿爾巴尼爾達40年之久,足以說明霍查是一個能幹的人。

而且和南斯拉夫及蘇聯等國不一樣,霍查在與東方大國友好的時期,對東方大國的支持也是相當給力的,比如反對共產主義陣營對東方大國的封鎖,在聯合國多次發起提案支持東方大國重返聯合國等。

也正因為阿爾巴尼亞對東方大國的巨大支持,因此東方大國對阿爾巴尼亞的經濟援助才不遺餘力。

但霍查和很多共產主義國家的獨裁領導者不一樣,他的改弦更張以及貪得無厭,使得阿爾巴尼亞不僅沒有在外國的援助中獲得發展,反而成為歐洲最貧困的國家。

在霍查的領導下,阿爾巴尼亞被人以“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來形容:一盞紅綠燈:車少;二牛抬槓:牛車是主要交通工具;三群當道:牛群、羊群和雞群;四處碉堡:以碉堡武裝保衛祖國;武警林立:警察和便衣警察多;六親不認:霍查多疑,法律連坐;七竅不通:閉關自守,自絕於世界文明;八面威風:霍查做派;久久不變:體制僵化;十分落後:歐洲最貧窮的國家。

應該說霍查40年的執政生涯是阿爾巴尼亞徹底落後於世界的根本因素,這也是霍查在死後被鞭屍清算的根本原因。但霍查即使再不濟,也為阿爾巴尼亞的發展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比如爭取外援。

而且霍查和蘇聯的斯大林一樣,蘇聯人可以推倒斯大林,但無法徹底扭轉斯大林模式。阿爾巴尼亞人民可以拋棄霍查,但沒有霍查的阿爾巴尼亞發展卻更加落後貧困。

一定程度上講,將霍查形容為阿爾巴尼亞的斯大林並不為過。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阿爾巴尼亞前領導人霍查,生前風風光光、形象高大上,死後遺骸被人從墳墓裡扒出,遭受“鞭屍之辱”

。物是人非的改變,讓他的遺孀和家人備受磨難,家族多次因為糾紛而攤上官司。

說起霍查,1908年出生在吉諾卡斯特城,家族信奉伊斯蘭教,在當地有點名望。1939年,意大利墨索里尼派兵佔領阿爾巴尼亞,霍查和幾個小夥伴組建反法西斯組織,曾被佔領當局缺席判處死刑。

二戰的那幾年,霍查堅持不懈地開展反法西斯鬥爭,逐漸在人民群眾裡樹立威望。到1944年的時候,霍查帶人攻陷首都地拉那,取得復國戰爭的勝利。戰後,霍查掌握國家政權,建立社會主義政權。

建國後的阿爾巴尼亞,在霍查的領導治下,很有“牆頭草”的味道,不像他反法西斯的作風。

南斯拉夫首先承認阿爾巴尼亞政權,霍查趕緊和鐵托打成一片,畢竟3個鄰國裡只有南斯拉夫是同一陣線,希臘、意大利都是歐美盟友。可惜,蜜月期不長,因為科索沃問題,雙方關係惡化。

“我多年來一直同鐵托分子的敵對活動和陰謀活動鬥爭,同鐵托派遣的代表進行著鬥爭。”霍查看到南蘇關係破裂後,趕緊向斯大林表示忠心,受到後者的寵信。斯大林去世之後,霍查抱不住赫魯曉夫的大腿,就開始尋找他國。

這次,霍查找到中國,善良的中國人單方面援助整整24年,前後的援助達到100億元,讓阿爾巴尼亞基本建立起城鄉保障制度。然而,面對無節制的經援、軍援要求,中國未能使之滿足,1978年雙方鬧掰,僅保留大使級外交關係。

跟中國人決裂之後,霍查也已經命不久矣,1985年4月就因病去世。然而,他多年領導下的阿爾巴尼亞,早已經是內部問題重重,外交上更是孤家寡人。

前面已經談到部分霍查的外交,從中你可以看出他的一個重要執政思路——打造外部敵人。以外部敵人的存在為由頭,霍查就可以團結國內民眾、統一思想認識,進而穩定國內局勢。

霍查的另一個大招——

打造內部敵人,他無休止地開展政治運動,對黨內進行殘酷清洗,比如大抓“鐵托分子”,許多曾與霍查並肩戰鬥過的高級幹部鋃鐺入獄,留下嚴重政治後遺症。

阿爾巴尼亞不到3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霍查密密麻麻地修建地堡工程,全國就像一個大軍營。管制這麼嚴厲,生活還這麼窮,可想而知,阿爾巴尼亞人這些年有多麼憋屈。於是,當蘇東劇變的浪潮洶湧來襲時,阿爾巴尼亞很快變色。

如何評價霍查呢?他是1個勇敢的反法西斯戰士,但不是1名合格的政治家,在他的治理下國家內外交困。雖然阿爾巴尼亞跟蘇東陣營拉開距離,獨立特行搞建設,但是整個社會體制卻與蘇東陣營沒什麼差別,因而無法逃脫覆巢之下無完卵的歷史宿命。


子屠龍


說實話,要不是上世紀60年代中阿兩國有一段“天涯比鄰”的親密外交關係的話,今天估計也沒什麼人鳥誰是恩維爾·霍查。而且吐槽機對中阿關係惡化的起點有不同意見,我個人認為是尼克松訪華而非潤公逝世。

矛盾的出身決定矛盾的性格

恩維爾·霍查於1908年出生在奧斯曼土耳其下轄的一座小城,他的家庭完全是個祖傳宗教世家,霍查這個姓氏本身就是某教神職人員的封號。但是因為虔誠的父親去美國討生活,少年時他叔叔對其影響更大。

霍查的叔叔希森在當地是個很另類的人,受過良好的教育,不相信任何宗教,在思想上更接近西方價值體系。在叔叔的影響之下,霍查在22歲前往法國蒙彼利埃大學留學,在那裡他又系統的瞭解了馬克思主義學說。

於是一種極其矛盾的特質在他身上開始成型,出身宗教家庭讓他行為偏保守,叔叔的影響讓他不喜歡宗教,而法國留學的經歷(雖然成績很差)讓他嚮往革命。這些東西摻和到一起,就成了霍查迷一樣的性格。

戰爭中學會的狡猾與殘忍

1936年霍查學成回國,此時他還是一個理想主義的愛國者,和當時很多阿爾巴尼亞青年一樣,他致力於“為一個更美好的阿爾巴尼亞”奮鬥。雖然只是一個法語教師,但他的道德操守被同僚所信服,還擔任圖書館的管理員(注意這個兼職)。

可惜1939年意大利的入侵改變了一切,在二戰的大戰略中墨索里尼一直扮演著逗逼的丑角,但對阿爾巴尼亞這種小國來說,意大利是無比恐怖的龐然大物。家國淪陷的霍查帶領著無產階級小組開始組織大規模示威,被缺席判決了死刑,那時他已經是阿爾巴尼亞抵抗運動的英雄。

國際政治的可笑在於無論什麼主義,最終還是要付諸國家層面解決,很快南斯拉夫的游擊隊領導人鐵托就派人來幫助(或者叫整合)他們。意大利法西斯政府倒臺後又來了更兇猛的侵略者納粹德國,西方盟軍的勢力也向這邊拓展。

小小的阿爾巴尼亞成了各方勢力交雜的混亂之地,霍查領導的當地游擊隊自然成了香餑餑,向哪邊伸手都有好處拿(除了納粹,連頭像的意大利都能拿到好處)。沒辦法,誰讓這裡地方小,抵抗組織就這麼一個來著。

在屢次和德軍血戰後,霍查懂得了戰爭的殘忍;在與外國勢力的糾纏中,霍查明白了什麼是狡猾;在接近勝利時突然發生的內戰裡,霍查大約也明白了什麼是貪婪。可以說二戰塑造和成就了後來那個飛鷹之國巔峰權力者。

戰爭的最後階段,霍查領導的阿爾巴尼亞解放軍甚至可以出境作戰,幫助鐵托平定科索沃,又在波斯尼亞和德國國防軍正面剛了一回。這些看似毫無意義的舉動讓他在東方陣營中贏得了巨大的威望。

外交中的多變與貪婪

阿爾巴尼亞獨立之後立刻引來了西方的敵視,英國弄了一顆粉刷一新的納粹水雷誣陷阿爾巴尼亞,扣留了1574公斤黃金。於是霍查開始堅定的跟隨蘇聯的腳步,甚至不惜和老相識鐵托決裂,因為鐵托一直不太鳥蘇聯。蘇聯隨之投桃報李的為他提供了大筆援助,只是這些援助有點不太可心。

到了50年代赫魯曉夫搞出秘密報告後,東方陣營一片譁然,正巧那年霍查正在東亞訪問,於是順理成章的和蘇聯決裂,開始了與我們多年的兄弟關係。當然,也是有經濟援助的,而且我們的援助更實惠,蘇聯專家去那邊支援拿三倍工資,我們去和當地人工資一樣。

道理上說先代領導人對霍查算仁至義盡,基本有好東西都緊著兄弟來,奈何霍查的胃口越來越大。1972年他派人找總理要500輛甚至更多坦克,話說阿爾巴尼亞攏共沒有30平方千米的領土,擺得下這麼多坦克嗎?總理拒絕了這貪婪的要求,正巧那年尼克松訪華,這哥們又開足火力噴我們,轉頭跟南斯拉夫混了,正好完成一個循環。

內政上的成就與逗逼

還是先說成績吧,在二戰後的一片廢墟中,霍查修建了阿爾巴尼亞的第一條鐵路,完成了全國電氣化,農業亦可以自給自足,甚至比我國更早消滅了流行病。知識分子出身的霍查非常重視教育,他40多年的執政讓國家識字率從4%飆升到98%,可以說霍查塑造了現代化的阿爾巴尼亞。

然而這一切成就的取得都離不開一樣東西——援助!打贏德軍靠英國援助軍火,初期建設靠南斯拉夫援助材料,蘇聯援助完成了全國電氣化,咱們援助了鐵路、農業改良和軍事體系現代化。一旦失去援助阿爾巴尼亞立馬變成逗逼,1997年國家領導居然把百姓儲蓄拿去投資龐氏騙局,搞得打起了內戰,最後上演了一次南歐版的八國聯軍干涉......

而且霍查最後搞出那些徹底取消內外債,消滅一切宗教,保持完全的獨立自主之類的玩意都很扯淡,簡單說就是似左實右,就是現代版的閉關鎖國而已。被害妄想症之下搞出那幾十萬座碉堡現在也成了旅遊景點,那麼巴掌大點的國家,誰有心情去打啊?

霍查其人

霍查長相英俊,身材魁梧,頗有個人魅力,喜歡穿灰色西裝系紅色領帶。知識分子出身的他極其擅長演講和鼓動,也留下大量的文字著作。更難得的是雖然他執政40多年,大權獨攬,但並沒有為自己和親屬斂財,他本人和家族成員都只拿工資,沒有多少財產,可以說是個私德無缺。

於此同時他也是一個性格矛盾的人,一方面看兒童表演傷心落淚,另一方面又極其冷血的簽署處死某人的命令,連最親密的戰友謝胡都被逼死。他一面堅信自己的無產階級信仰,另一面又依然對西方文明痴迷。

1985年4月11日10時,霍查去世,隨後他的保健醫生成立了反對黨,不足10年後,他的屍體被從烈士公墓扔了出來,那些家人也被以各種“莫須有”的罪名關進監獄。但是堅信他思想的霍查派還在世界政壇有活動,比如英國和印度。


歷史吐槽機


很多人一說到此人,就提上個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中國和阿爾巴尼亞關係多麼親密,還要說一說中國對阿爾巴尼亞的援助力度有多大,以及霍查多麼胡鬧,最後中國和阿爾巴尼亞終於鬧掰。

其實從總體上來看評價,霍查是阿爾巴尼亞版本的斯大林確實不為過,不過必須強調一點,如果沒有霍查,可能最少到上個世紀90年代之前都不會再有阿爾巴尼亞了!

霍查是靠著反法西斯起家的,基本上是依靠著能幹的組織能力和堅決的鬥爭態度,贏得了普遍的威信,很多人強調南斯拉夫基本上是依靠自己力量解放自己的,實際上阿爾巴尼亞也差不多,蘇軍當然是幫了忙,但是阿爾巴尼亞游擊隊改編的人民軍實際上當時也已經有非常強大的實力,並且控制著主要的國土部分了。

這其中有一部分實際上要謝謝意大利,因為根據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利益劃分線,阿爾巴尼亞和南斯拉夫的西南部都是意大利佔領區。偏偏意大利軍隊吊兒郎當的不想打仗……

但是不管怎麼說,依靠打出來的威信, 他就好像斯大林和鐵托一樣,在自己的黨內有一言九鼎的地位。最開始他跟鐵托的關係非常不錯,畢竟在戰爭期間,他們兩個人還是需要互相配合的。

可是戰爭打完,事情就變味兒了。鐵托當年的心其實很大,而且鐵托的作風實際上跟斯大林也沒有太多差別。所以鐵托實際上是想搞一個自己版本的蘇聯。曾經鐵托盤算著斯大林,實際上歲數已經很大了,社會主義國家陣營裡將來肯定還是需要一個領袖,他是靠著自己實力打出來江山的,將來就有這個可能接盤。所以鐵托首先提議蘇聯發起成立了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試圖在歐洲局部復活第三國際。

不過,相對於蘇聯來說,東歐哪一個國家的體量都實在是太小,如果只是復活第三國際那麼將來實際上,蘇聯新的領導人仍然會順勢接盤。所以鐵托就打算把東歐其他的國家聯合起來成立一個多瑙河聯邦,邁出的第一步就是想把阿爾巴尼亞和保加利亞拉進來。

斯大林當然看的明白這是怎麼回事,所以蘇聯和南斯拉夫就鬧翻了。同樣的道理啊!阿爾巴尼亞版本的斯大林,霍查當然也看得明白是怎麼回事!鐵托是個不甘居於斯大林之下的人,霍查如何能成為甘居於鐵托之下的人呢?所以阿爾巴尼亞也必須南斯拉夫鬧翻。

可是阿爾巴尼亞體量實在太小,如果沒有其他外力極大的支持,跟強大的南斯拉夫鬧翻是很危險的,所以霍查自然就跑去跟蘇聯搞好關係。

不過很不幸沒幾年,斯大林去世後赫魯曉夫上臺開始清算斯大林,按照蘇聯當時的作風,自己清算了斯大林主義,東歐那些各國的版本斯大林自然也要被清算。在別的國家沒問題,可是南斯拉夫和阿爾巴尼亞都是自己打下來的江山,在這裡蘇聯說了就是不算了。

好吧,南斯拉夫沒法指望,蘇聯竟然也不能指望了!幸虧世界上還有一箇中國……

當時的世界上留給霍茶實際上就沒什麼其他的選項,那邊是美國西方陣營絕對不能投靠,不然別說被美國和西方陣營瓦解掉,這一個掉頭,很可能讓蘇聯藏在阿爾巴尼亞黨內的代理人輕鬆就利用群眾無法接受的心理把他搞掉。這邊兒的蘇聯自然是更不能接受了,否則也會分分鐘被幹掉。

中阿之間抱團取暖就抱著吧,可是霍查既然把阿爾巴尼亞的國際環境搞到了這樣,他心裡焉有不怕之理,對外怕南斯拉夫和蘇聯打進來,對內怕阿爾巴尼亞黨內也藏著赫魯曉夫式人物。那麼結局就毫不意外,經濟已經沒有心情去搞了,全國漫山遍野的修碉堡吧,在黨內謝湖和巴庫魯等威望比較高的人物也被一個個搞掉。

到了最後的份兒上,霍查實際上已經快是神經病了……


千里巖


長相慈祥,實則心狠手辣!搞了一輩子“階級鬥爭”,整死了無數“人民公敵”。僅1972~75年,就連續“粉碎”了以黨中央三個政治局委員、政府副總理兼部門主官為首的“文化反黨集團”、“經濟反黨集團”和“軍事反黨集團”。80年代初,更是匪疑所思的整死了其“最親密的戰友”、長期擔任政府總理的“二把手”謝胡!太可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