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書法是直接學習歐陽詢還是田英章的呢?

雨過天晴2038513


初學書法如果想學習歐體的話,田英章的書法和歐陽詢的書法可以結合起來學

田英章的書法在當今有很多的爭議性,有的人奉為經典,有的人貶斥其為“館閣體”呆板,水平不高。所以很多人都不建議去學習田楷。

能看到上述問題的人基本上是有一定書法水平的人了,但如果換個角度,站在初學者的角度來考慮的話,我倒是建議一開始不妨先學田楷。

田英章的楷書雖然有很多爭議,但主要爭議集中在他過於呆板,缺少創新,但作為初學者的入門來說,完全沒有問題。

如果直接學習歐陽詢的書法,對於初學者來說,碑版書法不如墨跡書法,初學者如果沒有老師指導的話,一眼看去,根本不知道用筆的來龍去脈,無從下筆。所以,前期不妨先學學田英章的田楷,學習一下基本筆畫的寫法,基本的用筆,如何入筆、行筆、收筆,以田楷為敲門磚。田英章老師的教學視頻,網上流傳的也比較多,很容易獲取,便於初學者直觀的學習。

古代很多書家,起步的時候也不是直接就學習古人的字帖的,大部分還是直接學習私塾老師的字入門,之後再往上走才學習古人的碑帖。

今天很多初學書法的人,因為沒有老師的指點,很多都是自學,所以不妨先從田英章老師的書法入門,但這個學習的過程不宜時間太長。基本掌握了用筆之後,再去學習歐陽詢的法帖就會容易很多。

取法乎上的原則

從古至今學習書法的取法原則都是“取法乎上”,古代書家留世的作品都已經被歷史反覆證明和篩選過,因此十分可靠。而今人的書法相對於古人,多了很多的習氣,初學書法一旦學的時間長了,沾染了這種習氣,想擺脫是很難的。

學習書法就應該取法乎上、溯本尋源。比如我們學魏碑書法,要到北朝的碑刻墓誌中去找。學楷書,到唐楷中去尋找。學行書,我們要到晉代翰札中去找,這些都是“源”,後來的發展都是“流”。選帖溯本尋源,也就是取法乎上。

而題主的書法學習應該說寫的很不錯了,這個時候真的不能再在田楷裡深耕了,說實話這個時候轉已經有點晚了。所以建議儘早去學習古代的名家碑帖,歐陽詢的《九成宮》、《皇甫誕碑》等,好好深入學習一下。

在深入學習歐陽詢的書法之後,再擴大臨帖的範圍,切不可終其一生只學一家,否則書法的路子越學越窄,最終無法達到融匯貫通的地步。


翰墨今香


問題是究竟想學誰的字體?

想學傳統書法,那就直接臨摹歐陽詢的原帖,如《九成宮》、《皇甫誕》、《化度寺》、《王女節》、《李譽》等。



想學現代人的書寫技法,那就跟田英章學習。

對於初學者來講,喜歡哪家就學哪家。但是,有一個問題必須要搞清楚,學田楷不等於學歐楷,兩者不是一路。千萬不要誤以為學田楷就是學歐楷,因為,田英章的字體,雖然取法於歐楷,卻形成了自已的獨特風格。

主要區別在書寫技法方面有些不一樣的地方,尤其是筆畫寫法,歐楷簡約,田楷麻煩,比如橫、豎、鉤的收筆法,歐楷是以側鋒法為主,都是一次完成的,而田楷卻以中鋒法為主,附加了一些描畫的動作……

我認為,原帖是中楷字體,不能因為放大幾倍臨寫,就把原帖的筆法動作給篡改了!實驗結果證明,臨帖過程中,同樣的動作,用大筆書寫大字(放大),與用小筆書寫小字(原大),筆畫形質與狀態肯定是有誤差的,實屬正常。

學習古帖,貴在講求忠實原作,重要的是學習傳統技法。筆法是精髓,如果筆法動作不對,只有一點點形似,貌似神離,那還是歐體嗎?
△圖為本人的筆法示意圖

歐楷筆畫,用側鋒法書寫輕而易舉,不用描畫。請看我的慢動作示範。注意橫、豎、鉤的收筆法動作。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thumb_url": "24278000025f58b150ea9\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學習書法一定要入古,古人名家的書法都是千百年流傳至今的精典之作,後人很難超越,主題中提到初學書是直接學歐陽詢還是田英章,我想還是直接學歐陽詢,取法乎上,得乎其中,田英章也是學古而來,具有歐意,藉此強調一下。學書法也不一定直接學歐,也可從其他古人名家名帖入手,可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能入帖也能出帖,最後最好博涉博學,取眾家之長,從而形成自己的風格風貌。以上是我個人拙見,指各位朋友指正![祈禱]











錦業書法56662


要想走的快,學田英章,要想走的遠,學歐陽詢。

有人說學古不學今,為什麼?函授比面授更容易出成績嗎?當代人傳授技法快捷、廣泛、真實,而古人字帖只能靠猜測,有的傳承千人千面,誰在以訛傳訛,根本不知真假。

又有人說“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這話不假,但古人高有多高,今人低有多低?無論有什麼爭議,田英章在當今書法界就是一個高峰。這是不願承認但客觀存在的事。要想快速提高成績,不要捨近求遠,就學田英章。

當然,如果有志向攀得更高一些,最好從歐陽詢開始,清代的黃自元、姚孟起,現代的盧中南、田英章都是學歐而成。志存高遠,所以起點也是不一樣的。


白橋518


學習書法,首選歐體,學者不走彎路,特別是書法的筆法,學一得一,學二知三,學三通書,多好多有趣。


李行子


這個得先問問你,你練書法的目的是什麼?

是隻想把字寫端正,寫漂亮嗎?

如果是,那建議你學田英章,見效快,同時也建議你以下內容不要看了,對你沒用。

如你是想正經走入中國書法的傳統,走上書法的正路,對傳統書法文化繼承,弘揚。

那介紹給你走向正路的方法:


對於初學者而言從他接觸書法的那一刻起首先面對的就是碑帖範本的選擇。面對中國歷史上浩如煙海的碑帖如果沒有一個正確的指導思想初學者往往見異思遷、浮光掠影、淺嘗輒止到最後一事無成、徒費歲月。

所以選擇字帖是學習書法的第一步來不得半點馬虎。筆者認為選擇字帖必須遵循如下原則。

一、經典性原則。

“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

取法決定眼光,眼光決定格調,格調來自經典。對經典的學習是任何藝術不二的法門。中國書法藝術不同於其他視覺空間藝術有其相對封閉獨立的發展體系和評價標準。其整個體系猶如一棵大樹。

以行草書為例,二王系列是行草體系的根脈和樹幹而孫過庭、米芾、趙孟頫等則有如各部位的枝幹,如果我們直接取法一些個性強烈風格怪異的所謂經典,則無異於在大樹的細枝末節上汲取營養其發展空間可想而知。

而如果直接學習當代人一些不入流的所謂名家書法或直接拋開傳統和經典搞所謂的創新,這樣的學習則相當於在大樹旁邊的野草或荊棘上汲取營養,這已完全脫離整個系統定將墜入野道和魔道。

所以學篆必稱秦篆、清篆,學楷必稱唐碑、晉楷,學隸必稱秦漢,取法乎上旨趣高遠方能出入風雅、軼俗超凡,此中道理不可不知也。

二、先易後難原則

從字體學習來講我們一般都認為要從楷書入手,再到行再到草,所謂先立後行再跑。

對於這種由易到難、先靜態後動態的傳統的學書順序應無異議,但我們亦可根據自己個性特點不拘於以上順序而進行自由選擇。

如有初學者特別不喜歡楷書而喜行書,那先由行書入手也未嘗不可。只要方法正確到一定水平後回頭再補楷書。

如一教師讓小學生嘗試由大草入手要求學生忽略字形先著眼於線條、形態、質感、節奏的訓練再轉到篆隸和楷書。據說這種新穎的教學方法還收到了較好的效果。總之選擇順序要與學習中每個階段所要解決的問題和達到的目的相結合。

三、先靜態後動態原則

關於靜態書體中篆、隸和楷書學習先後的問題,筆者認為初學者的首要訓練目標即為熟悉工具、糾正姿勢、改變習慣、體會用筆等。

特別是儘快掌握毛筆的中鋒、鋪毫、調鋒等動作的敏感度和穩定性,熟悉筆墨紙的性能特點是能否有效深入學習的關鍵。

而從篆書入手是最好的選擇。

徐無聞篆書《戰國臨中山王三器銘文》

因為篆書筆法簡單,即中鋒平動為主,結構也相對單純這能讓初學者在最基本的技法上打下紮實的基礎以達到所謂初學三立的要求即立法、立骨、立體。立法則下筆有源,立骨則下筆有力,立體則結字勻稱。

四、先簡單後複雜原則

有了篆書基礎後再到隸書或楷書,則可解決筆法的豐富和變化。

如隸書是在平動的基礎上加上擺動和轉筆,楷書則在此基礎上再強調提按。這對以後再選擇適宜自己的主攻方向直至最終個性風格的形成便是有了重大的發展意義。這也符合筆法結構的從易到難由簡到繁的過程。

如在習篆的同時再輔以說文則可為以後文字學的學習打下基礎。正如王澍《論書剩語》所云“作書不可不通篆隸,今人作書別字滿紙,只緣未理其本,隨俗亂寫耳”。

趙孟頫行書《跋懷素論書帖》

另外在同一種字體的不同範本選擇上還要注意漸進的問題。比如以二王作為主攻方向如果一開始即學《蘭亭》、《聖教》往往不易上手。如先由米芾、趙孟頫或孫過庭入手再到二王不失為較好的方法。

五、先墨跡後拓本原則

對於初學者還要特別注意,在很多可供選擇的範本中首先要選擇法度嚴謹、技巧規範豐富、字數相對較多的範本,再者要儘量選用印刷質量好,字口清晰的墨跡本做範本。


書法功課


只要是初學書法,必須先從楷書練起,楷書是所有書法種類的祖宗,一切書法形式都是從楷書演變過去的,如同人為什麼要認祖歸宗呢,你得知道自己是從哪裡來的。


用戶17110477893


歐陽詢,唐朝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唐朝著名書法家,官員,楷書四大家之一,歐陽詢與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並稱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歐陽通亦通善書法,故其又稱“大歐”。他與虞世南俱以書法馳名初唐,並稱“歐虞”,後人以其書於平正中見險絕,最便於初學者,號為“歐體”。

代表作楷書有《九成宮醴泉銘》、《皇甫誕碑》、《化度寺碑》,行書有《仲尼夢奠帖》、《行書千字文》。對書法有其獨到的見解,有書法論著《八訣》、《傳授訣》、《用筆論》、《三十六法》。所寫《化度寺邑禪師舍利塔銘》,《虞恭公溫彥博碑》,《皇甫誕碑 》被稱為“唐人楷書第一”。

田英章作為當代楷書界的一個名人,他的取法也來之於歐陽詢,然後糅合了一些現代元素,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學習書法要追溯源頭,歐陽詢作為楷書四大家之一,他的書法風格特點由於熔鑄了漢隸和晉代楷書的特點,又參合了六朝碑書,司以說是廣採各家之長。歐陽詢書法風格特點主要是嚴謹工整、平正峭勁。字形雖稍長,但分間布白,整齊嚴謹,中宮緊密,主筆伸長,顯得氣勢奔放,有疏有密,四面俱備,八面玲瓏,氣韻生動,恰到好處。點畫配合,結構安排,則是平正中寓峭勁,字體大都向右擴展,但重心仍然十分穩固,無欹斜傾側之感,而得寓險於正之趣。

所以說學習歐楷還是從源頭學起為好。


臨河再敘


初學者應以歐楷原帖為主,一些歐帖中沒有的字可參攺田楷。一定要以原帖來主攻。


田宗連


二者均存弊,當今學書,必從柳趙,先柳後趙。這才是最嚴謹的態度,是受益匪淺的途徑,選簡單容易無異於投機取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