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和尚用一罐龍井茶,換來蘇東坡千古名帖

930年前的今天,

北宋元祐五年十二月十九。

這一天,

是蘇東坡53週歲生日。


老和尚用一罐龍井茶,換來蘇東坡千古名帖

蘇東坡小像


此時的蘇東坡是龍圖閣大學士、杭州知州。因為去年在朝廷裡和司馬光的舊黨鬧矛盾,蘇東坡就自請外放,第二次來到這個美麗的江南城市。上次還是18年前,他和王安石的新黨鬧彆扭,自己主動跑來,當了杭州通判。

“新黨舊黨都搞不贏,格老子,真是不合時宜噻。”處理完案頭文書,起身踱步到窗前,蘇東坡痛快伸了個懶腰,還不忘用四川話自嘲。

此刻離午餐還早,他剛剛婉拒了同僚們聚餐慶生的請求,因為早上就和夫人王閏之約好,今天的午餐是:一碗長壽麵,一盤東坡肉。

蘇東坡端起一杯茶,聞著淡淡的豆香,輕啜一口,嘴裡是微微的苦,心裡卻湧起幾絲甜。人逢生日常常會百感交集,然而蘇東坡似乎忘掉一切,現在他的心裡,只想一位朋友。


幾句知心的詩,一張溫暖的帖



朋友是什麼?朋友就是在天寒地凍的時候,想起來心中含有一絲暖意的那個人。這話不是蘇東坡說的,是古龍說的。而此時,給蘇東坡心中帶來暖意的那個人,是辯才法師。

剛才喝的龍井茶,是辯才法師今年送的;隨著茶一起送來的還有一張小紙片,那是辯才法師的親筆贈詩:

暇政去旌旆,策杖訪林丘。人惟尚求舊,況悲蒲柳秋。虛谷一臨照,聲光幹載留。軒眉師子峰,洗眼蒼龍漱。路穿亂石腳,亭蔽重岡頭。湖山一目盡,萬象掌中浮。煮茗款道論,奠爵致龍優。過溪號犯戒,茲意亦風流。自惟日老病,當期安養遊。願公歸廊廟,用慰天下憂。

辯才老和尚雖出家多年,卻關心時事,更關心蘇軾。他知道蘇東坡政壇失意,希望他東山再起。

讀著老和尚的詩,蘇東坡很感動。但經歷烏臺詩案、被貶黃州,重返中央、自放杭州的這十年,蘇東坡早就看淡了政壇風雲。所以他讀著讀著,心中的煙火氣便往上頂,忍不住要與老和尚唱和一番了。

他坐在案前,鋪紙提筆,於是人間便有了這張溫暖的手札。


老和尚用一罐龍井茶,換來蘇東坡千古名帖

蘇東坡《次辯才韻詩帖》


蘇東坡這樣寫道:辯才老師退居龍井,不復出入。軾往見之。常出至風篁嶺,左右驚曰:“遠公復過虎溪矣!”辯才笑曰:“杜子美不云乎,‘與子成二老,來往亦風流’!”因作亭嶺上,名之曰“過溪”,亦曰“二老”。謹次辯才韻,賦詩一首。眉山蘇軾上。

日月轉雙轂,古今同一丘。惟此鶴骨老,凜然不知秋。去住兩無礙,天人爭挽留。去如龍出水,雷雨卷潭湫。來如珠還浦,魚鱉爭駢頭。此生暫寄寓,常恐名實浮。我比陶令愧,師為遠公優。送我還過溪,溪水當逆流。聊使此山人,永記二老遊。大千在掌握,寧有離別憂。

元祐五年十二月十九日。


老和尚用一罐龍井茶,換來蘇東坡千古名帖


老和尚用一罐龍井茶,換來蘇東坡千古名帖


老和尚用一罐龍井茶,換來蘇東坡千古名帖


老和尚用一罐龍井茶,換來蘇東坡千古名帖


這張手札名曰《次辯才韻詩帖》,紙本,行書,29釐米×47.9釐米,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這時的蘇東坡,作為詞人,早就寫出了“大江東去”“一蓑煙雨任平生”;作為書家,早就寫過了《寒食帖》、《赤壁賦》。53歲的蘇東坡,早已人書俱老,用平淡的筆觸寫平和的字句,雖不能說字字珠璣,但字裡行間都是人情味兒。


失意的政客與退休的高僧



儘管是杭州的地方最高長官,但在世人看來,蘇東坡仍是位失意的政客。畢竟,任地方官之前,人家是中央大員。

如果是一般的政客,官運暗淡,人也就暗淡了。蘇東坡豈是這等俗物,他是給點陽光就光芒萬丈,裝進口袋還能做燈籠的天然發光體。

所以這失意的政客拜訪退休的高僧,絕對沒有烏七八糟的東西,有的,只是情和意,只是詩與茶。

辯才老和尚生於1011年,比蘇洵小兩歲,比蘇東坡大26歲,屬於絕對的長輩。但兩人互相尊重,儼然成了忘年交。


老和尚用一罐龍井茶,換來蘇東坡千古名帖

辯才與蘇東坡


辯才隱居的地方,在西湖邊的龍井村,地方僻靜,山路崎嶇,很不好走。所以有客來訪,辯才雖然相送,照例不過虎溪,這已成為多年規矩。可是蘇東坡來了,辯才一送就過了虎溪,連老和尚的助手都驚呼:過了,過了!

老和尚卻哈哈一笑,引用杜甫詩念道:“與子成二老,來往亦風流!”索性因此建個亭子,就叫過溪亭。辯才為什麼能與蘇東坡成忘年交?因為他也是性情中人。

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性情中人相遇就是這樣,走哪都有故事,說啥都成傳奇。


東坡肉宗師與龍井茶鼻祖



講佛法、談詩歌,似乎太高大上了。

可是即便論起吃喝,這二位竟然也是引領千年風騷的人物。

不過,一僧一俗,吃葷食素,我們還是分開說。

蘇東坡就不必講了,他是東坡肉的創始人。自從發明了東坡肉,豬肉地位得到長足進步,豬的身價也是持續看漲。直到今天,豬肉在菜市場依然佔據統治地位。

如今去杭州,餐桌上不能沒有東坡肉;肉足飯飽,不能沒有龍井茶。


老和尚用一罐龍井茶,換來蘇東坡千古名帖


而龍井茶的創始人,正是辯才法師。

辯才法師是浙江臨安人,18歲出家,後來成為杭州上天竺法喜寺第三代方丈,造詣深厚,名震吳越。辯才俗姓徐,法號元淨。25歲那年,獲仁宗召見,元淨沉著應答,妙語連珠,仁宗高興了:“這簡直就是我大宋朝的最佳辯手啊!”於是賜號辯才,贈紫衣袈裟。

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也就是蘇軾“烏臺詩案”那一年,68歲的辯才法師退隱龍井村,在獅峰山麓開山種樹,從此世上便有了龍井茶。

北宋文人名士間流行鬥茶之風,加上龍井茶本身品好味佳,高僧手作、名士宣傳,西湖龍井很快便名滿天下。

2011年,正值辯才法師誕辰1000週年。為紀念這位龍井茶鼻祖,當地還特意建辯才亭,亭上題字,恰是蘇東坡的風格。


老和尚用一罐龍井茶,換來蘇東坡千古名帖

辯才亭


遲到的蘇堤春曉



蘇東坡寫完這張手札,恭恭敬敬疊起來,裝進信封,交代秘書:儘快給老和尚送去,同時帶些好禮,給法師拜個早年。上次拜訪,他與法師有個約定,等到來年春天,一定派頂八抬大轎,請法師到疏浚後的西湖畔看桃花。

此刻時光近午,陽光灑進來,隱約可以聽見官舍外的叫賣聲。杭州如此繁華,生活如此美好。

“讓每個杭州老百姓都吃上東坡肉!”這是蘇東坡的夢想。

蘇東坡還記得今年的春夏之間,當20萬民工上陣疏浚西湖,在西湖最深處建三塔,挖出的淤泥築成一道長堤,那場景真是壯觀。不知為什麼,看著那種奮鬥場景,居然一點寫詩的靈感都沒有,他只是想多燉幾鍋紅燒肉,帶著農民兄弟們多吼幾聲“雄起”……


老和尚用一罐龍井茶,換來蘇東坡千古名帖

蘇堤春曉


大堤建成,漫步其上,蘇東坡志得意滿,曾自比白居易。他當時就想,轉過年來,待蘇堤春曉,那該是多美好的畫面!請辯才法師來,喊子由來,讓他們看看什麼叫人間天堂!

然而轉年三月,蘇堤剛剛春曉,蘇東坡就被召入京,從此永別了杭州。辯才法師也在這一年永別了人世,享年80歲。

蘇東坡大概想不到,像在杭州這般溫暖而快樂的時光,以後再也沒有了。

不過未來怎樣,他或許並不在乎。在給辯才法師寫那張手札之前,他曾贈詩給好友劉景文,表達了“不管風吹浪打,我自閒庭信步”的無畏氣概:


荷盡已無擎雨蓋,

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

正是橙黃橘綠時。


是啊,

對熱愛生活的人來說,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隨時都是最好的時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