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欣賞中國古代的哪一位名人?

諾陽


中華文明五千年,歷史名人輩出,一個有點少:1840年以前算是中國古代史。選了八位,有一些功業很厲害的沒有入選,因為不夠喜歡。

孔子,春秋時期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編著有《春秋》《尚書》等,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他的思想言論被收集於《論語》。儒家思想影響了中國歷史兩千多年,有精華有糟粕,但我們不能否認孔子的貢獻,他是萬世師表。

劉秀,漢世祖光武皇帝,東漢開國之君,在秦和西漢之後第三次統一中國。他是罕有的仁義之君,與開國功臣們相處的其樂融融。主張休養生息,人民得到實惠。他文武全才,被稱為“開了掛的皇帝”。

劉備,蜀漢先主、昭烈皇帝。他是人生逆襲的代表,出身草根,但是憑藉堅韌不拔的意志和不達目的不罷休的信念,硬是在漢末三國時代成就了一番事業,建立了蜀漢政權。他一生顛沛流離,百折不撓,一個河北人,最後只能跑到四川異地創業,真不容易。

諸葛亮,他是忠誠和智慧的化身,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只因先主丁寧後,星落秋風五丈原”,說的是他的忠誠。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說一個人聰明就會說“小諸葛”,還有開“諸葛亮會”等說法,這是說他的智慧。

秦瓊,也就是秦叔寶,其實喜歡的評書裡那個秦瓊,因為小時候聽單田芳的《隋唐演義》對大英雄秦瓊充滿景仰,他可算是第一個偶像。後來成了“門神”。

慧能,禪宗六祖。《六祖壇經》是漢傳佛教唯一被稱之為“經”的典籍。他的俗家姓氏是盧。禪宗初祖雖然可以追溯到達摩祖師,但是實際上興盛發達確是從六祖慧能開始,他主張人人皆有佛性,人人都可以成佛,甚至“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禪宗興盛後,甚至達到了佔據佛教多一半的程度。

郭子儀,唐朝汾陽王,平定安史之亂的功臣,他不但是一位傑出將領,也很有政治智慧。功高不震主,享盡榮華富貴高壽而終。

王陽明,明代中期大思想家教育家文學家軍事家政治家,“三不朽”代表人物,儒家心學集大成者。提出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觀點,對後世影響很大。在近鄰日本,王陽明的學說也大行其道。



磨史作鏡


古往今來陶淵明堪稱獨立特行的詩人,在古代讀書人都想出仕為官的理想大環境中,陶淵明卻憤世妒俗,看不慣官場的阿諛奉承,腐敗黑暗,憤然辭官回老家務農,雖然一生清貧勞作,但無怨無悔,保持了一個文人出淤泥不染的風骨,一生給後世留下大量的田園詩詞,讓後世人們敬仰。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潛。別號五柳先生,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人(今江西九江)人。東晉末期傑出的詩人。被譽為“隱逸詩人之宗”、“田園詩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學巨匠。其詩其文感情真摯,樸素自然,清高耿介,灑脫恬淡。影響幾代文人的思想和創作。作品有《飲酒》、《桃花源記》、《歸去來兮辭》、《五柳先生傳》成為傳世佳作。他一生耿直豪爽,不為五斗米折腰,看不慣官場黑暗欺詐,辭官迴歸田園。陶公一生清貧,農閒以飲酒作詩為樂,詩作多為描述田園風光,鄉村走夫,四季農村,勞動場景,寓意深刻,追求簡單脫俗生活,以古哲聖人寓今。陶淵明是被日本唯一推崇的中國古代詩人。畫面描繪的就是陶淵明採菊東籬下的詩詞意境。



遺失在密林深處


東晉後期的宰相-謝安,讓我特別佩服和欽佩,他是中國古代士大夫中,最完美的代表。謝安用自身的經歷,詮釋了什麼叫最完美的士大夫。

東山再起

謝安出身魏晉最顯赫的士族之一的陳郡謝氏,謝安早年無意仕途,在會稽郡的東山隱居。朝廷多次徵召他入仕,都被他拒絕了。

彼時陳郡謝氏剛剛興起,謝安的族兄謝奕和謝萬等人名聲在外,有力地支撐著陳郡謝氏,維持陳郡謝氏門閥不墜。特別是謝奕和謝萬擔任豫州刺史時,大力經營豫州,為日後陳郡謝氏發展成為頂級士族門閥創造了有利條件。

反正陳郡謝氏有謝奕和謝萬等人撐著,所以謝安才放心大膽地高臥東山,每天和朋友遊山玩水,寄情山水之間,怡然自得。而且他每次出去遊玩時,他都帶上一群歌女和舞女,更是玩得不亦樂乎。

謝安一直宅著不去做官,讓謝安的妻子劉氏非常著急,甚至開玩笑地問謝安難道不羨慕謝奕和謝萬等族人的榮華富貴嗎?謝安捏著鼻子說,“榮華富貴這事,以後怕是免不了啊”。

安妻,劉惔妹也,既見家門富貴,而安獨靜退,乃謂曰:“丈夫不如此也?”安掩鼻曰:“恐不免耳。”-《晉書·謝安傳》

謝安隱居不仕,讓很多人憂慮。甚至有人說:安石不出,奈蒼生何!

後來,隨著謝萬兵敗,陳郡謝氏的地位開始動搖了,這個時候謝安如果再不出山,陳郡謝氏將面臨隕落的威脅,於是謝安為了維持陳郡謝氏的名望,進而維繫陳郡謝氏的家族利益,終於出山做官。

謝安接受時任徵西大將軍桓溫的邀請,擔任桓溫的軍司馬,正式開始了自己的仕途生涯。時人謂之東山再起。

匡復晉室

桓溫第三次北伐大敗後,曾行廢立之事,妄圖謀朝篡位,篡晉自立。多番暗示簡文帝禪位未果,欲做攝政王又未果,這樣的結果,讓桓溫非常惱火。

桓溫當時基本掌控了中樞和朝廷,是東晉最有權勢的人。距離桓溫只有一步之遙,結果不但皇帝沒做成,連攝政王都沒做成,桓溫懷疑是王坦之和謝安從中作梗。就決定出兵教訓王坦之和謝安,看看能否讓王坦之和謝安屈服。如果王坦之和謝安屈服了,那麼他就直接篡位稱帝。

王坦之出身太原王氏,是當時和陳郡謝氏並駕齊驅的士族門閥。如果擺平了太原王氏和陳郡謝氏,桓溫就掃清了稱帝的全部障礙。

桓溫率領大軍進入都城建康。朝廷文武百官見到桓溫,無不大駭。建康城裡人心惶惶,流言四起,甚至傳聞桓溫要剷除太原王氏和陳郡謝氏,接著篡晉自立。

桓溫來到建康後,命謝安和王坦之過來拜見他,桓溫擺開大軍迎接謝安和王坦之,王坦之見了桓溫,心生恐懼,戰戰兢兢,連記事用的手板都拿倒了。而謝安則鎮定自若,侃侃而談。面對手握重兵、興師問罪的桓溫,謝安不卑不亢,極力維護晉室,拒絕向桓溫妥協。

見溫,坦之流汗沾衣,倒執手版。安從容就席,坐定,謂溫曰:“安聞諸侯有道,守在四鄰,明公何須壁後置人邪?”溫笑曰:“正自不能不爾耳。”遂笑語移日。-《晉書·謝安傳》

謝安和王坦之都不肯妥協,桓溫也不敢使用武力逼迫他們。因為桓溫不敢破壞士族和皇權共天下的門閥政治,這種門閥政治得到士族的認可和支持,而士族在東晉政局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桓溫篡權明顯是對門閥政治的破壞,以謝安和王坦之為代表的士族,則出手反制桓溫篡晉自立、破壞門閥政治的舉動。

謝安力挽狂瀾,迫使權臣桓溫謀朝篡位的陰謀破產,有力地捍衛就東晉政權。謝安功不可沒。

淡定以對

公元383年,前秦天王苻堅親率80大軍南下征討東晉。謝安坐鎮建康,擔任總調度。謝安的侄子謝玄以總指揮的身份,率領8萬北府兵迎敵,經過一系列戰鬥後,雙方在在淝水展開了對峙。

最終,謝玄以少勝多,擊潰了前秦大軍,取得了淝水戰役的大捷。這場大捷,極大地鼓舞了東晉軍民的士氣,也使得東晉王朝轉危為安。對東晉而言,這場勝利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然而當這個具有重大意義的捷報傳到謝安手裡時,謝安當時正在和朋友下棋,謝安看完捷報,隨手放在一邊,繼續下棋。朋友忍不住問,“前線戰況如何”?謝安淡定地回了句,“小兒輩已破賊矣”。

玄等既破堅,有驛書至,安方對客圍棋,看書既竟,便攝放床上,了無喜色,棋如故。客問之,徐答雲:“小兒輩遂已破賊。”-《晉書·謝安傳》

所謂淡定,大抵如此。

功成身退

淝水之戰的勝利,使得陳郡謝氏的威望達到頂峰。然而,樹大招風,陳郡謝氏的顯赫,很快引起了晉孝武帝的忌憚和排斥。

自東晉初期確立門閥政治以後,東晉的皇權一直受制於門閥,無所作為。而晉孝武帝則一直力圖重振皇權,想把執政權從士族門閥手裡奪過來。

當時執掌東晉的陳郡謝氏,成為晉孝武帝的眼中釘、肉中刺。礙於陳郡謝氏的威望和實力,晉孝武帝不便直接動手鏟除陳郡謝氏,但還是搞了一系列動作,以抑制陳郡謝氏。

晉孝武帝重振皇權的企圖,謝安一眼就看穿了。面對步步緊逼的晉孝武帝,謝安選擇了退讓,他既沒有聯絡其他士族反制晉孝武帝,也沒有讓當時手握重兵的謝玄搞清君側。

謝安以救援苻堅為名,主動交出權力,離開朝廷,出鎮廣陵。謝安的退讓,讓晉孝武帝成功收回了權力,重振皇權成為現實。

謝安來到廣陵後,非常懷念當初在東山隱居的日子,甚至做好了重回東山的準備,可惜還未成行就病逝了。

回望謝安這一生,他出身名門,青年時期以隱逸聞名,中年卻主動擔負起了匡君輔國的重任,晚年為東晉立下大功,卻功成身退,留下了千古美名。這樣的謝安,當為古代士大夫的典範。


袁衛宇


中國古代人才濟濟,幾乎每個朝代都不乏天才般的人物,既有威震八方名揚四海的驍勇戰將,又有才高八斗天賦異稟的文人仕大夫,甚至還有幾個擁有治國安邦雄才大略的帝王。正是這些偉人,共同演繹了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輝煌燦爛的歷史,才使現今的中華大地擁有如此多姿多彩的文化傳承和文明成果,民族遺產也是這麼豐富多元,而且具有無窮的魅力。

這裡姑且談談辛棄疾,倒不是認為辛棄疾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人,而是因為欣賞辛棄疾的人生信條與文學才華。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居士,籍貫山東濟南。其文學才名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合稱“濟南二安”。辛棄疾留傳後世的詞作大概九百多首,詞風多慷慨激昂,壯懷激烈,抒發壯志未酬的家國情懷,但也不乏描寫閒適自在悠然自得的鄉村田園生活的好作品。

於國而言,這裡特指南宋政權。辛棄疾一身赤膽報效朝庭,力主收復河山,迴歸故土,並親自組織起義軍,與金國真刀真槍的幹。某次只憑區區五十來個騎兵,就敢深入金營,活抓叛逃到金營的起義軍叛徒。不僅對金軍毫無畏懼,而且發動多支起義軍共同加入抗金隊伍。經次一戰,辛棄疾聲威大震。也受到宋高宗趙構親自接見。儘管如此,辛棄疾的滿腔熱血還是得不到朝庭重用。在南宋政權大多數時期以防守為基本國策的前提下,試圖以北伐收復故土的想法,只會讓自己不受朝庭待見,並時常有被貶的風險。

因此,辛棄疾的仕宦生涯也是多有不順,經常被朝庭任命在各個地方來回調換,以消磨辛棄疾那顆躁動不安的北伐殺賊之心。那怕是這樣來回折騰,辛棄疾也沒有怨言,把所管轄的地方工作乾的有聲有色,各種難纏的地方問題在他治理下迎刃而解。而不是像歷史上的某一部分為官之人,在理想抱負未得到關注時就選擇辭官避世,一走了之。從這一點來看,辛棄疾是難能可貴的,始終心懷國家,不忘初心。即使經歷打擊報復,一旦國家需要時也毫無怨言,隨時準備為國犧牲。


滄浪書生


我最欣賞的古代的名人就是千古一帝秦始皇,他對中國的統一做出了巨大的功績。


首先秦始皇統一了中國文字,使其發展成為中華民族文倫的基礎,並沿用至今,文字是一個國家的文化基礎。2、他在秦國廢分封,立郡縣,創造了中國統一後最系統的管理標準模式,雖然歷時數千年之久; 現在我們國家的省市縣鄉村也都是延襲這種管理模式。3、他統一全國的貨幣和度量衡,在商業經營上大大便利了國內經濟交流,提升了秦國經濟的發展速度。4、他在秦國車同軌,道同距,修建史上的第一條高速公路一一秦直道。大大便利了國內交通,使其能更好規範化管理秦國。5、他殘暴的焚六國史書,雖然從客觀來講統一了思想,避免因為歷史問題而導致國家分裂,但是毀掉的各國古籍都有副本保存,但由於後來項羽火燒咸陽火燒阿房宮造成一切的毀滅。6、他倡導修建靈渠,加強了對珠江流域的實際控制,使該地區永遠成為中國的版圖。7、他在全國徵民夫,建長城長達十年之久,使其成為抵禦北方胡族匈奴侵略的重要防線,長城長期成為國界。其實這裡講的修建長城實際意義上來講是把六國以前修建的長城連接起來以防禦入侵。8、他率軍南征南越,並將福建、浙江、兩廣納入中國版圖,奠定了今天中國大版圖。9、他又北擊匈奴,強勢的奪回河套地區,並使該地區永遠成為中國的版圖。從歷史意義上奠定了中國統一多民族中央集權國家的基本格局。10、雖然,驪山陵墓、兵馬俑的建造。在當時確實也是耗盡全國之財力、物力,引起了民憤,危及了統治地位也是背道而馳,但地確是建造了一個偉大的工程。而且在今天看來這項工程卻利在千秋呀,其悠久的歷史文化、巧奪天工的創造、恆古彌久的影響力、恢宏壯觀的氣勢引來了多少的中外歷史學者、專家,文人騷客,旅遊愛好者的青睞。也大力的推崇和傳承了中華幾千年的優秀文化。


前人說過: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儘管後來人們對秦始皇評價不一,但我們應該要以正確的眼光、理性的頭腦去評價這段歷史和秦始皇。


筆墨瞬間


中華歷史,源遠流長,名人輩出,要說最欣賞的也不乏少數,這裡談談漢初三傑之一的韓信吧。

韓信的一生故事太多,在中華成語故事裡,和韓信相關的就有很多,比如十面埋伏、霸王別姬、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等;韓信是舊六國貴族之後,秦始皇統一六國後,韓信落魄流浪,一度生存難足,在路上向漂母乞食;在街上受人欺負,忍受胯下之辱;這時候韓信的人生悽慘無比;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駕崩,秦二世昏庸無能,趙高欺上瞞下,把持朝政,指鹿為馬,殘害忠良,公子扶蘇,蒙恬,李斯一一死於非命,天下民不聊生,終於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天下再次進入混亂,各地舊國紛紛揭竿而起,群雄逐鹿,其中最耀眼的當屬霸王項羽,鉅鹿之戰,天下初定,霸王聲名遠播,威震華夏;此時的韓信聽聞項羽大名,遠道而來,投入霸王賬下,韓信抱負滿滿,一心想有所作為,但事與願違,韓信一直得不到項羽的重用,心灰意冷,離開項羽,鬱郁不得志。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而後韓信遇到蕭何,蕭何也是漢初三傑之一,為劉邦的統一天下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於是就出現了有名的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巧的是,在劉邦統一天下後,劉邦開始消除異姓王,韓信因蕭何施計騙到長樂宮而死,正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此乃後話;話說蕭何遇到韓信後,一見如故,隨後介紹給劉邦相識,經過一夜促談,劉邦決定拜韓信為大將,至此,韓信的開掛模式啟動,首先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還定三秦,進入關中,東伐魏國,攻破;進軍趙地,背水一戰,一舉攻破趙國,趙王受降;此時的韓信完全可以傭兵之重,脫離劉邦,稱霸一方,形成天下三分之勢!但韓信受劉邦“衣我如衣”的感動,忠誠劉邦,從這裡可以看出韓信的政商之低,這也為後續韓信的悲劇埋下了伏筆,隨後一鼓作氣,勢如破竹,佔領齊國,拜齊王;北方初定,這時是韓信人生的巔峰時期,後劉邦,韓信,彭越圍困項羽,霸王別姬,虞姬自刎,項羽不肯過江東,一代霸王隕落,星辰暗變,惜哉,惜哉!

劉邦建國後,韓信授命楚王,後因鍾離眛引火上身,劉邦借巡遊之由,拿下韓信,降為淮陰侯,從此鬱鬱寡歡,浩瀚人生;最後呂雉行蕭何之計,與長樂宮溢;

韓信的人生就像拋物線一樣,兩端低落,中間峰谷,起起落落;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恆古之真理!


gaojja


最喜歡寫《道德經》的老子,因為讀老子的道德經覺的大氣,陰陽與萬事萬物的統一與對立,功成身退,如水一般處下而與世無爭。

象老子《道德經》第三十九章寫:《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候王得一以為天下正。》

欲為大樹,莫與草爭,處上不剛,處下能柔。

知進退,見本性,明事理,致柔弱,求生存。

一是道之本用,天下萬事萬物若離開了一,道也就不將存在。











知足常樂桃花飛雨



明莊趣談


如果讓我選最欣賞的一位古代名人,那我會選東漢光武帝劉秀,可能有人說了,皇帝有什麼好選的,但是,歷史上這麼多皇帝,就像一種行業一樣,有人做的好,有人做的差,我就覺得劉秀是歷代皇帝君王中,極為成功的一位,為什麼呢,咱們捋捋這位東漢光武帝劉秀的傳奇一生。

自從漢高祖劉邦斬白蛇起義,開創了漢朝,漢朝是非常偉大的一個朝代,我們直到現在還稱自己漢族,就可見一斑,走近歷史,你就會發現,再厲害的朝代,也有它的“難言之隱”,漢朝就曾斷代過,被分為了西漢和東漢,這是誰幹的好事呢?就是大家平時調侃的穿越回去的王莽,還有一說,說王莽就是被劉邦斬為兩段的白蛇所化,把漢朝截為兩半了,當然,這都是後人趣話的杜撰罷了。

話說王莽裝賢人攬得大權,後來露出真面目,搶奪了漢朝天下,漢光武帝劉秀就是在王莽的新朝時期,突破重重困難,被王莽追殺的上氣不接下氣,愣是在這種局勢下,重新樹立了漢朝的大旗,史稱“東漢”。

歷史上很多皇帝的寶座都來之不易,可是我為什麼這麼欣賞劉秀呢?劉秀在當上皇帝之後,優待功臣,相比於宋太祖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更高了一籌,而且也完全沒有出現任何功臣功高蓋主,擁兵自立的局面,這就非常難能可貴了,反觀歷史上的其他朝代和皇帝,得了天下之後,大肆殺害功臣的例子還少嗎?雲臺二十八將,個個得到了善待,打心眼裡也服這位東漢的開國皇帝,這不也正好體現了人家劉秀的高情商和人品嗎!

劉秀還是開國皇帝中學歷最高的高材生,秀才造反,還真就成了,劉秀當了皇帝之後,大興儒學、推崇氣節,所以史學家都非常尊崇東漢的風氣,司馬光和後代的梁啟超就評價過東漢光武帝時期“風化最美、儒學最盛”。

不僅劉秀很優秀,人家培養的孩子也都非常能幹,劉秀有十個兒子,都十分明事理,學歷也高,素質也好,堪稱人之典範,包括最後繼位的明帝劉莊,劉秀這些兒孫的綜合素質秒殺其他帝王家亂七八糟的家庭內鬥。

在個人情感上,可能是劉秀這個近乎完美的人設中,唯一被後世詬病的地方,劉秀和陰麗華的愛情故事,雖然被世人所傳頌,但劉秀把第一任皇后郭聖通廢了,不管是出於何目的,是否真的像劉秀自己找的理由:善妒和呂后之風(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呂雉),不管怎麼說,劉秀也算是安置好了郭聖通,被廢后封為中山王太后,郭聖通的孃家也都妥善對待了,也沒有出現多齷齪的事,也算是很不錯了。

綜上所述,這些都成為了我欣賞東漢光武帝劉秀的原因,這樣的人設,即使當不了皇帝,也是十分難能可貴的賢人了。

新話社,和你趣話歷史。


新話社


宋武帝劉裕以一介微末之流飛揚九天之上!在南北朝的混亂不堪的時候,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劉裕,小名寄奴,少時貧寒,剛出生母親就去世了,父親認為他是不祥之人,將他拋棄,幸虧小姨見其可憐收養了他。

劉裕長大些以賣草蓆為生!生活的艱辛磨鍊了他的意志!

生活所迫,劉裕開始從軍,一入北府軍,似游龍入海!一遇風雨便化龍,傲嘯九天!

多方征戰終於一統南方,登上帝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