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平原為什麼缺水?都去哪兒了?

賀永老師


華北平原的缺水不是去哪了,而是這一區域本身降水就很少,再深入點就是降雨雲層都很少,沒有降雨雲層,即便有冷空氣過來,也形不成有效降雨,整體還是因為華北平原所處的地理位置。先講一下大自然的降雨原理,地球上的水資源其實一直是蒸發和降雨不斷循環的,江河湖海當中的水因為光照溫度產生蒸發,上升到一定程度後便集結在一起形成降雨雲層,降雨雲層會隨著季風、颱風等風向移動,在我國一般是隨著東南方向的海洋季風向西北移動,而冷空氣多是從西北方向南下,冷空氣和降雨雲層相遇後便冷凝成水滴,降落地面。
地球上太陽光照時間越長,海水蒸發越多,形成的雲層也就越多,所以在赤道附近形成了很多熱帶雨林,比如亞馬遜、東南亞、剛果。以此類推,區域降雨量的多少,大致上是由赤道向兩側遞減,當然也有例外。而華北平原地理位置上剛好處在西北冷空氣和東南海洋暖流的擦邊位置,本身雲層就比較少,又加上與冷空氣南下不同步,所以降雨比較少。
我國東部沿海省份中,浙江、福建、廣東三個省份的降雨是最多的,而江蘇鹽城以北的山東(華北平原組成部分)降雨就比較少,來自海上的雲層不管是北上還是向西部內陸挺近,到達這裡基本就衰竭了,有效降雨量就遠遠低於南方。而冬季因為氣溫低,海面蒸發量減少(這也是冬季華北乾燥的原因),即便來自北部的冷空氣衝擊華北平原,但是缺少降雨雲層,再冷也無濟於事。歡迎關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討

地理有意思


曾記否:當年的華北平原並不缺水。

1950年前後,河北平原的幾條大河,漳河,滏陽河,滹沱河,大沙河,大清河,拒馬河,子牙河曾經波濤洶湧。那個村頭的河坑裡都是常年有水。地下水埋深也就一兩米。就是旱年,地下水也不過一丈多深。那時侯缺水嗎?不缺。

現在為什麼缺了呢,水到那裡去了呢?

先說說那個時候水從那裡來的呢?華北平原的水一個來源是域外來水。就是前面說的那幾條大河,常年從黃土高原和山區帶來滾滾波濤。滋養大平原的地下水源,又供應河兩岸的農業用水。再一個就是當地的降雨,每年集中在夏季700毫米左右。部分滲入地下,部分匯入河流。

那時候為什麼不缺水呢?因為人口少,生產力落後,用少量少。不但不缺水,反而經常在夏季鬧水災。那時候平原一個縣只有現在人口的三分之一不到。石家莊市也不過二十萬人口,工業基本少的可隣。農業提水有限的水井靠的也是人力畜力。更別說還有相當多的旱地。按數據說農業用水量也就現在的十分之一。

農業用水量增加了十倍。那些為農業提供電力,化肥,農藥和農產品加工的米麵,食品,棉布又增加了多少用水量呢?

其它國計民生和創造財富的工業呢。大小城市崛起又需要多少生活用水呢?具體多少反正是個很大的量。

域外來水現在已經很少,因為人家也要發展,也要用水。也修了大大小小的許多水庫。當地為了防洪修的水庫現在的主要用途變成了城市的生活用水。每年降水已經遠遠不夠補充地下水了。所以華北平原嚴重缺水,地下水位年年下降。形成了很多大漏斗。

好在國家修建了南水北調工程,據說地下水位已經在緩慢增長了。


朱增林呀


華北平原又稱黃淮海平原,位於太行山以東,地勢平坦,人口眾多,面積30萬平方公里,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平原人口和耕地面積約佔中國的1/5。近幾年由於自然和人為兩方面原因,超采地下水,地下水盡乎枯竭,生態環境面臨著惡化,水資源缺乏已經影響了人們的生活,制約著本區的經濟發展。很多人在想,華北平原的水

哪兒了?

地下水位變化與地表水、河流補給有關,還要受人類活動影響。

首先華北平原天公不作美,近幾十年降水越來越少,下降了有3~4成,而大氣降水直接影響地表徑流與河流水量變化 ,大氣降水不足造成了地下水位下降,蒸發量過大造成地表乾旱。下圖是近五十年河北降水量的變化。

其次,京津冀一帶分屬於海河水系,歷史上海河洪水氾濫,已經威脅到天津的安全,為此根治海河,在上游修建了大量水庫,這些水庫在缺水的季節裡沒有發揮好調節功能,在某種程度上,水庫過份強調利益最大化,偏執地向一些高耗水工業部門輸送,沒有起到生態補水的作用。也是造成地下水位下降的原因。下圖是海河上游水庫分佈情況。

第三,人類活動的影響,不得不說近幾十年來城市化發展速度過快,人口大量集聚給城市用水帶來了巨大壓力。生活用水,工業用水、農業用水都遠遠超過環境承受能力,每生產一公斤小麥需要用水480公斤,工業部門火力發電廠、造紙廠用水量驚人,都是耗水大戶,也是導致地下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

第四,我們的節約用水意識還很差,採水政策還沒有法制化,即使在人均水資源相對豐富的澳大利亞,打井還需要審批、報備,而我們國家近幾年才得到重視, 這也是導致亂采地下水,引發水位下降的原因。


地理縱橫


為什麼華北平原會缺水?

華北平原現在的水資源一直是個大問題。但是以前的華北平原的地表水以及地下水資源都是很豐富的啊。為什麼短短几十年華北平原就變成一個地下水漏斗採空區了呢。

華北平原近些年逐漸變成國內人口較為集中地地區,北京在近30年的高速發展有著非常直接的原因,帶動周邊地區的經濟和人口迅速增長。除了人口還有工業的發展,這都導致了華北地區對於水分的過量需求和使用。對於華北地區的水資源減少有著很直接的原因。

農業的快速發展。雖然說華北地區的城鎮化規模比較快,但是耕地的數量也是比較大的,因為整個華北基本都是平原,對於山區、丘陵比較少,易於開墾和耕做。尤其是現在農業灌溉的機械和技術基本都已經實現了電力或者柴油帶動,灌溉更為省力,對於水資源的需求更為強烈。地表水抽沒了就開始抽地下水。這也是華北水資源現在比較稀缺的原因。

氣候的原因。華北地區的平均溫度近些年越來越高,與全球氣候變暖有些直接的原因。我記著2017年去北京,將近9月份了,天氣仍然十分的炎熱,並且是乾熱。說明什麼?華北地區的空氣含水量比較低,不利於形成降水的。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華北平原為什麼缺水?都去哪兒了?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對華北平原的地理位置、氣候類型、工農業發展等方面作一下了解。

1、地理位置(東經114°~121°、北緯32°~40°

華北平原東臨黃海和渤海、西靠太行山以及秦嶺餘脈伏牛山,南北則介於燕山南麓和大別山北麓之間,區域總面積約為31萬平方公里,其面積在我國的四大平原中排名第二位(東北平原35平方公里、長江中下游平原約20萬平方公里、關中平原約4萬平方公里)。

地質學研究表明,華北平原屬於新生代斷陷區,經過淮河、黃河、海河、灤河等千百萬年的沖刷和淤積最終形成了集中連片的大平原,因此華北平原又被稱之為黃淮海平原。

2、氣候條件(暖溫帶季風氣候)

華北平原地處我國秦淮河一線以北,而我們都知道秦嶺淮河一線對於我國來說主要有四個方面地理意義有,一是我國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分界線;二是亞熱帶和暖溫帶的分界線;三是與800毫米等降水量線和1月平均氣溫0°等溫線重疊;四是溼潤地區和半溼潤地區的分界線。

由此可以看出,華北平原相比長江中下游地區而言,總體降雨量較少,年平均降雨量約為700毫米。而且華北平原屬於暖溫帶季風氣候,它作為我國東部季風氣候區的一部分,具有雨熱同期、四季更為分明的特點,降雨量主要集中在每年的7、8月份。

3、工農業發展現狀

作為我國人口分佈最為稠密平原,華北平原還是我國冬小麥主產區,主要經濟作物還有棉花、高粱、紅薯、穀子等等,灌溉農業較為發達水資源需求量大,不僅如此工業基礎雄厚,冶金、鋼鐵、火電、煤炭等重工業耗水量大。

由於華北平原工農業生產和生活用水量巨大,而區域內既存在降水量有限且時空分佈不均,也存在春季氣溫上升快、夏季普遍高溫,因此蒸發量較大,經常出現春旱、伏旱等現象,而且還存在工業佈局不合理、農業漫灌以及過度抽取地下水等等比較粗放的灌溉方法,以及伴隨著人口的增長所到來的水資源緊張和其他人為造成的水資源浪費等,都是造成華北缺水的因素之一。

4、如何緩解水資源緊張現狀

為了緩解華北地區的水資源緊張情況,我國先後實施了南水北調東、中線工程,並累計實現跨區域調水200多億立方米,有效緩解了居民生活用水。

但僅靠跨區域調水還遠遠不夠,因此我們要從節約用水的好習慣抓起,一方面要改變漫灌這種粗放式的灌溉方法,積極推廣噴灌、滴灌技術,二是要加強工業用水的管理,三是要養成節約用水的好習慣。

以上內容,歡迎點評!


地理那些事


華北平原這些年降水量沒有大量減少的,華北的雨集中在七月下旬八月上旬,華北的一些城市都建在太行與華北平原的接觸帶,邢臺邯鄲石家莊保定..七八月一下大雨就造成洪澇災害,對北京天津造成巨大威脅,所以毛主席說一定要根治海河,太行山裡修水庫,下游挖河道,人口又大量增加為了城市發展水庫就不往下游河道放水,只供應城市人口!不在往河道放水,只在汛期水庫撐不下才放水,去年邢臺7.21水災就是這樣造成的!這樣長期河道沒水,有水也是城市排放汙水,農村喝水用水只能打深水井,水井越打越深,水位越採越低,就惡性循環啦!好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了,這樣城市的供水有保障了上游水庫就能對下游河道生態補水,南水北調也在給河道在生態補水,老家滏陽河以前都是臭水,現在已經清波盪漾,有魚有蝦!相信在習近平這個對生態環境這麼重視的領導人帶領下華北的各個河道會慢慢恢復到清波盪漾有魚有蝦的樣子


魏武萌得


中國北方都缺水,水資源相對華北、西北尤其短缺。西北缺水是長期地理原因造成的,而華北平原缺水,從根本上來講還是本世紀七十年代後結構性變化造成的!!其中尤其京津冀最為甚,南水北調水利工程就是為了緩解這一趨勢,而興建的國字號工程!!

回顧己望,華北平原上並不極度缺水。這裡有很深厚的“九河下梢”歸流海河之說。歷史上眾多河流根據地形逐一東北方向匯入天津海河,最終流入渤海灣!如圖所示:海河上游的九條主要河流。↓ ↓ ↓

尤其是冀中南一帶,河汊交錯,水網密佈,產生了諸如:白洋淀、寧晉泊、衡水湖等眾多溼地湖泊。↓ ↓

不曾想向的是建國後,1963年華北海河全流域還發生了特大洪水。以至於驚動了黨中央毛主席,為此毛主席還特別書寫了著名的“一定要根治海河”批示!↓ ↓ ↓

戰勝華北海河全流域的大洪水,激發了人民不畏艱難,與大自然英勇搏鬥的精神。為此長春電影製片廠還拍攝了電影《戰洪圖》,以示對這次事件的紀念!↓ ↓

然而,短短十數年後,華北平原為什麼又極度乾旱缺水呢?

基於以下二點分析,大家就會明白了。

一是:受地球自然界大環境影響,氣候條件受大氣壓影響了局部地區生態。某一地區要麼極度乾旱,而另一地區要麼又極度洪澇!華北地區正好處於半溼潤半乾旱區,常出現春旱。就是指氣溫回升比雨期到來的快,導致的土壤水蒸發大於補充,並形成了階段性的乾旱。

二是:以上客觀受大自然原因造成了這種既成事實,但我們人類盲目的過度開墾大自然,也給我們敲響了警鐘。華北地區是我國人口密度特別高的地區,而且鋼鐵、煤炭工業又特別集中,自1979年改革開放後,全社會這種大肆只追求效益,不考慮結果的瘋狂做法,確實顛覆了自然界對人類的惡果。↓ ↓ ↓

華北地區人口增長遠遠大於歷史任何時期,在八九十年代河北、山西等省市人口增長極快,人與自然供需產生結構性矛盾。人口多,工業用水、生活用水和農業用水,這三個用水大戶加起來,華北地區的原本就不多的水資源就更少了。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那便是汙染,它使得本已十分缺乏的水資源更加緊張。終於:滹沱河、唐河、大沙河干涸了、汾河、永定河、灤河季節性斷流了,華北大地在哭泣!!

歷史性時刻,黨和國家做岀正確決擇!!

人定要勝天,但也要切實有很好的規劃,錯誤的方法及時要更正過來。自2000年以後我國加入世界性的氣候組織越來越多,各地方政府也開始加大力度整治環境。工業減排,山林綠化,恵農灌溉,節水設施………再加上政府引導,人民群眾自覺意識提高。確實又看到太行山綠了!↓ ↓

河水變多了,湖泊又有了草長鶯飛!!↓

那片希望的華北大平原又迎來生機勃勃!!

自然界、人、社會是等值三角關係,我們要有好的生活,首先要保護環境!!

探討人文史地,專注關漢卿故里文化研究,敬請關注天邊做岸!!!


天邊做岸


華北平原缺水是事實,尤其是河北,從南方坐列車一直到東北,唯有河北看不到有水的河流,河道都乾枯了。

缺水的原因首先人口和工業過載大。河北省在1949年建國時人口有3086萬人,2017年有7185萬人,短短几十年人口在高基點上翻翻。再說工業化,工業化的發展必然耗費大量水資源,河北是鋼鐵大省,煉一噸鋼鐵,大約耗費十幾噸水。這對水資源的消耗也絕對龐大。

其次降水減少。自然的規律是乾旱和雨水充沛交替的,人類的過快增長和活動的頻繁在逐漸改變這個規律,所以北方的降水一直偏少,旱情連年得不到緩解。在老人的記憶中,最後一次下大雨還是1963年,那次暴雨下了7天7夜,水開始從地下冒出來。後來都是吃老本,水位連年下降,50米、100米、200米,水位越來越深。

再次華北是糧食主產區。小麥、玉米都不是耐旱作物,需要大量的水資源去灌溉。華北平原森林覆蓋率低,水土涵養差。

自然是偉大的,人雖然可以改變些東西,但自然規律不可違背。就像南水北調,雖然發揮了人的主動性,但無法從根本上解決華北缺水問題。人還是要敬畏自然,學會從自然規律中找到解決辦法。


一泓清波1


我小時,曾在河北承德波浪滔滔的灤河裡游泳,現在灤河快成旱河了。承德避暑山莊是清的夏都。大量的糧食、和皇宮、軍隊的物質是用船運到離宮,和當地駐軍各個"營”的。現在,武烈河就靠幾個橡皮壩存點水,我不看有關記載,我絕對不相信,武烈河曾有碼頭港口。乾隆帝寫詩讚美承德的湖泊和瀑布的壯觀。現只有觀瀑亭,沒有瀑布。為何?何因?人們抽采地下水,受到了老天爺的懲罰。南水北調,真是英明之舉,南方洪澇之水多往北引,善莫大焉。


大蠍子用戶5950467594


這其實是一個天文氣象方面的問題,不過這裡我也可以給回答一下!

缺不缺水,這個問題涉及到幾方面的問題,大概是3方面,降雨量、蒸發量以及該地的土地的水土保持能力如何。

從降雨量來說,華北平原的降雨量並不是很高,尤其是在北京附近這一塊,常年的降雨量本來就不多,也就是說水的來源並不多,再加上自然河流帶來的水量也不多,從源頭上水就不太夠!

而另一方面,華北平原水的蒸發量並不低,再加上內陸吹來的乾燥的風的影響,更進一步的加大了華北平原水的蒸發量。

第三個方面,華北平原屬於農業灌溉區,而且人口稠密,不僅人口飲用水會開採大量的地下水,造成地下水的虧空,農業灌溉用水更是抽取地下水,本來蒸發速度並不高的地下水被噴塗到地面後,會很快的蒸發掉,這就造成了華北平原的水分不僅從土地的表面蒸發掉,還把地下水也抽出來蒸發掉了,更加重了華北平原的缺水!

第四個方面,華北平原自然草地和森林比較少,耕地比較多,這樣水土保持能力也降低了,也就是說好不容易天上落下來的降雨,很大一部分很快就溜走了!

當然,現在隨著南水北調的實施,對於緩解華北平原的缺水問題有所幫助,但並不能根除缺水的現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