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嬴政在趙國的童年是如何度過的?

歷史公元


秦始皇在趙國的童年是非常悽慘的。除了人身自由得不到保證,應有的物資保障和人格尊重也是不存在的,當時的趙國人是恨不得殺之為快。

童年

公元前259年,嬴政出生在了趙國的都城邯鄲。

那時,嬴政的父親異人還沒有當上秦莊襄王,他以質子的身份作為秦趙兩國“和平”的象徵居住在趙國邯鄲。

這個質子的身份,正常情況下都是王室不得寵的子嗣被派往各國,如果兩國關係惡化了,質子便面臨著生命的威脅。雖然,質子也是王室後代,可身在敵對國家,卻是得不到多少尊重的,生活上也遠遠達不到國內錦衣玉食的標準。異人的生活困窘到:缺少出行的車馬和日用的財物,十分失意。

秦昭襄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因為趙國沒有履行長平之戰後約定割讓給秦國的六座城池的約定,還妄圖組成聯軍共同抗擊秦國,秦國派大將王齮率師圍攻趙國都城邯鄲。呂不韋花費了600金賄賂看守城門的士兵,帶著嬴政的父親跟隨秦軍走了,而趙姬母子便被拋棄在了趙國。作為報復,趙國人理所當然想要拿他們母子出氣了。

《史記·呂不韋列傳》:趙欲殺子楚妻子,子楚夫人趙豪家女也,得匿,以故母子竟得活。

此時,嬴政年僅三歲。

困趙

公元前260年,白起於長平之戰坑殺趙軍40萬降兵,趙國由強國開始走向衰落。

公元前259年,王陵率60萬秦軍分兵三路進攻趙國。

公元前258年正月,王陵抵達趙國都城邯鄲。因為,白起坑殺了趙國接近1/4的人口,如今又發起亡國之戰。趙國軍民拼死抵抗,全民情緒激動,恨不得衝上去殺死這些使他們失去了丈夫、父親、兄弟的秦國虎狼。在老幼踴躍參戰的情況下,趙上卿廉頗聚集了40萬兵馬匯聚於邯鄲,準備決一死戰,而趙相平原君趙勝也散盡家財,組織妻妾參與這場殘酷地關乎存亡的戰爭。

在這場慘烈地保衛戰中,除了軍民齊心協力保衛家國,還有如毛遂這般遊說楚王救援趙國、魏信陵君魏無忌竊符救趙。再加上秦軍勞師遠征,久攻不下,哪怕把王陵換做王齕,但頹敗趨勢已顯。

秦軍在三國聯軍的合擊下,最終以30萬秦軍陣亡為代價,最後與趙、魏、楚三國簽約息兵,將佔領的河東郡還於魏,太原郡還於趙,上黨郡還於韓。

此刻,被拋棄在趙國的嬴政母子成了趙國軍民的眼中釘,人人恨不得殺之而後快。看到情況不對,就躲藏起來的母子倆最後還是被抓住了。幸好嬴政的外公在趙國頗有影響,趙姬母子免於一死,只是被趙國王室當做一種保險關押了起來——嬴政的父親異人已經回國了,他便不再是單純地質子,而是有正統繼承權的太子,嬴政也便有了更高的價值,活著也比死了更有用。

在趙國的嬴政是極為不自由的,只有王室所規定的區域可以去,能夠看到的也總是那幾個人,嬴政便是在這種情況下與同為質子的燕太子丹成為了朋友。

從小,嬴政便是在趙國人的仇視中長大的,那些趙國人將失去親人的苦痛發洩到了這對秦國太子妻兒身上。那些被委派給嬴政身邊名義上的守衛,也只是在監視罷了,在他們看來這種事情不僅沒有阻止的必要,如果不是職位的關係,恐怕自己也會去參與。而趙國的貴族,更是瞧不起這個歌姬的兒子,哪怕他是可能成為君王的人,但國家間的仇恨又豈是如此容易忘記的?更何況,他也只是被自己父親所拋棄的存在罷了。

嬴政就是在這樣一種環境中生存、長大,度過了他的童年,他也是在這時學會了如何去隱忍,如何去掩飾自己的情緒。他的父親拋棄了他,獨自逃命,而他和他的母親卻不得不去忍受這些因為身份所帶來的侮辱生活。

歸秦

公元前251年,嬴政的曾祖父秦昭王死去,祖父安國君即位,是為孝文王,異人(已更名為子楚)正式做了王太子。趙國為了緩和秦趙關係,便命人把趙姬母子送回了秦國。

這一年,秦始皇九歲,他第一次踏上了秦國的土地。

公元前229年,王翦大破趙軍,攻破了邯鄲城。

《史記·秦始皇本紀》:秦王之邯鄲,諸嘗與王生趙時母家有仇怨,皆阬之。

他的童年,是不幸地,也正是這份不幸,最終磨礪出了那個睥睨天下的他。

喜歡的話,記得點贊、分享、關注(* ̄︶ ̄)


腦洞趣味歷史


要說史上歷代帝王中,誰的身世最可憐,童年遭遇最悽慘,當非秦始皇嬴政莫屬了~在他九歲以前的生命裡,死亡是唯一與他常年廝混,不離不棄的夥伴~但既是天命之人,終究洪福齊天,回國後的秦始皇得益於幼年的遭遇,一躍成為雄長天下併吞四海的千古一帝。

一:秦國棄子的兒子

秦始皇的父親嬴楚是秦趙長平之戰後被秦國送到趙國的人質,那個年代做人質的往往都是身份尊貴卻可有可無的棄子。而就這樣一個落魄無依,浪蕩流離,趙國百姓恨不得食其肉寢其皮的棄子,在巨賈呂不韋一番縱橫捭闔的操縱之下,卻一躍成了秦帝國的王位繼承人。隨著身份地位的轉變,他的政治環境自然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趙國貴族雖然恨之入骨,卻又不得不尊之敬之~

二:出生可疑的秦始皇

春風得意馬蹄疾的秦公子子楚在呂不韋的家宴上看中了呂府的歌姬——豔幟高張的絕色佳人趙姬。為了慰藉身在異國他鄉的孤單寂寞,便出口向呂不韋索要了過來。然而就在趙姬入府不足十月的時候就生下一子,取名趙正,也就是後來的秦始皇嬴政。由於趙政蹊蹺的出生,府內漸漸流傳出趙政乃呂不韋之子的傳言。子楚雖然同樣心有疑慮,但考慮到自己還得藉助呂氏龐大的財力,也就佯作不知,反正成功之後害怕沒女人,沒兒子嗎?

三:流落趙國的秦始皇

秦昭王五十年,秦國派大將王齮率師圍攻趙國邯鄲,為此趙孝成王意圖殺掉子楚洩憤,情勢危急,呂不韋以600金的代價買通看守人員。偕同子楚一起逃亡秦國。聞訊趕來的趙人惱恨異常,紛紛要求殺掉趙政母子以平民憤。

由於趙姬家族在邯鄲有些勢力,趙政母子才得以苟且偷安。但隨著秦趙之戰日益激烈,命在旦夕的趙姬不得不鋌而走險帶著趙政逃到市井之間,隱姓埋名絕口不提自己的身份,但即便如此。相依為命的母子二人依然苦頭吃盡,心酸嚐遍~飽受鄰里街坊的欺凌壓榨,侮辱戲弄~這段艱辛的逃亡歲月對後來的秦始皇影響至為深刻。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第六》記載“十九年,王翦、羌瘣盡定取趙地東陽,得趙王。引兵欲攻燕,屯中山。秦王之邯鄲,諸嘗與王生趙時母家有仇怨,皆阬之”。

如果《史記》的內容切實可信的話,這應該是秦國在統一戰爭過程中所僅有的,皇帝親臨現場,親自指揮坑殺無辜百姓的行動。所謂種什麼因得什麼果,素來氣度寬宏的秦始皇竟然暴戾至此,也就可以想見當年孤苦伶仃流落市井時,母子二人所遭受的磨難了。

再之後,秦昭襄王去世,安國君嬴柱只做了三天國君也撒手西去,流落異國的趙政一躍成了炙手可熱的皇位繼承人之一。所謂奇貨可居,心花怒放的趙孝成王將趙政母子拘押在一片窄小的天地裡,在此,趙政認識了日後一心要刺殺他的燕國太子姬丹,並且還成了好友。

四:回到秦國備受冷落的秦始皇

話說順利逃歸秦國的子楚順理成章的成了安國君的嫡子,並在母親夏太后的安排下又娶了一任妻子。不久長安君成蛟便出生了。一心沉浸於溫柔鄉中,只等著父親去世繼承王位的子楚哪裡還記得還流落趙國的妻兒?

如果不是後來子楚繼位,趙國畏懼秦國的威勢,而呂不韋又豪擲千金費心營救,恐怕趙姬母子是至死也休想回到秦國了。但即便如此,回到秦國之後的秦始皇依然不為父親所重視,與此同時有關他身世的謠言更是甚囂塵上,秦始皇的太子之位岌岌可危~如果不是華陽太后一力扶持,恐怕子楚必然會以長安君成蛟為嗣。當然,最後長安君成蛟還是在秦將樊於期等人的擁護下豎起反旗,要取秦始皇而代之。而這已經是秦始皇成年之後的事情了。不屬於討論的範疇。


五:天命所定之人,豈能一帆風順

孟子曰:“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秦始皇幼年刻骨銘心的慘痛遭遇,無疑為孟子這段話做了最詳盡而生動的註解~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不妥,敬請聯繫作者~


狐筆春秋


千古一帝秦始皇在趙國度過了8年的童年時光,也就從出生(公元前259年)到他八歲(公元前251年)都在趙國度過。嬴政在趙國的時間分為兩個階段,一是3歲以前與父母共同生活,3歲至8歲跟母親一起在趙國當人質,而他最艱難的生活就是3~8歲母子倆在趙國做人質的生活。趙姬的身份不確定,一說她是低賤的歌姬,一說她是趙國富商卓氏之女,因此嬴政在趙國的生活就有兩個版本,一是窮困的生活,二是學習的生活。

父親嬴異人跟呂不韋歸秦後,嬴政母子就在趙國當人質,受到了趙國政府的虐待,經常吃不飽穿不暖。趙姬為了讓兒子嬴政吃飽穿暖,不得不重操舊業,她經常帶客人回家留宿,以賺取一點金錢生活。嬴政經常見到一些不同的男人壓在他母親的身上,之後他就能吃一頓飽飯;漸漸懂事的嬴政對這些欺負他母子的趙國人十分怨恨。秦國攻滅趙國後,嬴政派心腹趙高率領墨冰臺劍士將那條街上的人全部殺死,男女老幼皆處死,以此來洩恨,並保證母親的名節不受辱。

另一種說法就是趙姬是鉅商卓氏之女,卓氏與呂氏共謀大業,以求讓天下列國重視商業,農商並重,提高商人的社會及政治地位。嬴異人跟呂不韋歸秦後,趙姬帶著兒子趙政在孃家生活,趙政每天的工作就是讀書練劍。趙政讀的書是父親留給他的《商君書》,練的劍是中隱老人傳授給他的霸王劍,據說中隱老人是一位不出世的大才,他教了嬴政、扶蘇兩人,被稱為帝師。趙政八歲歸國,文學武功遠遠超過秦王室諸子,最終通過考試,進入太廟認祖歸宗,恢復姓名嬴政,成為太子。

指得一提的是,嬴政跟燕國的太子丹是童年玩伴,他們兩人都在趙國做人質,經常在一起玩耍,可謂總角之交。後來嬴政回了秦國,太子丹則回了燕國,多年後兩人再次相見,嬴政已經是秦王了,而太子丹到秦國來做了人質。太子丹本以為嬴政會念在童年的友誼善待他,結果太子丹在秦國坐了冷板凳,最終他逃回燕國,並開始秘密謀劃刺殺秦王政。後來太子丹請刺客荊軻以獻圖納降的方式接近秦王政,並刺殺嬴政,失敗後秦軍滅燕。燕王喜逃至朝鮮,派人將太子丹的頭割下來送到咸陽,秦王政將太子丹的頭掛在咸陽城牆上示眾。少年時的玩伴,最終成了生死仇人,這就是命運的無常!


大秦鐵鷹劍士


一個雄心萬丈的帝王,他的雄心當然不是憑空產生的,那是他自然個性的延展,更藏在他走過的路與讀過的詩中。

其實我有時候也覺得疑惑,到底是人天然的個性決定人的命運,還是他自身的經歷決定他的命運。從我自己來講,我實在沒有覺得我童年的生活與我現在的狀態有任何關係。那難道是我自然的個性決定了我現在的樣子,可是這種個性又來自哪裡,難道是石頭裡磞出來的?不過有一點我是很確定的,就是我作為一個人,自然要受到人的生理心理的決定,生活在二十一世紀,我怎麼也掙脫不掉這個社會塞給我的一切!可能是童年與現在的自己差異太大了,以至於好像是完全斷裂的兩部分,忽略了其間變化的連續性!這些認識,對揭開秦始皇的神秘面紗當然是很有幫助的。

秦始皇這種人實在是人群中的另類,僅憑聽他做過的事情,我們就對他產生了敬畏之情,進而渴望見到真身,但心裡又有點小害怕,這樣的歷史人物,恐怕秦始皇要排在第一位。焚書坑儒,不管他坑的是術士還是儒生,這傢伙聽著都讓人滲得慌!你想啊,從古至今,誰不鼓勵大家多讀書,他可倒好,你要敢讀書我弄死你!要擱現代社會,我估計人全讓他殺光了,要執行得再狠點,我估計連他自個都得讓殺囉!其實從古至今把陵墓修得大的不只他一個人,可是像他這種把全國各地的主要勞動力千里迢迢都調到都城給他修墳墓的帝王你見過沒!這話說得可能有點過了,但離實際情況也八九不離十了,要不你給我說怎麼創造的世界奇蹟?這種人實在是傻逼一個,因為他的所做所為連小孩都覺得不可思議,愚蠢至極!

但是他又有雄才偉略的一面,一舉蕩平東方六國,用郡縣制來作為全國統一的管理制度,使寵大的帝國成為一個上下連結的一體,從硬件上軟件上來鞏固帝國,他的一系列舉措都被後代繼承,並且沿用至今!聰明絕頂,秦始皇的聰明才智也是有目共睹。正是他的聰明限制了他的想象力,成了他思想的累贅。

當一個帝王初次踏上歷史舞臺的時候,他登上帝位前的所有波折與磨難都會成為他勵精圖治自強不息的正能量,他與底層人民接觸的那段歷史也就是他體恤民生疾苦的最直接動因。在這些因素的綜合作用下,他會滿懷激情地幹上N年,整個國家都萬象更新,蒸蒸日上,但隨後就開始走下坡路了,他的精神會極度地萎縮,他所處的地位很可能使他耳目失聰,他會愈加地空虛與寂寞,理由很簡單,因為他身體衰老了而物質富足了!

秦始皇贏政出生在父親在趙國作人質的漂泊歲月,早年的時候曾在趙國度過了一段朝不保夕的日子,父親偷潛回秦國,只剩下他跟母親在趙國相依為命,這段日子對他性格的歷煉是最生動的教科書,給他的帝王生涯提供了無窮的正能量!





騎驢去高考


我們從《史記》知道,秦始皇嬴政出生在趙國,並在邯鄲度過了童年生活,後來回秦國繼承王位,其原因是他父親莊襄王嬴楚是趙國的質子。當時的情況很有意思,那時秦國政治和質子密不可分,質子,兩國之間因為邦交或約定,以王的子孫當成人質作保證的一種形式存在,秦始皇的爺爺昭襄王是燕國質子,他父親嬴楚是趙國的質子,後來自己接替父親成了趙國質子。

圖為河北邯鄲,戰國時期趙王城遺址。

當質子有利也有弊,有利的是有很多為國立功的機會,弊端是兩國毀約有可能被處死,當年莊襄王在趙國當質子時,正值秦趙兩國長平之戰,嬴楚處境非常危險,趙國又不加禮遇,《史記》記載他:居處困。但此時碰到了一個神奇的人物,呂不韋,他押寶一位落魄的質子嬴楚身上,後運作成為王儲,呂不韋還把自己的趙姓姬妾送給嬴楚,為他生下一子名贏政,嬴楚回國爭王儲時,把兒子贏政留在趙國,繼續為質子。

圖為秦始皇畫像,13歲繼承秦王,38歲統一六國。

公元前259年嬴政出生,他母親趙姬是是邯鄲的豪族,《史記》記載為:庶民之富者。那時秦趙的長平之戰剛結束,越國慘敗,趙孝成文要殺贏政一家洩恨,可想而知趙姬母子處境是非常不堪的,還好呂不韋的人早報告了消息,趙姬帶著嬴政逃回了自己孃家,躲過了這場災難,那時嬴政3歲。

圖為沙丘平臺遺址,秦始皇49歲死於此。

嬴政在趙國童年,生活是很優越的,父親和呂不韋都給了很多資助,母親孃家又是大戶,所以衣食無憂肯定沒問題,但是因為還是人質,時刻受到趙國人嚴密監視,公元前251年,安國君即位為孝文王,贏政父親贏楚立為太子,趙國聞迅,為了討好未來的秦國君,立刻派人把趙姬母子送回秦國,這年贏政8歲。


圖文繪歷史


秦始皇(公前259年—公前210年),秦莊襄王(異人)之子,出生於邯鄲(當時的趙國都城),39歲稱皇帝,在位37年;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他史無前例地完成華夏大一統,建立了第一個多民族的封建中央集權國家,是有史以來,古今中外第一個稱皇帝的封建君主。

其實,他本應該成為中華民族的驕傲,後人應該為他肅然起敬,但現在提起他,人們就聯想到他的殘暴、剛愎自用、焚書坑儒等等,為什麼有這樣的現象呢?這與他童年的生活經歷慼慼相關:


秦始皇出生在趙國,作為楚國在趙國人質異人的兒子,童年是很悽慘的,他的母親趙姬當初是衛國商人呂不韋的小妾,呂不韋懷著不可告人的目的,把趙姫贈送給了舉目無親的異人,後不到10個月就誕生下了他;所以,他的親生父親到底是誰,現在仍然是謎;養父(姑且這麼稱呼)異人在趙國的生活宛若豬狗,每當趙受秦攻擊時,異人就被捆綁成粽子掛在高高的城樓上,成為人肉擋箭牌!

秦、趙長平之戰,秦將白起坑殺了趙國40萬俘虜,邯鄲的百姓怒不可遏,恨不得生啖其肉,伙食差到豬狗不如!


父親生活如此,秦始皇的遭遇可想而知,被囚禁在狹小的方寸之地,玩的地方也是趙國規定的有限場所,人身自由嚴重受限制不說,童年的歡樂可以說蕩然無存,所以歷年後無推心置腹的朋友,無民主作風,無與人為善的相處風格就可以理解了;在此期間,向唯一的玩伴同樣作為人質的燕國太子丹。


異人為了政治前途,在呂不韋的設計、支持下,拋妻棄子輾轉逃回秦國,此時的贏政才3歲,而將來6年的漫長歲月更是悽風苦雨,他和母親被趙國囚禁、看管起來了,頗有點勢力的外公也被趙王殺了洩氣,再也提供不了任何保護;孤苦無助的母子倆每天都擔驚受怕地活著,因為面臨隨時被趙王殺了洩恨的可能所以日常生活小心翼翼,周身充滿了恐懼,可以說生活在世界末日來臨前的狀態中,如此,他成年後還會相信其它人嗎?


此時他歸國後的父親已經完成了從質子到秦國太子安國君寵妃華陽夫人的兒子的轉變,成為未來秦國的如假包換的繼承人,而且父親回到秦國後,又和另外的女人生了一個兒子,可見在父親心中,他有多麼微不足道。

秦始皇有了這樣的經歷與磨難,也讓他養成了百折不撓的性格,後來終於成為千古一帝。


希望星晨58298869


秦始皇雖被後世尊為千古一帝,但是後人他的童年經歷知之甚少,原因就是在史書中被浮光掠影般一筆帶過。

秦始皇是秦莊襄王的兒子,莊襄王在趙國做人質的時候喜歡上了呂不韋的愛姬,後娶為妻。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公元前259年)贏政出生於邯鄲,十三歲時父親去世,贏政繼承秦國王位。




贏政童年在經歷雖然在史書上是一片空白,並不說他沒有童年,而是特殊歷史條件下造就的遺憾。但是,我們可以從當時動盪不安的社會環境推測,實際上贏政的童年生活很不幸。

公元前247年秦昭襄王派大將王齡攻打趙國,趙國人很憤怒,打算殺人質子楚。於是呂不韋花錢賣通城門守衛與子楚逃回秦國,贏政和母親趙姬則被遺棄在趙國。

趙國人想殺趙姬母子洩憤,由於趙姬家有一定的勢力,將二人藏了起來,才倖免於難,當時贏政只有3歲。所以可以看出當時情況危機,二人跑的很狼狽。此後,秦趙兩國關係一直處於膠著的狀態,趙國人自然不可能輕易放過贏政,母子二人只能東躲西藏,而且一直活在隨時都有被殺的陰影中。
(秦始皇母親劇照)


趙國被滅後,秦王贏政親自邯鄲,既不是故地重遊,也不是衣錦還鄉,而是復仇。贏政下令將與母親家有仇怨的人全部滅族。那麼仇怨來自那裡,為什麼贏政親自前往?很顯然與他自己有關,毫無疑問這些人曾經對贏政及母親百般刁難或是折磨,所以贏政恨之入骨,親自前往報復。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贏政的童年是黑暗的,母子二人顛沛流離,受盡了非人待遇。
(秦始皇劇照)

感謝朋友們的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國史春秋


有句話叫做覆巢之下豈有完卵?


大家都知道秦始皇,母親趙姬是趙國人,但是他的祖父是誰?《史記.趙世家》記載,說趙姬是平陽君趙豹的孫女,趙豹是誰呢?


他是當時趙靈王的小舅子。有個證據這樣說,長平之戰打起來以後,趙國沒有佔到便宜,趙王沒有辦法,為了彰顯誠意,要派人去秦國說合,但是當時並沒有派國內相當有影響力藺相如,趙勝他們去,偏偏把這件事交給了65歲高齡的平陽君趙豹。


趙豹身無所長,在建功立業上又毫無建樹,理由是什麼呢?裡面提到趙秦昭王是兒女親家。按照趙王的意思,如果趙豹子去說和,拿出這種殺手鐧,秦昭王一定會顧念親情與趙國停戰修好。

但是說和結果是,秦昭王不吃這一套。

趙豹回到國內,趙王和趙國的大臣因此還記恨上他,因此惹來殺身大禍。趙姬和秦始皇饒幸逃脫。

趙王並不甘心他們逃跑,派人到處尋找他們母子,準備殺戮。趙姬帶著秦始皇改名換姓,流失於民間,卻還常常被認出追殺,好幾次就被追上了,但是僥倖都躲了過去。


有一次他們母子躲到一個偏僻的廁所,追兵也來到了廁所,看到廁所外有蜘蛛網,完好無損,廁所門口還盤著一條大蛇,追兵不敢進去就走了,他們才躲過了這場殺身大禍。

秦始皇消滅趙國後,秦始皇親自回到邯鄲,為外公一家報仇雪恨,把所有外公家的仇人都殺了,做完這件事,秦始皇立刻回到咸陽稟報太后趙姬,趙姬心願了卻隨後去世。


戀戀荷顏


一個人長大了什麼樣,我們要去看他的童年經歷了什麼?秦始皇成年後的表現的自私自利、孤僻任性、獨斷專行、暴力,剛愎自用,終身沒有皇后,性格剛強堅毅,這些性格上的缺陷都是和他的童年所經歷的磨難有關的。

古往今來,成大事的人都經歷過別人所不曾有過的磨難,正所謂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作為人質的兒子,秦始皇在趙國度過的童年是非常悽慘,普通人家的孩子的童年可能是吃不飽穿不暖,而他的不是,他作為秦王室子弟,出生不僅沒有錦衣玉食,沒有華服,他所經歷的全都是人格上的侮辱!

秦始皇在趙國出生,他的母親當初是呂不韋的小妾,嫁給異人後不到10個月就生下了他,所以他從一出生開始就伴隨著流言,這些問題作為父親的異人也是有懷疑的,但是時局的無奈,異人在趙國的生活也是頗為無奈,畢竟自己是父親二十幾個兒子當中最不受寵的一個,回國無望,在趙國的生活更是豬狗不如,每當趙國受到秦國攻擊的時候,異人就是人肉擋箭牌,被掛在城樓上!每一次都是人格的侮辱,特別是長平之戰後,秦將白起坑殺趙國40萬俘虜,這使得異人的生活在趙國陷入冰點,邯鄲的百姓恨不得殺了他吃肉喝血!每次出門都是各樣的臭雞蛋,爛白菜伺候著!

在這樣環境下的秦始皇和他父親的待遇並沒有兩樣,被囚禁在狹小的從臺中,唯一的朋友是同為人質的燕國太子丹,可以 供他們玩的地方也是趙國規定 的有限地方。他的父親異人為了自己的前途在呂不韋的支持下,拋下了妻子兒子自己逃回秦國了,此時的贏政才3歲,在未來的6年裡,他都和他的母親生活在趙國的囚禁中,如果不是他的外公家裡有勢力,也被趙王殺了洩氣了。在這些日子裡他們母子都小心謹慎的活著,隨時都有被趙王殺了洩恨的可能,而此時他的父親已經成了秦國太子安國君寵妃華陽夫人的兒子,未來秦國的繼承人,而他的父親回到秦國後,又和其他的女人生了一個兒子,秦始皇作為秦國第3代繼承人的兒子,卻在趙國過著囚犯一樣的生活。

正是因為秦始皇有了這樣的童年磨難,才讓他成為了堅韌不拔的千古第一始皇帝。


雨霽視角


嬴政小時候,生活在一個基本不能外出的院落裡。沒有夥伴,只是一眾監視自己的僕人,一個鬱鬱寡歡的父親,一個愁眉不展的母親。過的是寄人籬下,仰人鼻息的生活。

後來秦國向趙國發動了戰亂,呂不韋帶著子楚逃了,趙姬只能帶著嬴政逃亂。

嬴政在九歲的時候(就大概這個年齡)親眼看到母親和呂不韋行苟且之事。古時心性成熟早,

再然後是十三歲,被接回秦國當少主。不過當時真實政權在奇貨可居的呂不韋手裡。之後是嫪毐宮變

成年後的始皇帝的性格果敢,意志頑強,對女人的感情冷酷,氣質敏銳。都與他小時候的經歷有關

曾和秦始皇親密工作的尉繚對秦始皇性格的評價;少恩而虎狼心,居約易出人下,得志亦輕食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