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爭鳴,儒家為什麼能佔主流

在人類歷史中有一段歷史發生在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之間,在這個人類的星球上,空間位置具體位置在地球北緯30度左右。

東方、西方這個時候群星璀璨,老子、孔子、釋迦牟尼、亞里士多德、孟子、莊子、黑子這些偉大的思想家或聯袂登場,或接踵而來。

這個時代在西方世界,稱為軸心時代;而在東方,我們古代中華民族稱之為百家爭鳴。但是無論在東方還是在西方,這個時代都被稱為人的發現和覺醒的時代。


百家爭鳴,儒家為什麼能佔主流

軸心時代

位於滕州市的墨子紀念館,和別的思想家不同墨子的塑像極具特立獨行之狀,他身著布衣,肩背行囊,儼然是一位風塵僕僕的行者,墨子的一生相伴著各種各樣鬼斧神工般的發明,而這些發明被巧妙地運用到墨子的思想實踐當中。

在紛亂的戰火間,墨子和他的弟子更像一個苦行僧團體,有著最堅定的意志,人人皆可赴湯蹈火,死不旋踵(比喻不畏艱險,堅決向前),他們不遺餘力地宣傳兼愛、非攻主張。所謂兼愛,即是沒有任何親疏貴的愛,所謂非攻,就是反對戰爭。

  在這個時代還有一個偉大的道家思想家,莊子。與墨子激進的救世思想不同,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主張清靜無為,順應自然的政治思想,在那個時代,還湧現出無數的思想家和學派,誕生了主張將世界萬物變化歸結於陰陽五行的陰陽家,以法治世的法學,遊說各國的縱橫家,他們從不同角度來探尋自然,人與社會如何相處的真諦,可謂眾說紛紜。


百家爭鳴,儒家為什麼能佔主流


百家爭鳴,儒家為什麼能佔主流

然而,所有的這些思想都與一個學派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這一學派就是儒家,儒家的創始人正是被後人奉為萬世師表的聖人孔子。


百家爭鳴,儒家為什麼能佔主流

孔子


孔子呢,在開始的時候,他就反思對人的理解,人就是全面的人,而且怎麼樣通過人的自覺,人自己的努力,人自己的修養能夠成仁。

以仁義、禮樂德治教化為基本內容,孔子追求著個體、家國、天下的和諧,孔子的主張成為兩千多年以來中國傳統社會最重要的思想.

孔子在世時,他的主張始終不能為各諸侯國所用,顛沛流離時如喪家之犬。孔子逝世一百多年後,亞聖孟子,再次行走在宣揚儒學的道路上,然而,他的仁政主張依然沒能被任何一位君王接受,在接下來的歲月裡,儒學依然沒能成為治世之學,甚至內部還出現了裂痕。

大儒荀子的得意門生李斯更因為主導焚書坑儒而被眾多的儒者被為最大的仇敵,秦朝時期,儒學墜入深谷,儒家思想似乎將永遠湮滅於歷史煙雲之中。在山東曲阜孔府文物檔案館珍藏著出自明朝成化弘治年間彩繪絹本《孔子聖蹟圖》大部分展示的是孔子顛沛流離的一生,然而其中的《漢高祀魯》圖卻描繪了一幅令人意想不到的場景。(唐麗 孔府文物檔案館 副館長:太牢禮主要指的是全牛、全豬、全羊,這個也是規格比較高的一種祭祀禮儀,劉邦祀孔開了歷代帝王祭祀孔子的先河)。


百家爭鳴,儒家為什麼能佔主流

荀子頭像

焚書浩劫十八年之後,漢朝開國皇帝劉邦用最隆重的太牢禮來拜祭孔子,那這個太牢禮指的是什麼呢?太牢禮主要指的是全牛、全豬、全羊,這個也是規格比較高的一種祭祀禮儀,劉邦祀孔開了歷代帝王祭祀孔子的先河。這是史料記載中最高統治者第一次公開祭拜孔子,似乎昭示著儒家思想重獲生機。

這個時候,大儒董仲舒應運而出,董仲舒最為世人所熟知是向漢武帝提出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然而,所謂罷黜百家並不是廢棄各種思想,儒家汲取了陰陽家、法家、墨家等眾多思想的精華,成為經過改良後的新儒學,此時的儒學在秉持仁、義、禮、樂的基礎上主張維護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強調尊卑有序的王權等級觀念,儒學一躍而為經學,儒家思想由此真正成為國家的政治統治思想。

百家爭鳴,儒家為什麼能佔主流


當中國重新建立起一個局部統一的王朝宋朝時,一大批儒學思想家再次應運而生,其中以周敦頤、張載、程顥、程頤、朱熹為代表的儒家新學說被稱為程朱理學,程朱理學繼續秉持著以禮治國的儒家基本思想,使宗法、貞節、孝道等觀念大行其道,成為最能穩固宋朝統治的官方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由此再度振興。然而,經過五百多年的發展,到了明朝前期,程朱理學被凝固在了刻板的書本當中,曾經活躍的思想已經變得保守與僵化,此時的儒家思想需要展現出它強大的生命力和青春氣息。

到了明朝,在大多數科舉士子陳陳相因,謹守朱子門戶之時,有一位十六歲的狂狷少年已遊歷了北部邊塞,慨然有經略四方之志,他就是王陽明,不羈的個性,註定了他坎坷而傳奇的人生,也在助推著一位儒家聖者的誕生,豐富的閱歷和不輟的思考讓王陽明在儒、釋、道之間有了嶄新的領悟,他不拘於程朱教條,持續推出了心即理、知行合一等命題,構築起他的陽明心學,完成了儒家思想的又一次自我更新。他是吸收了各種不同的思想以後,它的認同更壯大,同時它有自我批判和自我反思的能力,使得它能夠一度一度的重新再建,然後重新發展,這種比較寬廣的這些韻律呢,這是儒家使得中華民族能夠源遠流長的重要因素。

正是有這些偉人的努力,中國的傳統思想以儒家思想為主流,儒、法、釋、道各種思想相互交融、相互影響、演變,在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歷史發展中,這些思想廣泛影響著人們的行為舉禮儀道政治觀念,影響著諸多政權的成敗興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