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國攻讀博士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夜晚吹冷風


我的德國在讀博士朋友的經驗與大家分享,希望有幫助哦!🍭

😇德國是個適合學習的地方,而不是適合展示自己的地方。德國大學重視教學,但平臺太低。建議有能力而且希望取得學術成果的同學去美國。

😚另外德國的學業並不難,除了亞琛機械 卡魯info本 達姆機電 波恩數學 等 幾個地方外並不比國內的難。而即使這幾個地方的殺手課依然有人考滿分。所以只要學好了,沒什麼難的。

😃一般情況下碩士比本科容易讀,因為可以自由選課,可以只選自己擅長的感興趣的課。

😋本碩在同一個學校就讀是畢業最快的辦法。本科期間上完所有碩士的課,一起做完本科和碩士階段要求的實習。而且可以省去處理搬家等瑣事的時間。

💪最後就是建議大家一定要學好英語、德語,德福考過了也要繼續學德語。

🔛另外補充:

雖然德國規定的讀博時間為3-5年,但是一般在5-7年可以拿到學位證書的人有很多,主要原因如下:

一、攻讀博士學位的門檻很低

前往德國攻讀博士學位,門檻很低。只要找到合適的教授,取得他的同意就OK了,而且沒有學期限制,也不一定非要會說德語。一般而言,德國教授都會說英語,如果英語足夠良好的話,就沒有必要花費過多時間專門學習德語。

二、5以上年拿下博士學位很正常,語言問題是主要障礙。

之所以外國學生需要較長的時間,主要是語言問題。能夠把外語說清楚就不錯了,還要理解學術文章並且用學術語言表達出來,就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另一個原因是德國對科研創新的要求很高,拿不到一手資料、沒有獨創性的研究,博士學位想都別想。






七月英語


我在美國讀的博士,然後來到德國做博後,期間也見到了不少德國培養的博士,所以應該說還是有比較過的。歐洲包括德國的博士培養一般都是要求有碩士學位,而博士預計的培養時間只有三年。而美國大多數都是本科直接讀博,沒有碩士(碩士很多是讀博讀不下去被淘汰的學生,拿碩士走人)。因此美國的博士時間長,最少5年,通常6年。美國模式的好處是你有充分的時間專注科研項目,有足夠時間把同一個項目做好做深。萬一有阻滯,還有時間挽救。而德國或歐洲的模式很浪費時間,因為碩士期間(2年)多數時間就是上課,最後半年才進入實驗室蜻蜓點水做個小課題。進入博士實驗室以後,可能是完全不同的課題,所以短短3年很難把項目做透做深。我現在看到的德國博士生,沒有不延期的。

另外一個就是哪裡的博士容易拿,或者說水分多。德國博士的學位似乎比較容易拿到。我所在的大學不要求正式發論文,只需要寫畢業論文即可。美國雖然沒有明文規定,但默認最少一篇正式發表的文章。還有就是不得不吐槽,歐洲包括德國的工作態度,都是太懶了。我見過德國這裡有個別博士生,一個禮拜只回來2天,其它時間在家工作。早上10點來實驗室,下午5點走,週末不工作。一個小東西做了三年,進展劇慢(要是在美國,早就被炒了)。而且這裡的工作人員特別低效率,往往很多業務不熟悉或不願意工作。舉例,我們請的技術員餵魚,經常請病假事假,把魚養死,把品系汙染。你還要去收拾他的爛攤子,老闆還不能炒他,因為人家德國人是永久合同。我來德國報裝網絡,花了3個月給我才裝上。反正就是吐槽點太多。而美國就不同,每天工作10小時,週末加班是常態的。無論學生還是技術員都有較大壓力。工作量大,發表文章有要求,而且博士畢業考核嚴格(需要筆試口試和論文答辯)都是美國博士的特點。所以普遍印象就是歐洲的博士學位比較“水”,這些博士去了美國做博後就會感覺水土不服。

國內瞭解很少,不過應該和美國類似的。

所以說,如果真的有志於學術研究,還是去美國吧,不要讀碩士,本科完了直接去。


魚䲆鱂


現在德國法學博士優勢不如從前大了,而且來讀的人越來越多,耗時很長,從功利的角度,不是特別推薦。(但可能比去別的國家讀法學博士好點?)

2.最好的路徑是拿國內和國外雙博士,雖然很累,但這樣國內有導師支撐,人脈學術環境能夠不脫節,回國就業也會更理想。

3.一定要多發文章多發文章多發文章,這個對目前國內就業大環境而言,比德國博士文憑重要很多!!!

4.千萬別讀國家考試...那是個更大的坑。


雷逗0609


德國讀博挺好的,基本能拿到半個工作崗位,就是說能拿到部分工資,德國又是假期比較多的國家,工作輕鬆,生活寫意。唯一不好的就是拿到學位會比較慢

加油



王博士學習能力


可以時不時去fkk club玩


北城以南mrn


最大的體驗應該就是因為語言問題,自己付出的比本地學生要多出成倍的時間來完成自己的學業。


天天淘學


在德國讀博士,挺好!很酷!


東方京川


美國可以花錢買文憑,德國不行!


北京老馬3


據說美國的博士很好畢業,但德國的博士就沒那麼好畢業了。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