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大火什麼原因?為何燒了4個月?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4309


澳洲註冊消防員只有不到3萬人,另外大火的主要原因是燃燒樹種是桉樹,油性很大的一般很難用水弄掉,即使等到雨季也不一定能夠成功了,而且還需要軍方介入。

首先我們先說一下環境的原因,其實往年到這個時候澳洲的東南維多利亞州和新南威爾士州都會有火災,至少我印象中2010年開始山火從未缺席。我從維基百科上截圖,可以看到火災是相當頻繁。

到了11月12月,維州河西南洲的地理氣候十分異常發生火災,南半球季節和北半球相反,十月,11月,12月這邊是夏季,兩州北面又是一望無垠的大沙漠,到這幾個月從沙漠中吹來的乾燥風裹著炙熱的熱量,這段時間氣溫經常超40攝氏度,地表溫度達56十攝氏度,一不小心就會引發大火。

而且澳洲還遍佈一種叫安樹的樹木,這種樹非常奇怪,桉樹葉子有毒,落葉很難被昆蟲採食或者被細菌分解,於是經常會積累一層厚厚的乾燥的落葉,桉樹本身又喜歡像柳樹那樣散步絲絨狀的東西,也是很好的引火物,遍佈桉樹的地方也極易著火,順帶一說桉樹自己不怕火燒,而且這種子被燒過之後才能發芽,所以桉樹應該是故意進化成這樣子的。

可是今年與往年情況不同,以往就是燒起來了,燒完了就沒有了,實在不行還能等到降雨,偏偏從兩三年前開始澳大利亞頻繁遭遇旱災,尤其去年還號稱是百年不遇的旱災,城鎮居民用水都要被限制。於是這兩年就積累大量的樹木 枯枝 落葉 枯草,而且今年去了很多地方滴雨未下就是已經到了一個月雨季也是滴雨未下,完全不足以澆滅山火,大火就開始勢不可擋的燒起來。

到這個時候澳洲人才開始晃了,想要去滅火,可是這時候已經晚了。過火面積已經太大,初步估計已超過100萬公頃,一般的消防措施只能杯水車薪,二來消防部門經費嚴重不足,第一次去滅火的人只有可憐巴巴的100多人,而且要知道當年大興安嶺著火中國可是拉了6萬人才把火勢壓住澳洲這點人手,那真的是太少了。。

所以現在澳洲這邊還是救人要緊,先把災區人救下來,森林能不能保住那就隨緣吧。


聯合移民Jay


澳大利亞大火的原因之一:

01與30年平均氣溫比較,2019年澳大利亞東部和西北部處於高熱狀態,加之缺乏降水,近年少見的乾旱成為火災誘因。

澳大利亞氣象專家認為,近年異常高溫的主要原因來自印度洋的氣候變化。這不僅導致東南亞和澳大利亞極端乾旱、炎熱,也在非洲東岸造成大量降水和洪水。

畢竟是地球村,全球變暖導致的異常問題的出現,也是給人類敲響了警鐘!

02號稱澳大利亞“國樹”的桉樹要負相當一部分的責任,在澳大利亞佔國土面積20%的森林中,桉樹的種植面積佔了森林總面積的80%左右,而由於桉樹皮富含桉樹油,它們脫落後堆積在樹根處,氣溫達到40攝氏度時就會自燃,極易引發山林大火。

03也有可能像傳說的那樣,人為縱火,但概率較小。


為何燒了4個月:

01政府的無能,不作為。在大火期間總理還出去度假,辦跨年煙花大會等。

02

過於“自由化”的辦事效率,消防員有雷打不動的雙休和假期,救火的很多都是未經培訓的自願者。

03氣候如此乾燥,居然還有這樣一種易燃樹種“火上澆油”,桉樹的特性似乎是在“找死”。

04燃燒面積大,範圍廣。


營養空氣


從2019年9月至今,澳大利亞山火已經燃燒了4個月之久,過火面積超過8.4萬平方公里,面積約為70個紐約市。大火蔓延的縱深距離有1400至1500公里,相當於從上海到深圳。

持續的山火澳大利亞帶來了嚴重的生態災難,大約5億隻動物在大火中慘死,其中包括超過2萬隻考拉。

在過火區域,空氣的味道是辛辣的,空氣質量相當於危險等級的20倍,不適合長時間呼吸。

目前,火災已經造成超過20人死亡。

澳大利亞大火屬於自然災害,主要是高熱、乾燥的氣候導致。連續燃燒4個月而未能撲滅,則是天災和人禍共同作用的結果

山火起因:源於自然,不排除人為

在澳大利亞,每年的12月至次年2月,傳統上都是乾燥炎熱天氣,是火災高發季節。

2019年,澳大利亞的氣候相比往年異常,剛剛進入春季(9月),天氣就開始持續乾燥,火災高發時節比往年來得更早。

另外,澳大利亞大面積種植的桉樹,也在一定程度上是火災的推手。桉樹的樹皮富含桉樹油,這些樹皮脫落後大量堆積在數根,當氣溫持續超過40度,很容易造成自燃。據澳大利亞林業部門統計,桉樹在澳大利亞的種植面積佔森林總面積的80%左右。

持續的高溫乾旱加上廣袤的易燃桉樹林,澳大利亞發生火災的幾率大大上升。這個時候,哪怕稍稍一個雷電,就可能引發山火。

除了自然原因,這場大火也可能是人為導致。據澳洲警方消息,目前已經超過180人涉嫌縱火被調查,其中24人涉嫌故意縱火,53人涉嫌未遵守消防禁令,47人涉嫌在地面丟棄點燃的香菸或火柴。

事實上,每年春夏時節,澳大利亞基本上都會發生森林火災,2019年的9月份,火災再次發生,只是,沒有人想到4個月之後,它還在燃燒。

數月不滅:是天災也是人禍

澳大利亞山火持續難滅,原因比較複雜,有客觀因素,也有主觀原因。

一、客觀因素

1、氣候乾燥和持續高溫

氣候和天氣原因是大火難以撲滅的主要客觀原因之一。此時的澳大利亞,正值炎熱夏季,持續的乾旱和高溫給滅火工作帶來了很多困難,新火點頻發,復燃情況常見。

根據澳大利亞氣象局數據,2019年12月是有記錄以來同期最乾旱的月份。同時,持續的熱浪也打破了澳大利亞最高平均氣溫記錄,大量區域的12月平均氣溫超過40攝氏度,這個溫度很容易誘發森林裡堆積的桉樹皮的自燃。

當炎熱乾燥的的空氣從大陸沙漠中心吹向人口稠密的海岸時,最容易誘發危險的火災。不同密度的氣團的交界面,可以導致風的方向迅速改變,導致更大的火災並向多個方向蔓延,這為滅火製造了更大的難度。

2、富含油脂桉樹助燃大火

作為澳大利亞的"國樹",桉樹在澳大利亞被普遍種植,佔到全國森林面積的8成以上,桉樹皮富含油脂,燃點很低。

而且,桉樹皮掉落之後,堆積在樹下,在乾燥高溫環境中很容易產生自燃。一旦出現火災,桉樹燃燒的烈度和速度都很高,直接撲滅的難度很大。

3、公路、河流等隔斷缺乏

對於森林大火來說,公路、河流、溝渠等可以作為天然的隔斷阻止大火蔓延。但是,澳大利亞地廣人稀,且人口主要居住在海岸線附近,廣闊的內陸被沙漠和森林覆蓋,相應的公路、河流、溝渠等設施很少,沒有足夠網格狀隔斷。山火一旦燃起,火勢很難控制。

二、主觀人為因素

1、政府重視程度不夠

當大火肆虐時,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正在休假,這暴露了政府對山火的重視程度不夠。如果9月份山火剛起來時政府就積極組織人力物力投入滅火,肯定不至於讓大火燒了4個月之久。

正因為這樣,民眾甚至消防員對政府和莫里森都有不滿,當莫里森到火災重災區科巴戈小鎮慰問時,一位在應急中心休息的消防員面對總理伸出的手說:我真的不想和你握手。

2、政府在救火中表現得統籌調配能力不足

態度不夠重視,在實際操作中調配統籌能力有限,未能有效發揮澳大利亞的救災系統和滅火設施。

澳大利亞在消防器具的配置上一直居於世界前列,國家消防人員的培訓工作很到位,但是面對大火,政府的調配出現問題,應急機制未能發揮作用,導致大火一直蔓延不熄。

對人力資源對調配也有問題,大火已經燒了幾個月,政府才動用軍方和預備役力量參與滅火。

以上廣釐對澳洲山火持續不滅的觀點,如果有不同意見,歡迎關注一同探討!


廣釐先生


高溫乾旱,“天”火難熄

去年至今年,澳大利亞主要是受兩種氣候現象影響而罕見地持續高溫乾旱:厄爾尼諾和印度洋偶極子(Indian Ocean Dipole,簡稱IOD)。此次正IOD影響力遠大於厄爾尼諾,使得印度尼西亞至澳大利亞一帶的印度洋東部地區持續乾旱,而位於印度洋西部的非洲和中東國家則發生嚴重洪災。

在極端氣候現象的影響下,2019年7月以來,澳洲正在經歷數十年以來最嚴重的高溫和乾旱。澳大利亞氣象部門給出的數據是,2019年的平均溫度比往年平均溫度高1.52°C,這是自1910年開始連續一致的國家溫度記錄以來的最高記錄。同時,2019年的全澳平均降雨量為277毫米,是自1900年有記錄以來的最低值,之前最低值為314毫米(1902年)。

而自9月發生火災以來,寥寥降水杯水車薪,難止燎原之勢。據新南威爾士州消防局給出的數據估計,截至2020年1月8日,澳大利亞此次山火的過火面積已超過1070萬公頃。

在過火面積這麼大、嚴重乾旱缺水的情況下,人類幾乎無能為力。澳大利亞作為一個地廣人稀的國家,更是難以管控如今連綿山野的大火。2017年,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也發生了森林大火,該省前省長簡蕙芝 (Christy Clark)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關注天氣、跟蹤風勢風向以及祈禱下雨可能是唯一的辦法。

老天爺不下雨,能人工降雨嗎?可惜,極度乾旱的澳大利亞不僅缺乏降水,也缺少人工降雨的關鍵因素:雲和水分。人工降雨技術或許更應該被稱為人工增雨技術,不能憑空造雲,不能使乾涸的澳大利亞溼潤起來。而且由於多種因素限制,我們也並不能保障人工降雨一定落在需要它的地方。

山火不止,氣候有鍋

近年山火頻發,原因之一正是全球氣候變化:部分地區持續高溫、乾旱、大風天氣,更易於林火的發生和擴散。而且林火燃燒釋放大量二氧化碳,則是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來源,又進一步導致全球氣候變化——循環往復,惡性循環。如果在被燒燬的森林草原還沒來得及恢復的情況下再次發生山火,使得嚴重火災反覆發生,則可能使得澳大利亞當地熱帶雨林完全燒燬變成稀樹草原,這會對全球氣候造成更深遠且不可估量的影響。

在澳大利亞這種大火連綿不絕的情況下,火災已對局部小氣候產生了影響:火積雲。

大火的熱量使得地表的空氣和燃燒產生的煙霧煙霧扶搖直上,在高空形成火積雲。持續的火勢使得火積雲繼續“成長髮育”成為“火積雨雲”,並形成降雨。火積雲往往會帶來強風,使得火勢更加猛烈;雖然會帶來降雨,但雨水通常沒落在人們期望的位置;此外,火積雨雲造成的雷電可能會劈中別處的林木,從而產生更多的起火點。

大面積的桉樹商業人工林面對的問題是天然林分的結構被破壞,林分結構單一,缺乏林下豐富、溼潤的灌草層,當地表枯枝落葉等易燃物堆積過多時,則更容易發生火災。不過經營良好、管理成熟的人工林會在四周種植防火林,即含水量高、難燃的樹種,並開闢人工防火道以避免森林火災的發生。

另外,2019年澳洲、美國加州的森林大火,後期變得無法控制的原因之一是在火災初期沒有進行充分的預防和撲救。但讓澳洲忽視小火的原因是,林火是當地生態系統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些樹種甚至需要火燒來幫助種子傳播。

在澳大利亞,高頻率、高強度的火對點蠟花屬和矛膠草屬組成的灌木-草本群落並不會造成“致命”的影響,儘管灌木會被燒死,但火後的煙霧可以促進種子發芽,甚至可以促進群落更新。反覆循環、頻繁發生的林火使得當地人缺乏對火災的謹慎,就像“狼來了”的故事一樣,當大火燒下山的時候,人們已經無力控制了。

巨大的生態災難

這一次澳大利亞的森林火災並不是唯一一次嚴重火災,也不是受災最嚴重的一次,它受到這樣廣泛的關注,或許是因為這是人類進入互聯網時代以來第一次共同看見這樣一場巨大的生態災難。

歷史上澳大利亞發生過很多次類似的嚴重火災。2009年2月7日,被澳大利亞稱為“黑色星期六”,是澳大利亞歷史上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最嚴重的一場火災,造成了173人死亡,17.6億澳元的保險索賠。1976年森林大火有“世界火海”之稱,持續燃燒數個月,燒燬森林草原面積達1.17億公頃,幾乎一次性燒了約1/7的國土。可以說,在澳大利亞的土地上,幾乎每一棵樹都曾被火燒過。


愛蛇精的葫蘆娃


截至目前共有180人涉嫌縱火,既有成年人也有未成年人,其中24人涉嫌故意縱火而引發山林大火,53人涉嫌未能遵守消防禁令,47人因涉嫌在地面上丟棄點燃的香菸或火柴。此外,警方正在調查悉尼西區帕拉瑪塔附近的一場大火,據稱有人涉嫌故意縱火。大火的引發原因很難查明。

這場野火是自2009年所謂的"黑色星期六"火災以來,澳大利亞遭受的最嚴重的火災之一,這場大火造成173人死亡。1974年,澳大利亞中部有1.17億公頃土地被野火燒燬。



火災強度、火勢蔓延率和火災面積的主要驅動因素之一是溫度。據澳大利亞政府氣象局(BOM)的一份報告說,去年春天,澳大利亞的易發生火災的氣候的危險指數值創歷史新高。氣溫升高和涼爽季節降雨量減少。異常炎熱的天氣加速了火勢。與此同時,據維多利亞州緊急情況部稱,乾雷電是12月份維多利亞州東吉普斯蘭地區引發多起火災的罪魁禍首。


澳大利亞史無前例的森林大火已造成22人死亡,數百座房屋被毀,數十萬公頃土地被燒燬,導致近5億動物死亡。近日,澳大利亞西北部地區卻還要射殺近1萬隻駱駝,只因它們喝了太多水。為期5天的射殺行動將在當地時間8日展開,當地的環境部門將派出多架直升機射死大約1萬隻駱駝。


經濟愛好


.澳地理氣候特徵易引發山火,雖四面環海,但內陸遠離海洋,極度缺水、荒涼,沒有大的河流湖泊,澳大利亞主要樹種是桉樹,佔森林面積70%。桉樹樹皮樹葉富含油脂,脫落後聚集在地面,遇到40℃以上的高溫,也非常容易自燃;最近幾年澳大利亞變得越來越乾熱,極端災害天氣越來越普遍。高溫乾旱疊加,使得火災更容易發生

主觀原因,澳大利亞政府沒有對火災足夠重視,行動遲緩。此前,澳大利亞採取的應對山火措施是控制山火,莫里森政府所採取的措施和此前應對也差不多。沒想到火勢太猛,造成人員和財產的巨大損失。澳大利亞歷史上首次出動軍隊應對火災,但民眾認為行動過於遲緩,早前就應該採取措施重點應對







D浮城無憶W


哈哈,燒吧,燒他屁股冒煙。澳洲連場大火都沒能力撲滅,人口太少了,動物比人多好多


用戶6360315573851


不是我放的火…


我是姓趙的


奧政府的無視 沒有及時有效的前期控制火情 報到提到說是人為引燃 目前在調查中 珍愛生命珍愛地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