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改變銀行信貸投放:從“搶開年”到“搶全年”

疫情改變銀行信貸投放:從“搶開年”到“搶全年”

“現在還沒復工,預計資金面可能會階段性地緊張。春節假期延長、企業復工延後會使一季度的信貸投放規模下降。”某城商行上海分行授信審批部負責人2月初表示。

國家衛健委最新通報顯示,截至2月2日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累計報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17205例,共有疑似病例21558例——疫情仍在發展之中。

受疫情影響,今年一季度經濟基本面將短暫受到壓制。華泰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師李超稱,一季度GDP實際增速可能下行至5.7%-5.9%,但二季度可能企穩回升。

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脈,兩者共生共榮,二者間的重要載體則是銀行信貸。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瞭解到,受疫情影響,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等行業影響較大,相關行業的貸款信用風險可能會暴露,但商業銀行會做續貸支持。此外,商業銀行將推出“疫情專項貸款”,投向湖北省及相關行業。從信貸節奏上看,一季度新增規模和佔比大概率有所下降。

“企業還沒開工,沒有新增信貸需求。一季度的信貸規模肯定會比上年有所下降甚至二季度初都可能有影響。相比以往的‘搶開年’,今年信貸投放可能要‘搶全年’。”某股份行西部省分行資產負債部負責人表示。

一季度“開門紅”難現

出於“早投放早收益”的考慮,銀行傾向於年初多投放信貸。銀行四個季度基本按照“3322”的節奏投放。比如2019年一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5.81萬億元,同比多增9526億元,創歷史新高。從佔比看,2019年一季度新增信貸規模佔全年比重的35%。

某股份行總行資產負債部人士介紹,該行今年全年新增信貸投放計劃約3100億,其中1月已投放500多億。因為工作日減少,該行1月新增投放規模低於去年同期。

“今年是早春,1月信貸投放基本在1月中上旬。一般來說,春節前三天和春節後半個月,信貸投放規模都很少。因此即便沒有疫情,1月中下旬和2月初的投放規模也不大。” 前述股份行總行資產負債部人士表示,“但是如果疫情延續,2、3月份的信貸投放都有影響。”

某國有大行中部省份信貸管理部門人士稱,疫情之下商業銀行信貸管理難度增加。比如信貸業務營銷工作受到影響,對優良客戶的拓展會有所“鬆懈”,進而對貸款投放數量和質量產生不利影響。此外,貸款調查、審批業務受到干擾,可能會影響貸款的及時發放。

疫情之下,國務院已將春節假期延長至2月3日。諸多省份則要求企業復工時間不得早於2月9日。考慮到員工回到工作崗位需隔離14天,企業的“真實”復工將在2月中下旬。

某國有大行總行公司部人士稱,該行系統已將1月31日和2月1日維護成假期,這兩日到期貸款將自動順延,利息調整等事宜與客戶做了溝通。“我們已取消信貸規模剛性管控,並不要求一季度投出多少。”

前述股份行西部省分行資產負債部負責人稱,受到疫情影響,目前新增信貸需求會減少。在監管要求下,續貸業務可能會多一些。“(所在分行)1月信貸投放相比去年略有增長,二月、三月同比將大幅下降,投放不樂觀。一季度信貸投放‘開門紅’難現,下半年可能有投放機會。”

他做出這一判斷的依據在於,受疫情影響,短期內經濟增速將出現下滑,但下半年經濟可能企穩回升。比如在“非典”疫情集中爆發的2003年二季度,中國GDP增速從一季度的11.1%減速到9.1%。但隨著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後續可能出現“搶工”現象,彌補前期投資的下降,進而帶來信貸投放機會。

前述股份行總行資產負債部人士表示,2020年還面臨著GDP翻番的硬約束,為抵消一季度經濟增速回落的影響,下半年可能會通過基建投資發力穩增長,基建行業可能是商業銀行信貸的重要投向。

對比來看,“非典”疫情集中爆發於2003年4月末:當年5月消費同比增長4.3%,僅為上年同期增速的一半,是1991年以來的最低水平;5月投資增速保持平穩。“非典”淡去的6月,消費及投資增速、新增信貸均出現反彈。比如,當年6月新增信貸5439億,環比增長一倍,創年內新高。

天風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廖志明則表示,疫情會影響銀行信貸投放工作,可能對2月信貸投放有負面影響。但在監管採取多項舉措之下,預計影響會收斂些。全年信貸投放仍將保持“3322”的節奏,只是2月信貸投放可能受一定影響,或不及此前預期。

新增“疫情專項貸款”

廖志明表示,除了醫療、在線娛樂等少數行業外,大多數行業會受到疫情影響,這些行業的中小企業償債能力或下降,少部分企業或因此達不到授信標準,融資需求也有波及。

前述股份行總行資產負債部人士稱,該行信貸投放的大方向不會變,主要是強基建、擴小微、控地產、穩零售(按揭貸款)。

“按揭貸款比較優良,今年仍傾向於增加投放。信用卡貸款因為不良有增加,今年會壓縮這塊貸款。”他表示,“此外,今年我們要求房地產開發貸款餘額佔比下降0.5個百分點,具體說增量房地產貸款不超過全部信貸增量的三分之一,存量佔比要穩中略降。”

前述國有大行中部省份信貸管理部門人士稱,疫情對今後信貸投向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要求銀行信貸部門對現有客戶的經營情況要及時全面真實瞭解,在保證存量貸款安全的情況下,分析續貸的風險;二是要適當調整信貸投向,發掘新的業務方向。

具體而言,一方面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物流運輸、文化旅遊等行業受疫情影響較大,盈利能力下降,可能會有一些風險暴露。“另一方面,新零售、線上醫療、在線娛樂行業出現重大機遇,但這些行業是輕資產行業,如何與之合作共贏,銀行需探索新方式。”前述國有大行中部省份信貸管理部門人士表示。

另據記者瞭解,擴信用除針對“好”項目、續貸外,商業銀行也將針對疫情重災區和遭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給予定向信貸支持,比如安排“疫情專項貸款”。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得的某國有大行信貸安排稱,全額滿足疫情防控信貸需求,比如對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項目建設信貸需求足額保障。此外,為湖北省內普惠型小微企業專項匹配100億元信貸規模,其利率可在現有利率基礎上下調0.5個百分點。

前述股份行總行資產負債部人士介紹,該行目前已安排100億疫情專項貸款額度,投向受疫情影響的相關行業,其中30億分配到武漢分行(湖北省)。

央行等五部委2月1日發文稱,在疫情防控期間,央行將向主要全國性銀行和湖北等重點省區市的部分地方法人銀行提供總計3000億元人民幣低成本專項再貸款資金,支持金融機構對名單內的企業提供優惠利率的信貸支持。

【購房資訊輕鬆享,快來關注樂居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