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晃母親:洪晃這傢伙,把我都帶壞了

洪晃母親:洪晃這傢伙,把我都帶壞了


傳大奇:一個喜歡聽傳奇,寫傳奇的女孩。


親可以先看上文,再看本文。


章子怡感慨,風光時錦上添花的人那麼多,落難時雪中送炭的,居然是僅合作過兩次的洪晃。

畢竟,在真相沒有大白的情況下,隨便站隊,很容易後期被打臉。可是,洪晃不行,她等不及、憋不住,憋住了難受。

路見不平,就得拔刀相助,哪怕傷了自身人脈。

再說,事後可以再道歉嘛。道歉,也是洪晃的獨門絕技。


16


洪晃在公司罵人太多,而且最常用的詞就是:Wo Kao和你大爺的。

為這事兒,員工沒少給她提意見。其實,私下裡,她自己也反省過,深深覺得這樣太傷害別人,不好。

於是,有一年年會上,她真誠地跟大家承諾,明年起,絕不再罵人,發現一次,就請大家吃飯一次。

可是,第二年還沒到六一兒童節,根據員工記錄,她平均一天就罵了三回。

結果就是,她天天晚上當“叄陪”。

對於自己的缺點,洪晃心知肚明。但是一落實到實處,那就是——“虛心接受,但堅決不改”。


17


不僅自己不改,洪晃讓女兒也完美地繼承了這一傳統。

孩子一歲半的時候,是一個小年夜,大家一邊吃飯,一邊聊著小孩學英文的事兒。

洪晃說,先把中文說利索了再學別的,沒必要拔苗助長。

洪晃母親立馬糾正,說,“平平已經會說英文了,只要有什麼驚喜,她就說‘Wow’,只是後面還帶著一個‘ka’,不知道為什麼,她總是說‘wow-ka’。”

所有人都笑了,就是沒人敢跟老太太解釋。

誰知道,沒兩天,老太太也在wow-ka,wow-ka的。

洪晃汗顏,還是儘早從實招來吧。


18


剛回國時,洪晃充滿了優越感。

優越感和自信不同。優越感說白了,就是虛榮心。家庭、相貌、文憑都可以給人優越感,而自信則來自於深入骨髓的內在。

洪晃的優越感來自於她本科所在的大學——瓦瑟學院裡的三角鋼琴,紅地毯,和黃瓜三明治。

洪晃的大學是爸爸洪君顏通過自己的私人關係聯繫上的。


洪晃母親:洪晃這傢伙,把我都帶壞了


19


對於洪晃沒有在國內上上大學,爸爸很感內疚。

於是,爸爸通過紐約州立大學New Paltz分校的一個訪問學者,給洪晃弄了一個獎學金,就讓她過去了。

可是,當爸爸在大一期末來到New Paltz,卻發現洪晃一點也不喜歡這個學校。

洪晃告訴爸爸,學校裡的人都xi du,宿舍裡經常三四對男女一起過夜,沒有人好好唸書。

爸爸什麼也沒說,兩個月後,洪晃轉學到了瓦瑟學院。


20


學校創始人叫馬修·瓦瑟,是一個啤酒商人。

這所學校最初專門給有錢人家的女孩子,塗一層文化外衣,完成一下蛻變。所以英文名叫“Finishing School”。

瓦瑟學院在紐約州北部,一個非常破落的工業小鎮上。

學校周圍連個像樣的餐館都沒有,希臘船王的後代卻開著敞篷車在附近飆車

全鎮的酒吧裡充斥著失業者,痛恨另類的人,以及移民的“紅脖子”。

這所學校卻培養出羅斯福、肯尼迪兩任美國總統的夫人,另外,還有兩個女文豪。


21


瓦瑟學院注重藝術和文學,女孩子們大多朝這兩個方向發展。

每個樓裡都有一個共用的客廳,客廳裡擺著三角鋼琴。主樓裡有一個超大的,鋪著深紅色地毯的玫瑰廳,每天下午四點,可以在這裡喝下午茶,吃黃瓜三明治。

而之前的學校New Paltz,只有缺胳膊短腿的桌椅板凳,和滿牆的塗鴉之作。

在瓦瑟學院,這個全世界排名前三十的名校,洪晃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優越感。

那是在1980年。


洪晃母親:洪晃這傢伙,把我都帶壞了


當然,優越感這種不實惠的東西,在洪晃回國後不久,就被現實擊得粉碎。


22


而洪晃深入骨髓的自信,則來自於在學校教歐洲近代史的中國人——梁喜輝教授。

一次,梁教授給大家佈置了一個課題,假設二戰中,任何一個國家改變立場,會對近代史有什麼影響。

洪晃選中國,因為,她看過樑教授的一本相關的書。

她把這本書從頭到尾,仔細讀了三遍,然後把梁教授的觀點總結得清清楚楚,一個沒落,十分到位。

可是,最後,教授卻給了“F”——不及格。

洪晃瘋了,她找梁教授理論,梁教授請她到家裡吃飯。


23


進了客廳,洪晃立馬看到一個又像實驗工具,又像小孩玩具的裝置。

“這是什麼?”洪晃不禁問道。

“這是歐洲近代史。”梁教授笑著說,

“你看,最上邊的小球掉下來,就是南斯拉夫的槍聲,球順著這個滑道,滾到這個坑裡,就會彈起一面沙俄宣戰的小旗,小旗起來的時候,旗杆就會打翻裝有紅色液體的瓶子,血液就會流遍歐洲,液體流進這個坑的時候,不倒翁……”

洪晃呆了,好像有人在她沉悶的腦袋上開了天窗。

“來,”梁教授笑著說,“你來看看我的衛生間。”

這個衛生間像一個三維的小人書。梁教授把戰前柏林的地圖,非常形象地畫滿了牆壁、房頂、以及馬桶上。

梁教授說,戰前的柏林是他度過童年的地方,地圖上的每一個小店、酒吧都是根據他的記憶和歷史資料畫成,這十分珍貴,因為很多資料在戰亂中遺失……


24


這段飯,吃了什麼,聊了什麼,洪晃都不記得了。

唯一清晰的就是,從那裡出來,她已經非常明白,教育的價值在於,學生能夠問“為什麼”,能夠獨立思考,找出自己的答案。

而只會背書的學生,跟傻子無異。

洪晃的自信在於,從那之後,她再也沒有當過傻子。


25


那時,洪晃與父親的關係還非常好,她做夢也沒想到,後邊居然與父親斷絕聯繫。

洪晃父親多年前,曾在《香港明報》上連載了《我和章含之離婚前後》,其中說到,洪晃母親曾在婚內出軌一事。

這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風波,而父親洪君顏卻對外界聲稱,這本書是女兒洪晃讓他寫的。這讓洪晃深感傷心和失望。

洪晃嚴辭叫停,“當我看到,自己的父親以女兒的名義,傷害自己的母親,我覺得他不負責任。”


26


洪晃父親和母親離婚後,甚少聯繫。唯一一次,就是洪晃母親去世前,父親有病回北京治療,求母親幫他聯繫醫院,母親照做了。

兩人最後一次通話,還是在早上六點,父親對母親說,謝謝。之所以選擇早上六點,是父親怕老婆誤會。

洪晃聽說後,還捧腹大笑,覺得這麼大年紀了,還跟中學生一樣有趣。

誰知,洪晃父親出院後第一件事,就是出了本書——《我和章含之離婚前後》。


洪晃母親:洪晃這傢伙,把我都帶壞了

洪君顏,章含之和洪晃


洪晃跟父親大吵一架,斷絕來往。


27


洪晃何嘗不心痛?晚上睡不著覺,她時常想起童年時,父親的點點滴滴。

洪晃父親是個樂天派,像個永遠長不大的大男孩。

即使在最艱苦的日子裡,他也能苦中作樂。

有一年秋天,他從江西幹校回北京,曬得特別黑。

正當大家都心疼他,昔日的上海公子,現在曬成了農民。他卻裝成巴基斯坦人,操著一口上海英文,跑到外賓供應站,買了好多龍蝦。

還笑呵呵地說,“要不是曬這麼黑,誰會相信我是巴基斯坦人!”

這個長不大的大男孩,在晚年因出書一事,與女兒爭吵時,堅稱,自己只是在寫一個知識分子對一段特殊時期的真實感受。

洪晃雖然生氣,但仍然囑咐父親,“要保重身體,不要把心思放在怨恨上。”


28


劉索拉是一個才華橫溢的女子,玩票性質的小說《你別無選擇》,使眾多專業作家大為遜色,而劉索拉本人志不在此,她在音樂界裡風生水起。


洪晃母親:洪晃這傢伙,把我都帶壞了


據說劉索拉的前夫離婚後,又想復婚,劉索拉回復說,到後面排隊去。

劉索拉第一次遇見洪晃,就被震撼了,

“北京胡同裡的粗話,她能連串往外噴。


正噴著一個北京大妞的愛情故事,突然,主人公用倫敦英文說起話來,登時顯得矜持保守,還帶著英國冷幽默。


正聽得出神,她又換成了法文,主人公又變成了一個法國狐媚子。”

​一個故事能講出幾朵花來,她怎麼不去演喜劇?!

於是,在劉索拉的煽動下,洪晃又幹了件特別好玩的事兒,是什麼呢?

咱們下期再見!請繼續關注傳大奇,看洪晃的傳奇人生!


往期精彩推薦:

你怎麼看待洪晃的父親出書? (多選)
0
0%
他有權表達個人感受,贊同
0
0%
心有怨恨,不好
0
0%
為了賺錢,可以
0
0%
傷害了救過自己的章含之,不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