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殺害關羽後,如果將遺體還給劉備,夷陵之戰是否還會爆發?

劉秉福


首先表明我的觀點,孫權殺害關羽後,如果將遺體還給劉備,夷陵之戰不但會爆發,而且會爆發的更快,還會更加猛烈。下面我談談我的看法。

第一,古人十分注重情義,義氣重於一切,甚至為了結義兄弟,可以捨棄自己的老婆和兒子。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關、張二人追隨劉備,拋家舍業,不離不棄,著實令劉備感動不已。所以孫權殺害關羽,令劉備肝腸寸斷,一定要報仇雪恨,為關羽報仇,如果孫權將遺體還給劉備,劉備看到關羽的慘像,更加會恨孫權。所以夷陵之戰必會爆發。

第二,聯吳抗曹是劉備外交的基本方針,吳蜀較弱,魏國強大,這是不爭的事實,為了生存,兩個小國必要聯合。但是劉備素有雄心壯志,統一全國,恢復漢室,迫於諸葛亮制定的方針政策,穩中求進。不要說將遺體還給劉備,只要東吳將關羽殺了,劉備一樣要出兵攻打東吳。

因為劉備和諸葛亮的想法不一樣,諸葛亮一心做一個賢相,想讓國家強大後,穩中求勝。而劉備街頭小市民出身,本身一無所有,所以他可以冒一切風險,去達到自己的目的,大不了還到街頭賣草鞋。所以,關羽被害,讓劉備找到了進攻東吳的藉口,如果將關羽遺體還給劉備,夷陵之戰不但會爆發,而且會爆發的更快,還會更加猛烈。


歷史是個這玩意


劉備成功靠的是義,興復漢室是國家大義,桃園結義是江湖義氣,三顧茅廬是禮賢下士的仁義。失義則失天下。

自古中國幾千年文化中,捨生取義一直是主流傳承。青梅煮酒時曹操對劉備的評價就是當世英雄,如果曹操氣量小,劉備三兄弟早已被殺。

亂世講義,盛世談利。以今天的世風去揣測夷陵之戰劉備的心理,無異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無論關羽屍體是否被孫權送回,無論蜀國是否出現安危,劉備必定出兵報仇,這不是兄弟小義,而是國家大義。如同建國初期,中國人民以貧弱之軀卻抗衡美蘇霸權。表面看毫無好處,但實際上中國今天的飛速發展所獲得的和平環境是毛爺爺靠膽略換來的。

如果不為結義兄弟復仇,只以國家利益考量,夷陵之戰確實沒必要發動。關羽之死嚴格來說是他違背了諸葛亮的戰略,擅自發動戰爭造成。但是在中國歷史上青史留名的人首推俠肝義膽的英雄,千里走單騎,掛印封金,過五關斬六將,古城相會。如此忠義的兄弟被害,劉備如果不報仇,他的皇帝之位能坐的穩?

我們今天討論古人不要簡單的以所謂國家戰略或者利益去評判。中國能夠有今天的強大,不知道有多少成千上萬的英雄捨生取義換來的?

國家真正的強大光靠奇技淫巧或奇謀妙計是根本沒有出路的!任何強國無不是靠鐵和血打出來的!越是身在盛世就越要居安思危。

國家真正的強大並非依靠經濟或軍事上的優勢,而是要靠民心和士氣,以捨我其誰的霸氣才能立足於世界。

劉備雖無智謀,但卻是兩肋插刀的好老闆,好哥們,中國人講究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以何評判?當然是一個義字。

這正是: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


飛翼點通



用戶104365725437


漢中大戰,劉備大勝曹操,斬殺夏侯淵,關羽北伐中原,水淹七軍,斬殺龐德,活捉于禁,眼看劉備就要打敗曹操一統天下恢復漢朝,孫權背信棄義背叛孫劉聯盟,偷襲荊州,殺害忠肝義膽的一代名將關羽,本來就是天怒人怨的事情。

可惜在那成王敗寇的戰亂年代,除了大哥劉備,無人願意為關羽報仇雪恨,主持公道。

做賊心虛的孫權一方面勾結曹操,一方面假情假意向劉備求和。

劉備為了兄弟情義,寧願不顧討伐奸臣曹操恢復漢朝的最重要事業,不顧諸葛亮趙雲等大臣的反對,義無反顧討伐孫權為關羽報仇。

孫權為了嫁禍於曹操,把關羽的人頭送給曹操,曹操看到自己最欽佩的名將關羽被殺,被活活嚇病,不久死去。

可惜劉備夷陵之戰被孫權打得慘敗,沒有能為兄弟關羽報仇,留下千古遺恨死於白帝城。


厚德載物49847


夷陵之戰勢在必發。

此戰的爆發和東吳歸不歸還關羽的屍體關係並不大,而關鍵在於荊州對於三個國家的重要性。

我們知道,魏蜀吳三足鼎立,曹魏所恃的是中原沃土,孫吳所恃的是長江天險,劉蜀所恃的是蜀道艱難,而荊州所處三國樞紐地帶,是進出三國的共同門戶,進可作為跳板,退可做堡壘,是三個國家必爭之地。

劉備自稱漢朝正統,從劉表手中接過荊州,便感覺荊州就是他的祖業,以此為根基擴展勢力範圍建立了蜀漢偉業 。現在荊州老根據地居然讓孫權給霸佔了,而且還殺死了老哥們關羽 ,人地兩失,這對劉備的打擊太大了,於情於理劉備都不能接受,如果不出兵伐吳,劉備還有何顏面立足於世。更何況,另一個老哥們張飛也讓人取了人頭送給了東吳。

所以說,夷陵之戰必須打,無論東吳怎麼做,都不能平息劉備之怒。


濤聲依舊3833


以下僅為個人觀點:

我認為,就算孫權把關羽的屍體還給劉備,夷陵之戰再所難免,劉備名為二弟三弟復仇,實則乘機攻打東吳,如果打下東吳三分天下,劉備就得其二。如此一來劉備振興大漢的夢想也不會遙遠。早在隆中對的時候。諸葛亮就說三分天下。欲取西川必先得荊州,劉備攻打西川的時候,荊州作為劉備的大本營,自然不容有失。呂蒙白衣過江。奇襲荊州。這不是要端了劉備的老窩嗎。這劉備能忍嗎。到了夷陵之戰已經不是單純的復仇了。而是劉備為了以後得打算。東吳不取不行。要想一門心思對付曹氏家族,後方當然不容有失。就算關羽死後,劉備不立即打東吳。但我想,類似於夷陵之戰的戰爭在所難免。



獨行刻


還是會爆發的,因為這是政治。不是個人感情問題,演義為了突出劉關張情義,一直說劉備是為關羽復仇,其實,政治就是政治,荊州關乎劉備一統江山的整體戰略格局,丟失了,劉備在中原沒有了任何立足點,完全成了偏安一隅之地了,曹魏太容易防守了。所以,不管關羽死活,曹操一死,劉備暫時沒有了曹魏壓力,一定要發動奪荊之戰的。只是劉備軍事水平太差,又輕敵,被陸遜火攻慘敗而歸。其實,這場戰爭劉備只要表現的好一點,哪怕不能速勝形成相持,等曹丕在東線給孫權壓力,從事後看,曹丕一直在做進攻孫權的準備,那麼,孫權割地求和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無奈,劉備無能速敗,孫權回過頭來又擊敗曹丕,成為真正的贏家,奠定三國版圖。


笑傲江湖161104


答:孫權殺死關羽,只不過是讓虛偽的劉備找了一個侵略攻擊東吳的理由而已,有了一個合理輿論的制高點 。


溫舔殘月


不給曹,那劉與曹約合好,孫權能有好麼,孫權這一計高!


用戶4055804491347


東吳其實和蜀漢一直不合作,而且看不起蜀漢,雙方都處於奪地盤時期,只是在劉備死後才真正意識到三國分立,合作重要性,然後才有了後來真正吳蜀聯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