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學歷經驗多高,一旦50歲左右離開公司或原崗位,就很難就業,如何解決?

勞山行知人


這真是一個人到中年的扎心事實。3個建議:

1、可以考慮自己創業做個小生意;
2、多利用人脈資源;
3、多看看身邊有結果的人在做什麼,多接觸年輕人的思想,他們更多的看到這個時代的小趨勢。

01

你已經在職場20多年了,現在是實現自己興趣的機會了。

最近看電視劇《小歡喜》,裡面45歲的方圓(黃磊飾),在公司裡做了20年的法律顧問,是一個部門的負責人,在公司併購後,他被裁員了

我在劇中看著他,一次一次找工作被拒,甚至有一次到他學弟的公司看是否有合適的機會,然後被對方拿年齡說事。即便是方圓願意花一些時間去考律律師相關的證書,他的這個學弟還是果斷拒絕了他。方圓甚至想過去開滴滴司機,去當快遞員。

反觀這裡面另外一個人物,喬衛東(沙溢飾),因為自己創業,人到中年很自在。

兩個差不多年齡的人,他們在職業上太不一樣,非常扎心的一個現實。

你之前已在職場打拼那麼多年,如果工作不是自己喜歡的,這個時候可以做一點嘗試,把心中多年的願望實現,比如開一個小店,也未嘗不是一個好選擇哦。

02

50歲左右,人生過了半百,這個時候要去利用人脈資源。

一個人在職場20多年的積累,一定認識不少人,建立了自己的人脈圈,這也是當初我們努力工作的其中一個意義:


除了能夠在當時彼此分享訊息,也可以在以後為彼此提供機會。人生越往後走,人脈資源越重要。

但現在可能很多人都不聯繫了,沒關係 ,還可以重新來過。因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流動的,你想要的連接要主動去創建。

你可以建立一個人脈資源表,先填上你能記住的朋友、同事或同學的情況,找機會約出來見一面,聊聊天,這個過程中你一定會得到其它新的訊息。

每見一個人,回來及時記錄對方的情況,下一次再見面時,主動聊上次談到的事情,

越是對方的事情,越會讓對方開心。


這方面我的前老闆就做的特別好,她一直把人際關係維護在平時,這樣關鍵時刻用到,很給力。

03

利用50歲的優勢,積極向有結果、年輕人學習

50歲的人比中年人有兩大優勢:


一是他們的家庭穩定,孩子長大了,基本上沒有什麼特別會耽擱工作的事情,他們能夠投入到工作上的時間變多了;
二是因為久經職場,他們有豐富的經歷,在一些戰略性的思考、公司大方向的把握可以比年輕人做的更好。

之前我的老闆經常說一句話,“向有結果的人學習”,一定要多去看看身邊賺錢的人在做什麼事情,尤其是年輕人。


他們的一些新潮思想,接受的一些新興事物,比如互聯網AI、自媒體平臺。多和年輕人呆一起,你還會被他們年輕的心態和開放的思維影響,說不定就是一個機會了。

現在時代發展那麼快,對於年輕人都很殘酷,一定要願意接受新事物,50歲的人更應該是如此。如果你一段時間不學習,不管你的思想還是行動,都會落後。

到最後也只能接受被時代淘汰的命運,畢竟它也不會提前跟你招呼。

總結

得到App創始人羅振宇在年初的跨年演講中說到,我們這一代人很大概率會活到100歲,所以你才50歲,依然年輕,去盡情折騰吧。人生就是去完成一個個執念的過程,盡全力,不後悔。

and夏小麥:日更2000字,喜歡傾聽,喜歡用文字記錄生活的一枚女青年,希望到80歲還能記起今日模樣。

and夏小麥


說說我自己吧,我是79年大學生,87年MBA。幹了三個世界五百強的財務總監。後來轉到民企幹。57歲時,集團讓我退下來。我就在各種網站找工作,獵頭們一塊看簡歷,都非常高興,資歷特別高。但是推薦到公司後,都嫌年齡大,不接受。經過將近兩後,終於有一家民營聘用了。聘用後發現,經驗能力足夠,還不要交社保(這可是一筆每月五千的的社保支出)。其實,年齡大了的人員,經驗足,資歷深,用人成本低,是中國企業還沒有覺悟到的性價比最高的僱員。

中國企業家,很少有深度思考的,比較任性,憑感覺,憑固有觀念,認為50多就老了,不懂這類人才的價值。老年人不會拖公司的後腿,反而是年輕人的榜樣,後盾。任正非,柳傳志,宗慶後 等等,為啥還在幹?因為他們知道他們有巨大價值。那麼除了企業領袖,五十多的企業高管,就沒有價值了?仍不覺悟!


北京抖抖抖


2018年,51歲,無錫項目交付後,我離開了公司。

揹著包去深圳、濟南、威海溜達了一圈。

尋找適合我的崗位的同時,去反思自己。首先把自己放在退休的心境下,看看周邊的朋友。

有朋友推薦我去施工企業負責現場,也去應聘了。有朋友推薦我去房地產開發公司,我也把資料投遞了。

最後,大學同學找我,他們公司要搞房地產開發,大家不熟悉這一塊,希望我和董事長見一下,把關鍵點作一下交流。

我見過董事長後,同學告訴我,下步怎麼走?我告訴他,項目一定要向前推進。

在幾家公司裡,我選擇了同學所在的公司,由30年前的同學變為同事,共同努力,把項目做好。

春節後,討論方案、研究戶型,到了5月份報規劃方案,7月份取得了施工許可證。8月份城市展廳開放。11月10日銷售中心準備開放,11月11日左右準備開盤銷售。

從春節至今,我們基本上沒有節假日,大家團結一心,搶時間節點,圍繞進度開展工作,井井有條的把各項工作抓好抓實,實現了項目全面開工,必將創造好的業績,我倆也成了董事長的左膀右臂。

50歲後,一定要找到適合自己的,特別是自己喜愛和熟悉的崗位,才能發揮您的專長,讓自己煥發第二青春的光彩。

人生很短暫。如果要讓自己的人生出彩,必須付出辛勤的汗水和百倍的努力,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旅途。

人生道路上,停一停腳步,駐足看看周邊的風景,也是人生一大幸事。



顧小兵1


是目前非常普遍的一種現象。就舉個我身邊的例子。

老家的一個叔叔在上海的某廠裡,工作了15年左右,年齡這個到了50歲多一點還不到退休的年齡,但是因為這個資格比較老,所以他的這個各種福利啊,相對來講要比其他人高很多。又加上企業這幾年不是很景氣,所以在今年中旬的時候就被辭退了。雖然賠了點錢,但是你想50歲了之後出來還能找什麼工作呢,自己的一些技術啊,都是那種工廠裡邊的東西,到外面之後根本不適用。

所以在這邊因為當時他諮詢過我,然後問我怎麼去找工作,然後他之前一直都是找的中介啊,後來被中介還騙了幾百塊錢。現在就打一些零工,呃,一邊在快遞公司做分揀員,然後另外呢又在一些就是倉庫類的,就是幹一些雜活吧。

比如說可以學習一些技術性的東西,可以讓我們越老越吃香,這個可能想法是對的,但是到底哪些工作才可以讓我們越老越吃香呢?比如律師,醫生,財務。但是這些都是具有很專業性的知識,要一般的這種四五十歲的,根本不具有這種能力啊,所以一般在50歲左右,如果離職或者跳出原來的這個公司真的是很難找工作的。

我爸爸他們公司有一個老員工,也是50多歲快60歲了,因為他之前一直是在做這個機器的調配,調機員。被公司返聘回去,但是呢,等公司遇到危機之後呢,也是隨時開除。返聘合同的話,是可以這個隨時開除員工。

50多歲的話找工作的話,現在很多都在找這種快遞員,還有就是家政。還是非常辛苦的。能夠呆在原來的公司最好不要出來。


楊子翔


當今社會不只是50歲找工作難,剛畢業的大學生也難以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何況五十多歲!中國最不缺的就是人。

我67年的五十多了,初中文化,農民。一路走來啥都幹過,建築隊,小煤窯,磚瓦廠,收過酒瓶撿過破爛,就差沒賣老鼠藥。後來到了一家公司做保安,經過幾年的努力做到了公司物業部經理職位,2018年因急性心肌梗塞離開了那家公司,出院三個月後我又去了一家燃氣公司做安裝維修工,每月4500左右。我就一個農民,沒多少文化能做到公司的物業部主管,管理著七八十號人其中不少年輕的高級知識分子。為什麼?

原因就一個:下雨了,我沒傘就要沒命的跑。

所有的文化知識,技術都是自學的,沒老師。電器,管道,電焊,低壓高壓電路,看圖紙,建築施工沒有一樣不是自學。用電腦做文案,畫基本圖紙,做工資表,統計表,打字複印都是通過自己的努力自學。

五十多的人了找工作人家能用我就很知足了,我從沒考慮過我自己的人生巔峰期,我沒有身段是因為我知道自己就一初中文化的老農民,放眼當今社會,一塊磚頭扔在人群裡砸到的不是碩士就是大學生。現在最不缺的就是所謂的管理人才,自己的所謂經驗閱歷根本跟不上時代發展,就是技術也跟不上科技的更新換代。

五十多要想找到工作,簡單!別把自己輝煌的過去作為資本,找準自己的位置和自己的所求。掂量好自己的分量,就知道擔多少東西。社會上飯碗不少,自己的飯碗不一定是金子的!掃大街也不跌份。


漂泊城裡的莊稼漢


我也快50了,沒有 進過體制一天。年輕時在外企做英文秘書,30前後發現沒有太大發展,決定改行,選擇了自己熱愛的教書這個行當。因為不是科班畢業(非師範類),從國際學校的幼兒園老師,做到私立學校的中小學老師。30好幾的時候,覺得不提升自己很難有發展前途,結果花光了以前所有的積蓄跑到歐洲讀了兩個碩士(學位)和一個碩士文憑(無學位的課程)。12年回國在大學做了幾年代課老師,半路起家依然是沒有什麼大的發展,現在又回到自由職業這一行。在一些英語培訓機構當老師。收入在二線城市應該說過得去,但經濟壓力仍然有。

一直想過自己開個小機構或者工作室什麼的,也是如標題所講,50左右放棄已有的工作狀態,擔心一旦想回到這種狀況並不容易。


韋恩老師說歐洲遊學


求職如求婚。50多歲的求職者正處於尷尬年齡段。首先自己要自信、自強、自愛。放低自己,平和心態,勇於挑戰。我今年54歲,在北京拼打8年,從事多年行政人事和黨建工作,並無特殊行業專業技能和出挑的才華。但僅用20多天的時間,受約幾十家企業的面試,很快找到了自己比較心儀的工作。可能我是機緣和幸運的成份多一些,但在求職中感到許多企業特別是一些初創型公司還是很需求這個年齡段的求職者。主要是中、高層管理崗位。剛才在評論中看到了一位老同志說的一句話分享給我們還在打拼的60後同齡人共勉:“下雨了,沒有傘🌂,我們只能拼命的奔跑!”🏃


好運費騰


我今年49,1992年畢業起一直在國企幹到2015年,先後從事過技術、行政、財務、經營等管理崗位。具備工程碩士、高級會計師、律師等專業技術和職業資格。50歲不好再就業是不爭的現實,但我認為只要不斷努力,不要放棄,機會總會有的,年齡不是問題。去年我剛入職一家企業從事高級管理工作,經過幾個月的體驗,我覺得並不符合自己的工作意願,今年,我還在重新尋找機會,希望找到自己理想的職業目標。


用戶9254030719783


我下屬有事求情,看能不能找老闆打個招呼,同意他大哥來公司做一線員工。因為招工年齡限定在45歲,他大哥今年48了。

下屬告訴我:他大哥一直在國企下屬單位做職員工作。因為給朋友擔保借貸出事,朋友跑路了。現在被處理的結果就是每月扣除三千元還款,只留五百元基本生活費。

沒辦法了,一幫親戚湊錢給還了債務,如果他大哥靠四千多死工資來還親戚,那是猴年馬月了。這才決定從單位辭職出來,想法招工作多掙點。

雖然我所在的公司員工可以拿到七千多元,但都是要加班加點靠計件工資掙到的,對於四十多歲的人根本吃不消這種勞動強度。

從年齡超標和實際情形看,我直接跟他說幫不上這個忙,去年老闆才辭退三個親人,他們都六十多了,還在公司幹雜活,做庫管。儘管是親戚,老闆為了企業生存發展必須狠心裁員。

2019年又是一個職場人人自危的年頭,尤其針對四五十歲的中年職場人,更是十分不友好。

普華商學院的翟山鷹教授說:“如果現在四十歲以上的中年人,不是老闆,不是企業的高管,不是會計師,高級工程師等師級別人才,或者有特殊專操作技能的,只要失業,再就業是特別苦難的,基本上無法進入正規企業,只能從事一些低技能,低門檻的服務行業。

翟教授說的就是當今社會現實,臨近五十歲的職場人,只要還在崗位上就堅持下去。

如果已經被裁員,下崗,或辭職在家。只有兩三種可行的出路:

1.通過人際關係和人脈資源幫忙引薦工作。

2.利用三,五個月的時間學習新技能或手藝,以及爭取從事勞務派遣到國外工作的機會。

3.就是直接從事低端服務行業的工作。

結束語:

既然到了五十歲還沒有成為“有錢人”,就要理性客觀的看待自己的能力水平,知道自己的實力。

要主動自我降低工資薪酬要求,找到適合自己乾的工作才靠譜,不要在拼體力精力來付出身體健康的代價,那樣,就是跟自己過不去了。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完)

我是職場三哥,歡迎朋友指點評論加關注,一起分享一起成長,感受有溫度的文字。

職場三哥


50歲是人生的一道坎,那是知天命的時間段。我是80年中師畢業小教6年,太不喜歡當孩子王,找關係調到行政機關也就是一個小小的公務員。91年下海經商,雖掙了點錢,但成了國企一員,50歲企業改制我成了內退職工。50歲到60歲這十年是我人生最難熬的十年,我開過出租車,開過小中介,當過保安,放下臉面,生存第一。我現退休兩年,生活過得去,我巳知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